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爱无禁忌

2017-02-23张雪丹

文教资料 2016年27期
关键词:人格身份爱情

张雪丹

摘    要: 《盐的代价》(原名《卡罗尔》)是美国著名犯罪小说家派翠西亚·海史密斯1952年使用笔名克莱尔·摩根出版的一部描写两个女人之间爱情的小说。当时同性恋情完全不被社会主流价值观所认同,禁忌无处不在,加之两人的身份、地位和年龄相差悬殊,这段不被看好的恋情如何收场?她们用抗争和坚守诠释了追求另一种性向真爱的故事。

关键词: 《盐的代价》    爱情    身份    人格    性别包容

派翠西亚·海史密斯年轻时曾在纽约一家百货公司的玩具部偶遇一名举止优雅的金发女子并爱上了她,尽管她们互不相识,但海史密斯回家的当晚就以她为原型构思了一部小说,描写两个女人之间的爱情,名为《卡罗尔》后改为《盐的代价》(The Price of Salt)。这部在当时题材敏感的小说是海史密斯于1952年用笔名克莱尔·摩根(Claire Morgen)发表的,2015年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电影《卡罗尔》备受关注,一经上映就获得多项重要电影奖项的提名。

与其他很多描写同性恋情的作品不同的是,《卡罗尔》中的两位女主角虽然背景悬殊,却共同谱写了真挚而深刻的爱情;结局虽然是开放式的,但具有乐观、积极的倾向。这样正面的描写,仿佛给了当时的同性恋群体一道希望之光。

一、爱情中的不对等身份

故事发生的背景是上个世纪50年代的纽约,当时麦卡锡主义盛行,社会不容忍任何偏离主流的身份和行为。女同恋情常常被污名化,同性恋情的小说结局也多为自杀或被异性拯救。在这之后,社会逐渐走出阴影,人们重新走向进步,女性的地位和选择显得尤为突出。女主角之一十九岁的特芮丝只身来到纽约闯荡,在一家百货公司的玩具部做临时售货员,应对忙碌的圣诞季。她的梦想是做一名摄影师,为此她用不多的积蓄坚持练习拍摄。特芮丝的男友理查德似乎并不关心她的职业追求,他只希望尽快结婚,过上稳定的生活。在镜头的另一端,是衣着考究、气质优雅的中年贵妇卡罗尔,她的丈夫哈吉是位成功的商人,为她提供舒适的家庭环境和优越的生活。他们还有个可爱的小女儿林迪,卡罗尔对她宠爱有加,而且正是因为要给她买圣诞礼物,卡罗尔才跑到玩具部的柜台,邂逅了特芮丝。

从表面看,两位女主角的地位是不对等的,但她们都在对方身上看到了某种与身份不相符的特质。卡罗尔雍容华贵,但眼神里却带着淡淡的忧伤和落寞,正是这一点在瞬间吸引了特芮丝,她毫不掩饰地注视着她,而卡罗尔也正巧抬头看过来,两人四目相对的那一刹那,时间似乎凝滞了。一个涉世不深的年轻女子面对一个来自上层社会,举止优雅,浑身上下散发出迷人魅力的成熟女性,被吸引完全在情理之中;而特芮丝对卡罗尔的吸引则来自两人对视时她率真、不回避的眼神,这种情感上的坦然在内向羞涩的年轻女子中并不多见。两人初见的这一幕虽短暂,但地位上的不对等与情感上的对等却撞击出别样的火花,让她们不可抗拒地相互吸引。在之后的餐厅约会中,卡罗尔毫不忌讳地坦言自己正在与丈夫离婚,并顺势询问特芮丝是否单身。言谈话语间不难看出卡罗尔是个自尊心和独立意识很强的女人,而特芮丝则处于人生迷茫期,对感情的态度飘忽不定。这是人生阅历和年龄差距带来的不同,也提醒了卡罗尔两人之间巨大的反差。卡罗尔陷入了沉思,但很快她就貌似不经意地发出了“周末来我家”的邀请,而令她惊讶的是,特芮丝居然不假思索地一口答应下来,并且一脸开心。卡罗尔意识到这个女孩古灵精怪、与众不同,不由得开始喜欢她。

然而在当时的社会,这种爱在很大程度上被视为犯罪,或者说超出了法律表述的范畴。因此在感情的进展上双方都很克制,虽然难掩情感的暗流涌动。影片中有个情节是当她们的车驶进林肯隧道,“特芮丝从挡风玻璃看出去,产生了狂野、难以名状的兴奋感。她希望隧道塌陷,夺取她俩的性命,这样她们的尸体被拖出来的时候,还会是在一起的”。这是暗恋的极致,是情人视角的极端表现,同时也是一厢情愿想象中的美妙瞬间,充满了温柔、渴望和谦卑。

对于卡罗尔来说,虽然特芮丝竭力克制,但那掩饰不住的浓烈情意和不顾一切的精神早已深深打动了她。卡罗尔曾与闺蜜有过一段同性恋情,她的女性主义意识在经历了婚姻的捆绑和这段同性恋情后愈发彰显,而特芮丝在相处中表现出的真情和配合更让她觉得这个女孩简直是上天派来的,所以会情不自禁地说出那句“Flung out of space(天外来客)”。

