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28例效果观察
2017-02-25徐斌
徐斌
河南息县人民医院骨科 息县 475500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28例效果观察
徐斌
河南息县人民医院骨科 息县 475500
目的 观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 对22例(26足)跟骨骨折患者实施跟骨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2例(26足)患者术后均随访1 a,参照Maryland足功能评分标准, 优22足,良2足,可2足,优良率92.31%。术前Bohler角(13.2±1.4)°,末次随访为(33.4±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跟骨骨折患者实施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术后Bohler角恢复满意,足部功能恢复优良率高,效果肯定。
跟骨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
跟骨骨折是常见的骨折之一,跟骨形态不规则且有多个关节面,如治疗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则易发生创伤性关节炎、持续性疼痛等并发症及严重功能障碍、畸形愈合等后遗症,致残率高达30%[1]。2014-01—2016-01间,我们对22例(26足)跟骨骨折患者实施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2例(26足)患者均为高处坠落伤导致的单侧跟骨骨折。其中男12例、女10例。依据跟骨侧位、轴位、正位X线片以及冠状位、轴位MRI扫描确诊。按Sanders分型标准[2]:Ⅱ型7足,Ⅲ型15足,IV型4足。
1.2 治疗方法
1.2.1 术前准备 将患肢放置在布朗架上,指导其进行足趾主动活动。间断冰敷患足并严密观察末梢血运。伤后6~13 d待患足肿胀消退及张力性水疱消失、局部皮肤出现“褶皱”后实施手术。
1.2.2 手术方法 全麻或腰硬联合麻醉,单足者取健侧卧位,双足者取俯卧位。置气囊止血带于患肢大腿中上段。取足跟外侧下缘L形切口。切开皮肤、皮下及跟骨骨膜,分离出跟骨体部。行骨膜下剥离,充分暴露距下关节、跟骰关节,直视下保护腓肠皮神经和腓骨长短肌腱。掀开跟骨外侧骨折碎块,显露后关节面。以克氏针撬拨并复位塌陷的关节面骨块、Bohler角和Gissane角。骨缺损处用自体骨填充,恢复跟骨宽度。对跟骨侧位、轴位、前后位进行C臂X线透视。确认骨折复位、Bohler角和Gissane角及跟骨高度均恢复良好后,选择合适的钢板预弯后放置在跟骨外侧螺钉固定。冲洗创面,松开止血带,彻底止血,留置橡皮引流条,逐层缝合切口。
1.2.3 术后处理 使用抗生素1~2 d,2~3 d 拔出引流条。抬高患肢30°,必要时静滴甘露醇消肿。术后1 d指导患者主动活动足趾,2 d后主动行踝关节内、外翻及跖屈、背伸活动,并酌情逐步增加活动范围。2~3周拆去皮肤缝线。1个月后可拄拐行走。3个月后摄X线片显示骨折线模糊后便可负重行走。
1.3 疗效判定[3-4]采用Maryland评分标准评价足功能恢复情况。优(90~100分):疼痛消失,功能恢复良好,可正常行走。良(75~89分):有轻微疼痛,行走基本正常。可(60~74分):行走时痛感明显,踝关节功能受限,无法从事体力劳动。差(<60分):剧烈疼痛,踝关节功能严重受限,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2 结果
本组22例(26足)患者术后均随访1 a,参照Maryland足功能评分标准, 优22足,良2足,可2足,优良率92.31%。术前Bohler角(13.2±1.4)°,末次随访为(33.4±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跟骨骨折多因高处坠落伤所致。由于跟骨为海绵状松质骨,其形态不规则且具有多个关节面, 因此一旦发生骨折,特别是涉及2个以上关节的Ⅱ、Ⅲ、Ⅳ型骨折,不仅损伤了跟骨的生物力学特性,还造成距下关节面不平整、塌陷及Bohler角变小、消失乃至反角等,严重影响到踝关节的功能[5]。所以在治疗上要求恢复跟骨的后关节面、距下关节、Bohler角、Gissane角及跟骨的高度、宽度、长度等[6]。石膏外固定等保守疗法对骨折块复位效果差,而且易引起创伤性距下关节炎及足部畸形,影响足部的功能。所以临床多采用切开复位及内固定手术治疗,以利于早期活动患足及对踝关节进行功能康复治疗,促进关节功能尽早恢复,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等并发症。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方法有多种。我们通过跟骨外侧 “L”形扩大切口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可完整显露跟骨及距下关节面,便于直视下恢复跟骨解剖形态和跟距关节面的平整。降低腓肠神经误伤及腓骨肌腱炎的发生率。钢板预弯后与跟骨外侧面完全贴附,与Gissane角相吻合性高,固定牢靠。可早期开始无负重下的踝关节功能康复锻炼,改善骨折局部的血液循环,激活软骨修复机制,加快软骨的修复与重塑,有利于促进骨折愈合和关节功能尽早恢复。本次观察患者术后随访1~2 a,参照Maryland足功能评分标准,优良率92.31%。末次随访Bohler角恢复效果满意。
为保证治疗效果,需注意:(1)术前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按Sanders分型标准确认骨折类型,针对性制订相应的治疗方案。(2)应在伤后6~13 d待局部软组织肿胀明显消退,出现“褶皱”症后实施手术。(3)术中规范操作,避免过度牵拉皮瓣。尽量恢复距下关节面的平整、跟骨的正常形态及几何参数。骨折复位完成后若骨缺损面积>4 cm2,应予以植骨加快骨折愈合。(4)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保持切口清洁、干燥并加强病情观察,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早期实施康复功能锻炼。
[1] 尚荣安,晁建虎,刘东钱,等.两种手术方法治疗跟骨骨折对比研究[J].海南医学,2014,25(4):560-561.
[2] 唐绪军,刘树民,贾古友,等.跟骨关节内骨折治疗方法的疗效观察[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2009,3(1):10-12.
[3] 钟宗雨,盛加根,殷文靖,等.临时应用外固定支架在内侧短缩型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的价值[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4,3(16):3.
[4] 汪翔.用两种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对比[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14):2-3.
[5] 于洪冰,孙巨文,王德建,等.切开复位支撑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体会[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6,22(1):103.
[6] 曹鸿杰,张建博,杨晓宁.撬拨复位加钢板内固定跟骨骨折的疗效观察 [J].医药论坛杂志,2014,35(6):116-117.
(收稿 2017-01-12)
R683.42
B
1077-8991(2017)03-003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