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定语从句C译法

2017-02-23陈伟济强亚丽

文教资料 2016年27期
关键词:定语

陈伟济+强亚丽

摘    要: 本文基于“最接近、最自然”二元翻译标准,通过评析第七届“《英语世界》杯”全国翻译大赛英译汉参考译文和一等奖译文等多个译本中定语从句的翻译,探讨C译法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关键词: C译法    定语    《英语世界》杯翻译大赛

一、C译法

定语从句是英译汉的重点和难点,译文生硬拗口、晦涩难懂,多半是没译好定语从句或者是其他语言单位充当的定语成分所致。虽然“凡是像汉语定语一样起修饰限制作用的英语定语从句都必须译成定语”已成共识[1],然而在实际翻译过程中,由于中英语言的差异,这一共识并没有得以充分实践。很多时候,本该译为定语的句子常常被传统“后置法”译成了另一个分句,破坏了原文骨架和语气。为解决这一问题,曹明伦推荐了C译法,其要诀是:重复被定语(包括定语从句)修饰或限制的中心词,把定语置于被重复的中心词之前[2]。

例句:They are striving for the ideal which is close to the heart of every Chinese and for which, in the past, many Chinese have laid down their lives.

原譯:他们正在为实现一个理想而努力,这个理想是每个中国人所珍爱的,在过去,许多中国人曾为了这个理想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C译法:他们正在努力去实现一个理想,那个每一位中国人都珍藏于心的理想,那个许许多多中国人曾为之献出了生命的理想。

不难看出,“C译法”优势明显,原文中的定语从句在译文中依然是定语,而且译文自然通顺,主次分明,语气贯通,其语意和风格亦不悖原文。

二、C译法译起修饰限制作用的英语定语从句

形式逻辑熏陶下的英语民族侧重形式论证的思维方式,句型结构按线性序列排列,突出“末端重量原则”,介词短语和分词短语及定语从句都置于中心词之后;相反,汉语倾向“前端重量原则”,语言差异给英汉翻译造成困难,翻译此类结构既需要考虑句子结构的“最接近”原文,又需要考虑译文是否“最自然”。“所谓最接近,就是要在意义、语气、感情和文体风格等诸方面尽可能地接近原文;所谓最自然,就是译文的语言要尽可能地通顺自然”[3]。下文将讨论分析第七届“《英语世界》杯”翻译大赛英译汉参考译文等多个译本中定语从句的翻译。

原文1.Now he is going to translate for me the olfactory poems that who-knows-what silent creatures have written in the summer night.

参考译文:而他要做的,是要把无论什么悄无声息的动物在夏夜撰写的气味诗行翻译给我。

一等奖译文:现在,他要为我诠释那些用气味谱就的诗,谁知道是哪些动物在夏夜里悄悄写下的。

汕头大学出版社译文:而现在,它要为我翻译一些气味之诗了。很难说是哪种沉默的生物在夏日夜晚写下了这些诗篇,但在每首诗的末尾都坐着诗的作者……[4]

C译法:现在,他要为我翻译气味之诗,那些谁也不知是什么悄无声息的动物在夏夜里写下的气味之诗。

参考译文采用传统“前置法”,把整个修饰成分置于中心词“气味诗行”前面,虽然句子结构与原文保持一致,但因为定语成分过长,显得拗口,不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不自然。一等奖译文和李的版本采用“后置法”,打破了原文的骨架,破坏了原文的行文。C译法把原来的定语从句翻成中文的定语,译文主次分明,语气贯通,其语意和风格接近原文。在语篇上更为连贯,紧密承接上文的“能证明承租的凭证不是歌声,是气味(for to him the evidence of tenantry is not song, but scent)”,与紧接着的句子“每一首诗的结尾……(At the end of each poem)”连接紧密。

原文2:Once in a while we turn up a coon or mink, returning late from the nights foray. Sometimes we rout a heron from his unfinished fishing, or surprise a mother wood duck with her convoy of ducklings, headed full-steam for the shelter of the pickerelweeds. Sometimes we see deer sauntering back to the thickets, replete with alfalfa blooms, veronica, and wild lettuce. More often we see only the interweaving darkened lines that lazy hoofs have traced on the silken fabric of the dew.

四个表频率的短语Once in a while, Sometimes, Sometimes和More often后面分别是主谓结构+后置修饰语,包括分词短语、介词短语和定语从句,本段只有四个句子,结构清晰,主次分明,汉译时应当体现原文句型结构之美。

参考译文:偶尔,我们会惊起一只浣熊或貂,他们因为夜晚觅食而迟归。有时候,我们会惊扰一只正在捕鱼的苍鹭,或者惊动一只北美鸳鸯雌鸟,她带领一队幼鸟全速奔向梭鱼草丛去躲藏。有时候,我们看到鹿群踱步回到灌木丛里,那里满目都是紫花苜蓿、婆婆纳,以及野莴苣。而通常我们所见,不过是一行行纵横交织的暗色蹄印,那是慵懒的动物在洒满露水的丝滑草地上留下的足迹。

