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创意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与对策
——以天津市为例

2017-03-16霍婧媛

关键词:天津市人才经济

霍婧媛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学生处,河南 郑州 450046)

文化创意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与对策
——以天津市为例

霍婧媛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学生处,河南 郑州 450046)

以天津市为例进行了文化创意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天津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有着良好的基础,对天津区域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经济、就业、城市改造和历史遗迹保护等方面。为了更好地推动天津市创意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发展,一方面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天津市产业结构向文化型、科技型升级;另一方面要加强高校创意人才的培养,为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

文化创意产业;区域经济发展;对策

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各地经济增长的新切入点,全世界创意经济每天创造220 亿美元的价值,并以5%的速度递增。创意产业是指源于个人创造力、技能和智慧的活动,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生产,可以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它强调人的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渗透和贡献。

创意经济的概念在我国是由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领导的中国太平洋学会在2004年提出的。从2006年开始,几乎所有省和直辖市以及一些中等城市的政府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表现出兴趣。近几年,人们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认识与研究也逐渐增多。毕秀晶从产业类型、特点出发,分析了文创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机制[1]。张潮分析了文化创意产业兴起的必然性,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作用,只有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才能最有效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2]。周国林基于产业升级的视角提出产业发展策略,指出文化创意产业对产业的升级和发展有巨大的影响[3]。吴赢则认为利用文化创意产业的转化机制作用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步伐,可以彰显区域竞争优势[4]。

随着天津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大力发展,产生出一批成果,涌现出一批有影响力的学者。天津社会科学院经济社会预测研究所教授王琳认为,天津市文化创意产业应该取得创新性发展,尤其是在具有市场新价值的相关领域,从而实现政策体系的价值创新[5]。李津认为,天津市创意产业基本发展模式应以规划为先导,以基地为载体,以核心企业为龙头,以城市文化为特色,打造具有天津特色的产业链等[6]。从整体看,鲜有关于天津市文化创意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研究。天津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有哪些基础优势?其对天津区域经济的发展有哪些影响?需要怎样促进文化创意产业与区域经济更好地发展?这些问题都值得探讨与研究。

一、天津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础

天津市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人文资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妈祖文化是其历史文化的重要渊源之一,对津门民间艺术产生了深厚的影响,赋予了天津民间艺术丰富的文化内涵。如剪纸、窗花、年画、风筝、泥塑、面人、糖人、糖画等。另外,天津市十分重要的文化资源还有历史遗迹,包括异国建筑、名人故居、纪念馆等。据统计,在天津市尚存小洋楼1 000多幢,名人故居100多幢,这些建筑历史渊源复杂,内涵丰厚,风格独特,富含天津历史文化与城市文化的特色。

高校为创意人才的培养提供人力支撑。截至2014年底,天津市大部分高校设置了文化创意产业相关专业,在学科门类上主要涉及艺术学、文学、管理学、工学,包括艺术设计、动画、表演、广播电视新闻学等27个专业。开设数量排在前3位的专业为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动画。近年来,天津市在创意产业人才培养上也进行了改革探索,如以天津美术学院等4家院校筹建“天津创意人才培训中心”;2009年,“天津市创意产业园区”的天津北新文化创业基地与11所高校合作,建立了“大学生创意创业孵化基地”等等。

政府政策的推动。天津市在“十二五”规划中将文化创意产业纳入城市发展战略,着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创意产业。颁布了《天津市创意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在规划中提出要将天津市打造成为文化创意成果的转化应用中心、汇聚中心、中国北方的创意之都。在《天津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中指出,要以建设我国北方文化资源聚集中心、文化创意中心、文化产品生产交易流通中心、新型文化业态培育中心、文化旅游休闲度假中心为目标,确立赶超型人才战略。

产业发展前景良好。文化创意产业是进入高速增长周期的新兴文化产业,有着良好的发展态势。早在2010年,天津市政府报告公布天津市人均生产总值已超过1万美元,这一指标彰显了地区的综合实力和发达程度。天津市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日渐繁荣。天津市文化创意产业总体上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增长幅度高于全国的平均速度,文化创意产业总产值占全市GDP的7%左右[7]。天津市已形成了多家成熟的产业聚集区,集聚了数百家企业。文化创意产业无可置否地成为天津市经济增长的新亮点,有着极佳的发展前景。

二、文化创意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在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区域间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有着高附加值、良好环境资源等特点的文化创意产业已经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各地区减缓资源压力和增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对天津经济的增长、就业贡献、城市的改造和历史遗迹的保护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经济增长

