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性地方本科院校《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教学改革与探索

2017-02-24刘小文齐成媚胡克坚邓胜国何福林蒋黎艳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7年10期
关键词:食品卫生动物性食品

刘小文 齐成媚 胡克坚 邓胜国 何福林 蒋黎艳*

应用性地方本科院校《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教学改革与探索

刘小文 齐成媚 胡克坚 邓胜国 何福林 蒋黎艳*

(湖南科技学院 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湖南 永州 425199)

《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是一门专业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随着食品卫生检验的快速发展,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逐渐无法满足教学需求。文章结合湖南科技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际,对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的课程目标、大纲修订、教学方式、考核方式进行改革与探索,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地方本科院校;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教学方式;教学改革

1 引 言

《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是以兽医学和公共卫生学的理论、技术及相关法规为基础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是动物检疫、食品、兽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主要目的是为了研究动物性食品生产、加工和流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影响其卫生安全与固有品质的有害因素,提出预防性控制措施,确保产品的安全与质量,以保障人类健康,具有涉及面广、专业技术性强的特点[1-2]。这门课程学习的内容涉及动物性食品的污染与控制、畜禽屠宰加工的检疫检验与卫生监督以及肉与肉制品、蛋与蛋制品、乳与乳制品、动物性水产品等的加工卫生与检验,还有动物性食品安全的认证与监管等。

目前,《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课程的教学模式与大多数课程相似,即采用传统单一的“以教师为中心”讲授为主的“我讲——你听”的呆板教学模式,这种方式虽然具有较高的知识传输效率,但本校作为应用性地方本科院校的大学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很难达到学校教育要求,还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主观能动性不够,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也得不到良好的训练,从而不能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影响到课堂教学质量。为此,在积累和研究动物性食品卫生学科的相关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再参考国内外相关教材和最新的关于食品卫生检验的研究成果,对本门课程的课程目标、大纲修订、教学内容、考核方式等进行了大胆改革,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上进行了相关探索。

2 教学改革与探索

2.1明确本门课程在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地位、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

根据应用性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能较系统地掌握食品安全检测与质量分析、食品科学和卫生管理科学等领域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能从事食品质量与安全的检测、控制、监督、执法、管理的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动物性食品卫生学涉及从农场到餐桌的全过程检验与监控,而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畜牧业和饲料工业也快速发展,在从农场到餐桌的这个过程中不断涌现了大量的新的动物性食品的安全问题,特别是基础学科与相关学科的发展,赋予了动物性食品卫生学科更多、更新的内容,因此学生应具备并综合运用诸如动物饲养学、动物病理学、家畜环境卫生学、兽医免疫学、兽医法规、食品微生物检验、食品理化检验以及食品卫生监督管理知识和相关法规等与之相关的基础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技能[3]。我们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动物性食品卫生学》为课程基础教材,在此基础上通过搜集大量的相关文献资料和国内外关于动物性食品安全方面的最新动态,再辅助其他基础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针对湖南永州当地的发展、本地本专业的特色、生产实际以及湖南科技学院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现有的教学实际条件等,进一步完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课程教学大纲,使其在反映本门课程在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中的地位与基本要求、教学目标、课程内容、学时分配及课程考核等方面更加符合本校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重点是在教学大纲中要不断扩展最新的食品卫生检验相关知识,同时结合本地特色增添更多在动物屠宰加工、运输、销售等生产实践中的新技术、新方法,培养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可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让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还安排自由散发式的课堂讨论环节,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对教学大纲的修订使本课程与本地本专业的生产特色实际结合得更加紧密,同时能够不断更新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基本技能。

2.2教学方式的改革与探索

首先,在理论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传统单一的“以教师为中心”讲授为主的“我讲——你听”的呆板教学模式,结合现代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并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本次在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教学改革中主要采用了启发式教学、设疑、联系比较、案例教学法、PBL 教学法、TBL教学法、回顾总结以及动画教学等多元教学方法,逐步摸索出其最佳教学运用模式,以更加适合本课程的教学,同时来激发学生们追求知识的欲望和增强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讲乳与乳制品的加工卫生与检验章节时,可结合近年来的乳制品安全事件:“三聚氰胺”、“大头娃娃”等热点事件,让学生自己陈述对这些事件的认识和看法,然后教师再针对这些事件的本质和课件内容相联系起来,并可拓展来讲下我国目前乳与乳制品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安全问题。通过这种案例-设疑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从一开始就能够被吸引,发现这些事件与自身生活密切相关,自然就很容易进入对后续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中,而最为重要的是,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本课程求知和主动学习的欲望。

