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真与经验之歌》中相同题目诗歌的对比

2017-02-24樊青青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7年11期
关键词:布莱克慈善家天真

王 喆 樊青青

《天真与经验之歌》中相同题目诗歌的对比

王喆樊青青

(河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24)

为了揭示布莱克在法国大革命前后思想的转变和他的内心情感,从对比的角度分析了《天真与经验之歌》中《扫烟囱的孩子》、《升天节》和《保姆之歌》的内容,发现布莱克在前期对社会仍存在乐观性,看到了社会中的美好;而到了期他意识到了社会上的邪恶与不公正,对其彻底失望,因此批判得非常彻底。同时布莱克对孩子等弱势群体非常关注。

天真;经验;对比

威廉·布莱克是英国浪漫主义时期的重要诗人,同时也是一位画家,一生创作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歌。“无论就内容的尖锐性和表现上的有力与美丽来说,他的短诗就是前无古人的,而他的长诗,连形式都是一种独创,其深刻的内容是在今后若干年内都会有人去发掘的。毫无疑问,布莱克是全部英语诗史上最重要的诗人之一。”[1] 

威廉·布莱克出生于伦敦的一个贫寒家庭,因此他的诗歌大多是描写普通人生活中的欢乐和对压迫者的批判。《天真与经验之歌》是他重要的作品集,《天真之歌》写于革命爆发前,他歌颂了孩童般天真美好的世界,处处都是一片祥和的场面,语言通俗易懂,如《回音草坪》描述了孩子们在草地上歌唱嬉戏,无忧无虑的情景;而革命爆发后,人民穷困潦倒,他通过写《经验之歌》对资产阶级进行批判,揭露英国社会中黑暗腐败的方面,思想也变得晦涩起来,如《伦敦》中人们被工业化社会的资本家和商人所压迫,呈现出了阴暗、惨淡、凄凉的画面。革命的爆发和布莱克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失望是其思想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有的文学家这样评价:“两部诗集所刻画的世界正是布莱克称之为‘人的灵魂的两种相反的状态’——天真和经验、服从和控制、残暴和温顺。”[2]

一 《扫烟囱的孩子》的对比

烟囱由于长时间油烟的积聚会形成厚厚的一层黑色物质,如果不及时清扫会有潜在的安全隐患。但是烟囱一般都比较狭窄,几百年前的技术没有现在发达,只能由身材瘦小的孩子上去清扫。这项工作对于他们来说很危险,随时都有窒息的可能,所以大多是由孤儿或穷苦人家的孩子来打扫烟囱。威廉·布莱克正是看到了社会中的这种不公正而写下了这两首诗,虽然题目相同,但是一首出自《天真之歌》,一首出自《经验之歌》。《天真之歌》的这首诗中,小孩的母亲死后他还不太会说话就被父亲像奴隶一样卖掉去扫烟囱,和他一起的还有小汤姆,因卷发被剃而伤心,小孩安慰汤姆说“光着头就知道/烟灰糟蹋不了你淡色的头发啦”[3]42。汤姆的头发如羊毛一样卷,表明孩子正如羊羔般天真无邪,而煤灰则代表黑暗势力,会对他们造成伤害。小孩安慰汤姆体现了布莱克的乐观心态。

接下来,汤姆做了一个奇怪的梦,很多扫烟囱的小孩都被锁在了漆黑的棺材里。棺材代表烟囱的煤灰,暗示孩子们都裹着煤灰睡觉,无法洗澡。这时突然来了一位天使拿了亮钥匙帮他们打开了棺材,他们在草地上欢快地嬉闹。梦里欢乐的场面才是孩子们应该经历的童年生活。“天使”和“亮钥匙”都指代宗教,意味着宗教会将这些孩子们从痛苦中解救出来。“天使告诉汤姆,只要是好孩子/就会有上帝做父亲,再不缺欢娱。”[3]42梦醒后仍需继续工作,但是汤姆却无比开心,因为“尽本分了/就不必怕受到伤害”[3]43。汤姆的美梦让他对未来充满了向往,愉快地投入到了扫烟囱的工作之中。这一方面反映出了布莱克认为宗教可以改变社会上的不公正的想法,有一种前期的乐观精神,同时也反映出了宗教的迫害性,它既体现在身体上,又体现在心灵上。

