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侧改革”思维下高校德育工作的创新路径

2017-02-24陈春敏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工作者供给

陈春敏

(华中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供给侧改革”思维下高校德育工作的创新路径

陈春敏

(华中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改革为龙头、结构优化为关键,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力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经济上的“供给侧改革”也会引领教育上的改革。近年来,高校德育的供给侧和需求侧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失衡状态。基于“供给侧”思维下,通过补短板,重创新,做乘法等方式来优化德育产品增量,探索出独具特色的育人方式、打造专业化的德育队伍以及通过呵护文化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等创新路径,最终实现德育的“科学供给”,提高德育的质量和效率。

高校德育; 供需失衡 ;“供给侧”思维; 创新路径

十八届五中全会以后,习近平同志首次明确提出了“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改革”主要通过建设要素市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以及化解过剩的产能这两大途径进行改革。改革的手段主要有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只有坚持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同步结构性调整,实现新的平衡,才能实现经济的稳步增长。”[1]经济上的“供给侧改革”必然会引领教育上的改革。“供给侧改革”不仅是一种手段,更是一种思维。德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的供给侧和需求侧存在一定程度的失衡状态。德育供给侧改革有利于解决德育实效性问题,有利于推动原有德育体系有质的变化。“只有变革了的高校德育才能担当起自己的社会责任。”[2]39应对社会的急剧变化,高校德育唯有不断地进行改革和转型,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应对现代化人才培养。

一、做乘法: 优化增量,实现德育“产品”的“优库存”

推动事物的发展需要合力,同样要推动德育的发展也要形成和增强当代大学生德育的合力。“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校德育要明确德育的方向和目标,整合德育资源,推送优质的德育内容,实现德育“产品”的“优库存”。实现高校德育的优质化并不是简单的丰富德育内容,而是要统筹和整合德育资源,有效利用网络教育资源,充分挖掘高校和社会的德育资源进行德育。在整合资源的基础上还要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

1.整合德育的学术资源和实践资源

一方面高校之间要加强联系。一般高校要借鉴党校、军队院校、干部学院以及有关青年政治学院的优势来进行有针对性的德育改革。要经常召开交流科研信息研讨会,借鉴团校在青少年德育方面的工作经验。另一方面要增强高校和社会的联系。许多发达国家的高校与所在的社区有着密切的联系。近年来,中国高校也在尝试加强与社区的联系。为此高校应当在尝试的基础上丰富和增加学生社会实践的渠道和机会。在社会实践特别是在志愿服务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高校与社区的联系还可以拓展到与农村的联系,可以让大学生到边远山区进行短期支教,让大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德育的真正意义。在大数据时代还要整合线上线下的教育资源,调整资源结构,实现德育的均衡化发展,打造德育“产品”的精品,实现德育“产品”的“优库存”,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2.实现德育资源的高效配置

优化德育资源的增量仅仅靠挖掘和整合德育资源是不够的,还必须要实现德育资源的有效配置。高校要整体规划德育内容,明确德育目标。在整体规划德育内容的基础上,突出德育内容,增强德育效果。最重要的是要与时俱进拓展德育内容,创新德育内容,促进德育内容质量的持续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德育更加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廉洁文化教育,高校的德育也应该围绕这些内容展开。德育内容长期以来给学生的影响比较枯燥,为此要增强德育内容的吸引力。与此同时,在人力资源方面,加强德育工作者和非工作者之间的协调沟通,充分发挥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合力作用,避免出现同质化,重复性的德育内容。专业课老师也要提高育人意识,充分利用自身学科在德育方面的积极因素。

二、重创新:分类分层,探索独具特色的育人方式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从各级各类学校的实际出发,分层次地确定德育工作的任务和要求。”大学的个性是高校德育目标和方式定位的新视角。高校德育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互动共进的过程。在德育过程中,高校要创新育人方式,根据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品德发展的情况探索独具特色的育人途径。要对高校学生加强分类指导,探索适合研究生、本科生、职业院校学生等不同群体实际的德育模式,实现精准的德育供给。