二、爱情中对等的人格

没有人会质疑年轻的特芮丝一见钟情,因为在卡罗尔的身上集中了作者海史密斯对女性魅力的全部投射:美丽、性感、成熟、优雅,同时又有一种可望不可即的高贵。卡罗尔强大的气场给人感觉她在主导着两人关系的发展,从她邀约特芮丝共进午餐,共度周末直到共赴旅行,她始终是主动的一方。但与此同时,在一些重要环节上,特芮丝同样起了主导作用:是她大胆的注视吸引了卡罗尔,也是她主动寄回卡罗尔落在柜台上的手套,并留下自己的员工号码,才有了缘分的继续,而且特芮丝对卡罗尔的提议和邀请几乎无一例外地配合响应。正是她积极的态度让卡罗尔坚定了信心,全情投入这段不被看好的恋情。在两人因离婚官司暂时分手的那段时期,卡罗尔对特芮丝无比怀念,一次在车上无意间看到渐渐消失在人流中的特芮丝,禁不住百感千愁一时涌上心头,终究再次邀约。从这个角度说,爱情的主导权在她们两人之间交替,达到了平衡点。

爱情的伟大之處在于它会对人产生巨大的积极作用。真正爱一个人,就会尽己所能,帮助所爱的人成为她自己。卡罗尔对特芮丝的帮助是显而易见的:当她得知特芮丝梦想成为一名摄影师,便慷慨相助,送给她昂贵的相机,充当她的模特,并对特芮丝的作品由衷地赞赏。表面上看,特芮丝完全沉浸在对卡罗尔的迷恋中,但事实上,卡罗尔的存在让特芮丝慢慢走向那个更真实的、更好的自己,同时完成了从女孩到女人的转变。对于卡罗尔来说,特芮丝的作用是隐性的,她从她身上看到的是一种勇于改变自己、毫不迟疑地追求真爱的勇气。在经历感情的创伤后特芮丝变得更加成熟而富有魅力,令卡罗尔刮目相看。

三、爱情中的性别包容

很多涉及同性恋情的作品都会表现一定程度的内在冲突,通常一方相对主动,而另一方则内心纠结,不敢面对真实的情感。这的确反映了同性恋人在社会中的边缘化弱势形态,但作为一种惯用手法又可能带来戏剧性减弱。《卡罗尔》的不同之处在于,两位女主角内心对于这份感情没有任何异议与冲突,无论是小说还是电影都没有刻意猎奇女性恋情,而是从爱情本身的内涵出发,讲述两个素不相识的人如何相知、相爱。这是对同性恋情的一种更开放的态度:站在爱情的立场上,而不是纠结同性与否。

《卡罗尔》与其他很多同性爱情作品还有一点不同是:相对于很多同类题材作品刻意将其中一位主角塑造成帅气的男性化外形,《卡罗尔》的两位女主角都非常有女人味。毕竟外形的设计套路容易让人错误地理解女性之间爱情的本质,而且卡罗尔和特芮丝都是看重独立人格、敢于追求真爱,同时又在情爱里含情脉脉的类型。虽然很多同性之爱中也有性别的区分,但归根结底,外柔内刚才是独立女性应有的品质,与性取向无关。

面对女性的日渐独立和觉醒,男人们大多一时难以理解和适应。卡罗尔的丈夫以女儿的监护权为要挟,逼她放弃离婚;特芮丝的男友则愤怒而又无奈地主动选择分手,各奔前程;倒是特芮丝的朋友,热衷写作、为《纽约时报》撰稿的丹尼更理解和包容她的选择。他不仅读懂了特芮丝的照片,还鼓励她出版影集,并介绍她在《纽约时报》任职。但总体来说,男性态度的转变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根深蒂固的男权观念需要慢慢打破,这也是时至今日,女性主义的抗争仍在继续的原因。

电影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当特芮丝在唱片店看到一对女同情侣时,她感到十分害怕,并对自己说:那不是我。她还没有准备好被这样定义,宁愿这个内心的秘密无人知晓。这是在民权、女权尚未到来的上世纪50年代,同性恋群体中较为普遍的心理,到今天也依旧存在。原著小说以“盐的代价”为名是因为在17世纪“盐”还有另一个意思,表示女性的情欲。而在小说中它隐喻了两位女主角的处境:在珍贵的、被压抑的情感中探寻。作者海史密斯有着不羁的性格,她公开地喜欢女人,而且阅人无数,即便这样当年在出版这部小说时,她也是顾虑重重,最终选择匿名发表。令她倍感意外的是小说出版后迅速收获了各方一致的认同,平装本惊人地卖掉100万册,不同年龄和阶层的女人以不同的方式向她表达了同一个意思:“在你的故事里,我看到了自己。”

在影片开头的倒叙部分,离开卡罗尔的特芮丝坐在车上向外望去,只见一对走在路边的男女愉快、默契地交谈着,渐渐淡出了她的视线,仿佛正在远去的爱情中难以释怀的悲欢离合。这是内心无比酸楚和惆怅的时刻,超脱了性别的界限和激情的陷阱。把爱情设定在最不可能的人之间是明智的,因为不管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爱情就是爱情,越是难以成全,爱得越深沉。

参考文献:

[1]Cartmell,Deborah.Whelehan Imelda,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Literature on Scree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7.

[2]Desmond,John,Hawkes,Peter,Adaptation:Studing Film and Literature,McGraw-Hill Education. 2005.

[3]Highsmith,Patricia.The Price of Salt.New York:W.W.Norton & Company 2015.

[4]龔莎.《卡罗尔》的主题解读.剑南文学,2016(3):26-27.

[5]帕特里夏·海史密斯.卡罗尔.李延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6.

[6]约翰·德斯蒙德.彼得·霍克斯,李升升,译.改编的艺术:从文学到电影.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6.

猜你喜欢

人格身份爱情
《甜蜜蜜》:触碰爱情的生存之歌
不谈爱情很幸福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跟踪导练(三)(5)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他们的另一个身份,你知道吗
解读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