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制视角下对学院教务管理工作的思考
2017-02-23刘一
刘一
摘 要: 随着学分制的全面推行,高校教务管理面临新形势和新问题,教务管理人员的角色定位和职责随之转变,高校教务管理人员需要转变观念,不断增强业务能力,提高业务水平,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从而适应高等教育发展需要。
关键词: 学分制 教务管理 工作思考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学分制随之在我国全面推行,与之相适应的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逐步成为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心。学分制条件下,学院教务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学院教务管理工作的水平和效率直接决定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水平。因此,对学院教务管理队伍的整体能力与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培养业务熟练、能力全面、创新能力和服务意识强的教务管理人员,建设结构稳定、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务管理队伍,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才能推动学院和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稳步推进和高效运转,才能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
1.学分制条件下教务管理人员的职责与角色定位
1.1教学管理活动的组织者
在教学管理活动中,教务管理人员的职责与角色明显不同于教师。教师直接面向的是学生,而教务管理人员是直接面向教师和学生双方的管理者。在学分制管理模式下,教务管理人员面临着复杂的教学管理活动,其中每一个环节,包括教学计划、培养方案、选课、课程安排、考试管理、學分绩点计算、学籍管理等,都需要教务管理人员精心组织、认真安排、耐心指导,需要进行有序、动态、长效的管理。教务管理人员身处基层,需要协助领导做好日常教学管理工作,维持正常教学秩序,为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提供第一手的有效信息,提出具有建设性、实用性的意见建议;需要上传下达、下情上报,做好组织协调工作,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1.2教学管理活动的管理者
为教学活动服务,为教师、学生服务,是基层教务管理人员的本职工作和中心任务,教务管理人员要为整个教学管理过程提供全面、细致的服务。一方面,教务管理工作纷繁复杂,但并非无规律可循。教务管理人员要探索教务管理教学工作的规律,掌握教学活动的周期,才能有效开展教学管理工作。教学管理的每个阶段都有其自身特点和具体工作程序,教务管理人员掌握规律,熟悉流程,就能做到按部就班,忙而不乱。教务管理工作要求准确性,教务管理人员在琐碎复杂的工作中要做到考虑周到、安排严谨、条理清晰。如考试时考场、时间、座位、监考人员的安排,必须准确无误,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造成教学事故,影响正常考试秩序。在做到准确性的同时,教务管理工作还要求及时性。教务管理人员在处理日常教学管理工作时要及时,要统筹安排,根据工作的轻重缓急周密安排。教学任务的安排、教学信息的及时传达和反馈、教师和学生课表的下发、试卷印刷等,都有很强的时效性,要把该做的工作在规定时间内及时完成。
1.3教学管理活动的服务者
教务管理人员要为学生提供周到热情的服务,学分制管理模式下学生遇到的诸多问题,都需要教务管理人员给予耐心细致的解答与解决,对于学生遇到的困难和学生提出的合理的意见建议,要及时反馈给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另外,教务管理人员要为一线教师提供优质服务,在教学活动中,为教师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协助教师制订明确的培养计划并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务管理人员要贴近教师和学生,对教师的教学状况和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分析,最大限度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2.当前教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2.1学分制改革给教务管理带来的挑战
学分制作为一种教学管理制度,使教学管理活动有了新的特点,对教务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职责要求。学分制管理模式下,整个教务管理千头万绪、内容庞杂。既要求教务管理人员对整个教学活动进行组织管理,又要求对教务管理各个环节进行协调,还需要对整个教学活动进行评估和质量监控。整个教务管理过程包括制订与执行培养计划、选课排课、教材建设与管理、分配教师资源、学分绩点计算、教学质量评估与监控等,每一个环节都十分具体,学校、学院、教师、学生的需求各有不同,情况复杂且多变。整个教务管理过程处于动态和不稳定的状态,如何明确自身职责和角色定位,有效协调多方面关系,提高教务管理工作效率,是新形势下学分制给教务管理人员提出的严峻挑战。
2.2学院教务管理人员队伍缺乏专业性和稳定性
学院教务管理人员队伍来源复杂:有专职行政人员,有转岗的辅导员或者专业教师,有刚毕业的本科生或者硕士生,也有高水平引进人才的随调人员。从年龄、专业、职称等方面来看,教务管理人员整体年龄偏大,职称偏低,大多数人并不具备教育学、管理学等专业背景,这种人员结构注定总体工作积极性不会太高。教务管理经验相对丰富的管理人员年龄偏大,临近退休;刚刚毕业的本科生或者研究生,刚刚步入工作岗位,缺乏历练,而且几年之内就会转岗。教务管理经验的获得必须以较长时间从事教务管理工作为前提,这是教务管理工作的特殊性决定的。整个教务管理人员队伍变动频繁,直接导致教务管理工作整体效率低下,与学分制管理模式下教务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多样性难以适应,严重影响整个学校的教学管理活动。
2.3教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升问题得不到应有重视