1.根据教育对象开展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

不同的具体形式可以满足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要实现对教育对象有效地进行德育教育,首先要对教育对象进行分类分层。从学习阶段来看,教育对象有研究生,本科生以及职业院校的学生。根据不同的学习阶段的学生,应该采取不同的教育模式。在对研究生进行德育教育时要更加注重思辨性引导。例如针对某些道德事件开展讨论,引导其回归道德理性;对本科生而言,提高其人文修养和道德修养是德育的主要目的,因而针对本科生要更加注重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例如结合现代的网络技术,开展“微课”“慕课”以及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在对职业类院校学生进行德育时,则要更注重结合职业院校学生的专业进行创新课程教学模式。在进行德育教学时,可根据具体的专业特色开展教学。例如对摄影专业进行德育时,可以开展“最美瞬间”摄影评选活动,将价值观教育融入到学生的专业特长当中。

2.努力建设独具特色的实践教学方式

理论离不开实践的土壤,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德育探索出了生产劳动、社会服务、参与学校事务管理、勤工助学等多样化的具体形式。然而在强化学生思想道德认识、增强道德情感体验、促进知性统一方面仍需要创新实践教育形式。要鼓励大学生参与公益实践。让大学生在不同类型的志愿服务活动中体验到服务社会的内在成就感和集体归属感,激发大学生的正能量。在此基础上,要优化校外实践教育形式。丰富参观、访问、考察、假期社会实践等实践教育形式,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能够深化对理论的理解和对生活的感悟,增强其对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最终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授与示范相结合,为学生提供多元的教育服务模式,切实提高德育供给的实效性。

三、补短板:提高本领,打造专业化的德育工作者队伍

高校德育工作者是高校德育的主体,要实现高校德育工作队伍的供给侧改革前提是通过补短板,克服“木桶效应”。高校德育工作者要提高本领,不断向专业化推进,于此同时还要优化整个德育工作队伍。

1.德育工作者要加强修养

“老师先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碗水”。高校德育工作者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 三观”。高校德育工作者首先自身要提高理论水平和道德修养。高校德育工作者要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高校德育工作者要构建系统的理论知识结构。大学生已经具备了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且德育的内容又具有思想性,这就要求德育工作者必须具备广博且结构合理的知识,这样才能增强德育的影响力。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高校德育工作者解决学生的德育问题才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高校德育工作者不仅要有良好的理论修养还要有较高的品德修养。高校德育工作者要注重自身良好品格的形成,努力把真理和人格的力量统一起来,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个性和道德观念。高校也应该重视德育工作者的专业性发展。要为广大德育工作者提供良好的培训机会,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德育工作者参加学术研讨会,提高德育工作者的学识水平,让其理念和能力与时俱进。

2.德育队伍要优化结构

“队伍建设的优劣首要在于把住前端进口,在源头上保障队伍来源的质量,降低队伍建设过程中的淘汰率,提高工作的效能,教育部24号令规定:辅导员的配备应坚持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原则。”[3]55要通过合理配比专职、兼职人员优化队伍结构。要打造以专职德育教师为主,兼职德育教师为辅的德育工作者队伍。对于专职德育教师要把关,可让德育教师兼任辅导员或班主任,从而更深入地了解学生。此外,学校也应该鼓励和支持品学兼优的研究生或高年级的大学生担任学生政治辅导员和学生社团的指导老师,发挥兼职队伍的功能。要发挥高校教育学、马列等部门教师的资源优势来逐渐实现德育教育队伍的专职化。 “心理辅导队伍建设对德育队伍有补充和完善的作用”。[4]228高校应对现有的德育队伍进行心理辅导、专业知识的培训并引进心理辅导专业人才,组建专职的心理辅导队伍。高校要全方位地建设德育管理队伍,德育干部队伍以及德育教师队伍,为实现德育工作队伍的“供给侧改革”保驾护航。

