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学习状态评价体系的构建

2017-02-23陈乐君张凯乐袁丽婷

文教资料 2016年31期
关键词:学习状态评价体系构建

陈乐君+张凯乐+袁丽婷

摘    要: 学习状态是影响大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构建完整的评价体系有利于客观分析学生的学习状态。通过咨询专家初步确定学习状态的影响因子,借助问卷调查和因子分析法对影响因子进行分析,得出学习状态的指标体系,并根据因子贡献率和因子得分系数进行数理推导,计算出各层级指标的权重值,最终建立大学生学习状态评价体系。

关键词: 学习状态    评价体系    构建

国外对于学习状态的研究比较少,在针对“learning state”的研究方面,也多侧重于远程学习。国内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开始了对学习状态的研究,大部分研究对象为中、小学生,主要强调的是如何控制课堂。进入21世纪,研究对象开始扩展到大学生,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上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基本是通过问卷分析,找出研究对象在学习状态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和办法[1-3]。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和分析发现,学者们习惯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具体解决办法,忽略了理论的基础性研究,而大学生学习状态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更是空白。

一、学习状态影响因子的确定

学习状态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和结果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注意状态、情绪状态、动机状态等的总和[4]。基于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学习活动是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其所提出的“三元交互决定论”强调在社会学习过程中行为、个体和环境三者的交互作用。根据“三元交互决定论”,将大学生学习状态的影响因子分为个人情感因素,教师行为因素、学生行为因素及学习环境因素,并列出这四个影响因素的具体影响指标。通过德尔菲法咨询专家意见,最终确定了31项具体的影响因子,分别是:(1)个人情感因素:学习动力、明确的学习目标、对专业的认可度、课程设置的认可度、对课程的兴趣、学习的勤奋程度、父母对你的期待与要求、家庭的幸福程度、人际关系状况;(2)教师行为因素:教师语言表达、教学内容安排、教师备课情况、课堂组织状况、教师的情感状态、教师的个人魅力、教学手段、对作业/课外学习的指导;(3)学生行为因素:制订学习计划、课前预习、课堂参与性、课后知识总结与巩固、与老师的交流、学习情绪状况、与同学的交流状况;(4)学习环境因素:学校学习气氛、班级学习气氛、课堂学习气氛、舍友对学习的态度、课堂秩序、学习成绩的奖励措施、学习场地的卫生状况。

二、学习状态评价指标的确定

借鉴李克特量表对大学生学习状态的31个测量因子进行量化,7表示非常重要,1表示非常不重要,从7到1重要程度逐渐降低,据此设计问卷对九江学院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60份,回收问卷243份,其中有效问卷229份,回收率93.5%,有效回收率88.1%。课题组将229份有效问卷输入Spss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因子分析。

首先进行KMO and Bart1etts检验和信度检验。结果显示,KMO值为0.910,P值为0.000,分析数据显示十分适合做因子分析,信度系数为0.9以上,表示问卷对于大学生学习状态的统计结果是可信赖的。在做因子分析时,提取因子的主要依据以下两点:一是Eigenvalue(特征值)大于1,二是累积解释总变异尽量不小于60%。由表1可知,可以提取6个因子,且其累计的解释方差为61.625%。

