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机制研究

2017-02-24王小勇唐光海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7年4期
关键词:动力机制互联网+互联网

王小勇 唐光海

[提要] 本文以渭南师范学院现行大学生创新创业机制为例,通过对基于“互联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机制现状进行分析,反映出在建设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和错位现象,并从基于“互联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动力机制、运行机制、激励机制等方面,提出适合基于“互联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机制建设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机制;动力机制

基金项目:渭南师范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基于‘互联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机制研究”(16XK072);渭南师范学院大学生实体创业项目(SC2016YM016)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1月4日

创新创业(双创)已成为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源动力,“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各个领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掀起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潮,但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却刚刚起步,基于互联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机制研究也几乎空白。在“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创业可以很好地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可见深入研究基于“互联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机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以渭南师范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机制为例,研究大学生创新创业动力机制、运行机制与激励机制。

一、基于“互联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机制现状

(一)创新创业教育意识正在增强。坚持改革和不断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机制是增强大学办学活力和完善自主创新能力的前提,是加快全面推进人才强国战略,提升人才培养水平的重要途径。我国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就业教育向创业教育的理念转变还需要切实增强。近年来,渭南师范学院结合人才培养计划,将创新创业相关课程纳入通识课程教育体系,努力探索双创型人才培养新途径,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二)创新创业实践效果不断增加。随着创新创业环境的不断优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将投身到创新创业的事业中来,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泛。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平台也是推动产学研用的关键纽带。渭南师范学院积极组织开展“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电子商务专项赛、市场营销大赛等创新创业大赛,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体验,激发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激情,提高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让学生们在参赛中激发兴趣,激发灵感,结交更多伙伴,懂得团队意识和分工合作,切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三)创新创业项目种类逐渐增多。学校鼓励在校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和大学生实体创业项目,深入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开展实习、见习活动。为大学生就业与创业创造新途径,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综合素质,切实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质量。近年来,渭南师范学院通过组织学生申报大学生实体创业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以及参与科技创新比赛等方式,使得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学校形成了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二、基于“互联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创新创业的学科特色。现在政府、高校以及大学生本身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重视程度普遍增强,政府与高校积极组织开展创新创业系列活动,但还是存在诸多问题,首先,部分高校在课程设置中仍没有与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相关的课程,或者说开设的课程面向的学生群体具有局限性,在课程安排上缺乏连续性与系统性;其次,在高校课程设置中,学生只顾学习专业课程,使得创新创业相关课程浮于表面,难以形成创新创业的学科特色。

(二)缺乏创新创业的师资队伍。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主要形式是学术讲座、课外实践这一类较浅层次的活动,没有真正融入人才培養的教育计划。大量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偏重理论,同时,由于大部分老师缺乏企业管理经验,使得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很难达到预期效果。我国创新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起步较晚,还存在许多问题,高校教师对于“互联网+”创新创业方面知识匮乏,导致教学方法和方式不充足,满足不了学生的实际需求。

(三)缺乏创新创业的校园氛围。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氛围还不够浓厚,在社会上目前还未形成包容大学生创业失败的文化环境。同时,在对政府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相关政策的宣传方面,力度略显不足,高校在营造大学生创新创业氛围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因为大学里缺乏对专业知识的教育和培训,许多大学生对“互联网+”的概念缺乏了解和认识,大学生虽然在网上创业的很多,但对于网络运营、开发并不了解,并且没有实际的执行能力。

(四)缺乏创新创业的资金支持。学校缺乏对大学生创新精神、开拓精神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表现在学生“闯”劲不足,并且毕业以后创新意识与能力不强。在与国外高校相比之下,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奖金数目相对较少,尤其缺少专项的奖金,同时,在分配结构中存在不合理性,存在激励方式单一、项目类别间资金差距较大等诸多问题。

三、基于“互联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动力机制

(一)注重多元主体协同

1、注重学生协同。大学生作为创新创业主体,能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对于高校培养双创型人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大学生应该发挥出自身的创造性和主動性,努力改变传统保守的就业观念,切实提升自己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其次,大学生在校期间应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积累丰富经验,大学生在实践中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市场的发展状况,同时为自己储备部分创新创业资源。大学生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与学习中,才能形成创新创业的动力与倾向。

