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析“生本多元三步三法”在小学语文习作评价中的运用

2017-02-23王凤华

文教资料 2016年27期

王凤华

摘    要: 习作评价,是习作完成与提升的重要环节,既可以浇灭儿童习作时迸发的火花,又可以唤醒儿童习作修改的思维。本文尝试改变过去单一评改方式,立足新课程标准,以人为本、多元评价,并举例分析“生本多元三步三法”在习作评价的运用和效果。

关键词: 生本多元    三步三法     习作评价

习作评价是习作完成与提升的重要环节,它不仅仅是甄别,更是一种导向与激活。“人本主义学习论”催生着习作评价方式的改革,新课标要求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中提高写作能力”。在指导评价时,“应注意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笔者对如何让“儿童”站在评价的中央,如何让习作评价多元有效,进行了实践探究,逐渐摸索出“生本多元三步三法”的评价方法。现以五年级学生豆豆的一篇随堂片段习作练习为例说明,初稿为:

考试

上课铃响了,同学们个个变得紧张起来,因为今天是语文单元检测。只见我们的语文王老师走进教室,她手里拿一沓厚厚的试卷走上了讲台,严肃地重申了考场纪律,考试开始了。

同学们一拿到考卷,就立刻动笔写起来。霎时,教室里安静得连自己的呼吸声都能听得见。我屏住呼吸静听,只听见笔尖在考卷上发出的“沙沙”声,偷偷看看四周同学,都屏气凝神,认真答题。考场如战场,这不,同学们不都紧张地与考题战斗吗?

“丁零”下课铃响了。王老师催着大家赶快交卷,安静的教室变得沸腾起来,大家议论纷纷,有的同学手舞足蹈,有的紧锁眉头,有的跺脚,有的像被霜打过的花儿一样……

第一步:伙伴携手,“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是学生欢迎而有效的学习方式,更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有效体现。崔峦老师说:“交给教师的应是学生改不动了的作文。”因此,教师要根据学情,放权给学生。首先要根据学情进行合理分组,四人一组为宜,异质分组,选组织能力强的学生为组长,组员根据自身习作优势在批改中各有侧重。互批互改时,首先将习作放置在大家都能看到的地方,互为朗读,发现问题及时讨论,用批注方式记下意见。批改时,学生既是作者又是读者,角色不断转换,相互启发,找优点、挑毛病、作比较。学生之间是平等的,他们彼此不设防,可谓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头脑风暴”后产生的评改效果经常会出乎老师的预料。

小组同学在修改了几处用词不太准确的地方后,这样评价豆豆的文章:“小作者用较为生动的语言还原了我们的考试现场,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和细节跃然纸上,让我们忍不住偷偷发笑,赞!但大家不同的表现还可以更加丰富些,同时建议有个更精彩的结尾。”

学生互改后要趁热打铁,要求小作者及时自主修改。首先要求他们边读边看同学的旁批及总评,然后想一想,他们为什么这样改,自己的习作还可以怎样完善,从而产生修改的欲望。

豆豆在大家的建议下,进行了几处修改,并补上了这样的结尾:“是呀!作为学生,哪一個人不想把这一仗打得漂漂亮亮的呢?”

第二步:教师指导面批面谈法。

教师面批面谈法,是一种直观、互动、有个性、针对性强的评讲方式,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对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作文能力、修改能力都有很好的效果。我的做法是:在每次作文中或作文后,分别通过“悄悄话”或“面对面”的方式,有目标地找几名学生进行面批面谈,争取在最短周期内,让每个学生都获得至少一次面批面改的机会。

在面批面谈时,建议多和孩子的既往作比较,多方式地衡量学生作文。在关注成果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在作文中折射出来的思维过程和内心感受的体现,评价语要克服俗套,多用鼓励语言,不要吝啬手中的高分。对学生作文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尽量从“建议”的角度出发。

豆豆的写作水平在班级处于中上,我在与她面谈时,告诉她:“你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对同一时间,不同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描绘,老师为你点赞!但文章还有许多提升空间,比如题目、开头用生动的语言让它变得更有吸引力、细节描写可以更传神,语言可以更准确活泼。你是个有潜力的作文高手!加油哦!”