其次,在授课过程中不能照本宣科,一方面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编排并加以整合,文章中教学方式的探索中采用“两重一简一合并教学法”,即重点讲授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重点讲授有代表性的内容;具有共性的内容合并讲授;其他内容以列表、比较的方式简略讲[4]。这种模式的改变在一定的范围内提高了课程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因为动物性食品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食品安全的系统性研究也随着我国经济、人们生活水平和食品安全意识的增强在不断发展变化,食品安全控制的相关理论也在不断发展。所以要运用系统性思维方式去具体分析动物性食品的相关安全性问题,从而进行系统地发散性讨论,通过让学生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对最新的食品安全问题进行相关了解和分析,如采用“读写议”的教学模式[5],即让学生在课后空余时间去阅读一定量的食品安全问题的相关资料;并对这些资料加以整理和提取关键信息,撰写课程论文;最后就这些资料在课堂上进行适当的课堂讨论。在这个教学模式中尤其是课堂讨论阶段师生的互动性作用非常明显,同时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可以提高查阅文献资料、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此外,在“读写议”教学模式中有两个环节主要是在课外进行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解决了大学阶段学生课后出现学习懒惰沉迷网络的问题。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各章节内容的关联性,并可把理论概念实际化,即把课程中的基础知识概念和我们的生活、生产实际相联系,同时要坚持产研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使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这门课程更加生动形象、贴近生活。教师也可以把自己相关的生活经历、科研经历和科研成果与相关教学内容相联系并加以融合,形成自己特有的教学模式,同时教师对每一节课堂内容都要进行充分的备课,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关注课程相关的新动态、新知识、新技术和新研究成果,能够及时在课堂上让学生了解本专业本学科领域的发展,充分保持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新鲜感,让他们能认识和理解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性,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运用。

最后通过应用多种教学辅助措施如适当的板书、教学幻灯、投影图片、动画视频、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教学措施可增加课程的教学效果,也可以更加形象生动地展示我们的教学内容,同时也给学生创造了更多的思考空间,针对每一单元课程内容均保留与学生交流、讨论的时间,并让学生在下节课就相应的内容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在课后查阅资料或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3构建实践教学模式辅助的教学改革

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这门学科的实验和实训部分在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实验与实习可以验证和巩固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的理论知识。然而由于我们学校条件的限制,无法展开这部分实验的教学内容,因此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门课程的相关知识,我们在课堂上会进行部分视频讲解,例如在讲解畜禽屠宰加工的检验检疫内容时,会播放生猪宰前、宰后及屠宰加工流程的监督检验的详细步骤视频,然后进行分步视频讲解和解疑。同时在本专业学生进行大四实习的时候,组织学生去参观畜禽屠宰加工的相关企业,让每位学生均有机会到生产线上进行实际操作,从而能加深关于食品卫生检验的具体操作和一些相关知识的理解。

2.4教学考核方式的改革

传统的理论课程教学中,主要通过学生的出勤率和期末理论考试成绩作为课程的最终考核成绩,这种考核方式比较片面和单一,不能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客观评价[6]。因此,本课程对教学考核方式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摸索出了一套较为有效的考核方法,主要采用上课考勤(15%)、读书笔记(15%)、课堂讨论(35%)、课程论文(35%)相结合的综合考核方法,应用效果良好。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们也可通过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表现作加分处理和课堂表扬,以拉开分值。如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回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能够有理有据地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或能就一个问题引发其他相关问题的讨论;在读书笔记中字迹工整清晰并能对所看的相关资料的关键信息进行综合整理和资料证实的同学给予加分处理;在课程论文方面题目新颖并能就论文的中心内容进行清晰阐述且观点鲜明的同学予以加分等。这些加分处理措施均是为了提高和鼓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同时老师也可以通过这些措施从综合全面的角度来评价学生的能力。

3 结束语

《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作为湖南科技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开设该课程主要是为了使学生对动物性食品的安全性及其控制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同时让学生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从各个方面深入认识各种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的要求与指标,为将来从事食品卫生检验或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次教改实践证明,对《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探索是取得一定成效的,受到了绝大多数学生的肯定,提高了课程的教学质量,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而,由于学校条件的限制,课程教学的改进还不够深入,教学模式和教学考核方式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希望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能够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1]崔萍,秦四海.动物性食品卫生学创新课程的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1,(9):172-173.

[2]崔文,任晓峰,等.“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实验课中的应用[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4,(14):136-137.

[3]励建荣,顾振宇,邓少平.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学在食品质量与安全中的地位和作用[J].食品与机械,2004,(6):47-49.

[4]索朗斯珠,何天文,等.动物性食品卫生学优质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9,(8):59-60.

[5]王彦波,韩剑众.食品毒理学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现代食品科技,2007,(12):95-97.

[6]蒋春燕,何海健,等.高职《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2,(01):56-57.

(责任编校:宫彦军)

2017-01-26

湖南科技学院青年教改课程项目;生物工程”湖南省普通高校“十三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湘教通〔2016〕276号);生物与制药工程类专业省级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项目(湘教通[2015]274号)。

刘小文(1983-),男,湖南耒阳人,湖南科技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炎食品和生物教学。

蒋黎艳(1989-),女,湖南永州人,湖南科技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

G642.0

A

1673-2219(2017)10-0057-02

猜你喜欢

食品卫生动物性食品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人的动物性与植物性
动物性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食品卫生档案科学管理方法分析
2018年某市铁路辖区动车配餐食品卫生安全现状
刍议食品卫生安全监管机制建立措施
263项食品及食品相关标准将要开始实施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动物性食品安全问题形成的危害与控制
论食品卫生标准在卫生监督管理中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