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养的探讨
2017-02-25马铭冀
■ 马铭冀
河北省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养的探讨
■ 马铭冀
课题简介
本文系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我省乡村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的探索与研究”(课题编号GH171067)的部分研究成果。文章在走访、调研的基础上,试就河北省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现状及对策做一些探讨。课题主持人马铭冀,河北省教育厅教育发展研究与信息管理中心副主任。
一、研究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为落实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的精神,教育部先后印发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和《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明确了提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总体目标和任务。与此同时,各级地方政府先后启动了“三通两平台”等信息化建设项目。近年来,我省“三通两平台”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尤其是农村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国培”“省培”计划有序实施。但我们也需要看到,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建设基础依然是影响其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且,教育信息化的实际应用问题(特别是农村地区)也是当前我们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因此,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及时总结本地和其他地区优秀的应用经验,引导本地区师生尤其是信息化教学意识薄弱的农村中小学师生,积极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和工具,提高教学资源的应用效率。
二、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存在的问题
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是农村基础教育质量稳步提升的关键,而信息技术培训是促使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手段,全面提升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有利于更新他们的教育教学理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在走访和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针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存在以下问题。
(一)没有调动受训教师的积极性。
一些学校管理者对现代教育技术及其重要性认识不够,致使现代教育技术不能提到应有的议事日程,建设困难。部分领导与教师满足于现状,认为学校有“两机一幕”已经不错了,没有看到现代教育技术发展有多快,不了解自己与其他地区、其他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的差距。学科教师缺乏对信息技术的内容、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了解和掌握,对计算机教学神秘遂敬而远之。学习不够、掌握不多,就谈不上应用技术进行学科辅助教学及学科间的整合。再加上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没有政策约束和激励,教师积极性不高,学习动力差,培训后效果一般。
(二)培训过程简单、粗放,流于形式。
信息技术能力培训要力求体现成人教师学习特点,遵循成人学习的基本规律与过程,调查中我们发现有些地方把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的全员培训简单地理解为全体教师的统一授课和集中培训。一方面忽略了各年龄段、不同等次学历的教师接受能力及掌握知识情况不同,比如录屏及视频处理有的觉得简单、有的觉得不易理解。另一方面,学科不同,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手段也有所不同,比如经过多次信息技术培训的数学老师,仍然不知道如何在文本中输入乘方方程式。不同层次及学科、相同内容浪费教师大量时间,不能满足教师需求,使教师失去培训兴趣,培训效果事倍功半。
(三)培训内容无法满足教学需求。
多数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由于设计方案不科学,培训脱离真实的教学情,并不能满足教师的实际课堂教学需要,很多情况是有关部门为了完成培训任务而让教师学“技术”,而却忽视了学“技术”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教学”服务,“学而不用”现象普遍存在。还有的培训是根据有什么样的培训师资就讲什么样的培训内容,完全忽略了受训教师自身的需要;有的培训往往片面强调“立竿见影”的效果,重视受训教师对信息技术技能的培训,基本技能的获得相对容易,但这些技能多数无法在今后教学中应用,所以,培训内容完全不顾教师教学的实际需求。
(四)培训体量偏小。
《河北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实施办法》明确指出,要大力提升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实现教师培训全覆盖。但在国培、省培计划以及其他机构针对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的培训中,培训的体量还远达不到提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需求,尤其是乡村教师参加信息技术专项培训的机会少之又少。
三、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效率的对策
(一)加大教育信息化宣传。
重构河北教育网教育信息化专题,继续丰富内容,开展国家文件解读、专家讲坛、名师专访、优秀教学案例展播等栏目,启动“河北教育网官微”“河北教育网”企鹅号等移动互联网新兴媒体,全方位加大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教育教学的宣传。积极开展线下活动,提高宣传阵地热度,形成我省教育信息化宣传良性生态圈,使广大教师听到正确的声音,提高教师对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教育教学的认识,去除教育信息化、教学变革的功利化,解决信息技术变革虚热问题。
(二)改变“一刀切”的培训方法。
采取以线上培训为主、线下培训为辅的培训模式,线上培训主要是构建教师碎片化、泛在化学习模式,线下培训重点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服务教学的水平。积极实施教师培训推荐课程与自选课程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按照乡村教师的实际需求改进培训方式,采取顶岗置换、网络研修、送教下乡、专家指导、校本研修等多种形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组织专家、一线教师共同研究农村教师队伍,他们结构复杂,不同年龄、学历、学科对信息技术培训的需求也不同。基于河北教育网设计一套自适应学习系统,该系统能够根据学习者自身实际能力水平制定个性化学习方案,改变“一刀切”的培训方法。具体目标如下:(1)从年龄、学历、学科等属性对教师进行特征分析及能力水平划分;(2)通过特征分析,对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学习任务单;(3)具备系统全面的信息技术教学知识;(4)通过评比活动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5)能够记录教师学习时间、进度;(6)提供交流、答疑平台。
(三)制定符合标准、结合本地的培训内容体系。
深入研究《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根据我省农村中小学校信息技术实际条件的不同、师生信息技术应用情境的差异,按照《标准》中对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应用信息技术提出的基本要求和发展性要求,即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为基本要求、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的能力为发展性要求,及根据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与专业发展主线,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区分的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学习与发展五个维度,建设信息技术培训教学资源库,为教师自主学习提供课程体系支撑。
四、结论
实现以上措施的难点在于制定因地制宜的培训课程体系、经费筹备问题。而要突破上述难题,一方面可以强化对维普、知网等中外文数据库,以及搜索引擎和图书馆相关资料的利用,查阅国内外有关教师教育技术标准实施方面的相关文献和资料,重点搜集国内外教师信息技术标准实施的资料,分析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并结合我省实际及“互联网+教育”发展趋势,组织专家,因地制宜制定我省乡村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以高校带动中小学的方式,研究开发相应数字课程。以企业驱动方式作为补充,通过合作方式免费为我省乡村教师提供教学资源、赛事支持以及送教下乡。通过河北教育网组织线上培训、实施线下活动,是全面实施我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推进我省教育信息化进程,尽快实现教育现代化,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