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学生“立体融合式”钢琴应用能力培养模式
2017-02-24徐大成
徐大成
论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学生“立体融合式”钢琴应用能力培养模式
徐大成
(湖南科技学院 音乐与舞蹈学院,湖南 永州 425199)
创建“双一流”大学,地方高校要转型发展大有作为,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将钢琴应用能力培养列入音乐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是转型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由于教学理念的思维惯性,钢琴应用能力培养的体系尚未形成,对于钢琴应用能力的培养的实践缺乏系统的研究,论文以钢琴应用能力框架构建为基础,以已有培养理念和模式研究为依据,以培养途径和方法实证研究为借鉴,以培养现状分析为依托,从培养的理念、目标、原则、内容、环节五个方面来探讨构建“立体融合式”钢琴应用能力培养模式。
地方高校;立体融合式;钢琴应用能力
2015年10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等国家相关文件明确了提出地方高校要转型发展,要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将钢琴应用能力培养列入音乐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是转型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由于教学理念的思维惯性,钢琴应用能力培养的体系尚未形成,对于钢琴应用能力的培养的实践缺乏系统的研究,更没有培养标准,教学大纲、教材教法、评价方式都处在转型和探索期。在国家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虽说许多地方高校音乐院系已将钢琴应用能力培养作为音乐专业教学改革的内容,但改革的步子还是很小,钢琴应用能力培养的学习氛围不浓,教学实践与意识的发展还有距离,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仍然停留在培养研究型人才的思维上,仍然还未转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维上来。
针对地方高校音乐专业钢琴教学的实际,构建“立体融合式”钢琴应用能力培养模式,对钢琴应用能力培养的理念、目标、原则、内容和环节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对“立体融合式”模式下地方高校钢琴教学中钢琴应用能力的培养模式进行探讨,以钢琴应用能力框架构建为基础,以已有培养理念和模式研究为依据,以培养途径和方法实证研究为借鉴,以培养现状分析为依托,从培养的理念、目标、原则、内容、环节五个方面来构建“立体融合式”钢琴应用能力培养模式。
一 培养理念
“立体融合式”钢琴应用能力培养理念的总体特点是纵横渗透融合,有两方面含义:一是将钢琴应用能力培养主线渗透至地方高校音乐专业钢琴教学及相关课程和环节,形成完整的钢琴应用能力培养模式。具体来说是指,地方高校音乐专业钢琴教学及相关课程的钢琴应用能力培养目标要一致,按照相同的钢琴应用能力培养标准,培养学生的钢琴应用能力。二是将钢琴应用能力培养融合到学生个体发展之中,充分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应用的兴趣。
二 培养目标
“立体融合式”模式下的地方高校钢琴教学中钢琴应用能力培养的目标是:通过钢琴教学,使学生在钢琴应用能力的理论、技能、视奏、兴趣四部分全面发展,达到规范地进行钢琴即兴伴奏等应用,具备普及音乐文化所需的钢琴应用能力,实现钢琴应用能力的自我发展,成为合格的音乐文化工作者。
三 培养原则
“立体融合式”钢琴应用能力培养模式原则概括起来有四个:培养内涵明晰化、培养措施体系化、培养方式多样化、培养过程渐进化。
(一)培养内涵明晰化
“立体融合式”模式下钢琴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多方面训练与实践来发展钢琴应用能力,以及自主发展钢琴应用能力这两个层面。钢琴应用能力在培养方式、培养时间在不同阶段都是不同的,不应局限于单一性的传授和训练,钢琴应用能力的提升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以即兴视奏能力的训练和即兴配弹为例,通过短期课堂教学、专业培训、个人训练即可使配弹知识得到提升,而对即兴配弹能力的培养则需要以立体的多方面的课程融合,需要钢琴弹奏技术、视奏、和声曲式和作曲配器知识的积累,需要长期即兴伴奏体验和实践为基础的能力融合,不可能在单一技能培训里和短期内实现。
