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编剧维权的“永夜之战”

2017-02-24黄子洋

现代出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小满琼瑶讲座

黄子洋

著名编剧、教授倪学礼老师到中国传媒大学编辑出版研究中心的课堂上来,与大家分享的一切,对我而言,是情理之中,也在意料之外。

起初内心的波澜不惊或许源于作为一名初出茅庐的年轻编剧对于行业内乱象的浅显体验,而后更多的惊讶与不安则发生在亲耳聆听一位“大编剧”内心的呐喊之后——行业乱象对于从业者的伤害波及的不仅仅是诸多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也包括那些“大咖”。倪老师讲到自身维权经历时语气中不由自主流露出的愤懑与痛心,非将作品视如已出的编剧不能体会。

倪老师是急匆匆来到课堂的。他不由自主皱起的眉头丝丝缕缕透露着焦灼,水也没顾得上喝一口,只先看定我们,平声静气地说了一句:“很感谢大家都到这儿来,听我这个不太像是讲座的分享”,窗外暮色渐渐四合,华灯初上。

看到他略显颓败的气色,这话听着心里是不大好受的。正如倪老师讲座中只言片语的描述所透露的信息,在编剧图里,人们似乎已经认定了“编剧”——作为所有作品及其衍生品的创造者——的“低层”地位。的确如此,与欧美和日韩的编剧中心制不同,在我国影视行业中,编剧的地位着实不高。无论改编权还是其他权利,在影视作品制作的绝大多数环节,编剧都很难有置喙的余地;在署名权的行使上,常常有被导演或者改编者“篡位”的危机;在获取薪酬的过程中,也常有片方或影视公司逃避支付尾款或者借故解除合同的情况。倪老师的讲述,让我想起初入编剧行业,我曾得到不少前辈的提醒与告诫,然而这些问题犹如跗骨之蛆,避无可避。

倪老师向我们讲述整个维权过程中的种种经历。事件发端于电视剧《我在北京,挺好的》播出前的一个意外发现。该剧参审过程中,倪老师的一位朋友发现其中一些情节和人物经历设计与倪老师编剧的《小麦进城》有明显相似之处。倪老师即刻维权,所幸成功。然而,未曾料到,随之而来的是侵权方来势汹汹的批评,甚至还有人身攻击。维权行动令人心力交瘁。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倪老师紧接着又发现一部电视剧《满仓进城》,与其作品《小满,加油》高度相似……

对于处于产业链底层的编剧来说,法律似乎是他们捍卫创作尊严的唯一选择。然而,《小满,加油》的维权之路并不顺利。倪老师的遭遇让我想到2014年的琼瑶诉于正维权案,我暗自感慨,即使在编剧业鼎鼎有名的“大编剧”,面对侵权者的猖狂,很多时候也只能发出愤怒而无助的质问和谴责——编剧维权之难,难于上青天!

在讲座开始前,我们手中已经有一份倪老师整理好的关于两个侵权作品相似内容的对照表。对照表展示了倪老师在两次侵权案件中分别发现的100多处故事情节相似之处。倪老师对此颇为愤慨——自己的作品,怎么会认不出来呢?尽管如此,我们不得不承认,走法律程序维权的编剧遇到的最大困难正在于如何向法庭举证来认定抄袭行为的存在。胡月伟先生曾提出,“著作权法里关于抄袭没有非常明确的细则,法庭一般以两者的相似度作出判决……解构优秀作品在艺术上的结构模式,这个是可以借鉴的。但具体到人物关系、人物设计、人物对话,如果全是剽窃就不能容忍。”审判实践中,“接触+实质性相似”是判断侵犯著作权成立的两个基本标准。琼瑶诉于正案中,原告共主张38个情节构成抄袭,从量的角度看不是特别大。但法庭认定于正抄袭的正是琼瑶作品的实质性内容,两剧在整体上的情节排布及推演过程基本一致,于是认定构成侵权。

