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导幼儿欣赏美术作品的几点建议

2017-02-23李毅斌

文教资料 2016年31期
关键词:美术作品幼儿教育

李毅斌

摘    要: 引导幼儿欣赏美术作品应注意以下方面:营造浓厚的艺术氛围,为幼儿提供审美感受的机会;欣赏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兴趣点;不同的美术作品,辅助欣赏的切入点不同;支持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审美感受。

关键词: 美术作品    幼儿教育    作品欣赏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教师应创造条件引导幼儿接触各种艺术形式和艺术作品[1]。引导幼儿多接触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可以丰富幼儿的审美感受和体验,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同时让幼儿体验到欣赏带来的愉悦感,启迪他们对美的事物的感受,提高审美情趣,提升艺术素养。那么怎样带领幼儿欣赏美术作品呢?笔者结合工作实际,作了如下思考。

一、营造浓厚的艺术氛围,为幼儿提供审美感受的机会

儿童对艺术作品的接受有一个从生疏到熟悉的了解过程,幼儿在一定的情境中,不断地接受环境氛围的感染,能使幼儿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建立心理倾向,经过一个过程,有利于增强艺术感染力,提高审美情趣,从而形成艺术素养。例如在欣赏活动中根据这一特点,我尝试先开辟一个小小的美术欣赏角,布置一些民间美术作品,粘贴一些色彩鲜艳的风筝、年画、花灯、剪纸作品等图片,同时投放一些大红花布、结婚用的大红果盘、小花帽、虎头鞋等民间生活用品,让幼儿在自由活动时自行摆弄欣赏,老师也和他们一起欣赏、交流,加强欣赏体验。根据需要阶段性更换欣赏角的布置,营造民间美术氛围,这种方式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欣赏机会,让幼儿充分感受艺术作品的美,再进行创作,让艺术欣赏与创作相互融合、渗透,达到提高幼儿的审美感觉和艺术创造能力的目的。通过潜移默化的间接方式影响其他幼儿,使他们受到熏陶感染,逐步获得愉快的体验,从而喜欢上美术欣赏。然后,再过渡到集体欣赏,体现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二、欣赏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兴趣点

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思维发展特点不同,欣赏的内容、兴趣点也有所不同。如:小班幼儿年龄小,感性经验较缺乏,还未形成一种真正意义的审美态度,他们对图案清晰、色彩鲜艳、形态夸张的画面较为敏感。而中国民间美术作品清新活泼、图案清晰、散发浓郁的生活气息,特别是一些民间作品具有独特的风格,图案精美,色彩鲜艳、造型夸张,立体感强、对比强烈[2],符合小班幼儿的审美感知特征。同时,选择的欣赏作品应贴近小班幼儿的生活,是他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并从小处着手,激发幼儿的欣赏兴趣。例如,“美丽的扇子”教学时,由于扇子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因此,我以扇子为载体让幼儿欣赏中国古典画《清明上河图》,很多孩子围在我的身边兴趣盎然地观赏着扇画图中的人物在做什么?并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有的幼儿对图中一些直线条感兴趣,箩筐上的线条、河边芦苇的线条,他们觉得很美。《美丽的风筝》教学时,我出示各种风筝造型,立刻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这是孩子经常接触的事物,特别喜欢。因此,通过观察他们发现风筝上对称的图案,从而在自己创作表現上也能够运用对称的技巧进行装饰。

大班幼儿的想象力有较大的发展,语言表达水平和表达的欲望更是达到较高的水平,哪些欣赏题材更适合大班孩子呢?漫画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它的作画技巧符合幼儿的思维水平,可以带给幼儿丰富的想象。选择单个内容的作品引导幼儿欣赏,有助于观察画中的细节,领会漫画的表现手法。再则,以欣赏动物题材的漫画介入,符合幼儿的欣赏特点,他们很快地领会到夸张的表现手法,大大激发幼儿的欣赏热情。下面是教师与孩子在欣赏漫画《乌龟》时的一段对话:

师:几米画家把乌龟的脖子画得特别长,他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幼:乌龟想看到很远的地方。

幼:乌龟要回家,它快到家了,它想看到它的家。

幼:乌龟要去旅游。

师:你觉得画中的乌龟哪些地方很特别?

幼:尾巴又细又长。

幼:还会一摇一摇的。

师:你从哪里看出它是一摇一摇的?

幼:在尾巴两边画了很多短短的线。

师:你从一摇一摇的乌龟尾巴想到什么?

幼:乌龟很高兴;乌龟走得很快;乌龟很害怕,才走得很快;不对,它不是害怕。

师:乌龟害怕了吗?

