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监测护士临床培训模式及方法的探讨
2017-02-25何佳谣常宏曹伟
何佳谣 常宏 曹伟
(四川省成都上锦南府医院,四川 成都 611730)
麻醉监测护士临床培训模式及方法的探讨
何佳谣 常宏 曹伟
(四川省成都上锦南府医院,四川 成都 611730)
目的 归纳和总结我院麻醉监测护士的培训模式与方法,为临床麻醉专科护士专业化队伍建设提供参考。方法 以2014年我院新成立的麻醉监测护理团队中的10名护理人员为对象,根据其学历、年龄、工作经验、护理理论及操作水平,结合国内外麻醉监测护士培养方案制定出我院特有的培训方式,分期开展麻醉监测护士的理论及操作技能培训。结果 经过一年的全方位分阶段培训,10名麻醉监测护士掌握了麻醉监测的基本知识及技能,均顺利通过相应考核。结论 麻醉监测护士在患者的围麻醉期监护管理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培训麻醉监测护士以提供更好的服务,符合优质护理服务要求,但系统科学的麻醉监测护士培训模式与方法仍需进一步探索。
麻醉监测护士; 临床培训模式; 护理教学
Anesthesia monitoring nurse; Clinical training model; Nursing teaching
麻醉护士在国外已有一百多年历史,欧美等发达国家在麻醉护士的准入、认证、培训与考核等方面均形成了完整、规范的管理体系,但我国的麻醉护士工作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1],且其工作任务仅仅只是承担药品、物资和麻醉复苏室的管理。然而在如今的临床工作中,麻醉护士仅为临床提供麻醉护理已无法满足科室的发展需要,具备麻醉技能、急救复苏、疼痛治疗等专业知识的护理人员显得尤为重要[2]。针对这一现状,我院所培养的麻醉监测护士的主要工作是协助麻醉医师监护患者、配合麻醉医师处理患者危象及术后镇痛随访。我院根据《我国麻醉专科护士职责与工作细责(草案)》中的建议,同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了首批麻醉监测护士的规范化培训方案,通过一年非脱产的理论和操作技能培训,该10名麻醉监测护士均通过考核,现将培训模式及方法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4月本科室由护理部与麻醉科协同筹建麻醉专科护理队伍,培养首批麻醉监测护士。由护理部组织成立面试考核小组(其小组成员包括护理部主任、麻醉科主任、特殊科室科护士长和麻醉科护士长),从全院各外科科室、手术室、ICU等科室挑选出10名(男性2名,女性8名)年龄23~26岁,同时具有2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的非麻醉护理专业的本科生参与此次培训。
1.2 方法
1.2.1 培训目标 通过对我院麻醉监测护士的规范化培训,使麻醉监测护士达到以下要求:(1)在麻醉医师的教导下能够熟练的掌握麻醉专业知识和相关麻醉操作技能。(2)熟练进行麻醉前准备工作,熟悉各种麻醉药品的用途及其剂量,和稀释、配置的方法。(3)正确执行麻醉医生的医嘱及了解各种类型手术的流程,了解各种麻醉技能的实施流程及相关设备的使用方法,并及时予以配合。(4)掌握麻醉恢复室、胃肠镜等患者的术后监测工作。(5)掌握术后镇痛泵的药品配置、术后镇痛病人的随访等管理。
1.2.2 培训内容及教材
1.2.1.1 培训内容 (1)理论知识:包括麻醉专业基础理论、麻醉护理、ICU护理、疼痛诊疗护理及护理管理等方面。(2)操作技能:气道管理、心肺复苏、机械通气、中心静脉压测定、镇静与镇痛、微量泵及输液泵应用、气管插管、麻醉诱导实施、气管导管拔除、椎管内麻醉、吸入麻醉等常用技术。(3)由负责麻醉监测护士培训的麻醉医师根据临床需要,安排适合麻醉监测护士的课程,学时不少于100学时。
1.2.1.2 培训教材 《麻醉护理学(2013年版)》、《临床麻醉学》、《麻醉解剖学(第3版)》、《麻醉生理学(第3版)》、《麻醉药理学(第3版)》、《疼痛诊疗学》、《麻醉设备学》等。