“十一五”以来,天津市文化创意产业总产值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递增,2011年总产值近700亿元[7]。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其对天津市经济的贡献也日趋增强。

天津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大力发展有了明显成效,成为天津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2004年天津市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115.55亿元,占当年全市生产总值比重为3.94%;2010年天津市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455亿元,占当年全市生产总值比重为4.93%;从2004年到2010年,天津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增加了近350亿元,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39%。文化创意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于其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说明文化创意产业的增长速度比全市经济增长的速度要快,其在经济增长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得到增强,成为推动天津市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是有助于经济发展的高成长产业[8]73-74。

(二)就业贡献

文化创意产业涉及的领域广泛,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天津市创意产业的发展主要分为5大类,包括研发设计、时尚设计、影视传媒、动漫游戏、娱乐演出。

从创意产业对就业的贡献看,2004年,天津市创意产业从业人员226 143人,占第三产业就业总人数的10.23%,占当年全市从业人员总数的比重为4.28%;2008年,天津市创意产业从业人员259 445人,占第三产业就业总人数的8.67%,占当年全市从业人员总数的比重为4.01%;从2004到2008年,创意产业对全市就业增长的贡献率为2.79%。2008年天津市创意产业从业人员人均实现增加值11.64万元,同期社会从业人员人均GDP为10.38万元,创意产业人均增加值高于整体水平12.16%。说明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所创造的财富高于平均水平,创意人才对经济的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城市改造与遗迹保护

天津市工业是伴随着中国近代工业的成长发展起来的,至今已有 140 余年的历史。20世纪80年代后期,市中心区工业逐渐向外围疏解,产业结构调整使许多老厂关停并转,旧工业建筑原有的功能退化,大量旧的工业建筑、旧的工业点和工业区面临再开发。而这些老工业厂房、旧仓库开阔宽敞,可随意分割、重新布局,不受原始办公厂所的约束,颇受创意人才、艺术家的青睐。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工业遗产与创意产业相结合的改造再利用在天津市逐步发展起来,形成了一批由老厂房改造成的创意产业园区(见表1),一方面有利于天津市城市的规划、旧城区的改造,另一方面利用和保护了历史文化遗迹。

利用老厂房仓库发展创意产业,成本低、附加值高,当制造业大部分退出中心城区以后,原有的工业用地及工业建筑面临怎样处理的问题,若要拆除重建,必定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而且不利于文化建筑遗迹保护。创意产业的发展、集聚,适时宜地利用了旧城的产业建筑,为城市经济发展与历史文脉的传承提供了新的发展模式。这种保留城市印记、焕发旧厂新活力的发展模式,为天津市发展文化产业、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建设文化大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表1 天津主要创意产业园区及其前身

三、对策与建议

(一)优化结构推进发展

创意产业对就业增长的贡献要小于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这意味着创意产业的发展模式不同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不仅能够减少自然资源与能耗资源的使用,而且能够更好地促使天津市现有的历史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转化,其发展更多是依靠文化、科技和经济的融合,是未来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因此,要坚持发展创意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天津市产业结构向文化型、科技型转型升级。

一方面,要打破传统文化产业结构的僵局,优化文化产业结构。依靠创意人才的智慧,借助高科技,对现有的丰富的文化资源进行创作、提升并向文化资本转化,创造经济价值。《功夫熊猫》《花木兰》等中国优秀文化资源被外国人利用、包装的事情也提醒我们要不断坚持文化产业结构的优化。如天津的杨柳青年画、泥人张、以及历史人物霍元甲等都是良好的文化资源,要加以创意创作,将其转化成文化资本,获取经济价值。

另一方面,优化整个产业结构。对第一产业的优化可以促进农业生态游的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向往贴近大自然的生活,这就使创意农业有了发展机会。可以在天津市周边农业用地开展相关的创意农业活动,如水果、蔬菜等采摘,亲自承包打理小片农庄等。对第二产业的优化则涉及到工业设计、技术创新等,通过创意设计、技术创新增加传统制造业的附加值,产业结构更加柔性,从而达到优化产业结构的目的。创意对第三产业的影响无论是在产品本身还是服务上都十分重要。如服务场所的装潢设计以及服务态度、售后等方面都需要与创意结合,融会贯通,通过创意吸引、留住顾客。

(二)重视人才的吸引与培养

自2004年以来,文化创意产业在天津市蓬勃发展,而从创意产业对就业的贡献看,从2004年到2008年,创意产业从业人员总数在增加,但其占全市从业人员的比重反而下降,这一方面可以看出文化创意产业并非劳动密集型产业,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从业人员的增长速度跟不上产业的发展速度,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在人才供给方面还存在不足。

