播音主持专业即兴口语表达课程教学方法探索
2017-02-25田青
田青
(邯郸学院 传媒学院,河北 邯郸 056005)
播音主持专业即兴口语表达课程教学方法探索
田青
(邯郸学院 传媒学院,河北 邯郸 056005)
即兴口语是主持人以广播电视为媒介,在话筒面前即兴完成的口语活动。也正因为如此,即兴口语与无稿播音的关系非常密切。即兴口语对主持人的即兴表达能力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其应对各种突发性状况与现场信息处理的能力必须要达到一定的程度,才能满足即兴口语主持的需要。从即兴口语表达课程在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入手,在全媒体时代对主持人即兴口语的要求这一研究背景下,对播音主持专业即兴口语表达课程教学中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创新进行了阐述。
播音主持;即兴口语;教学方法
一、即兴口语表达课程在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
(一)可以提升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专业素养
对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综合性的长期工程。随着我国媒体发展水平的提高,观众对各类主持类节目的要求也相应提高,作为这类节目的主持人员,只有具备较高的个人专业素养的,才能提高主持类节目的档次与质量,满足受众的多元化心理诉求。在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个人综合素养构成中,即兴口语表达能力,是一项重要的个人专业素养。相比于其他专业素养而言,即兴口语的不可预知性与可变性更强,需要播音主持人员面对各种突发性的节目现状,能够及时的做出积极的反应,这种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培养起来的。虽然我们也不否认有些播音主持人的先天个人应变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特别突出,但是通过后天的专业训练与培养,才是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即兴口语表达能力与素养提升的关键。因此,即兴口语表达课程对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专业素养提升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可以提升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在主持现场的掌控能力
对于一个播音主持人来说,在主持现场的掌控能力,是观众评判该播音主持人员主持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播音主持类节目的可看性就在于其具有较强的可变性与及时性。尤其是在一些与嘉宾交流的节目中,由于不同期的嘉宾是不一样的,面对不同的嘉宾,主持人需要根据嘉宾的个人特点提出一些现场应变性的问题,而由于很多的交流类节目比较随意,因此嘉宾不可能完全按照播音主持人的事先预设进行作答或者是做出反应,因此,面对各种突发性的现场情况,播音主持人必须要快速、及时、准确、精彩的做出各种应对,这个时候的即兴口语表达能力就愈发显得重要了。因此,在对播音主持专业人才进行培养与训练的时候,必须要特别注意对其即兴口语的训练,这是提升播音主持人的现场掌控能力的必要课程。
(三)适应了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对主持人即兴口语提出的更高要求
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各种媒体节目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作为现场类的节目,主持人的口语表达一定要更加生活化、更加有传播的立体感,这样才能与受众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交流与沟通关系。”①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媒体受众对主持人的即兴口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媒体时代的口语表达需要表演性、娱乐性、规范性更强。因为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如果主持人的即兴口语表达缺乏吸引力,就会影响传播的效果。这就对主持人口语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要做一个口语表达方面达到全方位标准的主持人,必须要通过各种各样的学习与培训来实现。这也正是为什么很多的专业主持人比那些通过“野路子”来的主持人要具备更高的素养的原因。因此,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必须要强化对播音主持人的即兴口语表达方面的训练,这就需要借助各种即兴口语课程来实现。
二、播音主持专业即兴口语表达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一)创新教学模式
1.探索出一条以“教学媒体化,媒体专业化”为特色的创新型播音主持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更好地实现播音主持专业即兴口语表达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必须要探索一条以“教学媒体化,媒体专业化”为特色的创新型播音主持人才培养模式。
所谓“教学媒体化”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充分利用学校资源与媒体接轨。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充分依托所在学校的多学科综合优势,按照省级(国家级)媒体的标准建成‘演播室’、‘直播间’等实验室,让低年级学生在完全模拟媒体一线工作环境的情况下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从而保证学校教学与媒体实践的有效对接。”②对于那些不具备硬件条件的高校来说,也可以通过校园广播电台、电视台或者是网络的形式,将播音主持专业课程实现教学的“媒体化”运作。这一新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在实验室或者是教室内对受教育对象进行单一训练的方式,借助各种社会媒体资源,选拔出即兴口语能力出众的主持人的方式,调动广大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通过激发其内在学习动力的方式,实现将播音主持者的即兴口语水平提升的目的。这一教学模式在2011年的中国传媒大学开始尝试并取得了成功,对我国播音主持专业教育人才的培养,创造了崭新的教学模式。
2.采用针对性、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每一个播音主持专业的大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与专业基础,因而教师在进行即兴口语课程教学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这种个性化教育需求,采取因材施教的教育培养模式。对于播音主持专业的大学生来说,有的大学生可能在声音方面有优势,而有的则现场掌控能力较强,有的镜头感与逻辑思维比较缜密。作为专业教师,必须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为其将来的专业选择作出积极引导,同时要并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从而提升教学的有效性。针对性、个性化的教学模式虽然并不是什么新生事物,但是学生的个性化特征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教师的针对性教学策略也要根据时代要求而作出积极的调整,因而让这一人才培养模式永远会保持着新鲜的生命活力。
(二)创新教学方法
对于播音主持专业即兴口语表达课程教育而言,只有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才能将播音主持专业大学生身上的潜能挖掘出来,成功实现教学目标。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
1.将专业小课丰富化
在传统的专业小课教学中,教师往往以讲授一些较空较大的专业理论为主,认为这才是提升播音主持专业大学生理论功底的重要途径。实际上任何的理论只有结合实践才能真正转变成被大学生所消化吸收的理论,纯粹的为了理论而去讲理论,显然会严重束缚专业小课的生命活力,让很多的播音主持专业大学生对这些枯燥的理论产生畏惧心理,从而严重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在专业小课中,教师要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在进行理论阐述的同时,还要借助练习、示范、点评、激励等多种方式,来激活专业课堂,从而提升播音主持专业理论的教学效果,将教育教学理论转化成学生的能力与素养。”①因为即兴口语表达是一项较高水平的专业技能素养,因而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师要进行积极示范,通过示范引领作用,增强学生对专业教师的认同感,结合学生之间互相点评等评价方式,将理论与实践实现有效的融合,为播音主持专业大学生即兴口语水平的提升做出积极的贡献。