一些高校领导对于教务管理工作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教务管理工作就是一些类似于成绩管理、学籍管理这样的琐事,“人人都能干,人人都会干”,不需要引进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教务管理人员的整体业务水平得不到应有的提高。大部分教务管理人员本身并不具备专业背景,加之日常工作非常繁忙,本身就缺乏专业学习和专业培训的时间,教务管理人员整体职业素养、业务能力水平和综合素质偏低,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学分制管理模式下,除了日常工作,教务管理工作增加了很多新内容,教务管理人员迫切需要进行专业培训。学校和学院更倾向于在专职教师培训上投入精力和财力,但严重缺乏对教务管理人员进行系统的职业教育和专业培训,教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升问题往往被忽视,导致教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问题成为提升教务管理水平的瓶颈。
2.4教务管理工作激励机制不健全导致管理人员产生职业倦怠
教务管理工作繁忙琐碎,学分制模式下教务管理工作难度加大,由于教务管理人员从事的都是最基层的事务性工作,极易出错,又难以体现工作业绩,虽然整日忙忙碌碌,但很难获得认可。因为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教务管理人员待遇不高,地位不高。在岗位聘任、职称晋升、收入水平等方面均处于弱势,尽管平时完成了大量繁重的工作,但在年终考核中往往因为难以体现工作业绩,导致考核结果差强人意,极易导致失落心理。教务管理人员总体学历水平不高,很多人有提升学历的愿望。但在现实中,一方面,因为平时大量繁琐的工作,使得他们无暇顾及自身素质的提升。另一方面,学校没有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教务管理人员在科研、职称晋升方面得不到认可和支持。在教务管理岗位上干得多久多好,面临学术受阻、晋升无望的窘境,使教务管理人员觉得前途渺茫,终日碌碌无为。如此种种,消磨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久而久之,产生职业倦怠是必然结果。
3.加強教务管理建设,提高教务管理人员素质
3.1学校和学院要高度重视教务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教务管理在高校教学管理和人才培养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高校管理工作的核心,随着高校学分制管理模式的运行,教学管理工作重心下移,二级学院的教学教务管理工作是决定高校教学管理工作质量与水平的重要因素,所以学校和学院各级领导一定要从思想上重视二级学院教学教务管理队伍的建设。学校和学院要转变观念,摆正学院教务管理在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地位,高度重视教务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提高学院教务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职业技能,提高学院教务管理人员的待遇与地位。只有这样,才会调动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增强对自身工作岗位的责任心和自豪感,使他们安心教务管理工作,维护教务管理工作队伍的稳定性。
3.2建立对学院教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制度
教务管理人员整日忙碌于事务性工作,无暇顾及专业学习和进修,如果再缺乏相关的培训制度,势必会使教务管理工作进入工作效率低下的恶性循环。因此,学校和学院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对教务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制订行之有效的培训计划,建立健全培训制度,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一方面,要对教务管理人员开展教育学、管理学、计算机操作方面的专业知识培训,为教务管理人员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现代管理技术和手段提供条件和支持。另一方面,要经常开展和组织校内外教务管理座谈会、研讨会、校际交流活动等,开阔管理人员视野,拓宽知识面,学习借鉴先进的教务管理经验,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
3.3建立健全完善的教务管理激励机制
学校和学院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教务管理激励机制,调动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增强教务管理人员对本职工作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稳定教务管理人员队伍,提高教务管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一方面,建立健全竞争上岗机制,明确岗位职责,为教务管理人员提供公正、公平、公开的发展平台。通过明确岗位,明确职责,责任落实到个人,使每一位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得以体现,得到认可。同时,通过竞争上岗,选择真正热爱教务管理工作、有能力的管理人员,实现人尽其用。另一方面,建立完善的综合评价体系,完善奖励与晋升机制。制定明确的考核评价标准,每学年或者每学期对教务管理人员进行定性定量的考核,对工作业绩突出的管理人员进行明确的奖励,为能力突出者提供晋升机会。
总之,学分制条件下,教务管理人员在高校教学和教务管理中处于核心位置,作用十分重要,教务管理队伍的专业素质和能力直接关系到高校教学质量。学校和学院应高度重视教务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制定完善的培训制度和激励机制,激发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高效率的教务管理队伍,为教学活动和师生提供专业、高效、人性化的服务,实现教学和教务管理工作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谢燕娇.论地方本科院校教务管理队伍综合素质的提高[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20-122.
[2]朱云飞.高校二级院系教务管理人员素质现状及其提升途径[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4):58-59.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东大学(威海)教研基金项目“学分制条件下学院教务管理转变探索”(项目编号:B2012024)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