“哈,我也是作文的高手!”当学生有了这样一种自我认识,感受到自己作文的潜能,就有了成功的激励和体验,必然产生巨大的内驱力,从而信心满满地迈出习作的第二步,第三步……

第三步:学生主体自批自改法。

学生学会自评自改习作很关键。叶圣陶先生说:“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学会了自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对于学生的自评自改,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自评自改的意义,教给他们评改习作的方法,使学生乐于、善于评改自己的习作。

朗读法。叶圣陶先生曾说:“再念,再念,再念,反复地念,出声地念,就会发现毛病。”在修改文章的过程中,将大声朗读和默读揣摩相结合,是一种好办法。凡读起来不顺畅、磕磕绊绊的地方,就是需要需要细心揣摩、修改和调整的地方。

还原法。学生自批自改作文时,建议先闭目回想,学会用“广角镜”和“显微镜”将事情经过的全貌和细节进行再现和放大,找到趣味点、细节处,再对照自己的文章进行增减修改。

搁置法。刚刚完成习作时,学生会有盲目的自足感和少许的懈怠感,马上自批自改,可能效果不是很好。建议学生在修改文章时,如果一时找不到问题,且感到无从下手,可暂时将待修改的文章搁置起来,过一两天再拿出来,经过反复审读后,再行修改。

豆豆就是运用朗读法和再现法,结合同学和老师的建议,对文章进行修改,对题目、结尾进行重设,加强考试时、交卷时同学们表现各异的细节。豆豆在自批评语中这样写道:“相信修改后的文章,会让许多同学穿越回去,回忆起自己考场上是怎样的表现,哈哈!现场感十足!”

考试现场

“丁零,丁零……”清脆的上课铃响起,同学们个个变得紧张起来,要知道今天可是语文单元检测呢!

随着铃声,我们熟悉的王老师走进教室,只见她手里拿一沓厚厚的试卷走上了讲台,重申了考场纪律。于是,我们走上了“战场”。

同学们一拿到考卷,就立刻动笔写起来。霎时,教室里安静得连自己的呼吸声都能听得见。我屏住呼吸静听,只闻笔尖在考卷上发出的“沙沙”声,这声音像是蚕儿在咀嚼桑叶,又像秧苗在吮吸甘露。同学们有的表情严肃,运笔如飞;有的紧锁眉头,咬着笔帽苦思冥想;有的抓耳挠腮,偶尔拿起笔在卷子上写几笔……考场如战场,这不,同学们不都在紧张地与考题战斗吗?

时间一转眼过去了,“丁零零”下课铃响了。王老师催着大家赶快交卷,安静的教室又沸腾起来。同学们表现各异:有的一脸潇洒,胸有成竹地走向讲台,把试卷交给老师;有的慢慢吞吞地站起来,眼睛还盯着试卷不放;有的急匆匆抓紧时间赶快添几笔……

交完试卷的同学,有的一屁股瘫坐在座位上,捧起书,前前后后地翻着;有的几个人围成一堆,讨论着试题的答案;答对的同学相互击掌、振臂欢呼,写错的同学有的紧锁眉头,有的跺脚,有的像被霜打过的花儿一样——蔫了……

是呀!作为学生,哪一个人不想把这一仗打得漂漂亮亮的呢?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也是评出来的。本文的“三步三法”只是学生习评价方式在学校层面的体现和运用,新课标指出:“要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应让学生家长、社区机构等积极参与评价活动。”可以推断,只要在实施评价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体差异,“三步三法”还可以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海德格尔.在通向语言的途中[M].商务印书馆,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