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职业培养为核心的高职英语教学

2017-02-23张靓

文教资料 2016年27期
关键词:英语教学高职

张靓

摘    要: 如今许多国际场合都使用英语作为沟通媒介,掌握好英语技能是现代化人才和高素质人才的主要标志。英語的使用越发普及,贯穿高职院校的全部教学课程,越来越受到广大学生家长和教师的重视。高职院校要加强学生的英语教学,以职业培养为核心,规划、完善原有的教学体制,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完善教学模式,从而给学生将来的就业打下良好而坚实的基础,方便学生匹配当下的岗位需求,更好地为用人单位输送人才。

关键词: 职业培养    高职    英语教学

引言

英语是最多国家使用的官方语言,也是世界上最广泛的第二语言,其重要性日益凸显。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用人单位对技术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职院校作为向社会用人单位输送人才的重要基地,且高职院校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地位越来越高,高职院校应当重视英语教学的重要性,与时俱进。伴随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英语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英语作为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基础性学科,能够满足职业岗位中的需求。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跟进潮流,加快分析院校内原来的英语教学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对进行改进,重构教学模式,提出新的教学理念,更好地匹配学生的职业需求,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业内竞争力,增加学生的英语职业语言,提高学生就业率,同时为学校迎来更多生源。

1.高职英语教学目前存在问题

1.1教学方式不当

普通的英语教学模式为教师不管不顾学生是否理解,一味地“填鸭式”教学,上课方式都是老师在上面授课,并没有结合专业知识背景。学生只顾听课记笔记并且在课后背诵老师的板书,教学内容多为“一刀切”,教师讲,学生被动地听,不管学生能否接受。学生参与度不高,照顾不到优秀的学生和不好的学生,传授一些对中等生来说不是很好理解的知识。教师在对学生评价过程中没有有效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需求,授课方式大多忽视和企业的向关联性,内容的重点在于最终考核的方式。多数学生不太了解和职业相关的英语知识,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模式总结来看就是注重最终的分数,而忽视学生自身的提高和教学的过程。长此以往,容易产生恶性循环,学生无法较好地提高综合素养,和企业要求脱轨,缺少必要的实践运用能力,难以就业。

1.2与职业需求不匹配

社会不断发展进步,如今,许多国际场合都使用英语作为沟通媒介,与此对应的,很多岗位对英语能力的要求也逐步上升,由以往的只有外企对英语能力要求较高到现在的普遍行业都对英语有一定要求。一些高职学校不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不切实考虑目前的就业形势和市场需求,仍用旧一套的课程设置体系。高职院校的学生本来在与名牌大学的学生的岗位竞争中就处于劣势,若没有一技之长,英语能力不好,就很难脱颖而出得到企业的肯定。现阶段很多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掌握能力处于比较薄弱阶段,究其根本,就是课堂上学习的内容与职业需求并不匹配,出于功利化的原因,重视附属应试考试,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专业进行相应的调整,导致学生的英语能力不能满足职业要求,从而在根本上脱离力高职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导致学生职业能力不过关,降低就业率。

1.3师资力量不足

在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对技术的热情都大于理论,因此校方不是很注重理论教师的素质,英语教学的教师教学素质良莠不齐,教学经验相对较少,没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历,很多好的教师在其中容易被学生们消极的学习氛围埋没,这些原因都直接导致英语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水平较差,缺少责任感及团队精神。某些教师忽视与时俱进的理念,贯彻老一套的教学方法到底,顽固不化,思想落后于潮流,授课模式单一,不讲究创新,讲的课程不引人入胜,不注重学生在岗位竞争中的实际应用,打消学生学习热情。更有甚者,本身对于英语的掌握能力不是很牢靠,依照考试内容进行授课,使得学生对英语的实际掌握能力不牢固。此外,高职院校不经常组织教师参加专业方面的培训,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先进的英语教学模式脱轨,学生更难以适应社会。