2、注重政府协同。政府应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中发挥引导作用,鼓励大学生积极投入到创新创业中去,地方政府要努力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同时政府要建立适合于基于“互联网+”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相关扶持政策,为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机会与平台。目前,各级政府虽然已出台许多关于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优惠政策,但是由于部分政策存在可操作性不强等现实问题,使得大学生缺乏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动力。针对这些现象,政府需要有针对性的制定政策,鼓励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活动。

3、注重高校协同。高校要将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人才培養的重要内容,同时,要将培育双创型人才纳入大学生人才培养体系中,具体而言,一是学校要设立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以此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体系;二是在国家政策的框架下,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科学制定学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施方案;三是高校应通过多样化的工作方法与手段,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赋予大学生更大的创新创业动力。

(二)注重教育与资源协同

1、注重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教育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动力的驱动器,使得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为大学生注入较大的动力。一是在意识、思维培育方面,引导大学生改变传统的就业观念,树立创新创业意识,努力培养互联网思维;二是在能力、素养提升方面,通过相关课程的学习,对大学生创业应具备的能力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对照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提高,通过参与教育实践活动使个人素养得到提升。

2、注重创新创业资源协同。资源缺乏是当前制约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更大程度地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动力,需注重创新创业资源的协同。一是在人力资源方面,政府部门和高校为大学生提供招募优秀团队成员的平台,使创业大学生摆脱找不到合适合伙人的困扰,以此增加创新创业的动力;二是在物力资源方面,政府与高校可以通过建设创业孵化器、提供优惠的创业场地等方式,给予大学生创新创业动力。

四、基于“互联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运行机制

(一)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与任务。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探索,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计划,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学校要结合本校的人才培养计划和科学研究状况,立足于专业特色,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使大学生改变传统的就业观念,拥有强烈的创新创业意识。

(二)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高校要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体系,不断优化学科结构,充分发挥不同学科的互补作用。在日常的授课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同时,要培养学生对当前经济热点与社会焦点问题的分析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洞察能力、思辨能力。高校要依托专业优势,科学设置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让学生在创新创业教学过程中能够系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

(三)打造创新创业教育专业师资队伍。高校应该积极培育一批拥有丰富教育教学经验、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不断充实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一是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活动,定期到企业开展调研,打造专业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二是要定期对教师进行有关创新创业工作的培训,不断提升创新创业教育实力;三是聘请成功的企业导师,能够从市场化角度深入讲解创新创业,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五、基于“互联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

(一)开设互联网创新创业相关课程。高校应对全体大学生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同时要注重设置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课程,依据学校的相关规定,纳入学分管理。针对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高校要设置创业指导和实训类课程,并安排专业指导教师。对已经开展创业实践的学生,学校要对其进行企业经营管理的培训,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到企业经营的相关专业知识。

(二)为大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与平台。政府与高校要定期举办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同时,鼓励学生成立创业俱乐部、创新创业协会等学生组织,增强学生交流,促进健康发展。高校要深入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和实体创业计划,深入开展校企合作,为大学生搭建锻炼的平台,激励大学生参与到创新创业中去。

(三)努力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校园氛围。高校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相关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创新创业学分转换、实施弹性学制等具体措施,支持大學生创业。同时,高校要做好创新创业扶持政策的宣传工作,利用校园媒体广泛宣传,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校园氛围。发挥好大学科技园、众创空间、创新创业实训基地等平台的作用,利用好仿真模拟实验室、实验设备等教育资源。

(四)设立创新创业方面的专业奖学金。学校应设立创新创业专业奖学金,能够在现有的相关评优评先项目中拿出一定比例资金,来奖励在创新创业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激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同时,学校可以通过校友会、企业家协会等多种渠道筹集奖励资金,并能够设立创新创业基金,扶持高校学生创新创业。

主要参考文献:

[1]黄慧子.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研究[D].安徽大学,2014.

[2]王蕾.创业教育促进大学生创业的机制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4.

[3]肖怿,魏志平,邹家柱,张赛斌.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研究[J].现代教育,2016.1.

[4]马广林,王军婵,谭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研究[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6.1.

[5]刘洪银.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机制[J].山东纺织经济,2012.8.

猜你喜欢

动力机制互联网+互联网
重大交通设施项目风险复杂动态交互演化机理与仿真分析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