1.2.3 培训方法 由麻醉科负责培训计划的制定和临床带教老师的确认。由华西医院的麻醉主治医师进行理论与操作的培训,结合案例研讨、视听技术法、讲授法、讨论学习法进行培训。每人安排指定1名带教老师,实行由带教老师全面负责一对一实践指导培训。针对新入科护生情况,为达到预期目标,特经历了5个阶段的培训,在这1年的学习期内完成普外麻醉、眼耳鼻喉麻醉、脑外麻醉、麻醉复苏室、胃肠镜的轮转(胸外、心脏、儿外手术间除外)。
1.2.3.1 第一阶段(2014年9-10月):主要进行麻醉工作简介、心电监护仪、麻醉机的使用、麻醉记录单的书写、各种常用麻醉耗材的使用、常用各类药品的药理及配置的培训。通过一名主治医师或以上职称医师进行一对一临床指导。培训方式有课堂小讲课、晨课、病案讨论、临床操作演示等。
1.2.3.2 第二阶段(2014年10-12月):科室对10名麻醉监测护士进行了岗位的分工及每月各岗位的大轮转,即镇痛随访、麻醉复苏室、手术间、胃肠镜,采取边工作边学习的培训模式,所有的培训由科室领导及麻醉二线医师负责指导和教学,对相应当天的麻醉二线医师负责,对麻醉二线医师所管手术间进行麻醉协助(各手术间麻醉耗材的准备、麻醉药品的抽取,麻醉费用的计费)。
1.2.3.3 第三阶段(2014年12月-2015年7月):仍然采取边工作边学习的培训模式,但麻醉监测护士固定在一个手术间,同麻醉一线共同完成此手术间的术前访视,麻醉前准备、麻醉诱导、术中的麻醉管理、术后观察护送等全程工作。由高年级医师负责针对管理过程中遇到的特殊病例定期组织大家一起共同讨论学习。
1.2.3.4 第四阶段(2015年7-8月):采取“理论授课讲解”、“操作培训演示”、“边工作边学习”等多种培训方式。从第三阶段中固定在一个手术间转变为每天随机跟随一位麻醉二线医师进行对所管手术间的麻醉协助,此阶段可以在患者病情稳定时间段里单独监管部分病人。
1.2.3.5 第五阶段(2015年8月-2016年10月):经过前面4个阶段的培训探索及1年的培训考核,10名麻醉监测护士在麻醉二线医师的监管之下能够协助麻醉一线监管病情稳定的患者。当遇到任何特殊情况,及时通知麻醉医师,从手术的开始到术后患者的苏醒及术后患者的安全转运进行全程实时监护。书写工作体会:每位监测护士在培训期间随时记录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困难及问题解决过程、相关培训工作体会等。
1.2.4 培训考核 各阶段培训结束后进行专业理论和操作考核。每三个月安排一次考试,工作量自行在我科工作量登记网上登记,培训结束按考试成绩、参加理论课的学时以及完成的工作量进行考核。理论考试由麻醉主治医师出题及评阅。理论考核根据麻醉专科相关教材和临床实际,采用试卷形式,以百分制计算;操作技能考核设置必考项和选考项(其中必考项包括:协助麻醉师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选考项包括:气道管理、中心静脉压测定、气管导管拔除、呼吸球囊的使用、微量泵及输液泵应用等),操作考核除两项必考项目外,抽签选取选考项目中的2项考核。每项操作满分均为100分,计算3项操作的平均分作为其操作考核成绩。
2 结果
通过近1年的理论与临床实践培训,10名麻醉监测护士均考核合格,在麻醉医师的全面监管之下,10名监测护士现已能够进入手术间对患者进行单独监测管理,同时承担麻醉门诊复苏室、术后PCA镇痛随访管理。2015年,配合麻醉医师完成麻醉诱导及监护患者5 734例,门诊无痛内镜麻醉复苏7 989例,术后PCA镇痛随访20 102例。无任何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鉴于第一批的成功,近期拟于培训第二批麻醉监测护士。
3 讨论