出自《经验之歌》的《扫烟囱的孩子》讲述了这位孩子在雪地里扫烟囱时,他的父母却去教堂赞美上帝。因为他之前的生活无忧无虑,“他们就让我穿上黑衣/叫我唱起悲伤的小调”[3]66。“黑衣”便指的是孩子沾满煤灰的衣服,同时也指扫烟囱随时都有死亡的危险。“叫我唱起悲伤的小调”并不是父母教孩子唱,而是说父母的决定让这个孩子感到悲伤难过。他们并不认为自己的决定给孩子造成了影响,所以就去教堂“赞美上帝、神父和国王/是他们在我们的苦难上建起天堂”[3]66。“上帝不仅不能救扫烟囱的孩子,而且同教士和国王合伙,把天堂建筑在他们的痛苦之上。”[4]政府和宗教人士只是看到了表面的现象,即孩子们“还是快乐,又跳又唱”[3]66,却看不到实质,孩子的悲惨遭遇是由他们所致,他们的天堂是凌驾于孩子的痛苦之上的。布莱克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整个社会和宗教,“上帝和牧师们的职责应该是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然而,他们却对孩子们的遭遇熟视无睹”[5]。他们将儿童当做奴隶一样对待,宗教的本质可见一斑。布莱克经过法国革命后对孩子的遭遇感触更深了。

所以,这两首相同题目的诗歌都描写了扫烟囱的孩子的悲惨遭遇,相同点是都体现了宗教的迫害性,不同点是前者带给人们些许希望,认为会有“天使”来拯救这些不幸的孩子,布莱克在前期仍存有其乐观性;而后者则体现了布莱克对宗教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失望,那些父母、国王、牧师、上帝等非但不帮助处在痛苦之中的孩子,反而将自己的利益凌驾于孩子之上。这两首诗之所以内容不同是因为布莱克在后期终于看清了政府和宗教的本质,认为他们并没有起到救赎的作用,因此布莱克对其批判更加深刻。

二 《升天节》的对比

在《天真之歌》中,《升天节》讲述了一群慈善学校的孩子们在耶稣升天节这一天结队去圣保罗大教堂祈祷的画面。他们像泰晤士河一样涌进了教堂,表明孩子们拥有纯真的信念。在诗的第二节,布莱克把他们比作“伦敦市的花朵”[3]47,将孩子们的美好和脆弱展现了出来。他们进而被比作羊羔,纯真无邪地举起双手祈祷。在第三节,孩子们嘹亮的圣歌像“劲风”,“悦耳的雷声”[3]47一般传到天庭,而他们的照看者只是在他们的底下坐着,而不是高高在上。表面上这是一幅祥和的景色,孩子们虔诚地去教堂祈祷,感谢慈善家对他们的关怀和照顾,而实际上,布莱克从侧面道出了商业资本家的伪善性。在这一天,孩子们“天真的脸蛋洗得干干净净”[3]47证明孩子的脸只有在这一天是被擦洗过的,平常的状态可想而知。慈善家只有在这种场合下流露出善良的一面,掩盖了孩子们之前所遭受的痛苦。孩子队伍的整齐性和照看者的权杖表明了他们的权威感和对孩子们的一种压迫,他们只是强制性地让孩子祈祷,来掩盖之前的所作所为。“他们后面是成年人——穷人贤明的保护者”[3]47;孩子们的后面是成年人表明虽然压迫者的地位在孩子之上,可是孩子天真的本性和道德方面是超越了他们的。因此,说他们“贤明”其实是一种讽刺。“此刻你要心怀怜悯:免得从门前赶走天使。”[3]47在那种社会下,慈善家将孩子们的集体去教堂祈祷当作一种对社会价值观的维护。真正的怜悯不是去做表面功夫,不会让孩子们遭受痛苦,而是将穷苦之人的利益放在首位。表达出了布莱克对孩子们的同情和希望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慈善家能够改正错误,切身维护孩子们的利益。

在《经验之歌》中,《升天节》以多个疑问句开头,婴儿如此干瘦,穷苦孩子的太阳永远不会发光,他们的田野是荒原,道路荆棘丛生,那里是永无止境的冬天,这难道可以称为神圣吗?直指穷苦民众的悲惨,与神圣一词相比讽刺呼之欲出。布莱克辛辣地讽刺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慈善,而不是赞扬,孩子们是受害者和牺牲品。婴儿“被冰冷的放债的手来抚养”[3]60,这手并不只是指照看孤儿的手,还指社会中无形的手,本应伸出手来救助穷苦的孩子却无动于衷。孩子们为了慈善家的利益去教堂祈祷,而这些慈善家本应是为孩子的利益服务的。在《天真之歌》中嘹亮的圣歌也变成了嘶哭。孩子们的道路荆棘丛生,因为遭受了来自外界的痛苦;他们经历着永无止境的冬天,是因为没有得到爱的温暖。布莱克直白地批判了在他所处的年代里社会中资本主义的伪善性。在诗的结尾,布莱克认为只要社会重拾善心,孩子的心灵也会变得温暖起来。

