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画世界:教学活动和游戏的有效结合
2017-02-24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六一幼儿园朱方萍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六一幼儿园 朱方萍
童画世界:教学活动和游戏的有效结合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六一幼儿园 朱方萍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已明确了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将“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中”专门作为幼儿园教育的一条指导原则,指出 “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的重要形式”。同时,喜欢游戏也是幼儿的天性,蕴涵着幼儿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的契机。如果将美术活动融入游戏活动中,孩子们必定非常喜欢这种美术活动方式,在游戏中孩子们更加容易开展美术创作,发现美术活动的乐趣。如何将有效的游戏策略运用到美术活动中呢?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来谈谈自己积累、总结的一些策略:
一、选择易于游戏化的教学内容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我们在根据幼儿生理特点、年龄特征和审美能力发展水平组织艺术欣赏活动的同时,还要考虑到选择那些贴近幼儿生活,与他们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艺术教育内容。”我们都知道“艺术来源于生活”,那么幼儿美术活动也是如此。由于幼儿受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生活经验较少,他们熟悉的大多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人、物、场景。如果教师选择的活动内容生搬硬套或远离幼儿生活,幼儿没有生活的观察、感知,又何谈表现与创造?同时,选择的教材还必须具有游戏性。单调的涂色练习和临摹活动都不是幼儿所喜欢的,他们更喜欢在有趣的游戏中学习。例如:幼儿对动物特别感兴趣,老师提供各种动物图片后,帮助幼儿建立第一感观印象,在美术活动“小手变变变”中在就能大胆的开展想象画出各种动物形象;又例如“彩色的小路”一课中通过对各种各样的鞋印子想象后作画;还有利用线条作画的“有趣的小点和小线”,都来自幼儿所熟悉的生活事物,这些事物既有趣可玩,又能激发幼儿尝试的愿望,被幼儿所喜爱,游戏化的美术活动开展自然就顺理成章了。
二、创设易于游戏化的活动环境
《指南》指出:“教师应努力为幼儿创设一个具有健康趣味、丰富多彩的艺术生活环境。”在以往的美术活动中,幼儿绘画基本工具是白纸、油画棒、水彩笔等,在绘画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一些孩子随意乱画一通就完事了。但是,把白纸换成别的材料时,他们又会专心致志地绘画。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距呢?是不是新奇的、多样的材料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呢?
㈠多一份材料,多一份兴趣。
为了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乐意和绘画“玩在一起”,我觉得很有必要创造一个良好的绘画环境,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于是,在班级区域角中开设美术特色角,给幼儿准备了丰富多样的废旧物品,让孩子们尝试在不同材料上作画,使孩子们能在不受限制的情况下按自己的思维活动进行绘画。由此可以看出,良好的美术活动环境和材料能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教师要为幼儿提供丰富有趣并能使画面产生较好效果的材料,并且所提供的材料要能使幼儿轻松获得成功,这样才能使孩子对美术活动产生兴趣。比如:我们在墙壁上悬挂了名画家的作品供幼儿欣赏;在特色角,我投放了许多材料,鼓励孩子在不同材料上(纸盘、纸杯、布、贝壳、雨伞、纸筒、光盘、竹子、瓷砖、酒瓶等废旧材料),用不同的作画工具(汽车、吸管、海绵、锅刷、纸团、记号笔、粉笔、蜡笔、毛笔等)创作出形态万千的美术作品,当幼儿看到这一些别具一格的作品呈现出来,自然而然产生了自我满足感、成功感,进一步激发了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喜爱之情。因此,丰富有趣的材料会让孩子们觉得美术活动就是“玩”游戏,他们自然也会乐在其中。
比如:在“汽车的旅行”这个活动中,让孩子们将汽车开进了颜料盆“加油”,再驶上了“公路”,顿时,纸上呈现出一条条彩色的轮胎印,汽车开到哪里,轮胎印便延伸到哪里。孩子们不停地重复着“开汽车”这个动作,看到彩色的轮胎印越来越多,越来越密,别提有多兴奋了。接着,教师引导幼儿创编出一首游戏儿歌:我的汽车会跳舞,跳个直线舞,跳个格子舞,跳个圆圈舞……孩子们边读儿歌边开汽车,活动内容有了进一步的深化。
在这个活动中,幼儿看到汽车的第一个直觉反应便是开汽车,当将汽车轮子蘸上颜料开后,发现汽车可以代替笔进行涂鸦,兴致就更高了,随着活动的不断深入,幼儿由开始的乱线条到有规则地进行线条创作:直线、格子线、圆圈线、螺旋线等,在孩子们尽情地玩汽车的过程中,他们感受到了线条粗细和形式的变化,以及丰富的色彩。
㈡多一份参与,多一份积极。