一等奖译文:我们偶尔会撞见夜间猎食而晚归的浣熊和水貂。有时,我俩的动静还会无意间赶跑正在捕鱼的苍鹭,或惊扰了水中的林鸳鸯,她正朝梭鱼草丛中奋力游去,身后跟着一群小鸳鸯。还有的时候,我们会邂逅一头鹿,他刚刚饱餐了紫苜蓿、婆婆纳、野莴苣,正悠闲地返回树丛。不过大多数的时候,我们只能从露水浸湿、如丝绸般润滑的泥土中,看到一些错综交织的暗色蹄印,那是些懒洋洋的动物留下的。

外研社译文:偶尔,我们也发现一只迟归的浣熊或者水貂,夜里掠食刚刚回来。有时,我们会惊跑一只正在捕鱼的苍鹭,或者惊扰一只带着一群小鸭子、正急急忙忙赶向梭鱼草丛寻找庇护的母林鸭。有时,我们看见一只鹿在饱食苜蓿花、婆婆纳和野莴苣之后,悠闲地返回矮树林,更多的时候,我们看到的,只有懒洋洋的蹄子在露水充足的光滑草地上踩出的脏兮兮的、错综复杂的足迹[5]。

以上三個版本的译文都没能较好地“接近原文”,保持原文层次分明之美,应该译为定语的有些没有译成定语。“returning late from the nights foray”修饰限定“coon or mink”,汉译时应该前置放于中心词前。第二句中的“a mother wood duck with her convoy of ducklings”with 介词短语也应当译成定语,而且,根据上下文语境,“headed full-steam for the shelter of the pickerelweeds”是谓语动词“surprise”的结果,充当状语成分,不应理解成是修饰“a mother wood duck”的定语成分,不能译为“正急急忙忙赶向梭鱼草丛寻找庇护的母林鸭”,可译为“吓得她们奋力游往梭鱼草丛躲藏”。同理,第三句“replete with alfalfa blooms, veronica, and wild lettuce”并非如同参考译文译者所理解的修饰“the thickets”,应当是修饰“deer”。鹿群一般是在夜间觅食,如果不是饱食之后,怎么可能是慢悠悠(sauntering)走回灌木丛?鹿不爱吃婆婆纳,但饿时也吃,而且紫苜蓿和野莴苣是鹿喜欢吃的,如果灌木丛中到处都是,那鹿群就没必要去别处觅食了,也就不会有“sauntering back”一说。最后一句中的定语从句是修饰“darkened lines”的,应当译为定语,外研社译文采用传统“前置法”,定语成分比较长,不符合“最自然”标准。另外两译本采用“后置法”,把定语部分译成了另一个分句,破坏了原文骨架。采用C译法能解决这个矛盾,可以“最接近原文”,读起来又“最自然”。另外,“hoof”在《新牛津英汉双解大词典》中释义为:“the horny part of the foot of an ungulate animal, especially a horse”,结合本段描写浣熊、苍鹭、林鸭和鹿群这几种具体的动物觅食的主题,可以断定“hoof”是指马蹄,况且,前面形容词“lazy”也能说明问题,早晨的动物怎么是“懒洋洋/慵懒”的,lazy在《新牛津英汉双解大词典》中释义为:a. unwilling to work or use energy, b. characterized by lack of effort or activity, c. showing a lack of effort or care。此处应该取第二个词义,指马蹄没怎么活动,那是因为马吃草时走动少且慢。采用C译法试译为:

偶尔,我们会巧遇夜猎迟返的浣熊或水貂。有时,我们会惊跑正在捕鱼的苍鹭,或者惊扰到领着一队小鸭子的母林鸭,吓得她们奋力游往梭鱼草丛躲藏。有时候,我们看见饱餐苜蓿花、婆婆纳和野莴苣,慢悠悠返回灌木丛的鹿群。更多的时候,我们看到的只是纵横交错的一行行马蹄印,马儿在露水浸湿的柔滑草地上悠闲吃草所留下的蹄印。

三、结语

对于不适合采用“前置法”翻译的起修饰限制作用的英语定语从句,可以采用C译法,既可以避免拗口不自然,又基本上保持原文的修辞形态,不破坏原文一气呵成的神采。

参考文献:

[1]曹明伦.英语定语从句译法补遗[J].中国翻译,2001(5):23-26.

[2]曹明伦.英语定语从句译法补遗之补遗[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1(5):83-91.

[3]曹明伦.译文应既像原作又像译作[J].中国翻译,2015(1):116-118.

[4]李静莹.沙郡年记[M].汕头: 汕头大学出版社,2010:39-41.

[5]张富华. 沙郡年记[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92-93.

猜你喜欢

定语
被名字耽误的定语从句
定语从句要点诠释
限定性定语从句与非限定性定语从句的区别——走出习以为常的关于定语从句理
Review of Research on the Prevention of HPV Infection and Cervical Cancer
2011年高考试题中的分隔式定语从句考点解读
轻松掌握定语从句十招
定语从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