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年儿童组织认同感的现状反思及对策探究

2017-02-23李佳

文教资料 2016年27期
关键词:少年儿童对策

李佳

摘    要: 通过反思少年儿童对少先队组织认同感的现状,指出少年儿童对少先队组织的观念认同较为薄弱,行为认同相对缺乏,情感认同尚不强烈,活动认同相对较低。从校园文化、组织制度、实践活动和社会资源的利用入手,构建组织文化,增加少先队组织的吸引力,促使少年儿童从观念、行为、情感和活动上对少先队组织形成强烈的认同感。

关键词: 少年儿童    组织认同感    对策

一、少年儿童对少先队组织认同感的现状

少年儿童组织认同感是指儿童对自身所在组织产生的一种归属感、依赖感和责任感,且在思想和行为上自愿与组织保持一致的集体观念。已有研究指出,随着年(学)龄的增加,少年儿童对组织的认同感逐渐减弱:如以少先队组织为例,詹小娇采用调查法发现少先队员对少先队组织的认同会随着年级的增加而降低[1];晏翔辉通过问卷调查指出少年儿童对少先队组织的认同随着学龄的增加而出现“震荡式”的下降[2]。由此可以看出,少年儿童对少先队组织认同感的现状不容乐观,且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观念认同相对薄弱。

少先队组织的根本任务是通过活动对少年儿童进行思想意识教育,培养其对党和祖国的朴素感情。要有效实现少先队组织的根本任务,需要促使少年儿童对少先队组织产生强烈的组织认同感,从而自愿在思想和行为上与少先队组织保持一致。而当前大部分中小学的少先队组织实行的是适龄儿童全部入队的原则,即凡年满6-14岁的少年儿童均可入队。入队前,缺乏对少年儿童进行少先队组织的初步认知教育,即什么是少先队组织,加入少先队组织的要求和程序等;入队后,缺乏对少年儿童进行相应的少先队组织文化教育,即少先队的历史与制度、组织属性、任务与先进性等,导致少先队员对少先队组织的认识不清晰、不全面,进而从观念上对少先队组织的认同较为薄弱,关系上处于相对松散的状态。

(二)行为认同相对缺乏。

行为认同是产生组织认同的重要环节之一,只有在行为上自愿与组织保持一致,才能逐渐形成真正的组织认同。而现实中少年儿童对少先队组织的行为认同相对缺乏:一是由于少年兒童对少先队组织的观念认同较为薄弱,从而导致其在行为上对少先队组织缺乏相应的认同;二是少年儿童在观念上对少先队组织产生了一定的认同,但由于少先队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过于单一,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就会出现大部分少先队员参加少先队活动只是“被动地”为了完成相应的组织任务,而非“主动地”积极参与的现象,致使少年儿童对少先队组织缺乏自内而外的行为认同;三是由于缺乏对少年儿童进行基本的行为规范和行为辅导,加之其年龄阶段所具有的特点,即自身行为控制力相对较弱,使少年儿童在行为上难以与少先队组织保持一致。

(三)情感认同尚不强烈。

组织认同的关键是对组织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而某一价值观的形成受主体情感体验因素的影响较大,主体对价值观内容的情感体验及由此产生的需要是组织认同教育能否实现的关键和难点[3]。因此,少年儿童对少先队组织价值观内容的情感体验和认同,是实现对少先队组织自内而外的真正认同的关键。而在客观实际中,少年儿童对少先队组织的情感认同尚不强烈。一是由于少先队组织活动较为注重的是活动具体内容的选择和形式的设计,缺乏对少年儿童感情需要的关注和积极情感的培养,使得少年儿童不易对少先队组织产生积极且强烈的情感共鸣;二是少先队组织的活动多以成人辅导为主,儿童自主参与设计、组织的机会较少,且在少先队组织中缺乏各种角色的情感体验。因此,少年儿童对少先队组织的情感认同尚不强烈,难以实现自内而外的真正认同感。

(四)活动认同相对较低。

活动是少先队组织的生命,而活动认同是实现组织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少先队组织活动的大部分内容以学科知识为主,缺乏对少年儿童进行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的锻炼和公民意识(社会角色、家庭角色等)的培养。其次,少先队组织活动的形式相对单一,如少先队活动多是通过文艺汇演、演讲报告与文体竞赛等形式进行,缺乏多样化的创新形式。第三,大部分少先队活动的场所仅限于学校内部,缺乏让儿童走出校园进行锻炼的机会,利用社会资源组织少先队活动的主动性不够。最后,少先队组织活动多以成人辅导为主,少年儿童自主设计、组织的活动相对缺乏。而这些都使得少先队组织的吸引力相对减弱,导致少年儿童对少先队组织的活动认同相对较低。

