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媒体的中职语文微阅读模式刍议
2017-02-23刘巧云
刘巧云
摘 要: “微媒体”将我们带入全新的阅读时代。如何引导中职生在移动网络环境下进行微阅读和深度阅读,是教育者不得不面对的课题。基于“微媒体”的语文课外微阅读,是一种值得尝试的阅读模式,本文阐释了在语文阅读方式变革的环境下,微阅读的引导方式及微阅读所体现的新价值。
关键词: 微媒体 中职生 微阅读
随着互联网“微时代”的到来,微博、微信、微电影等都应时代潮流成了受大众追捧的媒体形式,为人们搭建起全新的“数字化生存空间”。
教育者把微媒体引入教学,是时代所趋。笔者基于这样的背景,着力研究微媒体在中职语文阅读中的使用方式及价值所向。
一、缘起:中职生语文课外阅读新现象
“微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教育思路和教育模式。
1.微时代催生微阅读
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2年我国18岁~70岁的国民对数字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PDA/MP4/MP5阅读——的接触率为40.3%。由此可见,数字阅读几乎占全民阅读的半壁江山。
对于这种“微阅读”方式,社会各界贬褒不一。
但是“微阅读”已是一个确定的存在,正如《新京报》文化副刊主编肖国良说:“即使我不为‘微阅读唱赞歌,它也一样会来临。‘微阅读正在改变我们这个时代的阅读生态。”
因此,对于“微阅读”,我们所能做的不应该是拒绝和排斥,而应该是学习和利用。
2.微时代下中职生阅读现状
中职生处在人生最特殊的阶段,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强。对于“微媒体”及“微阅读”,中职生的态度如何,为此,笔者对所教13中职班级做了一系列调查。
调查表明,由于智能手机的普及,QQ、微博、微信等平台已成为学生交流的主要工具,移动上网已成为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一部分,校园宿舍WIFI全覆盖为学生的网络学习提供了保障。学生碎片时间段的使用率较高,但是学生上网的目的大都是游戏和聊天,用于学习和阅读时间有限。中职生并没有充分认识到网络的作用,某些学生没有网络阅读的习惯。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网络当做学习的工具,引导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开展有效的学习和阅读。
二、探索:中职生语文课外阅读新观点
“微媒体”时代的教育者该如何发挥主导作用,如何引导中职生在移动网络环境下进行微阅读和深度阅读,是教育者不得不面对的课题。
1.中职生语文课外“微阅读”内容引导
(1)私人阅读与共同阅读相辅相成
移动互联网给中职生提供了过去没有的一种阅读方式,即“微阅读”,这是一种私人阅读,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要选择阅读内容。但为了保证阅读质量,教师还应该开出公共书单,引导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共同阅读,并通过各种沟通平台,进行交流讨论。
(2)微阅读与深阅读相结合
“微阅读”让学生可以将零碎的垃圾时间利用起来进行自由随意的阅读,阅读方式灵活,突破空间、时间限制。“微阅读”自有优势,但“微阅读”毫无疑问是一种浅阅读。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深阅读,通过微博、微信等方式让学生发起阅读讨论,把对阅读的理解引向深入。
(3)泛化阅读与经典阅读相得益彰
泛化阅读是一种休闲式及快餐式的阅读方式,互联网上海量的信息可供学生浏览,这种阅读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提高阅读兴趣。然而,阅读不能仅止于此,教师更应该引导学生依据互联网开展经典阅读,为学生定篇目、定目标,并写阅读笔记,交流阅读心得。
2.中职生语文课外“微阅读”模式图解
由以上模型图示可以看出,在“微阅读”模式中,在教师、学生、媒体软件、数字阅读之间是双向环形关系。
一方面,教师通过微媒体发布阅读任务、进行阅读方法指导、引导阅读讨论、主持阅读评价等,学生通过微媒体进行网络阅读,并针对阅读内容进行讨论评价,最后把对作品的看法评价反馈到老师那里,期间老师直接进行数字阅读,参与学生的讨论,师生双边互动,提高阅读效率。
另一方面,教师可线下直接给学生布置阅读任务或进行阅读方法指导,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网络文学,再通过微媒体平台,与老师交流阅读体会,从而形成互动。
因此,基于“微媒体”的微阅读,既避免了“微阅读”之浅,又化解了经典阅读之难,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種值得尝试的阅读模式。
三、实践:中职生语文课外“微阅读”新思路
基于“微媒体”的“微阅读”模式的实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师生合力,共同完成。微阅读模式的建立要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从阅读兴趣培养入手,再从阅读习惯培养到阅读品质培养,层层铺垫,步步深入,这三阶段可称为“微阅读”三部曲。
