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国初期至抗战前国立北平图书馆馆际互借情况分析

2017-02-24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馆际互借京师分馆

屠 蒙

(国家图书馆,北京 100081)

民国初期至抗战前国立北平图书馆馆际互借情况分析

屠 蒙

(国家图书馆,北京 100081)

梳理民国初期至抗战前北平图书馆馆史资料中关于馆际互借业务的资料,考证这一时期北平图书馆馆际互借业务发展概况,以及这一时期我国馆际互借理论概况,分析该时期北平图书馆馆际互借业务的历史地位。

民国时期;北平图书馆;馆际互借

民国时期是我国图书馆从传统藏书楼向近代图书馆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我国图书馆事业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期,政府颁布图书馆法令,沈祖荣、胡庆生等图书馆界先驱发起“新图书馆运动”,成立中华图书馆协会等等,取得了较大成就。图书馆学家范并思曾提出“20世纪的图书馆学给我们留下了极为丰富的理论遗产,继承这笔理论遗产,对于我们弘扬科学的图书馆学精神,推进新世纪图书馆学的发展、变革或创新,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同时,系统地研究与整理20世纪的图书馆学史,也是我们对20世纪的图书馆学家们的理论贡献表示尊敬的一种基本方式。”

馆际互借是图书馆之间根据协定,互相借用对方的资源来满足用户的文献信息需求的一种服务工作。馆际互借可以弥补本图书馆馆藏资源的不足,扩大文献利用的范围,实现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同时,还可以加强图书馆之间的联系和合作,节约文献经费投入。作为图书馆服务工作的一部分,馆际互借在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对各类型和规模的图书馆来说,开展馆际互借是延伸图书馆服务方式的一种重要手段。

国立北平图书馆(含前身京师图书馆、国立京师图书馆,北京图书馆、北平北海图书馆)作为民国时期国内最大的公共图书馆,早在民国初期就已开展馆际互借工作,其馆际互借工作的发展,在我国图书馆馆际互借工作发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本文依据国家图书馆馆史资料中关于馆际互借的记载,考述国家图书馆该项业务的发展历程。

一、北平图书馆馆际互借

(一)京师图书馆馆际互借

1.京师图书馆与京师图书馆分馆馆际互借

1912年8月27日,京师图书馆在广化寺开馆接待读者,京师图书馆作为中国第一所国立图书馆,藏书向社会公众开放,是传统藏书楼向近代图书馆转变的重要标志,对我国近现代图书馆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京师图书馆馆舍位置偏僻,条件简陋,到馆读者较少,于1913年10月闭馆改组扩充。1912年8月26日,京师图书馆馆长江翰在给教育部的开关报告中提出:“现设之京师图书馆实属研究图书馆之范围,只足资学问家之便益”,建议“于正阳、宣武二门适中之地,设一分馆,略仿欧美通俗图书馆之制,除将馆内学者必须浏览之书分别择置外,再行添够各项杂志及新出图籍,既以引起国民读书之爱感,并藉副大部振兴社会教育之至意。” 1917年1月,京师图书馆在方家胡同国子监南学旧址重新开馆接待读者。1917年,京师图书馆只有日文杂志无英文杂志,而京师图书馆分馆有英文杂志无日文杂志。为了便于读者预览需求,该年京师图书馆与京师图书馆分馆 开展杂志交换工作,并商定交换日期及相关登记制度,较为规范地开展此项工作。京师图书馆分馆隶属于教育部,定位为面向大众阅览的通俗图书馆。

1917年京师图书馆总馆与分馆交换杂志。本分馆向备有英文杂志十种,所缺者日文杂志。总馆适定有日文杂志,而无英文杂志。本年九月,因与总馆商定交换之杂志规约七条,并交换杂志格式簿一本。所有两馆英日文杂志,于十月起,每届半月交换陈列一次。