“立体融合式”培养注重学生的发展和技能内化。首先,注重培养学生技能持续的发展。大学四年教育不是钢琴应用能力培养的终点,而是要实现学生钢琴应用能力的不断发展。同时,注重学生技能的内化,通过大量的立体式训练,使之产生质的飞跃。钢琴应用能力的发展是要和人的社会属性发展过程同步。每位学生的成长环境不同、性情有差异,都表现在接受能力、思维方式和感觉能力的差别上,对于不同的学生,对其所进行的钢琴应用能力培养的具体方式要有所不同,钢琴应用能力的培养应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使这两方面高度融合。
(二)培养措施体系化
钢琴应用能力培养主线应广泛、深入融合渗透至地方高校音乐专业教学及相关环节,注重各课程之间、各环节间的共同作用,形成完整的钢琴应用能力培养体系。
一方面,钢琴应用能力培养的目标、意识、理念和内容应在音乐专业教学的钢琴教学大纲的制定、课程内容的安排、教学设施的配置、课堂教学、课外实践、科学评估等各个环节中体现并贯穿。钢琴教学的各环节是相互影响的,钢琴应用能力的培养,要充分考虑教学设施(电子钢琴的配置)、音乐理论、教材编写、课程环节安排等方面,钢琴应用教学的成功是相关音乐专业课程的立体融合作用的结果。
另一方面,应认识到相关专业课程、钢琴教学各个环节之间的作用。“立体融合式”培养模式强调钢琴即兴创编学与钢琴教学结合、即兴伴奏教学与和声理论教学融合、训练与舞台实践结合、钢琴视奏训练与视唱教学结合。首先,钢琴应用能力培养是一个同其他学科共同完成的跨学科任务。钢琴即兴创编学和钢琴即兴伴奏教学不仅仅是相互借鉴的关系,二者应以培养钢琴应用能力为共同目标、最终融合为一个整体。和声理论课不只是专业作曲的基础课程,应该延伸到视奏、键盘操作、织体的选择、即兴配弹课。其次,和声和即兴配弹密切相连,创编和作曲密切相连,钢琴学习和钢琴应用学习密切相连,应构建音乐教学与钢琴应用教学立体模式,不只是局限于音乐教学与钢琴教学的结合,而是要加强这两方面的密切融合。
(三)培养方式多样化
“立体融合式”培养的方式多样化,就是要采用把多种音乐专业课程融合滋养的方式,把培养钢琴应用能力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舞台实践相结合。具体是指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知识传授和能力训练,通过多样的钢琴应用实践锻炼,增强他们的钢琴应用意识、提升钢琴应用能力。首先,钢琴课堂教学方式应灵活化。钢琴教学尽可能为学生营造在实践中学习钢琴应用的机会,更多提供钢琴应用的机会。钢琴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具体教学内容采用声乐与钢琴融合、器乐与钢琴融合、舞蹈与钢琴融合等教学模式,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有针对的侧重与钢琴应用融合的教学,将音乐专业教学与钢琴教学融合在一起,把相关的专业理论课安排在电钢琴集体课教室,使学生得到更多的键盘弹奏训练,弥补地方高校钢琴设备不足和学生课时不足的短板。其次,让学生积极参加校园歌咏活动的艺术指导工作,提高他们的钢琴应用水平,增加学生音乐体验和钢琴应用实践的机会。增加钢琴应用体验与实践的机会,逐步实现师资的“双师双能”、课程的应用型、学生的全能型,从而实现师生钢琴应用意识培养、钢琴应用能力的提升。
(四)培养过程循序渐进
钢琴应用能力的培养与其它任何一门技能一样,也必须经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
首先,钢琴应用能力的发展是一个由初级到高级、不断进步和发展的过程,对钢琴应用能力的培养应由浅入深。培养钢琴应用的视奏能力、创编能力等能力是基础阶段的训练,必须全方位展开,有了扎实的基础,才可培养起决定性作用的能力:钢琴应用意识、多重思维能力、即兴编配能力、自学能力。再者,钢琴应用能力各构成要素的发展,在短时间内很难实现。从教学方面来讲,钢琴应用能力的发展是一个长期训练滋养、浸润的过程,从学的方面来讲,钢琴应用能力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点滴积累、体验、实践过程。事物发展的规律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不是直线上升,而是螺旋式上升,钢琴应用能力也不列外,不是简单的发展和上升的,是在其要素融合发展和相互影响下,呈螺旋上升的动态。
四 培养内容
地方高校钢琴教学中钢琴应用能力培养有其特定培养内容,与钢琴演奏能力的结构既有相同的部分,又有不同的部分。原因有两点:第一,钢琴教学以钢琴应用能力为目标,并不只是培养钢琴应用能力,主要完成培养钢琴演奏技能的任务。钢琴应用能力培养是需要多个学科共同融合、通力合作的配套系统。第二,钢琴应用能力是一种复杂的实践综合能力,要提升这种能力不能仅仅依靠钢琴演奏教学,因为其中的一些如即兴配弹、合奏能力等的发展和钢琴演奏能力的发展是有着不同的发展方向。因此,有必要明确钢琴教学中钢琴应用能力培养的具体内容。
(一)知识部分的培养内容
钢琴应用知识的培养内容包括:配弹的织体、和声序进规则、低音编配规则;不同的音乐题材表情内涵;和声使用规则,不同风格作品伴奏织体采用不同织体音型特点;和声与织体的关系;织体音型使用和情感表达之间的关系等。
钢琴应用知识的培养内容包括:声乐独唱和合唱的伴奏知识;器乐独奏和器乐合奏的伴奏知识;舞蹈独舞和群舞的配乐知识等。在专业知识培养方面,采取钢琴教学与音乐理论学科教学结合,使学生了解音乐编创手法、钢琴演奏知识。
