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急诊静脉溶栓的急救护理分析

2017-02-23罗晶

医学信息 2016年35期
关键词:静脉溶栓护理体会脑梗死

罗晶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急诊静脉溶栓的急救护理要点。方法 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并做好紧急的护理治疗。结果 通过紧急的急救护理及病情观察,大大为患者的溶栓治疗预后赢得了时间。结论 通过积极的急救护理及全方位的观察,节约患者就诊的时间,大大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及致死率。

关键词:脑梗死;静脉溶栓;护理体会

急性脑梗死又称为缺血性脑卒中,指各种原因引起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其发病率占全部脑卒中的80%,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1]。目前临床上采用早期溶栓治疗对这类患者具有显著的作用,但是整个过程需要护理干预配合,从而保证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现对我院1例急诊静脉溶栓治疗效果护理体会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陈某,男,55岁,因“急起左侧肢体麻木乏力1h”来急诊就诊,患者晨8时许,安静状态下突然自觉左侧半身及左侧上下肢麻木,同时伴乏力,左上肢勉强上举,左下肢乏力,无法自行站立,需家人搀扶方能站立。来院时神志清楚,精神尚可,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射灵敏。T:37 ℃,脉搏55 次/min,呼吸15 次/min,血压150/90mmHg。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5年,治疗不规范,血压控制欠佳,糖尿病史4年,血糖控制情况不详,有“青霉素过敏”史。左侧肢体肌力2级,右侧肢体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左侧病理征阳性,右侧病理征阴性。头颅CT示:未见脑出血,血常规正常,急诊肾功电解质正常,血凝正常。患者符合2014年中华医学会制定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中关于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无溶栓相关禁忌证。

2 临床治疗

目前我院所选的溶栓药物为爱通立(注射用阿替普酶,rt-PA),用注射用水50 ml加入50 mg的粉剂内摇匀后抽出,将配制好的药液按照0.9 mg/Kg(最大用量90 mg),其中总剂量的10% 先静脉推注,剩余剂量加入液体在随后1 h内用微量泵泵入,6 h后复查头颅CT或MRI再行常规治疗。

3 护理体会

3.1溶栓前的护理 ①急性脑梗塞发生后3~4.5 h内为静脉溶栓的最佳时间,护士在接诊患者时,应迅速判断患者的病情,入抢救室,立即通知医师,协助医师了解病史及有无溶栓禁忌症,陪同患者行头颅CT 检查排除脑出血。②立即对患者行心电监护,进行评估,包括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肢体活动、NIHSS评分等,然后给予吸氧、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建立静脉通路。③根据医嘱抽取血标本,包括血常规、血糖、凝血四项、急诊生化,快速送检,要求在45 min内出结果。④严密把握溶栓指针及禁忌症。⑤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由于患者起病急,患者及家属都紧张、焦虑,护士应向患者讲解溶栓的目的、注意事项,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配合,增强治疗疾病的信心。

3.2溶栓中的护理 ①立即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按照上述治疗方法准确地将阿替普酶输入患者体内。②在使用阿替普酶溶栓过程中要观察患者的意识及生命体征的变化,每10min测血压1次,如出现头痛、恶心、烦躁和血压上升,立即通知医师终止溶栓治疗,避免发生脑出血[2]。③专人护理,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出血现象,并做好急救措施。

3.3溶栓后的护理 ①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静脉泵入阿替普酶期间需每10 min测量1次血压,血压平稳后改Q1 h测量第1d,第2d仍需Q2h监测血压,待血压平稳后慢慢改测量的时间,并做好护理记录[2]。②做好基础护理,急性期嘱患者卧床休息,按时翻身,预防压疮的发生,指导患者清淡易消化饮食,进食低盐低脂、低胆固醇、富含维生素和粗纤维的食物,不能自行进食者给予鼻饲管喂饲。③并发症的护理及观察,颅内出血是溶栓治疗中最为凶险的并发症,也是溶栓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特别是脑出血,通常在治疗最初12h发生。观察患者有无皮肤及粘膜的出血点,有无解黑便或血尿等情况,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侵人性操作。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以便及时对症处理。④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及肢体功能的康复锻炼,给予生活上的帮助。

4 讨论

目前我院所选的溶栓药物为爱通立(注射用阿替普酶,rt-PA),在我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缺血性卒中中国专家共识》以及美国心脏协会和美国卒中协会(AHA/ASA))《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处理指南》中均获推荐用于急性期静脉溶栓治疗,它是一种糖原蛋白,注射后可导致纤维蛋白降解,溶解血块。相关研究显示急诊静脉溶栓配合相应的一些护理措施能够提高药物临床疗效及改善患者的预后[3]。

急性脑梗死,实质上就是临床上经常发生的一种神经系统疾病,是当前世界三大主要死亡疾病之一,其具有非常高的致残率、致死率,已经成为当代医学研究的一个热点。脑梗死急性期的治疗对于患者的预后有着直接影响,因此应当充分重视治疗方式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有效性。近年来,国内外开始逐渐加大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相关研究力度,诸多临床研究结果表明,急性脑梗死在早期治疗过程中溶栓治疗方式可能是最佳的方式,主要在于溶栓治疗方式能够促进梗死区脑血流量的迅速恢复,可以使脑血管获取早期再灌注,进一步缓解由于局部脑缺血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溶栓疗法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过程中极易诱发颅内出血、再闭塞以及再灌注损伤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因此需要充分重视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合理护理。

传统护理模式主要是由一名护理人员单独制定并完成护理计划,而由于一个人在能力、精力以及时间等多个方面的限制,导致标准化护理无法得以实现,因此需要选取综合性护理方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护理,应当由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对护理服务模式予以制定,然后按照溶栓治疗时间顺序予以阶段性的量化护理管理,这样能够可以使多名护理人员在同一时间内进行多部位、多项目的护理操作,并对每一个阶段的护理操作予以合理安排,避免超过规定时间,这样能够有效防止由于护理人员能力、水平不足等一系列因素导致护理工作出现疏忽、遗漏状况,确保护理工作的合理开展,进一步提升护理工作质量,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快速恢复。

本文研究通过及时、正确的溶栓治疗,严格掌握时间及适应症、严密的观察和精心的护理,可以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肢体功能障碍、失语、偏身感觉障碍等。丁美晖等研究也说明通过最优化的构建、培训与应用护理措施,能够显著提高急性脑梗死rt-PA静脉溶栓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溶栓并发症早期发现和及时处置率[4]。

参考文獻:

[1]费珍芳.脑梗塞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心得与体会[J].医药前沿,2015,6(5):267-268.

[2]唐小青.急性脑梗死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2014,5(上):2650.

[3]李明,徐晓峰,孙敬华.个体化整体护理辅助急性脑梗塞溶栓治疗的护理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2014,4(27):217-218.

[4]丁美晖,陈楚玲,谢晓燕.资源最优化构建、培训与应用于急性脑梗死rt-PA静脉溶栓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临床护理杂志,2016,4(15):43-44.

编辑/倪冰冰

猜你喜欢

静脉溶栓护理体会脑梗死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干预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后并发痴呆70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