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临床病理生物学特征及临床意义

2017-02-25张新阁

黑龙江医药 2017年4期
关键词:滤泡甲状腺炎乳头状

张新阁

(驻马店中心医院病理科,河南 驻马店 463000)

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或称之为桥本氏甲状腺炎)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近几年来,淋巴细胞学甲状腺炎的患病率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且女性患者患病率高于男性患者。临床研究报道,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患病较隐匿,病情发展较慢,在临床上有很多不同的症状,其中数并发甲状腺恶性肿瘤疾病最为普遍,例如甲状腺乳头状癌,其患病率约占到甲状腺肿瘤疾病的80%以上[2]。本文回顾性分析2014-01—2015-12间在我院住院的7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患者,并对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临床病理生物学特征及临床意义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4-01—2015-12间在我院住院的7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手术切除和病理切片检查确诊。76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59例,年龄范围分布在15~76岁,平均年龄为(45.4±2.2)岁,单侧肿瘤病变者37例,双侧肿瘤病变者39例,单发性结节者61例,多发性结节者16例。

1.2 方法

将手术切除获得的标本进行处理,取尝试为10%的采取福尔马林(10%)作为标本并加以固定,经过切片、脱水等这些常规处理工作后,放置在显微镜下,进行仔细观察。

1.3 生物病理诊断标准

诊断是否为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病的衡量标准为:(1)滤泡上皮以及滤泡内容物病变,如滤泡上皮转换为嗜酸性细胞,腔内胶原浓度降低以及深染;(2)淋巴细胞浸润合并大量淋巴滤泡形成;(3)存在广泛纤维组织增生;(4)将淋巴细胞与间质弥漫浆细胞进行浸润处理。诊断是否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病理诊断标准为:此病的乳头十分复杂,分布在各处,它的轴心呈现纤维血管状态,单层柱状上皮将表面遍布,且乳头上皮核染色淡、体积大、外观呈毛玻璃样、外形不规整、核仁不明显、核沟较深、细胞核重叠,细胞质内陷为假包涵体等特征变化,同时并发间质纤维化,少数可见砂砾体,以上几点可提高乳头癌的诊断。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并发甲状腺乳头癌的临床诊断需同时存在以上2种形态学特征,且以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改变多见。

2 结果

2.1 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临床病理特点

患有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患者比较多的症状是甲状腺发生弥漫性肿大,且此肿大是无痛性的。患有此病的患者同时会有轻度的甲亢,然后伴随甲状腺功能发生下降,初步检查:切除的甲状腺组织尺寸为4 cm~11 cm,颜色为灰红,组织表面光滑,切面多为灰白色,分叶情况显著,不出血、未坏死,也未钙化,在显微镜下检查时,会看到发生病变的组织里发生了甲状腺炎症变化。

2.2 本病的病理特点

本疾病在临床上的差异并不明显,只有很小一部分病患察觉到自己的淋巴结肿前来医院检查。检查的概况为:手术切下的甲状腺组织表面颜色为灰红色,绝大多数情况下无包膜,组织的任性较强,可以看到有数量不等的灰白色结节在切面上。切除下的组织直径为0.1~3.0 cm,病灶内呈现颗粒样,少数呈现瘢痕内黄白色斑点,组织会同时出现钙化与纤维化。置于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如下:该病变组织里同时显现了癌性形态学和甲状腺炎病变,切除下组织的乳头是由纤维脉管束的真性乳头,一般为1至2级的微小癌分支,同时乳头状癌大部分是覆盖了2层上皮细胞的最小为2级的分支,存在毛玻璃样核,此外可见核沟、核内假包涵体,间质纤维化。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并发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有从甲状腺乳头状癌向淋巴细胞性炎转变的现象,过程为首先是发生了甲状腺上皮的增生,此增生具有非典型的特点,然后是乳头状增生,直至演变为乳头状癌。

3 讨论

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是我国自身免疫性疾病里很多见的一种甲状腺疾病,有不少学者经过研究,提出了广泛性补碘会导致本病的观点[3]。我国临床上因患有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后,并发了甲状腺乳头癌的几率很高,研究报道国外和国内该病患病率具有较大差异,范围在12%~36%,可能原因为病理诊断标准掌握程度不够以及取材仔细情况等有关。还有,此类患者临床上为见乳头状微小癌,较易造成漏诊,或者较易把肿瘤邻近淋巴细胞局灶性反应误认为该病[4]。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并发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患病机制较为复杂,且临床上存在一定程度的争议,通常情况下认为:(1)此病与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有着直接的关系,曾有学者进行研究后作出书面报告,若患者的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间质重度淋巴细胞发生了间质重度浸润,此类患者极易患癌;(2)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被认为是甲状腺的癌前病变,当机体内TSH含量增加时会诱导甲状腺上皮细胞不断增生,从而导致了癌症的形成[5];(3)发生甲状腺癌的患者的甲状腺淋巴细胞会发生实质浸润。

近年间此病在我国的患病率直线上升,还时有并发甲状腺其他不同类型疾病的现象,笔者在经过此研究后,发现此类病患在临床病理上有着共同的特征:(1)乳头状癌是此类病患的主要转变方式,而乳头状癌中乳头状微小癌患病率更高,该疾病患者多以中年女性患者为主,76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59例,且平均年龄为(45.4±2.2)岁。(2)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并发甲状腺乳头状癌未见特殊临床表现,患者里面有很多人的甲状腺发生了弥漫性肿大,有一些患者因为颈部淋巴结肿大异常才前来院。(3)此类疾病很少向淋巴结转移,患者经过治疗后的恢复效果比较理想。

通过以上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患有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很大几率演变为甲状腺乳头状癌,这两种疾病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存在恶性病变的潜能,淋巴细胞性甲状腺并发的甲状腺癌中以甲状腺乳头状癌为主。

[1] 高健,高明,于洋,等.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亚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4, 29(3):199-202.

[2] 茅建娅,王薇,别克扎提,等.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病理研究[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6, 25(5):665-669.

[3] 张瑛,王志明,李新营,等.超声下甲状腺结节内微钙化对良恶性的鉴别及其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4, 23(11):1548-1552.

[4] 武慧,宋晓燕.16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术中冰冻病理诊断分析[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3,45(8):933-934.

[5] 翟建敏,原韶玲,闫玉玺,等.包膜内型甲状腺乳头状癌与经典甲状腺乳头状癌超声和病理对照分析[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3,20(7):531-534.

猜你喜欢

滤泡甲状腺炎乳头状
Efficacy and safety of Revlimid combined with Rituximab in the treatment of follicular lymphoma: A meta-analysis
超声诊断甲状腺滤泡型肿瘤的研究进展
桥本甲状腺炎与病毒感染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
从病证结合角度探析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治疗
高频甲状腺超声对滤泡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中蒙药内外结合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30例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Survivin、VEGF、EGFR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分析
SUMO4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Bcl-6 mRNA在HIV/AIDS患者滤泡辅助性T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乳头状汗管囊腺癌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