(二)能力部分的培养内容
钢琴应用能力的培养包括:钢琴演奏能力和音乐创编能力,能使用演奏技能和创编思维的能力,用于钢琴应用实践之中。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对音乐编配做到准确、流畅、对比适中,能够根据伴奏曲目的风格、合作对象、伴奏要求调整钢琴伴奏方式,完成伴奏任务。
在社会音乐活动能力方面,应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快速应变能力,能够在多元化、动态的舞台表演实践中迅速判断和调整,培养学生的合奏能力,解决和声编配问题的能力和学生的钢琴伴奏能力。
(三)钢琴应用兴趣的培养
通过歌咏活动的钢琴应用使学生充分认识钢琴应用能力是社会音乐实践中必须的能力,培养学生积极进行应用钢琴的演奏态度和开放的心态,要培养学生具备伴奏中国作品的能力和外国作品的能力。在个人兴趣层面,注重学生敢弹敢编、好奇心、求知欲和敏感性的培养。
五 培养环节
为实现钢琴应用能力培养和训练的目标,应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材内容、教学方法、课外活动等方面下力。要充分发挥钢琴教学各个环节共同作用来实现钢琴应用能力培养目标。
对于音乐专业钢琴的课程设置,应依照逻辑性、目标性、系统性原则。即:专业理论性课程、基础性技术课程、专业技术课程,均应围绕音乐钢琴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展开课程之间的融合,丰富应用型课程模块。对于教学方法、教学条件和手段,应依据具体每门课程性质、具体教学内容来定,应考虑学生的需求、能力程度和喜好。总的来讲,应采用灵活多样的“立体融合式”教学模式。
钢琴教学的基本要素是钢琴教材和钢琴师资。钢琴教材在编写、曲目选择和使用上应以钢琴应用能力培养为基础。钢琴教师要具备钢琴应用的意识、能力和专业素质,能满足钢琴应用能力培养的要求,师资发展和师资结构也应与钢琴应用能力培养相匹配。
在评价环节,为保证准确客观,要做到测试点的全面性和方式多样性。具体来说,是指不只对钢琴演奏知识和应用能力进行测试和评价,还应注意文化理论知识、音乐编创能力、视奏能力的评价;对钢琴应用能力的评价要全面,注重对相关能力的评价,应采取多样的测试形式和方法,不能认为通过音乐创编和视奏测试就能判断学生钢琴应用能力的水平,对学生钢琴应用能力评价的方式主要是学生的实际操作,具体来说,是要求学生可熟练操作键盘,并能即兴编配任意风格的歌曲或舞蹈伴奏。
结 论
地方高校钢琴应用能力培养要贯穿于音乐专业教学各个环节和各阶段,音乐专业教学中应将钢琴演奏教学、音乐理论课程教学和钢琴应用教学紧密结合,构建以钢琴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立体融合式”音乐专业教学模式,促进地方高校音乐专业钢琴教学的转型,进行钢琴演奏应与钢琴应用并重,全面拓展钢琴应用能力培养实践。
“立体融合式”钢琴应用能力培养模式适用于我国地方高校钢琴教学中钢琴应用能力培养。地方高校钢琴教学中进行钢琴应用能力培养应明确培养目标、做到纵横融合,培养钢琴应用的知识技能,教学各环节整体合力、共同作用。“立体融合式”模式的钢琴应用能力培养理念是:将钢琴应用能力培养目标融合至地方高校音乐专业钢琴教学及相关环节,形成完整的钢琴应用能力培养体系,将钢琴应用能力培养融合到学生大学四年的专业学习和发展之中,通过高校钢琴教学,使学生在钢琴应用能力的知识、能力、兴趣、素养各方面全面发展,能够规范准确地进行钢琴应用,逐步成为钢琴应用专业人才,最终实现钢琴应用能力的自我培养和可持续发展性。
[1]秦润明.钢琴即兴弹唱能力的训练与培养[J].艺术探索, 2010,(6):102-104.
[2]曾岚.高校钢琴中体验式教学法的运用分析[J].音乐时空, 2014,(9):104.
[3]李卿菁.高师钢琴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应用[J].大众文艺, 2013,(9):216-217.
[4]肖莉.作曲理论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J].艺术教育,2014, (2):108.
[5]蒋小燕.高师钢琴教学中的人文素养和职业能力之培育[J].艺术评论,2011,(5):109-113.
[6]徐傲丹.普通高校音乐学专业钢琴主修课程教学改革刍议[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8,(3):148-150.
(责任编校:宫彦军)
2017-11-12
湖南省教育改革项目“地方性本科院挍音乐专业学生钢琴应用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湘教通[2013]223号)成果。
徐大成(1964-),男,湖南沅江人,湖南科技学院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钢琴演奏与教学。
G642.0
A
1673-2219(2017)11-015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