2.重视对学生开放性思维的培养与训练
即兴口语能力的提升,需要播音主持人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与开放性思维,如果墨守成规,就无法真正成为一个受大家欢迎的主持人。而创新意识与开放性思维需要教师在专业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各种具有创意的任务情景,在任务的解决与情景的参与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及时的锻炼,从而在不断的锻炼中提升了自身的即兴口语表达水平。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媒体传播的及时性与互动性更强了,主持人的即兴反应能力,决定着媒体传播的质量与效果,决定着与观众能够实现灵活多样的互动与交流,在这个时候,开放性思维得到训练的学生往往会占据优势。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所有的即兴都是有准备的,是需要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上不断进行训练中实现的。
3.创新评价机制,建立起形成性评价
传统的播音主持即兴口语表达课程注重对结果的评价,而形成性评价。而所谓形成性评价,也被称为“过程评价”,是对学生专业理论学习策略的实施进程进行的评价,这种评价是多维的,可以从内部进行,也可以从外部进行。评价的目的是希望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来进行评价,以及时的了解与掌握学生学习的动态过程,并通过这些评价,及时的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以不断得改进与调整专业理论学习,从而更好的接近最佳的学习目标。形成性评价体系的建立,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要重视对专业理论学习过程的评价,而不是仅仅重视结果评价。要建立起与考试制度相配套的一整套评价体系,这些评价既包括对学生学习成就的评价,也包括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评价,也就是让评价多元化,过程化。
第二,要重视专业理论学习中学生之间的评价。将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不仅仅是老师的事情,在即兴口语表达理论的学习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与相互评价的作用。
第三,要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学习态度与学习策略的评价。传统的学习评价方式往往仅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的评价,而忽略了对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状态的评价,在即兴口语表达理论教学中,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评价,这种评价可以是鼓励、激励性的语言,也可以是对学习劲头足的学生或者是小组进行加分奖励等,方式可以多样,主旨都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为了提升播音主持专业大学生的即兴口语表达能力,必须要对相关专业的课程进行模式上与方式上的教学创新,只有创新,才能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束缚,从而激发出播音主持专业学生对即兴口语表达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为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创造出全面的复合型的人才而作出积极的贡献。
注释:
①费成林.全媒体时代播音主持新趋势——“首届两岸三地播音主持论坛”综述[J].中国电视.2011(08)
②郭林.基于“即兴口语表达”为特色的《播音创作基础》课程教学探索与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3(04)
[1]王凯云.口语传播视野下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新闻传播,2014(12).
[2]张莹莹.电视谈话类节目主持人如何将现场观众带入真实的交流境界[J].品牌(下半月),2015(1).
[3]贾梅.主持人即兴评述的三种魅力及培养路径[J].新闻传播,2014(12).
[4]娄可伟.新媒体语境下的播音主持应对[J].当代电视,2007(9).
[5]骆志方.创设播音主持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10(1).
[6]雷东荣.播音主持基本素质解析[J].新闻传播,2010(2).
[7]娄艳阁.当前播音主持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4).
[8]杨蔷.播音主持语言传播策略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1(1).
[9]费成林.全媒体时代播音主持新趋势——“首届两岸三地播音主持论坛”综述[J].中国电视,2011(8).
[10]步新娜.有声语言功力的深化和锤炼——论播音员、主持人的核心竞争力[J].新闻知识,2011(7).
[11]李亚铭,朱晓彧.语言传播视野下的播音主持专业教育改革[J].新闻知识,2010(4).
[12]李艳菊.播音主持的即兴口语表达[J].新闻前哨,2010(9).
[13]贺笑.提升播音主持的即兴话语质量[J].当代电视,2010(12).
[责任编辑 王云江]
A study on the course teaching method of the oral improvisation expression for broadcasting and hosting major
TIAN Qing
(Communication School, Handan University, Handan 056005, China)
Improvisation is an oral activity that the host has improvised in front of the microphone, using broadcast television as the medium. It is precisely because of th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mprovisational and unscripted broadcast is very close. Therefore, oral improvisation puts forward very high requirements of host's impromptu expression capacity, the ability to deal with all kinds of unexpected situation and sit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ust reach a certain degree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improvisational oral hosting.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importance of improvisation oral expression course in the training of presenter in broadcasting, and tries to elaborate on the teaching mode and teaching method in the teaching of the oral improvisation expression course in the background of the media in the whole media era. It hopes that this research can make some contribu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oral improvisation expression teaching.
broadcasting and hosting; oral improvisation; teaching method
10.3969/j.issn.1673-9477.2017.02.028
G64
A
1673-9477(2017)02-089-03
[投稿日期]2017-05-12
田青(1980-),女,河北邯郸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艺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