随着京师图书馆与分馆交换杂志工作的有序进行,京师图书馆与京师图书馆分馆积累了馆际互借工作的经验,为了进一步便于读者阅览,拓展互借业务,京师图书馆与京师图书馆分馆开始尝试图书互借业务。1919年,京师图书馆与京师图书馆分馆商订图书交换的相关规则,并向主管单位教育部申请报批。同年5月2日,教育部指令第913号核准《京师图书馆与分馆交换阅览图书简则》及《京师图书馆与分馆阅览互借图书暂行规则》。

从《京师图书馆与分馆交换阅览图书简则》及《京师图书馆与分馆阅览互借图书暂行规则》可以看出,当时京师图书馆与京师图书馆分馆除了馆藏善本、四库全书以及其他珍贵、借还不方便的馆藏图书之外,其他馆藏图书均可互借,并有严格的登记制度、借阅时限等规定,具体操作已经较为规范。虽然两馆初次尝试图书互借工作,因为有以往馆际互借业务的初步探索,为京师图书馆开展馆际互借奠定了良好基础,因而该馆的馆际互借业务起步较高。

2.京师图书馆与中央公园图书阅览所馆际互借

京师图书馆与京师图书馆分馆在开展期刊、图书互借过程中积累了相关工作经验,制定了较为规范的工作馆际互借工作规则,并在教育公报上进行报道,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指导作用,为其他图书馆开展馆际互借工作提供了范例。

中央公园图书阅览所 1917年8月开馆,因购书经费较少,馆藏图书有限,据统计,截止1921年藏书6 368种(部)33 192册,杂志200余种,报纸42种。 中央公园图书阅览所定位是通俗图书馆,因馆舍地理位置优越,到馆读者较多,馆藏图书不能满足读者需求。该馆得知京师图书馆与京师图书馆分馆开展馆际互借业务,并制定了馆际互借规则,效果良好。1921年,中央公园图书阅览所向京师图书馆主管单位教育部提出申请,提出效仿京师图书馆分馆先例,与京师图书馆开展互借图书业务。1921年9月15日,教育部照准京师中央公园图书阅览所呈请援案,与京师图书馆开展图书互借业务。

3.京师图书馆与北京大学开展调借工作

1921年,北京大学因整理国学需用大量图书,而北京大学图书馆馆藏不能满足该项工作需求,因而将目光转向馆藏丰富的京师图书馆。因京师图书馆前期已经与京师图书馆分馆、中央公园图书阅览所开展馆际互借业务,具备了较为丰富的工作经验。1921年,北京大学向京师图书馆主管单位教育部申请调借京师图书馆国学图书。1921年3月19日,教育部训令第105号令京师图书馆酌定北京大学调借京师图书馆国学图书办法。

据北京大学呈称:本校亟谋整理国学,已在着手进行,需用图籍甚繁。本校所有关于国学图书尚不敷用,又以经费支绌不能尽购。查得京师图书馆收藏甚富,拟向调借,以资参考。惟该馆规程向无调借办法,为此呈请大部,俯念国学衰颓,整理难缓,准予训令京师图书馆察照,以便随时由本校以正式手续直向该馆调借,实为公便……

京师图书馆与北京大学开展的此项工作,只是单向地向北京大学调借图书,还不能称为馆际互借,但在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初期,公共图书馆向高校提供调借服务,也是京师图书馆探索馆际互借的有益尝试。

(二)北平北海图书馆馆际互借

北平北海图书馆是中华教育基金董事会与京师图书馆合组国立京师图书馆计划中辍后,中华教育基金董事会于1926年自办的图书馆,原名北京图书馆,1928年因北京改称北平而改用北平北海图书馆之名,1929年与国立北平图书馆合并。作为国立北平图书馆的前身之一,北京图书馆1927年1月开馆。1927年,北京图书馆为了从事专门研究读者便利,与其他图书馆约定实施馆际互借。专业研究读者到馆阅览,馆藏没有读者所需图书,北京图书馆向其他图书馆借来供读者阅览,如其他图书馆由互借需求,北京图书馆也会满足。因馆际互借在满足读者阅览需求方面效果明显,1928年北平北海图书馆加强了与其他图书馆馆际互借业务,为读者提供了诸多便利。