《指南》指出:“让幼儿能用自己创作的美术作品布置环境、美化生活。”要想使游戏与美术教学优化结合,首先就要优化与美术教学相适应的物质环境,使环境创设具有可参与性与可操作性。比如:在美术特色角中摆放了几个柜子,上面陈列一些班里孩子们的优秀作品,每次孩子自由活动时总喜欢去那里看看,在欣赏别人作品的同时,也增长了自己的经验;又如:在一次开展“秋天的果园”的主题活动时,我向孩子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秋天的果园该怎么布置呢?于是孩子们开始开动脑筋,收集到了各种各样的材料,有关于秋天水果的图片、照片、有涂色的水果、还有用彩纸揉搓做的立体水果,还有用橡皮泥捏的逼真的水果。于是,我们老师就引导他们分工协作,画的画、剪的剪、摆的摆、贴的贴,就这样,一派丰收的秋天果园就出现在孩子们的面前,加上老师用废旧材料做的延伸到远方的小路和高高矮矮的房子,“秋天的果园”变得非常丰富。这样一系列的活动以后,由于幼儿的积极参与动手动脑,不仅掌握了剪、贴、画、团的各种技能,巩固了已经获得的知识,学到新知识,更重要的是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都得到了发挥,并且还获得了相互合作的美好愉悦的感情。
如果要想孩子创作出更有特色和创意的作品,老师在活动过程中,必须要“多问”,问问孩子们你画的像什么?还可以添什么?这个材料可以怎么画?让幼儿在绘画过程中体验材料,随形造型,充分融入自己的想象。让幼儿在玩中学,使美术作品表现丰富而多样,也使幼儿想象力、审美能力、创造力进一步发挥,充分显现出幼儿“心灵手巧“的天性。
三、预设有趣的游戏化教学过程
幼儿园阶段的学习,更多的是从“玩中学,学中玩”。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充分调动幼儿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才能让整个美术教学活动过程“玩美”进行。
㈠巧用游戏,激发兴趣。
幼儿好动、好模仿,行为受情绪所支配。因此,在活动中首先要从激发幼儿的兴趣入手,赋予幼儿适当的角色,即运用游戏、故事等形式导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比如:大班美术活动“生日蛋糕”,在活动开始时告诉幼儿:今天喜羊羊蛋糕店开张,想要请一部分幼儿担任“蛋糕师”,一部分担任“顾客”,“蛋糕师”要根据“顾客”描述的要求绘制各式各样的蛋糕,作为顾客的幼儿可以通过想象和语言的表述预订蛋糕,美术活动在这里已经成为一种需求,幼儿在愉快的情境游戏中完成了“生日蛋糕”这一活动。
㈡巧用游戏,发展技能。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只有在游戏中才能让幼儿饶有兴趣的反复学习和操作。幼儿在游戏中看看、想想、画画,从而获得知识技能。例如:在教小班幼儿学画“线”时,教师要求幼儿画出不同粗细长短的线,“妈妈的头发长长的,引导幼儿画长长的线”“爸爸的头发短短的,就是短短的线”“又粗又短的是爷爷的眉毛”“又粗又长的那是大树”……所有的线条被赋予了生命的灵动,孩子们的脸上一片快乐;整个活动可以说是玩中学,学中玩,使他们在游戏的过程中掌握了绘制线条的技能。
㈢巧用游戏,“玩”出创意。
有创意就是标新立异、与众不同。让幼儿从无意识的“玩”到有意识“玩”,体验一种精神探险所带来的乐趣。预设一个具有生成性、具有童话色彩的意境,在这个丰富多彩的意境里,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很活跃,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例如:为引导中班幼儿感受油水分离的绘画方法,开展“打雪仗”的美术活动。引导幼儿用白色的蜡笔在白纸上画出雪天打雪仗的情景,其他景物用彩色蜡笔来画,然后用蓝色水性颜料进行涂色,这样一幅《打雪仗》美术作品便诞生了。
美术形式丰富多彩,在教学实践中,也要根据不同的美术形式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 比如:在主题活动“秋天”——“美丽的落叶”的系列活动中,对于刚升入中班的孩子来讲,对树叶的外部轮廓不能很好地掌握,在操作中不易成功,容易挫伤孩子的积极性。于是,在活动前我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充分的感受了自然的美,并且在大树妈妈的怀抱下观察了多种树叶的外部特征。在活动中,我采用拓印树叶、为树叶描轮廓后添画叶脉等美术活动,让幼儿在循序渐进的学习、实践中渐渐熟悉、掌握了树叶的外部特征,比起纯粹用笔来画树叶有趣得多。与此同时,还使幼儿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更加激发幼儿创作富有创意的美术活动。
四、给予富有个性的游戏化评价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教师对儿童创作进行评价时,要顺应儿童的思维,尊重儿童的想法。而游戏化的评价既能激发孩子画画的热情,又能成为教师的检查手段。教师为达到自己所预设的教学目标,运用游戏化的互动评价,激起幼儿继续参与画画的兴趣。或者以孩子间的互动评价激发幼儿作画的兴趣和自信心。比如:小班幼儿的作品,我采取富有童趣的评价方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捕鱼”这一活动后,我让“渔夫”来检查——“渔网”哪边的“网格”歪了小鱼可以挤出去,“渔网”哪边的“网格”没接好小鱼可以跳出去,从而指导幼儿马上补好“渔网”。这样的评价既有趣,互动性又强,幼儿充满了期待的同时,也提升了绘画兴趣。
在一系列的美术教学活动与游戏的结合中,我们看到幼儿在参与实践活动中获得了良好的情感体验,培养了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了绘画技能和技巧。在今后的游戏化美术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活动的需要灵活选择、综合运用,并在教学活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创造出新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让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显得更轻松自在,成为走进童“画”世界的另一把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