文化创意产业是以人的智慧、创意为基础的,人才资源是其发展的核心。人才资源的来源一方面靠外部引进,建立良好的工作条件吸引外部人才;另一方面来源于天津本地,主要依靠高校或者社会上的相关培训机构培养。

首先,天津市政府要为文化创意产业高端人才的引进提供政策支持。在引进高端人才时,放宽条件,打造惜才、爱才的大环境,采用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的方式对重点人才培养项目进行支持。另外,定期对引进的人才进行必要的考核,对有杰出成就的创意人才进行奖励,以情感动人,以待遇留人,建立动态的人才引进长效机制。

其次,加强高校人才的开发培养。虽然不是所有的创意产业从业人员都要经历学校教育,但高等教育不可置否地是培养人才的最重要途径。要充分发挥天津市大学和科研机构的人才优势,充分开发利用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人才资源作为推进创意产业发展的工作重心。

一方面,在高校开设综合性强的文化创意专业,专门培养产业管理、策划销售等高级专门人才,并在专业下设小方向,如动漫、服装设计、广播音像等。加强产业相关学科文化基础课程的学习,加强艺术文化修养,以个人深厚的文化内涵作为其创意的灵魂。在强化文化创意产业管理知识的基础上有所侧重。另一方面,采用“订单式”培养模式。“订单式”培养模式相当于把劳动供需双方提前拉到了一起。不同类型的企业和不同禀赋、不同个性的学生之间签订就业合同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他们开展深度合作,由学校和用人单位签订协议,利用双方教育资源,共同制定教学培养计划,实施人才培养。企业参与人才质量的评估并按照协议约定落实学生就业。这样,学生所学知识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就大大加强,而不是理论上的“空对空”。“订单式”培养模式是产学研合作的重要形式之一,有利于整合社会资源,并能够充分发挥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功能,极大地调动企业、学校和学生个人三方的积极性,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最后,完善创意产业培训体系。文化创意产业具有知识高密集性的特点,要求从业人员对现今社会的科技、知识、文化等有一定程度的关注和了解,需要对相关从业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培训。可以依托天津各高校、艺术团体、文化场馆和创意协会等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从入职前到从业中分别对创意人员进行技术、行业信息等多方面培训,不断促进创意人员的知识更新,提升从业人员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使产业人力资源持续保值。

四、结语

天津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有着良好的基础和条件,但目前创意产业在全市GDP中所占比重较小,对全市经济增长和水平提升的作用也不够明显。要想充分发挥文化创新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拉动与促进作用,还需不断优化天津市文化创意产业结构,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充分发挥高校在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中的主阵地作用。

[1] 毕秀晶.浅析创意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机制[J].华商,2008(2):8,25.

[2] 张潮.试析文化创意产业兴起的历史必然[J].湖北社会科学,2010(2):54-56.

[3] 周国林.基于产业升级视角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J].湖北社会科学,2010(5):93-96.

[4] 吴赢.文化创意产业对区域竞争力影响机制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1(3):255-258.

[5] 王琳.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天津文化创意产业创新战略[J].城市,2009(3):75-78.

[6] 李津,梁强.天津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18-21,72.

[7] 新华社中国金融信息网.走天津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EB/OL].(2012-03-15)[2016-05-02].http://news.xinhua08.com/a/20120315/922471.shtml.

[8] 张京成.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11):上册[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蔡洪涛)

Culture Creative Industry Influence on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ountermeasures —A Case Study of Tianjin

HUO Jingyuan

(Student Affairs Office, Henan University of Husbandry and Economy, Zhengzhou 450046, China)

This paper takes Tianjin as an example to do research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ies and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ies in Tianjin has a good foundation,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anjin area is mainly in economy, employment, urban renewal and historical relic protection. In order to bett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reative industry and regional economy in Tianjin, on the one hand, we should further optimize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promote industrial upgrading. On the other hand,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creative talents, provide a steady stream of human resourc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creative industries.

culture creative industry;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2016-11-25

天津市艺术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基于文化资本转化的文化创意产业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D10014)

霍婧媛(1987—),女,河南郑州人,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生处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

F127;G124

A

1008—4444(2017)01—0048—04

猜你喜欢

天津市人才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人才云
有趣的云
如果画笔会说话?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天津市第三届“未来之星”初中数学邀请赛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