2.高职英语教学问题的对应策略

2.1创新考核方式

高职院校对于学生的培养方式从本质上看应该是建立在职业需求的基础上,以特定岗位目标为导向的高等教育体系。将英语教学与学生专业技能学习的成果进行科学的结合,才能获得准确的评价结果。为了适应社会中企业在英语方面的要求,英语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门学科,必须有其独特的考核方式。这种教学模式里应该多做英语的职业训练,设置真实的职业场景,让学生在业务洽谈、工作面试等不同的情境模式下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英语听说能力的考核,其中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考核的要素在于理论加实际应用,进行职业应聘模拟测试和语言能力测试,注重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及岗位应聘中的英语运用能力。创新的考核方式对学生的口语掌握能力要求提高,考核结果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之间互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评价,通过考试后的学生将在以后的竞争中占有很大的优势。从职业导向出发,在原有的考核基础上,即单纯的理论考试上,引入工学结合的实践模式考查,以提高学生英语能力考核结果的科学性,同时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参与实践的机会,使他们的英语能力在职业情境中得到锻炼和强化,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2英语教学融入学生生活

要学生学好一门课的直接方法就是让他们自觉地学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便乐于学习。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是以教为主,填鸭式的灌输方式,这让许多学生无法及时消化理解。英语的学习除了我们经常用的课堂学习之外,更多的是在课余时间、课堂之外进行的实际的锻炼。因此,有效利用学生的课外时间进行英语职业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不再让学生被动地学习和听课,而是让他们主动去创造。课外的教学不拘泥于课本上的内容,学生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感官接收到英语教学的讯息,教师应该将课堂打造成生动有趣的课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学习知识的同时,锻炼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此外,在课堂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把握好上课的时机,适当降低问题难度,诱导学生“多说”、“多练”,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由原来的“一讲堂”变为“多讲堂”,尽量区分不同学生对英语掌握的差异,密切关注学生所给的反馈。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一些在职场上得到肯定的优秀前辈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带学生多了解职场的需求,引导学生树立起一个职业能力培养的理念,让英语的教学走到学生的生活中。结合课外教学和课内教学,结合实际社会中对英语岗位的需求,通过不同的英语教学方式来激发高职学校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2.3扩充教师团队

想要提高高職院校学生的英语掌握能力,对于教师的教学素养有很高的要求,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对于高职院校内的教学改革有很大的影响,教育素养高的教师团队能够给院校带来可持续的发展,所以高职院校要加大校院教师培养的力度,注重强化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的素质。学校每年应注意教师人才的选拔,选择一些有创新意识的年轻人,他们与时俱进,可以给学校带来新鲜的血液。通过建立奖惩机制,约束新教师的行为,对一些教学水平较高、受到学生拥戴的教师,给予全校范围内的通报表扬,并进行公开示范课,给一定的物质奖励。或者可以应聘一些退休依旧想授课的知名教师,这些教师由于长期在高等院校工作,对于职业竞争的行情十分了解并且对于未来的发展很有远见,让他们来高职院校进行教学,可以拔高学生的学习档次且丰富教师团队,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实践环境。此外,高职院校的教师大多对于高职院校的专业知识知之甚少,特别是专业的实践背景和学生未来的岗位目标这方面了解得很少,因此,在加教师整体素养的同时,对教师在对职业导向方面的能力以及专业背景知识显得尤为重要。校方需不断切实关注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成绩等综合考评,对于对英语教学重要性理解不够充分,上课态度恶劣的教师进行严肃批评,引导改进。只有教师了解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及职业能力培养需要,才能有效促进英语教学效率的提升。

结语

英语作为国际化的语言,它的地位今非昔比,企业对英语方面的要求逐步提高,作为企业人才的运输地之一的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是高职人才培养中的重要课程之一,是培养现代化、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内容。院校对于学生的英语教学应当有所重视,有所改良,改变原有的不匹配企业人才需求的教学模式,改良传统的上课方式,鼓励学生“多说”、“多练”,变更英语考核方式,“软件”、“硬件”两手抓,使英语的教学走出课堂,走进校园,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高职英语的教学质量,增添校园内的英语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得院校内的学生在走入社会后,匹配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快速适应工作环境,早日找到工作。

参考文献:

[1]陈钢涛.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英语教学研究[J].中国市场,2014,(25).

[2]王胜杰,张楠.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探析[J].校园英语(下旬),2014,(7).

[3]谢水璎.“以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探索与研究”研究报告[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24:126-127.

猜你喜欢

英语教学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漫谈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高职大学生孝文化教育浅探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