1929年,国立北平图书馆与北平北海图书馆合并,馆务报告中关于阅览相关记载较少。1930年,国立北平图书馆与北京市其他馆馆际互借业务进展较大,在京其他图书馆几乎每天都会向北平图书馆借书。国立北平图书馆也多次向协和医学院图书馆和清华政治学会图书馆借书,并特意在馆务报告中向这两家图书馆致谢。1933年馆际互借业务合作图书馆增加南京中央大学图书馆和北平东北大学图书馆。1934年,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史资料中开始记载馆际互借图书数量,该年度借出2 575册图书,借入516册图书。1935年借出中文书1 517册,西文书1 133册,日文书79册,借入中文书145册,西文书178册,日文书1册,借出较借入多2 405册。1936年借出3 324册,借入449册。因时局紧张,1937年7月国立北平图书馆停止普通图书外借。

京师图书馆馆际互借业务开展较早,在馆际互借业务实践中经验丰富,在制定馆际互借业务准则的初期,站位很高,为国内馆际互借业务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示范。随后,中央公园图书阅览所、北京大学等图书馆和高校慕名与京师图书馆开展馆际互借业务。作为北平图书馆前身之一,北平北海图书馆开展馆际互借时间较早,积累了相关工作经验。北平图书馆与北平北海图书馆合并后,继续推进馆际互借工作,与北平多所图书馆开展馆际互借业务,并跟北平之外的图书馆如中央大学图书馆开展馆际互借业务,进一步拓展该项业务。从统计的馆际互借数据来看,北平图书馆借出的图书远多于借入图书,可见北平图书馆凭借丰富的馆藏,促进其他图书馆业务发展。

二、我国馆际互借理论研究

20世纪20年代是我国图书馆学初步确立期,当时国家图书馆的图书馆学理论研究薄弱,滞后于图书馆实践,馆际互借理论研究也相对滞后于实践。1923年9月,杨昭悊在出版的著作《图书馆学》就提出“他馆贷出”和“国际贷出”两种馆际互借方式,介绍了“他馆贷出”的含义、优点,以及施行“他馆贷出”时应注意的“管理上要统一”和“平时要协商”两个问题。“国际贷出”介绍国际互借历史及现状。

1926年,中华基督教教育联合会在成立会上推出图书馆间合作的决议,内容包括共同编制索引、开展互借办法、编制与交换书目等事项。

1927年,李小缘在中山大学讲义《图书馆学》第四章“图书馆之组织”流通部中介绍国外流通部时简要介绍了馆际互借部,在第七章“图书馆之对外问题——流通”图书馆章程中介绍了图书馆互借法,介绍了图书馆开展馆藏图书互借的便利之处。

1929年1 月在金陵大学召开的中华图书馆协会第一次年会上,武昌文华图书馆专科学校李继先和金陵大学图书馆曹祖彬在会议上提出馆际互借的提案。

1935年,严文郁在《中国图书馆间之合作》一文中从专业组织(国家图书馆协会、地方图书馆协会)、合作采访、馆际互借、联合目录和集中编目等五个方面较为详细地向国际同行介绍了中国图书馆界馆际协作方面的现状。该文章专设的馆际互借章节,记载了当时国内馆际互借的重要史料。