四、崇风尚:呵护文化,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大学校园是育人的一方沃土,校园文化是育人的一个重要因素。校园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相对的独立性和稳定性的特点,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具有导向功能、凝聚功能、塑造功能和激励功能。为此,呵护校园文化,在高校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从而形成浓厚的文化育人风尚。校园文化主要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四种文化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要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来提高德育效果。

1.呵护物质文化

校园物质文化直接作用于广大师生的感官,具有强烈的文化感染力。物质文化必须是物质存在并且包含文化因素。呵护物质文化必须尊重大学的文化传统,充分挖掘大学独特的文化育人因素,科学实施校园环境建设规划部署,完善校园道路、建筑、绿化等硬件设施。充分发挥校旗校徽的感染力,同时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校园设计,包括校园物质文化的整体设计、建筑群设计、公共场所的室内设计、室外设计,从而活跃校园的物质文化。

2.呵护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灵魂,是校园文化生存与发展的内在动力。”[5]186精神文化的呵护需要高校认真总结学校自身的历史文化底蕴,所在区域的文化传统,在此基础上凝练本校的大学精神和办学理念。学校可以通过举办高水平的德育讲座和各类文化活动,打造学校的文化品牌,不断丰富师生的精神生活,提升师生的精神境界。同时可以将校史馆和荣誉室作为呵护校园精神文化的平台。帮助师生加深对学校历史文化的了解,激发学校管理者和师生的荣誉感和进取心。此外要挖掘大学校训中与德育的相关因素,将德育教育融入校训的教育之中。

3.呵护制度文化

高校校园制度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具有强烈的规范引导作用。呵护校园的制度文化要树立以师生为本的服务理念,将德育教育与解决学生成长成才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结合起来,增强德育教育的感染力和渗透力。在进行专门的高校文化管理中,要将德育的内容,例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与要求融入其中,使得校园文化的管理与德育的基本要求相统一,从而保证校园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

4.呵护行为文化

良好的行为和行为文化具有积极的榜样示范作用。呵护行为文化首先要让高校师生明确正确的行为标准。高校教师要以身作则,无论在课上还是在平时都要有良好的示范作用。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从学生中评选出感动校园人物以及从教师队伍中评选出师德标兵、十佳辅导员等,并将获选人物通过广播和校园宣传栏等各种渠道进行宣传,从而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积极开展健康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行为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6]122要创设符合学生生活经验的教育场景,搭建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自主管理的平台以及通过勤工助学活动、文化创造和文化普及活动、公益劳动等来培养学生服务等意识。

强调高校德育的供给侧改革不意味着否定需求侧的重要性,或者一味满足学生的自然需求,而是以德育的最终目的和学生的现实需求为出发点,建立新的供需结构,实现德育供给端的转型升级。提供“科学的供给”实现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协调平衡和良性互动,不断提高德育“全要素生产率”,从而达到提高高校德育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1]涂龙力.专家:为什么现在要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N].深圳特区报,2015-12-15.

[2]许瑞芳.社会变革中的中国高校德育转型[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4.

[3]刘承功,尹冬梅.德育新理念与学生工作管理创新实践——以复旦大学为视角[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5.

[4]沈壮海,佘双好,等.学校德育问题研究[M].郑州:大象出版社,2010.

[5]许瑞芳.社会变革中的中国高校德育转型[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4.

[6]刘军.校园文化视野下的学校德育研究.[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2.

Class No.:G641 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宋瑞斌)

Innovative Path of Mor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Thought of Supply Side Reform

Chen Chunmin

(School of Marxism,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9,China)

The key to the supply side structural reforms is the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which would upgrade Chinese economy by improving the productivity of all elements. Supply side reform would lead to the reform of education industry. The imbalance of mor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should be paid much more attention. we discussed how to optimize the college moral education through innovative path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moral education by creating the moral education team and a better cultural environment.

college moral education; imbalance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thinking of supply side; path of innovation

陈春敏,硕士,华中师范大学。

1672-6758(2017)02-0016-4

G641

A

猜你喜欢

供给侧改革工作者供给
关爱工作者之歌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