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课后思考题激发学生数学兴趣的研究

2017-02-25江苏省昆山市花桥中心小学校卜益伟

数学大世界 2017年18期
关键词:思考题苏教版错误

江苏省昆山市花桥中心小学校 卜益伟

利用课后思考题激发学生数学兴趣的研究

江苏省昆山市花桥中心小学校 卜益伟

课后思考题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扎实数学知识和提高数学学习能力的核心教学部分,是学生掌握数学学习技能、开发智力、健康成长的必要手段,合理利用课后思考题是提高教师数学教学质量和效率以及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有效教学手段。在国家教育部提出素质教育和新课改这两项革新性教育教学举措之后,各中小型教学机构积极主动地进行内部教学改革,将灌输式教学模式转向素质教学模式,逐渐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落实《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使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实现在数学学科上的不同发展”这一课程基本理念,有效利用作为课程资源之一的课后思考题来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从而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小学数学课后思考题对数学教学的意义

1.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是提高其数学学习能力的有效手段,而利用课后思考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的“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这一内容,我们基本上可以明确课后思考题对数学教学具有的重要意义。但是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而小学生正处于认知的初级阶段,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薄弱,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不同的问题,例如学而无趣、厌学心理等,数学教材比较枯燥,加之教师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对数学无法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课后思考题多种多样的出题方式往往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求知欲,从而对问题进行积极探索,进而保有一种持久的学习数学的动力。

2.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的“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我们可以大概了解只有抓住创新的核心,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以及教师的教学质量,数学教材中的课后思考题正是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学会思考的重要教学手段,继而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之一,更是小学数学实施新课改的一个侧重点。在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的课后思考题多能以其丰富多样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解题过程中能够将数学知识学以致用,逐渐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课后思考题的特点

根据苏教版小学数学思考题的教材内容及教材编排情况,小学数学课后思考题具有以下特点:第一,设计范围广。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思考题全套共分为二十多种,涵盖数学概念、方法、原理等多方面具有规律性的知识以及数学学习方法,包括归纳法、逆推法和构造法等,题量虽少,但内容精准,可以有效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例如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九单元八十八页例1、2练习题:假如把咖啡杯中的50毫升咖啡倒入另一咖啡杯中,那么这两杯咖啡的毫升数会有怎样的变化?这一题就很好地运用了逆推法。第二,充分与该节教学内容相结合。在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内容都是按照数学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编排和设计的,主要编排形式为链状排列,层次分明、理论性较强,可以有效将思考题与该节数学教学内容紧密衔接在一起,互相补充,既能加深教学内容的印象,又能使学生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起到巩固已学的数学知识和铺垫后续新知识的作用。例如,“每个西瓜的重量都是一样的,每个桃子的重量也是相同的,那么一个西瓜的重量是一个桃子重量的几倍?”针对这一思考题,通常情况下,学生会将数学知识,也就是千克和克的运算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称水果的情景中,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一方面可以增长生活经验,另一方面可以巩固、扎实和复习“千克与克”单元的知识内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等式与加减法的运用最后得出结果。第三,同类课后题编排既具有集中性又具有分散性,也就是说课后题编排集中与分散相互结合,这也是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编排的特点,其中,集中编排有利于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概括、分析和总结,以便系统地进行教学,加之与其他知识的有效结合,可以加强学生对该节课的理解,丰富知识结构,而分散编排则是通过乘法、除法等来实现提高学生分析能力、总结能力的目的。

三、巧用课后思考题激发学生兴趣的主要策略

1.抛出问题,引发探究兴趣

合理提出问题往往是数学教学的关键,问题是创造的源动力,只有提出问题,才会进行自主思考和探索,才会有创新和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在课堂教学开始时,根据该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课后思考题,并在课后抛出此问题,赋予原本单一刻板的习题新的活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能够在作业中联系该天在数学课堂中所学内容,积极解答问题,进而达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及分析能力的效果。例如,根据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中“方程”这节课的内容,教师可以拟定:“假如一只熊大和熊二一起要爬10米的大树,熊二已经爬了5米,熊大爬了3米,那么请问熊大和熊二各还有多少米的树要爬?”这样的题目可以激起学生的解题兴趣和探索求知欲,进行自主自考,并且能够联系实际生活,创造出更多类似的问题,从而发挥课后思考题对数学教学的作用。

2.有效利用“错误”,提升学习兴趣

对于数学这一运算活动较多的学科来讲,学生在进行练习和作业时难免会出现错误,尤其是小学生,各方面能力都处于初步建立阶段,认知能力较弱,在实际数学作业中经常出现计算错误、填写错误等问题,而教师过度地在意错误的纠正,加大学生对犯错的心理压力以及批评等,都在无形中限制了学生进行知识结构拓展以及好奇心和求知欲望的扼杀,甚至无法发现新知识和创新能力的深挖,使其失去数学学习兴趣,产生挫败感。因此,教师应耐心、温暖地有效利用错误来正确引导形成学生针对错误的分析能力、改正能力以及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具体就是利用错误使学生分析到底哪里错了,因为什么原因出现错误,使其能够重新回顾所学内容,进行知识重组,按照正确的解题思路得出正确结果,让错误变成学生学习数学的“小助手”。

除了上述两点利用苏教版小学数学课后思考题的教学策略以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刨根问底”、“亡羊补牢”来实现利用课后思考题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目的,也就是说通过精心设置课后思考题来激发学生的刨根问底精神以及教会学生查缺补漏的学习能力,使其能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思考题苏教版错误
在错误中成长
超级思考题
超级思考题
苏教版与人教A版数学教材的比较研究——以“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为例
精编课本题改编练习
不犯同样错误
课本题改编练习(常用逻辑用语、函数)
课本题改编练习(推理与证明、复数)
《错误》:怎一个“美”字了得
减法变成加法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