1936年,顾家杰陆续在《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季刊》上发表关于图书馆互借的文章,介绍国外图书馆馆际互借概况,以及国内图书馆互借业务概况。《英美图书馆互借概况》介绍了英国公共图书馆、大学图书馆和中央图书馆的馆际互借概况,美国图书馆馆际互借发展概况,文章附有美国图书馆互借实施法规,借鉴意义和指导意义很强。《图书馆互借之意义略史及其方法》 介绍了馆际互借的意义、美国图书馆馆际互借历史、馆际互借的实施方法,实施方法介绍很详细,将国立北平图书馆的借书函中英文版作为样例。可见,当时北平图书馆的馆际互借业务水平较为成熟,很多图书馆都借鉴北平图书馆馆际互借的服务模式。《各种图书馆互借概况》介绍了中外各国馆际互借概况,介绍我国当时国内各图书馆开展馆际互借的概况,着重介绍了国立北平图书馆馆际互借业务。据该文介绍,国立北平图书馆当时已与北平市30余所图书馆办理馆际互借业务,并与各地图书馆如天津南开大学图书馆、南京金陵大学图书馆、国学图书馆,以及政府部门如立法院、内政部等开展馆际互借业务。

根据上述材料可知,我国图书馆馆际互借在民国初期已经开始萌芽。1917年京师图书馆作为当时国内最大的公共图书馆,根据读者需求,初步尝试较为简单的杂志互借工作,开创国内图书馆馆际互借先河。此时京师图书馆馆际互借较为简单,只有简单的说明,考虑到当时图书馆界尚未开展馆际互借理论研究,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作为拓荒者的尝试,已难能可贵。随着馆际互借工作的开展,京师图书馆积累了一定工作经验,对该项工作形成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为了进一步方便读者阅览需求,1919年京师图书馆与京师图书馆分馆开展图书馆际互借业务,并制定了规范的业务操作流程,说明该项业务已经较为成熟。到20世纪30年代,国立北平图书馆已经与北平市30余所图书馆建立馆际互借业务,还跟各地图书馆如南开大学图书馆、金陵大学图书馆等开展馆际互借业务,图书借出量远远超过图书借入量,图书外借量逐年增长,说明京师图书馆大力支持其他图书馆阅览工作,保障读者的阅览权益。在顾家杰的研究中,他介绍国外图书馆馆际互借经验,将国立北平图书馆的借书函中英文版作为样例,说明当时国立北平图书馆的馆际互借工作水准已经较高,已经成为国内行业的范例。而馆际互借理论研究始于1923年,图书界推行馆际互借的尝试始于1926年中华基督教教育联合会的图书馆间合作决议,和1929年1 月在金陵大学召开的中华图书馆协会第一次年会上武昌文华图书馆专科学校李继先和金陵大学图书馆曹祖彬在会议上提出馆际互借的提案,可见,我国馆际互借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

民国初期到抗战前是我国近代图书馆快速发展时期,尤其是19世纪20年代到抗战前,是近代图书馆发展的黄金时期。北平图书馆作为国家图书馆,为满足读者阅览需求,积极探索馆际互借业务,在馆际互借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制定业务规范,并在相关媒体上报道宣传,为我国馆际互借业务的发展和理论研究提供借鉴。

[1] 该馆.北京图书馆第二年度报告(十六年七月至十七年六月).北平:该馆,1928.

[2] 李致忠.中国国家图书馆馆史1909-2009 [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9.

[3]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图书馆学会.中国图书馆学学科史[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4.

[4] 谢灼华. 中国图书和图书馆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1.

[5] 程焕文. 晚清图书馆学术思想史[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4.

[6] 北京图书馆业务研究委员会.北京图书馆馆史资料汇编(1909-1949) [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2.

责任编辑:王淑华

G25

:A

2095-4654(2017)04-00111-04

2017-01-03

猜你喜欢

馆际互借京师分馆
清末普及教育的尝试:以京师强迫教育为中心
关于图书馆分馆建设的思考
京师得家书
《史记》的“藏本”和“传本”去向分析
官场圣人范仲淹 第九章 重返京师
商务印书馆双甲子
全省公共图书馆实施馆际互借推广计划见成效
美国图书馆馆际互借及其启示
台北市立图书馆北投分馆
影响我国馆际互借发展的主要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