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日本文化与设计的“日式美感”及其原因

2017-02-24鲁非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7年1期
关键词:民艺茶室日式

鲁非

摘   要:现如今对于全世界而言,日本文化影响力涉及面之宽广、设计的发达之强盛,早已经到了不可忽视甚至为人所惊叹的地步。所以,身处同为亚洲的我们,不得不放开一切顾虑去认真观察和学习与我们仅一海之隔,虽常被称为“弹丸之地”却在文化与设计上蕴含着如此力量的国家。笔者以茶道为观察切入点。

关键词:日式美感;茶道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02-0074-02

一、茶道中的“日式美感”

茶道,在日本古代被称为“茶汤”,5世纪中后叶被称为“茶の汤”,而近世以来才被称为“茶道”。茶道最初是僧侣用茶来集中自动的思想,后来才发展成为分享茶的仪式。现在的日本茶道主要分为抹茶道与煎茶道两种,而“茶道”一词则所指的是较早发展出来的抹茶道。

日本茶道虽起源于中国,而在日后的发展中,保留东方文化之韵味的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独到的内蕴。而最能体现日本茶道美感的便是那些花样繁多却不显冗杂的茶具。日本茶道的基本茶道具包括茶碗、茶筅(用于搅和抹茶粉的圆筒竹刷)、柄勺、茶勺、茶入(装有抹茶粉的茶叶罐)、茶巾、茶釜、袱纱巾(用于擦拭茶具)、建水、盖托,每一样都有不显多余的用途所在。除此之外,茶具在某种层面上与日本料理所使用的食材一样,强调同季节时令相应。而对于注重形式感与细节的日本人而言,茶具还要与茶室的布置协调统一,有助于营造和谐的气氛。

日本茶道具有独特的七种美学属性:缺陷、简素、枯槁、自然、幽玄、脱俗、静寂。

日本茶道同日本本身的文化特点一样充满着矛盾性,正如美国学者Ruth Benedict所说的“菊”与“刀”,虽追求精神上的“一心”,但又倡导面对现实的不完美,去学着欣赏缺陷。如茶道中的一些茶碗,从造型到色彩,往往能看到不均衡一致的陶瓷品。包括茶室中的花入或挂轴等,第一眼虽不是整齐划一,却有着深度的魅力。日本茶道认为,缺陷的美,是一种奇数的单一的美。

简洁朴素是茶道文化的第二种美学属性。茶道中的基本元素之一,是禅宗的“无”,所以,茶道的简素,就是“无”的表现之一。茶庭中有常绿树木而无花草,茶室中的挂画,多为水墨淡彩的山水之作。尤其是茶室中的木柱,看似没有精雕细刻,却体现出一种原始的素雅。让人用心长时间感受后,能体会到一种清寂之美。

枯槁之美同简素之美有某些相似之處,都是通过时间的洗涤所透出的一股沉淀的力量。

在茶事进行中,彼此流露出的平常心态,则为自然之美。对茶道而言,人为做作的行为不美,最好的状态似乎就是自然无心的纯美。

幽玄之美,是一种无限深幽之处的无限意境的美。而这种东方所特有的含蓄美感,在茶道中达到极致,如在幽暗茶室中简单的眼神和无言的意会。而这也与在日本平面设计中经常出现的“留白”装饰,有异曲同工之妙。

脱俗之美。踏入茶庭,走过碎石板路,进入茶室入座,这一过程,象征着远离喧闹,进入一种象征意义上的回归本我的状态。

沉稳、安静、平和,也是日本茶道文化的元素之一。茶道的开始和完结,往往都是在无言的静寂中完成。

对于日本茶道,在正式的茶事前,主人都会费尽心思考虑好各个环节的料理使用、点心与道具,夸张的是,为了一场正式的茶事甚至会花上数月之久。在茶道过程中,通过一道道复杂而又精致的环节与各色茶具的使用展示,让客人不仅体验到美味的茶品,更有其极致用心的招待。可以说,“茶道”本身就是一种蕴含日式美感的艺术。

二、日本设计中“日式美感”的形成原因

从国家历史层面上讲,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作为战败国在各方面都受到重创,当日本经济迅速崛起之后,具有高度发展意识的企业家在看到设计的发展前景并做出坦率而直接的发言,说道“设计的时代将要来临。”当时的日本社会一直认为只有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社会发展到一定水准,充足的生活才可能实现。在现代主义的影响下,日本的设计师开始思索如何形成真正具有自身特色的设计思想。他们把欧美的现代主义原样照搬过来,但这些在具有浓郁日本文化的土地上发育不良。而这也就促使他们反思到底什么样的东西才是“日本的”、“日式美感的”。自明治维新以来,西方的物品、思想常常被拿来和日本本土的原创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这是日本文化中一个很特殊的现象。在这样的情形下,一场以民众生活为基础、以发展日本原创的产品设计为目标的“民艺运动”出现了。民艺运动所提倡的“简约”与西方现代主义并置在一起,生成了一种独特的具有日本特色的美感。