1.语文“微阅读”阅读兴趣培养
当前中职学生在语文阅读方面表现出阅读兴趣不浓、阅读资源缺乏等特点。某些学生课余时间和假期热衷于上网、玩手机,很少主动接触课本以外的书籍,对智能手机沉迷颇深,很少会把它当成阅读工具使用。因此,基于“微媒体”的语文阅读兴趣的培养是“微阅读”模式启动的当务之急。
中职生大多热衷于QQ聊天,但面对网络阅读文本,却有些无所适从。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要环节便是鼓励学生浏览网页,可以给学生推荐“网易新闻”、“畅读”等软件,体验网络文本阅读,寻找一种全微阅读感觉,加强阅读情感的培养。
其次,教师利用微阅读软件,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具体栏目的阅读。将传统的阅读拓展成微阅读。比如,教师可推荐软件“掌阅”,引导学生下载电子书,介绍网站“红袖添香”、“晋江文学”等,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参与文学阅读。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通过QQ、微信等方式与学生交流,鼓励学生阅读,鼓励生生讨论。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文章的价值,教师的参与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为阅读活动的持续打下了基础。
2.语文“微阅读”阅读习惯培养
中职生阅读意识不强,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应营造阅读的氛围,创造阅读环境,从而丰富中职生的阅读体验。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创设阅读的氛围。微信平台提供的视频、语音、文本交互和群聊方式,便于师生在阅读过程中交流学习,学生可与教师进行实时交流,可以进行学习资源的共享,可以分享学习经验及成果。并且通过与优秀阅读者的交流产生影响阅读的正能量,促进阅读的进行和深入。
除了网络文本阅读外,网络听读也是引导学生持续阅读,并养成阅读习惯的良好途径。笔者曾让学生在“酷我听书”,听刘震云的《口信》,听完后讨论,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此后,就有学生经常在各种听书网中听文章。
为了促使学生养成阅读习惯,笔者定期给学生布置阅读任务,教师也参与阅读讨论。对于在阅读中表现优秀的同学,评出各种奖项,如“阅读新人奖”、“博览群书奖”、“阅读之星”等。在各种手段的激发下,创造了良好的阅读环境。
3.语文“微阅读”阅读品质培养
在数字阅读过程中,学生阅读品质培养是阅读的终极目标,阅读品质的培养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综合素养都显得至关重要。
为此,笔者有计划设置阅读专题,引导学生进行经典阅读。如《红楼梦》阅读专题中,先让学生进行文本阅读,考虑中职生的阅读水平,規定必读章节。在阅读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认真阅读,笔者借助微信、QQ,给学生发布阅读任务,如“金陵十二钗的判词及其命运分析”、“怎样理解黛玉的书卷气和孤傲气”、“从宝玉的行为看《红楼梦》主题”、“贾府获罪的原因分析”等,一系列阅读任务把学生阅读思考引向深入。
学生在问题引导下广泛收集与主题相关的信息,并进行充分的阅读与分析,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师生交流,不同的视角、不同观点相互碰撞,不断完善学生对问题的看法和思考,从而形成有独到见解、有一定价值的结论。
此外,为了使经典阅读持续开展,笔者提出开展以写推读、以评促读活动。要求学生定期阅读经典作品,定好阅读篇目,阅读的同时,完成读书笔记或进行微写作,阅读与写作相结合提高阅读实效性。由此,浅显的阅读转化为深层的思考,让学生拥有更丰富的阅读体验,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品质。
四、结语
微时代下“微阅读”必然成为中职生语文课外阅读的主要方式,它对于中职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及语文素养的提高,都有重大意义。然而阅读活动是长期系统的活动,只有持之以恒,才能保证“微阅读”的有效性和系统性。
参考文献:
[1]刘磊.互联网“微时代”教育者准备好了吗[J].基础教育论坛,2014(10).
[2]钱莉.微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移动学习[J].探究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8).
[3]陈正辉.微时代的教育创新初探[J].江苏高教,2014(4).
[4]张浩.基于微信的高校校园英语学习环境建设[J].文教资料,2013(12).
[5]陈汝虹.初中语文网络阅读教学模式浅探[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3(11).
[6]刘阳.微时代,我们怎么阅读[J].人民日报·文教周刊,2013.5.2.
[7]鲍国富.微语文教与学的基本特点[J].教研天地,2011(7).
[8]尤庆华.微媒体环境下基于信息素养的混合式学习模型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