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吸浆虫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017-02-24付建敏
付建敏
小麦吸浆虫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付建敏
小麦吸浆虫又名麦蛆,是小麦生产中一种毁灭性害虫。近年来小麦吸浆虫发生面积不断扩大,对小麦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现将多数地区在小麦吸浆虫的防治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及建议汇总如下:
一、存在问题
1、为害隐蔽性强,不易被发现。近几年,小麦吸浆虫的发生存在一个共性,就是发现晚,发现时小麦吸浆虫已经成灾,造成小麦减产明显。这主要是由于小麦吸浆虫成虫个体小,一般在植株中下部活动,幼虫潜伏在麦颖壳内危害,被害状不明显,隐蔽性强,不易被发现。小麦前期生长正常,到收获时发现减产,由于该虫有连年积累的习性,当基数较小时,前两年产量减产不明显,一旦基数累计较大,导致严重减产。
2、收获方式导致发生面积扩大。随小麦收割机跨区作业的发展使得小麦吸浆虫幼虫借助风力迁入,加上收割机自身的携带,使得新发生区域不断增加,致使发生面积逐年扩大。
3、虫情监测困难,漏查较多。县级植保站人员少,工作量大,乡(镇)农技队伍断档严重,多数乡(镇)农科站有编无员,待遇低,收入无保障等问题突出,导致监测范围有限,不能做到全覆盖,致使漏查较多。
4、防治技术宣传不到位。由于吸浆虫的生活习性及特点,不易被群众掌握,给防治带来一定难度。尽管多次召开现场会、培训会,还通过广播、发放明白纸等向群众宣传防治技术,但这些做法仍有其局限性,比如参加培训会及能拿到技术材料的,多数是村干部及示范户,这样就不能使防治技术真正落实到每一户。也就是说技术宣传留有死角,县级农技人员宣传范围有限,造成病虫情报、防治措施落实不到位,农民错过防治适期。
5、农民对吸浆虫的认识不够,存在侥幸心理。农民对该虫的为害严重性缺乏认识,思想麻痹,认为有虫地与我地距离远,传不到自己地。收割机也不一定就带到自己地,这样的侥幸心理致使根本就不加以防治。
6、农民种田积极性低。近两年来,农民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市场粮食价格虽有所上升,但也比不上农民外出务工挣钱多,导致农民种田积极性降低。所以部分农户种粮不愿多投入,甚至就是望天收,有点吃的就行,不要求高产,在防治小麦吸浆虫上更是无动于衷。
二、建议
1、大力宣传,普及技术。小麦吸浆虫防控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为提高群众对吸浆虫的防范意识和防治水平。我们应该采取多种形式,大范围、广角度、多层次地开展宣传,形成群策群力、群防群治的良好局面。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召开动员会、发放明白纸、巡回培训、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宣传,确保防治不漏地块、不留死角。让农民认识到小麦吸浆虫危害的严重性,并且积极与农业技术人员配合,科学种田,科学管理,把吸浆虫的为害降低到最低水平。
2、搞好普查,指导防治。严密监测虫情动态,准确预测防治适期是做好吸浆虫防治工作的前提。由于地块间差异大,虫情分布不均匀,各地区要组织精干力量认真开展调查,全面掌握吸浆虫发生动态。每年大概从4月1日起,选择有代表性的麦田,定点监测和大面积普查相结合,加大淘土范围和样点数,每5天1次,连续调查5-6次,调查虫口密度及发育进度,确定防治适期和防治区域。对于小麦吸浆虫发生面积已占小麦总种植面积1/5的地区,建议号召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进行全面详细的普查。
3、科学防控,确保防效。防治小麦吸浆虫要按照蛹期防治和成虫期扫残并重的策略,对淘土调查每样方虫量达5头以上的,必须于小麦抽穗期进行蛹期防治,成虫期每10复网虫量达30头以上或拨开麦垄可见2-3头成虫的,于小麦灌浆时进行成虫期防治。蛹期防治一般亩用2.5%甲基异柳磷颗粒剂1-1.5公斤或5%毒死蜱粉剂600-900克,加细土25-30公斤配成毒土,无露水时均匀撒施麦田;成虫期选用4.5%高效氯氢菊酯1000倍液或10%吡虫啉粉剂20—30克兑水30公斤,于下午4点后进行喷雾防治。
(作者单位:成安县农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