这两首诗以耶稣升天节这一天孩子们去教堂祈祷为例,《天真之歌》里的这首诗描写了孩子们天真的本性和慈善家对孩子们的照顾,也揭露了慈善家的伪善,只不过掩藏在了孩子纯真的外表下,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更加隐晦一点;而《经验之歌》里,布莱克并没有拿什么做掩饰去批判,他看到的全是消极的一面,直截了当地指出他们的罪行,国家如此繁盛可孩童却如此悲凉,社会本应是有能力去改变这一状况的。布莱克的批判显得更加强烈,因为他意识到了资本主义的本质竟是如此地不堪。

三 《保姆之歌》的对比

《天真之歌》中的《保姆之歌》讲述了一群孩子们在山谷里欢快游玩的场景,当太阳落山时,保姆呼唤他们回家睡觉,孩子们想要玩到天黑再回家,保姆答应了他们,孩子们的笑声在山间回荡。在这首诗中,没有大人与孩子的对立,也没有人与自然的对立,有的只是孩子的天真与欢乐。欢声笑语与鸟羊相伴,他们将自己看作大自然的一员,因为孩子的纯真和大自然的安静祥和是相互呼应的。同时此诗中太阳下山时出现的“夜间的露水”[3]51指代潜伏在社会上的黑暗势力,保姆不愿让孩子们受到这些邪恶势力的侵蚀,想让他们躲到安全的地方保护起来,而孩子们却执意留下,保姆只好答应他们的请求。由此可以体现孩子们想要独自面对危险的勇气与决心,也体现了保姆已经意识到孩子们需要试着去与应对社会上的黑暗势力。保姆像一位天使一样照看着孩子们,支持孩子而不是压制他们,整首诗呈现出乐观的一面。

《经验之歌》中的这首诗是保姆的一种回忆,当听到孩子们在山谷里玩耍的声音时,保姆回忆起她自己的童年,不是欣慰,而是“脸发青,一会又泛白”。“你们的春光和白昼在游戏中荒废了,你们的冬季和夜晚在借口中浪费了。”[3]66春光和白昼指的是孩子的童年,冬季和夜晚指的是成年和晚年。保姆想要让这些孩子回家,不要再浪费时间玩耍,不要被夜晚的露珠沾湿衣服,表面上是对孩子的一种保护,实际上是因为她嫉妒这些孩子,她童年时的欢乐已不再,现又剥夺孩子们去享受快乐的权利,她也对孩子们即将逝去的童年和童真感到雀跃。保姆残忍的一面展现了出来,也从对孩子们的要求中体现出了她的权威感。

《天真之歌》里的保姆处处为孩子们着想,天色暗时让他们快点回家,以免被黑暗吞噬,当孩子们要求再多玩一会时也答应了他们的请求,让他们与自然再多相处一段时间;但在《经验之歌》里,保姆却成了一个自私的人,自己得不到童年的快乐也不想让孩子们得到,布莱克生动地刻画了在他的时代里这位保姆的形象。因为他不再相信统治阶级的心是善良的,他们不过是想要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利益而压迫平民百姓罢了。

通过对三组题目相同而内容不同的诗进行对比,人们可以看出布莱克在法国革命的前后思想的变化历程。《天真之歌》中的这三首诗总体呈现出了纯真美好的社会景色,但仍存有些许批判性,因为前期他对宗教和资本主义仍怀有一种期盼,造成了对社会的丑恶批判得不够彻底。而在《经验之歌》中的三首诗可以看出他已对宗教和资本主义社会彻底失望,他认为宗教和资本主义只是人们利益的产物,因此他后期的诗歌对社会上的不公正批判得都非常彻底。《天真与经验之歌》同时也揭示了他内心的情感。[6]

[1]王佐良.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1:22.

[2]白凤欣,佘平.威廉·布莱克——从天真到经验的飞跃——浅谈布莱克《天真与经验之歌》中永恒的“对照”[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25(9):12-22.

[3]威廉·布莱克.布莱克诗集[M].张炽恒,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

[4]王佐良.英国文学名篇选注[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615.

[5]黄艳梅.浅谈两首《扫烟囱的小孩》的对比[J].青年文学家, 2011,(2):32-33.

[6]卞之琳.谈威廉·布莱克的几首诗[J].诗刊,1957,(7):87-96.

(责任编校:周欣)

2017-07-10

王喆(1993-),女,河北威县人,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文学。樊青青(1990-),女,河北邯郸人,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文学。

I106.2

A

1673-2219(2017)11-0055-02

猜你喜欢

布莱克慈善家天真
不舍放开那双手——怀念旅港慈善家郑兆财先生
清夜
天真热
天真童年
他们承诺捐出半数以上财富投入慈善事业 超过200位慈善家加入“捐赠誓言”
天真给你最美的梦
慈善家田家炳奉献教育薪火相传
新生
天真的预言
一粒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