3.1 培训麻醉监测护士是适应麻醉学科的发展需求 麻醉医师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管理仪器和设备、药品,既要准备设备,又要准备药品(与麻醉有关常用药近百种 ),同时又要麻醉操作和监测治疗患者,还要思考如何抢救患者,繁琐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抢救患者的效率,且增加了潜在的危险系数,影响患者围术期的安全[3]。麻醉监测护士可以完成麻醉过程中部分相对简单的操作,如麻醉设备的检查、麻醉耗材的取用与准备、抽药、记录麻醉单等。同时,随着外科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医疗政策的改革和人口的老龄化,具有高专业技术水平的麻醉医护团队显得尤为重要[4]。以往大多数医院的麻醉监测护士一职,都是由手术间的护士兼任,但由于学科的限制,难以配合麻醉师实施对危重患者的抢救。麻醉学科的不断发展,必须配备熟练的麻醉护士[5],以减轻麻醉医师的工作负担;有助于提高医疗质量及学科地位,完善学科人员结构。
3.2 麻醉监测护士不等同于我国传统的麻醉护士 目前,我国麻醉护士在临床工作中承担的角色主要是:麻醉设备的保养;麻醉文件的书写登记;麻醉复苏期间的护理;物品及药品的管理;护理学生及实习及进修人员的理论与实践教学[6]。而在美国,麻醉护士临床工作承担的角色主要是:麻醉前的评估与准备;麻醉的实施,维持及麻醉意外的处理;麻醉后的护理;围麻醉期护理及其他临床支持。我院培训的麻醉监测护士将跟随美国麻醉护士的模式,除了承担准备物资、药品、管理设备的工作外,还需要协助麻醉医师监管患者。麻醉护理的工作内容和权限会进一步扩展并与国际接轨,麻醉护理将越来越体现它的独特性和重要性[6]。
3.3 麻醉监测护士规范化培训必须职责明确 麻醉监测护士是麻醉医师在工作中的得力助手,能同麻醉医生、外科医生、手术室护士进行良好的沟通。我们所培养的麻醉监测护士绝对不等同于护士麻醉师,而是致力于努力培养麻醉监测护士为专科护士,专业上由麻醉科管理,行政上属于护理部门,麻醉监测护士不得单独实施麻醉相关操作,不得单独从事一切有创的麻醉操作,因不具有处方权和签字权,故不能做医疗决策按护士晋升职称要求参加考试,按护士级别晋升职称。
3.4 建立规范化培训基地,构建中国特色的麻醉专科护士体系 近年来,随着我国麻醉学科的迅猛发展、麻醉工作内涵不断扩展,工作量也在逐渐增大,麻醉医师面对工作内容复杂化、工作性质急性化的发展局面,促使其寻求护士成为助手的愿望越来越强烈[7]。经过1年的分阶段培训,我院首批10名麻醉监测护士已向专业化护理管理转变,已然成为麻醉医师的得力助手。麻醉专科护士的培养,既是医疗发展的需求,也是护理学发展的要求,已经刻不容缓。目前,我国麻醉护士还没有一个比较固定、完善的模式,没有标准执业规范和专业认证机构,我院通过努力及不断探索最终总结出一种适用、有效、可行的麻醉监测护理模式,完成麻醉监测护士的认证工作,进一步建立麻醉监测护士规范化培训基地。
[1] 商临萍,杨辉,马涛洪,等.我国开展麻醉专科护士资格认证的探讨与建议[J].中国护理管理,2009,9(4):56-58.
[2] 江涛.麻醉工作中麻醉护理的管理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34):9-10.
[3] 方郁岚,何绮月.开展麻醉专科护理管理的临床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2):101-102.
[4] 蒋莉莉,阮洪,姜虹.明确麻醉专科护士工作范围的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6):408-411.
[5] 尹美英.浅谈麻醉专科护士的角色认定[J].临床医药实践,2010,19(12):950-951.
[6] 罗小平,梁爱平,尹燕,等.麻醉护士与麻醉医师对麻醉护士角色期望差异的探讨[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10):1089-1091.
[7] 甘晓琴,郑朝敏,刘小铃,等.麻醉护士的规范化培训与思考[J].海军医学杂志,2015,36(5):447-449.
何佳谣(1990-),女,四川成都,本科,护师,研究方向:麻醉监测护士工作模式
常宏,E-mail:693747859@qq.com
R473,R47-05
C
10.16821/j.cnki.hsjx.2017.13.019
2017-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