法庭认定的困难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对于官司缠身的编剧而言,也许法庭外的困难才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倪老师向我们陈述完抄袭对照证明,难掩疲态。在长长的停顿中他喝了一大口水,良久才叹息般地低声说:“这两年,我本来是打算安心闭门再创作一个剧本的,但是这件事搅得我心神不宁,创作也搁置了。事情一天没解决,我也沒有心情做任何事。”

大家都沉默了。当一个独立的编剧决定为自己的权利而战时,就意味着将牺牲生活中大部分的时间与侵权者公开或隐秘地纠缠。曾经赢得维权诉讼的《牟氏庄园》编剧王伊曾历经3年“讨薪”,期间往返于各种机构,奔走呼告,无日民也无心于创作。她曾对媒体表达:“官司牵扯了我几乎全部的情绪和精力,我无法投入创作,断了唯一的生活来源。”“这3年对我个人而言,是一场浩劫。”王伊和倪老师所经历的是相同的磋磨,维权艰难至此,足以让很多编剧望而却步。

倪老师讲到,2011年年底侵权方制作公司找到他表示希望由他出面写剧本,按照合同约定,他陆续将《小满,加油》36集分集大纲通过电子邮件发给对方,后解除合同,惊然发现,由对方制作的与《小满,加油》分集大纲高度相似的一部电视剧《满仓进城》正在播出。倪老师认为当他提起侵权诉讼后,侵权方随即表示的“商量解决方式”不过是拖延的伎俩。倪老师坚定地表示“我会继续战斗下去,一定要让那些敢于抄袭剽窃的蛀虫、无赖、流氓、强盗永无宁日,直到他们输得倾家荡产。”

是的,正因为前述维权的艰难所在,大多数编剧在被侵权时抱着息事宁人的态度,或者“怕”跟相应侵权方产生冲突,倪老师的态度提示我们,是时候转变思想了。从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维权成功案例中,我们能够看到法律对于“原创”的保护,但前提是编剧自身要有意识地去应用法律武器。当然,这其中意见领袖的力量不容忽视。编剧的维权之路,应当有“行业大V”带领。正如琼瑶漂亮地打败了抄袭者于正,并非是其一人之胜,琼瑶身后还有139位联名编剧的血泪故事;倪老师微博上发布了名为《行业之殇与编剧之痛》的文章,他曾对媒体感慨道:“十多天里,我的这篇文章也有了十几万的阅读量。它所引起的关注和议论,让我倍受鼓舞。我知道,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此外,在实践中,来自各种媒体的舆论支持也在编剧维权中发挥着巨大作用,舆论不能影响司法的进程,但是能够给予弱势的编剧精神上的鼓舞和支持,因为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讲座即将结束的时候,场面热络起来。这并不像是一个“规规矩矩”的学术讲座,更像是有所经历的前辈在这里向正在学习的晚辈传授经验。同学们对于倪老师的维权提出自己的看法,甚至热切地向倪老师建议使用“作家经济人”。大家一起探讨未来编剧行业乃至整个文化行业整治侵权现象的可为空间。这已经不是“老师讲一学生听”的单向灌输,而是一次充满交汇与碰撞的“分享会”。

灯光下逐渐热烈的讨论使我回想起自己作为一个小编剧的种种遭遇:曾经兴冲冲地写好剧本交给片方随后却杳无音讯,曾经写好的剧本被采纳、拍摄却没有被署名,曾经在无休止的“修改”后得到影视公司一句“故事不能用”便再无下文……凡此种种,不胜枚举。我知道身边许多青年编剧都有过相似的经历,绝大多数人遭遇不公都既无能力也无实力抗争,如我,就是其中平凡的一员。因此,我会为琼瑶的胜利击节赞叹,为倪老师的愤懑长吁不已。编剧的维权之战犹如一场艰难的翻身仗,只因侵权者今日试图轻易攫取的是昨日我们一分一厘耕耘的土地,所以,即使敌众我寡,也必顽抗到底。

猜你喜欢

小满琼瑶讲座
二十四节气之 小满
小满课外班
《小满》
琼瑶:80岁开始,每天笑着过
打个盹,记事牢
开胃
书法基础讲座(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