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五大发展理念的哲学意蕴
2017-02-24王群志
王群志
试论五大发展理念的哲学意蕴
王群志
(湖南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0)
十八届五中全会,我党确立了五大重要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是我党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创新,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大发展理念蕴含丰富的哲学意义,具体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一是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二是坚持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三是遵循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本质规律原理。四是把握事物发展的主要矛盾,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原理。五是认识事物是不断发展的,并在创新中求发展原理。六是坚持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原理和坚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哲学意蕴
五大发展理念的每一个方面都具有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站在理论的制高点提出来的,高瞻远瞩、内涵丰富,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严密的辩证思维和深厚的哲学智慧,是我们党站在改革的制高点上,针对中国具体问题,不忘初心,继续前行,重新思考了发展问题,从新的高度和深度总结了经济发展规律。因此,从哲学的角度深刻认识把握五大发展理念所涉及的基本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与“五大发展理念”
每个发展阶段都有自己的特征和问题。目前,我国发展方式已经释放出难以健康持续发展的信号,新旧矛盾交织、新老问题叠加,在改革的深水期如何破浪前行显得十分重要。在发展动力方面存在固有的生产要素产出后劲不足,必须用创新替换现有的要素,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产业升级转化,以推动经济的下一个上升;同时发展存在很多不平衡,比如国民素质、社会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平衡、东、中、西部发展不平衡、财富占有的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等,任何一方的失衡都将影响社会的稳定;今年经常出现的雾霾是一种警报,生态建设不能放松,发展的绿色基调不能变;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进一步打开大门走出去挖掘更大的市场是时代的要求;发展成果如何更加公平地惠及更广大老百姓,缓解日益突出的社会矛盾也值得深思。如果困于固有的思维定式、停留在过去不更新的做法,不仅发展缓慢,还会陷入止步不前的恶循环。面对国内外形势深刻复杂的变化,特别是在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复苏动力不足的大背景下,党中央审时度势、从实际出发,运筹帷幄,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开出破解发展难题的药方。五大理念不仅符合中国的国情和阶段的基本特征,也顺应时代的要求,是科学理念和价值理念的完美统一,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和现实性。
二 意识的能动作用与“五大发展理念”
马克思在他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提到,“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于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1]当前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产业不协调、区域不平衡、环境不可持续等问题。“五大发展理念”深刻反思当前我国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总结了当前社会发展经验规律,更是指引了我国未来发展方向。主观能动性对事物的发展起关键作用,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带领下,十八大以来取得了一系列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充分体现了科学理论与实践结合所迸发出的强大力量。五大发展理念准确把握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是科学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最新成果,体现了由理性认识向实践的飞跃。五大发展理念是对于中国当下社会现实的一种认识,是关于建设中国实践的一种认识,有利于引领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方式的转变,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纲领性的指导作用,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能动作用。
三 遵循事物的本质规律和普遍联系性与“五大发展理念”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致力于探索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联系和规律。“五大发展理念”有着严密的逻辑体系,鲜明的实践特征,围绕人和自然、人和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展开,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唯物辩证法观点认为,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世界中的一切事物都是普遍联系和互相制约的。五大发展理念之间是有着因果联系的有机统一整体,互相促进。其中创新发展主要涉及变与不变的新旧关系;绿色发展主要涉及GDP与可持续发展之间、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关系;开放发展主要涉及国内与内外之间的联动;共享发展主要涉及公平与效率关系、各阶层各群体之间关系等[2];协调发展主要涉及各个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之间、各种文明之间的关系等。“创新发展”“协调发展”两者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前者是发展的引擎,是内源力,后者是可持续发展的保障,着重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两者相辅相成,是对经济规律的遵循,两手一起抓以保证经济的持续平稳健康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两者并驾齐驱,前者是可持续的必要条件,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本准则,后者是繁荣富强的必经之路,是联动内外的重要战略,两者并举才能完美诠释人和自然统一这个哲学命题。“共享发展”与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相互对应。共享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也是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重在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3]
四 把握事物发展的主要矛盾,坚持目标和问题双重导向相统一原理与“五大发展理念”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矛盾无处不在,存在着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要解决矛盾我们不仅既要抓住主要矛盾关键还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4]五大发展理念本着问题和目标导向相一致的原则,带有明确的问题意识和目标导向,远看十三五规划目标,近看目前发展中存在的弊端,着力推动我国经济改革攻坚转型。我们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经济发展中依然存在不和谐问题、经济增长方式粗放问题、资源供需矛盾非常突出、经济发展与环保的矛盾越来越尖锐、经济竞争力不强、房地产泡沫引发的金融危机风险严重等各种问题。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实际上是针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紧迫问题,更有针对性地提出来的战略思路,更进一步诠释了科学发展的内涵。即指出要通过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开放发展、绿色发展和共享发展来化解各种具体矛盾,保障发展的速度,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进一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创造条件。[5]
五 认识事物是不断发展的,并在创新中求发展原理与“五大发展理念”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这就要求我们辩证地用全面、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五大发展理念与科学发展观一脉相承,除了继承,也是对科学发展观的新突破:一是创新发展格局。“五大发展理念”要求促进区域协同发展,缩小城乡差距,进一步推动我国发展重心多向转移,培育更多经济增长点,增强发展的均衡性、包容性和可持续性。二是创新发展动力。“五大发展理念”以求通过改革经济结构,拓展空间增动力,后发优势育动力,发动创新引擎打造发展新驱动。三是创新发展方式。推动发展方式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依靠科技进步、创新人才管理,由劳动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适应中高速增长与中高端发展的新常态。引导群众参与发展,共享实践成果,从单纯依靠政府向政府和社会协同发力转变。四是创新发展目标。“五大发展理念”更加突出发展的全面性、均衡性和公平性,充分体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要求和内涵。五是创新发展途径。创新发展强调创新应该是发展的主动力;协调发展强调在追求发展速度的同时协调各部分的发展节奏,保持各部分平衡;绿色发展强调人与自然和谐问题,留住绿水青山,发展不能以牺牲子孙后代的福利为代价;开放发展强调进一步放大发展格局,加强内外联动;共享发展强调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正义,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共同富裕。
六 坚持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原理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与“五大发展理念”
五大发展理念中的群众观点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二是始终站在群众立场,想人民所想。三是始终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观点,是群众观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祉,也是共产党的唯一宗旨;一切向群众负责的观点,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看成自己的根本利益,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的关系;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倾听群众呼声,集中群众智慧。社会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是无产阶级政党与其他级政党的本质区别,是无产阶级政党实现和巩固执政地位的需要。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各项民生工程所取得的成绩获得老百姓的一致点赞和好评。共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必然要求,与群众共享,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本质特征。
“五大发展理念”绝不是割裂的,它是一个整体,一个都不能少,而且每一个内部都有他的功能,都有位次,谁也缺不了谁。创新是解决动力问题,协调既是方法、目的,还是评价的标准,绿色是发展的基本条件,开放是一种精神、一种胸怀,共享是必须要做的。每一个理念都不可替代,每一个理念都自有系统,只有以系统的观点来看待他们,才能将他们统一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统一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1.
[2]张志蓬.把握新发展理念的哲学意蕴[N].人民日报,2016- 04-26.
[3]汤荣光.“五大发展理念”焕发马克思主义哲学旺盛生命力[N].人民日报,2016-04-09.
[4]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N].人民日报,2013-11-12.
[5]崔治忠.五大发展理念的哲学意蕴[J].攀登,2016,(1)
(责任编校:周欣)
2017-06-14
王群志(1991-),女,湖南娄底人,湖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B262
A
1673-2219(2017)11-006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