表1    解释的总方差

为了更好地解释各个因子,对初始的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正交旋转,对旋转成分矩阵中的载荷近似值小于0.5的公因子予以剔除,可以得出這6个公因子下各具体评价指标,即评价体系的二级指标。根据二级指标内容命名6个公因子,具体内容如下:(1)学习情感状态:学习动力(0.716)、学习目标(0.711)、课堂参与性(0.659)、课后知识总结与巩固(0.659)、与老师的交流(0.626)、学习情绪状况(0.624)、对专业的认可度(0.605)、学习的勤奋程度(0.603)、与同学的交流(0.588)、课程设置的认可度(0.530)、对课程的兴趣(0.526);(2)学习氛围情况:学校学习气氛(0.798)、班级学习气氛(0.791)、课堂气氛(0.777)、舍友对学习的态度(0.731)、课堂秩序(0.530);(3)教师教学状况:教师语言表达(0.790)、教学内容安排(0.728)、教师备课情况(0.630)、课堂组织状况(0.611)、教师的情感状态(0.588)、教师的个人魅力(0.524)、教学手段(0.497);(4)家庭与人际关系状况:家庭的幸福程度(0.779)、父母对你的期待与要求(0.694)、人际关系状况(0.541);(5)学习准备状况:制订学习计划(0.702)、课前预习(0.667)、对作业/课外学习的指导(0.597);(6)学习支持条件:学习成绩的奖励措施(0.806)、学习场地的卫生状况(0.531)。

三、确定指标权重建立评价体系

确定了评价体系的指标,还需要确定指标权重,才能建立完整的评价体系。因子载荷的贡献率可以反映各因子相对总体的重要性程度,因此,采用因子载荷贡献率的比重和因子得分系数的归一化处理来计算各个指标的权重。

评价体系的一级指标由提取的6个公因子组成,表1中旋转后的解释方差表示各因子对目标的贡献程度,对这6个同一纬度的影响因子的方差进行方差贡献率,进行标准化和归一化处理即可获得各一级指标的权重。计算公式如下:

A■=α■/∑■■α■

其中A■是指各一级指标相对于评价目标的权重值,a■是A■的因子方差贡献率的标准化值,即旋转后的解释方差。通过公式所求的各一级指标权重如下:学习情感状态(0.291);学习氛围情况(0.202);教师教学状况(0.184);家庭与人际关系状况(0.126);学习准备状况(0.113);学习支持条件(0.084)。

二级指标是提取的公因子所包含的具体的影响因子。根据因子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因子得分系数矩阵是在因子分析过程中通过数学变换而得到的,该系数矩阵可以将主因子表示为其所包含的各个变量的线性组合。因此,根据因子得分系数矩阵可以建立起各个主因子与其所包含的各变量的线性回归方程,而回归方程中自变量的回归系数,即因子得分系数,反映了自变量的变化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故而,将回归系数标准化后进行归一化处理,就可以得到各自变量在其主因子上的权重值。计算公式如下:

B■=β■/∑β■

其中B■是指各二级指标相对于一级指标的权重值,β■是表2中所显示的是标准化之后的因子的得分系数。

经过以上计算可以得到各级指标的权重值,结合之前得出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构建出完整的大学生学习状态的评价体系,如表2所示:

表2    大学生学习状态评价体系

四、总结与讨论

本研究采用调查问卷和因子分析法定量化地构建了高校科研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分2个层级,一级指标包含6个指标,二级指标包含31个指标。在最后建立的评价体系中不难发现,对于大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的学习情感状态影响最为深刻,说明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状态,强化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专业课程的认可。同时教师应该维护好课堂秩序,调节课堂气氛,加强对教学的掌控,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合理安排课程内容,组织好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制订合理的学习计划,从而保证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状态。

参考文献:

[1]蔡晔.阎辉关于艺术类专业学生学习状态的调查[J].艺术教育,2005(03):16-17.

[2]施佳璐.硕士研究生学习状态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武漢地区三所高校的调查[J].理工高教研究,2009(01):88-90.

[3]胡峰,崔玉祥.硕士研究生学习状态调研、分析与对策——基于哈尔滨市三所高校的调查研究[J].北方经贸,2010(11):147-148.

[4]牟飞燕.西部学困生在学习状态方面的情况调查及其分析[J].甘肃农业,2006(12):223.

基金项目:2014年九江学院教改项目“大学生学习状态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编号:XJJG29)。

猜你喜欢

学习状态评价体系构建
基于《初、高中过渡阶段学生心理状态及学习状态调查》的分析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不沉默才是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