二、提升少年儿童对少先队组织认同感的对策与建议

(一)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加强组织教育引导。

校园文化能够体现学校特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易于被学生群体所接受和认可,主要包括:以学生为代表的文化观念,对学生思想特征和行为特征的规范,以群体形式出现的学生课余生活。少先队组织应通过各种形式将组织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中,并以校园文化作为载体,对少年儿童进行组织的认知教育,引导他们对少先队组织了解和认识,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对少先队组织的观念认同。如在校园广播中,增加与少先队组织相关的栏目,以故事或童谣等的形式宣传少先队组织;在校园文化角,增添有关少先队组织的内容,以板报或活动等的形式介绍少先队组织的先进性;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融入少先队组织文化的内容,以主题班会或设立班级小队角等形式,体现少先队组织文化的内容;在课外活动中,增设具有少先队特色的活动形式,提升少先队组织的吸引力等。

(二)建立相应的组织制度,规范组织行为。

从行为认同上看,少先队组织应该结合少年儿童的学龄发展的特征,在学校中建立相应的组织制度,规范少先队员的行为。如以少先队礼仪方面为例,首先要求少年儿童掌握基本的少先队礼仪,即少先队队礼、红领巾佩戴、入队仪式等,并通过多次训练和具有针对性的少先队活动进行相应基本行为规范的辅导,促使少年儿童自愿表现出一些符合少先队组织要求和维护少先队组织荣誉的行为;其次,在规范少先队员的基本组织礼仪和行为的基础上,引导其理解相应的社会性行为,并逐渐实现社会化的行为,初步理解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并对法律法规产生一定认同;最后,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加强少年儿童对少先队组织制度的学习,促使少年儿童深入理解少先队组织制度的内涵,树立较好的组织意识,自愿规范自身的行为与组织保持一致,并形成相应的组织行为认同。

(三)以实践活动为依托,培养组织情感。

少先队组织应结合少年儿童不同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采用与之年龄阶段相符,且易被儿童接受的实践形式,培养和强化其对少先队组织的情感认同。如对刚入队的小学低龄阶段的少年儿童,可以通过举办简单易懂、充满童趣、且富有游戏性的少先队活动,加之基本的少先队礼仪训练,提升少先队组织对儿童的吸引力,建立少年儿童与少先队组织之间的情感联系;对已入队的小学中龄阶段的少年儿童,可以通过榜样引导,并举办各种能够充分体现儿童自主性的实践活动,即由儿童自主设计、组织和实施的活动,吸引他们积极参与,并对少先队组织产生热爱之情和由内而外的情感认同;对小学高龄阶段的少年儿童,可借助各项实践活动向他们介绍共青团和党组织的先进性,进一步增加其对少先队组织的情感认同,并對共青团组织产生向往之情。

(四)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组织多样化的活动。

少先队组织应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举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组织活动,增加自身的吸引力,培养少年儿童对少先队的组织认同感。首先,在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的选择上,兼顾学科知识和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因素,利用少年宫、科技馆、博物馆等场所资源,如使少年儿童体验科技馆的“小售票员”、“小解说员”等角色,对儿童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其次,在活动主题的选择上,利用农场、法院、医院、敬老院等社会性的机构为前提,设置相应的主题活动和活动形式,如以“我的小农场”、“小小实习生”等为活动主题,为儿童提供亲自参与农作物种植、管理,到法院、医院等体验短时实习的机会等,进一步实现对儿童进行公民意识和社会角色的培养,为其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化生活打下一定的基础;最后,在活动设计和组织上,积极引导少年儿童自主参与,锻炼其组织和创新能力。通过这些方式提升少先队组织的吸引力,促使少年儿童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增加对少先队组织的活动的认同。

参考文献:

[1]詹小娇.小学少先队组织工作现状调查与研究—基于少先队员的视角[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3.

[2]晏祥辉.少年儿童组织认同现状及其教育策略研究[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6,6(32):32-36.

[3]檀传宝.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基本理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44.

猜你喜欢

少年儿童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浅谈少年儿童在进行武术套路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面古怀今 展望未来
浅谈网络环境下如何加强群众文化活动对少年儿童的影响
少年儿童时期女子篮球训练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