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铃薯晚疫病发病机理及防治措施

2017-02-25

河北农业 2017年9期
关键词:晚疫病机理霉菌

李 林

马铃薯晚疫病发病机理及防治措施

李 林

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将严重影响马铃薯产品品质、经济效益。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各马铃薯种植地均发生过晚疫病,轻则减产5%-10%,重则达到20%-50%,甚至是绝收,晚疫病已成为侵害马铃薯种植的主要病害。而且发病后易传染给茄子、辣椒、番茄,影响其他农作物产量。因此,为确保马铃薯产量,降低晚疫病为害程度,应积极针对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病机理,采取有效防治措施,控制晚疫病的发生。

一、马铃薯晚疫病发病机理

1、马铃薯植物特点

马铃薯属茄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性喜冷凉,植株分地上和地下两部分,果实为茎块状,地上茎呈菱形,主要利用块茎进行无性繁殖。从马铃薯生长周期特点来看,具体可分为:休眠期、发芽期、幼苗期、发棵期、结薯期。其生长过程对环境适应性强,具有较好抗病性,产量高。

2、马铃薯晚疫病发病症状

马铃薯晚疫病发病初期,明显特征是:叶片背面出现病毒霜霉层,叶片尖端和边缘会出现褐色病斑病菌。晚期叶片将呈现焦黑色,发出特殊气味,叶片开始出现死亡现象,植株开始出现腐烂现象。出现上述症状,表明已感染晚疫病。20世纪50年代,马铃薯晚疫病便开始在世界各地流行起来,国内主要马铃薯种植地曾因晚疫病产量损失达到50%。现如今随着中国马铃薯种植面积的扩大,晚疫病带来的威胁也越来越突出,每年全国马铃薯因晚疫病导致减产20%左右,年均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10亿,已成为威胁马铃薯产量的元凶。

3、马铃薯晚疫病发病机理

晚疫病对马铃薯种植来说是一种毁灭性病害,传播途径较多,既可人为传播,也可通过风雨传播,多发病于叶、叶柄、块茎、茎上,可导致植株死亡和腐烂。从发病机理来看,引起晚疫病的是致病霉菌,其菌丝无色、无隔、多核,可寄生在活体,可传染50余种农作物。马铃薯晚疫病发病时,叶片病斑是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相关实验表明,孢子分裂过程易受到温湿度影响,孢囊梗和孢子囊能对植物组织进行破坏,使马铃薯叶片死亡。而且孢子囊还能产生游动孢子,形成分生孢子,鞭毛脱落后变成休止孢子入侵马铃薯植株。

二、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措施

1、药物防治

药物防治毫无疑问最有效的防治措施,利用化学药剂便能杀死致病霉菌,降低马铃薯晚疫病发病率。但药物防治过程中,必须合理选择施药时机,应选择发病初期施药,否则不仅难以有效控制病害,更会形成一定抗药性。另一方面,要严格控制施药量,避免农药过度使用,引起土壤污染,导致马铃薯毒素超标。目前较为有效的马铃薯晚疫病防治农药有:精甲霜灵锰锌、曼哈顿侯导师2号杀菌剂、嘧菌酯、百菌清等。

2、培植优良品种

药物防治成本相对高,而且会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问题,影响马铃薯品质,对土壤结构有一定的负面影响。而培植对晚疫病具有一定抗病性的品种,不仅具有明显经济效益,且能提高马铃薯产量,同时有效预防其他病害,降低病害发病率。但具体品种培植过程中,要做好培植杀菌,避免培植阶段病菌传染,导致后续大规模感染。

3、改革种植过程

种植过程是最容易感染致病霉菌的阶段,倘若种植过程中块茎感染致病霉菌,便会引起大规模晚疫病爆发。因此,种植过程中应进行深入耕作,采取土壤灭菌措施,避免茎块受到感染。根据上海环境技术学院相关研究表明,土壤中含有致病霉菌,是晚疫病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种植阶段较为有效应对土壤带菌的措施有:深翻、浇水、闷杀等。这些方法杀菌绿色环保,容易实现,实施成本相对较低,更不会引起农药污染问题。

4、及时除草

从晚疫病的发病机理分析中可知道,致病霉菌传播过程可寄生其他生物,而杂草便是致病霉菌主要宿主之一。因此,为避免杂草带有致病霉菌,引起大面积晚疫病爆发。在马铃薯种植前必须采取除草措施,消灭带菌杂草,从而预防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除草作业可选择利用灭生性除草剂,在使用中应注意25-30千克兑水400毫升的比例,避免过量用药。

中国马铃薯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农产品市场上需要量非常大,但晚疫病却严重威胁着马铃薯种植。因此,为提升马铃薯产量,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建设,保障马铃薯种植经济性的实现,在种植中应采取以上有效防治措施。

(作者单位:滦县农牧局)

猜你喜欢

晚疫病机理霉菌
揭示水霉菌繁殖和侵染过程
临汾市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趋势预报
隔热纤维材料的隔热机理及其应用
如何防治大棚番茄晚疫病
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趋势预报
煤层气吸附-解吸机理再认识
黑龙江省发现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A2交配型
早期霉变纸币霉菌分离与鉴定研究
霉菌的新朋友—地衣
地衣和霉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