何为“民艺”?即民众日常使用的工艺品之意。因此,民艺是实用的工艺品中与人们生活关系最密切的领域。柳宗悦将民艺之美总结为七点。为实用性。“美是与用途相结合的东西,即由生活而生。最自然的状态下的美,是为最终极的美。”为健康性。为单纯性。为合作之美。为国民性。“民艺是直接反映国民生活的物品,因此带有最为鲜明的国民性。一个国家的民艺贫乏,即暗示这个国家国民的特色微弱。所以要制造强大的国民形象,国民就必须以民艺的发达为目标。”

二战后的日本,美国流行文化大量涌入,导致社会混乱。设计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二战后的日本为了孕育出新的生活文化,不加选择的吸收着欧美的文化,为的就是促使民众的生活意识在短时间内迅速成熟。面对如此纷乱的文化和思想,日本人以东方美学来应对千变万化,以优雅纯粹的东方式感性,模糊着各种风格的界限,微妙地产生出适合东方,适合日本的审美与“日式美感”。

从地理环境层面上讲,每一处环境对于当地的影响都能体现于方方面面。如果按此来推断,笔者认为日本应该是一个极端的体现。日本在近五十余年来,经历了战败,然后迎来了一个经济高速崛起的时代,了解到了财富在这个世界上的重量及其所代表的意义。而工业快速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又让日本体验到了自然和环境的重要性。也正是因为切实走过这样的过程,才让他们渐渐得到了一些认知。因为独处亚洲的东部,天生国土面积贫瘠,资源匮乏,而对此,原研哉在其书《设计中的设计》中也谈到过,“日本人似乎时常把自己放到世界的边缘,而且在其内心某处,总有一颗乡下人般的灵魂。这不是自卑的恶心。不把自己当成世界的中心,而是习惯于将自己摆在更谦卑的位置来思考问题,不是很好吗?”

日本人的性格特点也许在某些层面上因为地理的原因,也影响着自身独特美感的形成:不擅长制定规则,但一旦被给出框架就可以在其中发挥无穷想象力,不断拿出超越极限但永远不会越过边界的惊人成果。同样,在当代日本社会中,外人看来的所谓冷漠社会,也许是日本人掌握了本身固有礼仪的作用后,才可以带着面具更放松的活着,只要按照固有礼仪规则为人处世,就不会越轨干扰到他人也影响到自己,而这样有特殊“生存技巧”的社会,在外人看来,一定是冷漠的。或许对于日本人而言,这是一种独特的快感。

日本在世界地理中是一个特殊的位置,而记者高野孟在他的《世界地图的阅读方法》中,对日本的位置也有一个有趣的观点:如果将世界地图平铺后九十度旋转,把欧亚大陆看成是“老虎机台”,那么位于最下面的日本,就像是一个接珠子的“盘子”。以这样的观点来看日本的地理,则会发现日本以下没有任何东西,而日本所处的是一个可以接收所有文化信息的位置。所以日本文化就像一个文化大熔炉,接收了许多种文化,这样固然会带来一片混乱,但当日本文化将其融合后,就会形成一种奇异的混合,这就是最彻底的简单。就好比中国人写文章时会用到的扬弃,首先总会是各种元素的叠加,到后才会开始逐步减法,在一无所有中蕴涵所有,形成如今为人所津津乐道的“日式美感”与审美。

从之前的分析不难看出,不管是日本文化现象也好,设计的作品与产品所表现的也罢,都重视物与人,人与自然的“沟通”。日式的简洁往往给人的感觉是自然纯朴,在解决基础功能后,让它更加真实,不会刻意的修饰。也因为国土资源以及战争的原因,在设计时的出发点更趋于回归原点,而这一点也与茶道美学属性其中的脱俗之美产生了某种共鸣。

参考文献

[1]苏静.知日-设计力[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

[2]苏静.知日-向日本人学礼仪[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

[3]知日-武士道[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

[4]原研哉,朱锷.设计中的设计[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民艺茶室日式
江湖茶室
江湖茶室
江湖茶室
江湖茶室
爱民艺的小集市开张啦!
我们为什么关注民艺??
“日式脸型”也能打造时尚感的妆容
民艺是什么
瀛海饮魂 匠心之作
民艺记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