幼:乌龟在笑,它很高兴。

教师的一句提示语:“几米画家把乌龟的脖子画得特别长,他想告诉我们什么呢?”很自然地打开幼儿想象的翅膀,能够顺着这一思路进行发散思维,想象合理又丰富。从大家争论“乌龟害怕”与“不害怕”看出幼儿的观察很细致。教师给幼儿充分讨论的空间,符合大班幼儿逐渐发展的是非辨别能力,获得认识的机会。幼儿对于整幅画的理解合理又充满童趣,不管这些理解是否符合画家的真实意图,但对于孩子都是好的启发。漫画本来就是让大家进行无尽的遐想。

在欣赏漫画《摘果子》时,当幼儿看到画上方几根结满果子的树枝,就异口同声地认为果树又高又大,即使没有高大的树干和茂密的树枝,可见他们深刻具体地理解用最简洁的方法表现丰富的内容。这个过程自然又形象,不需要教师多加引导。

在创作环节,羚菲小朋友在画纸的上方画了一座用折皱线表现的竹桥,在桥上画一只小鸡,要表现小鸡的勇敢。俨洁小朋友把小草画得又细又长几乎占去画纸一半多的空间。而梧桐小朋友只在画纸中画了两只长着大大的翅膀的小鸟,形容它们已飞得很高很高。当老师请他想想能不能在小鸟的下方再画出什么表现很高很高,他很快画了几颗星星。由此,我不得不佩服他的想象力,这真是点睛之笔。

三、不同的美术作品,辅助欣赏的切入点不同

大师的美术作品与幼儿之间有一段距离,要吸引幼儿较持久地深入感受美术作品的美,欣赏的切入点很重要,形式也应丰富多样,为幼儿进一步感受作品的美起到辅助作用。在组织幼儿欣赏“花灯”时,我先请幼儿观看《元宵赏灯》的视频,感受赏灯时热闹喜庆的气氛。然后再近距离地欣赏大型花灯的造型及色彩,让幼儿说说哪些颜色最多?你最喜欢什么造型的花灯?欣赏“风筝”时,我让幼儿观看“风筝的由来”课件,通过了解风筝的演变,幼儿对风中飞舞的斗笠风筝产生联想,激起幼儿的审美意识,然后逐步引导幼儿观赏风筝图案的对称美及造型特色,这时幼儿的感性经验较丰富,交流比较充分。

另外,和幼儿一起欣赏写实作品也是件有趣的事。很多写实作品描绘了一定背景和情节的动态人物,作品中人物的神态和身体动作是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通过这些艺术作品的欣赏,提高审美的敏感度。《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典型的写实油画作品。欣赏此作品时,幼儿比较直观地观察到人物的表情、动作等细节。当观察到纤夫们的衣着和表情时,一些小朋友皺起了眉头,而有的幼儿对纤夫拉纤的动作深感兴趣,乐涵小朋友表现纤夫又累又饿的动作,特别逼真,引得许多幼儿也跟着模仿起来。可见不同题材的作品欣赏角度是不同的。随着多种审美体验的积累,幼儿的艺术素养将会得到提高。

四、支持幼儿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审美感受

用形体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认识,可以给幼儿一个开放的表达方式,并以此加深对美术作品的体验和印象。幼儿通过这些开放的活动形式,不仅加深对作品的理解,还能提升想象力创造力,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如欣赏建筑作品《中国古桥》时,北京颐和园的玉带桥简洁柔美的造型和泉州安海安平古桥的直平牢固造型形成了不同的审美效果。在理解和体验时我尝试让幼儿用动作来表现直平牢固和柔美流畅的感受。幼儿两臂伸直,两腿直立表现直平牢固的感觉;用两臂划弧线,身体和两臂自上而下柔和地摆动来表现柔软的感觉,表现得很到位,理解也很正确。多数幼儿能从不同角度表现柔软的感觉,形容柔和的感觉也比较具体,并在欣赏中得到有效的迁移,如乐涵小朋友认为拱桥的样子像头发一样软软的,郅建小朋友觉得它像柳条一样柔柔的。

小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较局限,但他们的思维开阔、想象丰富,教师应尽量多提供机会,让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即使幼儿说得不够完善,不够到位,教师应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愿望。因为幼儿在表达和倾听的过程中,能不断地增加内心感受,从而积累审美经验。同时幼儿在表达的过程中,能激发一种审美愉悦感,增加审美的敏感性,为以后更好地欣赏艺术作品做好铺垫。教师给幼儿充分的表达机会,能更清晰地把握幼儿的关注点。例如在欣赏“扇子”的活动中,引导幼儿欣赏扇面上的名画时,教师应很少干预幼儿的说话愿望,让幼儿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怎么表达就怎么表达。在幼儿大胆表达的过程中,教师随时掌握幼儿关注的角度,重新定位幼儿对作品的理解,就能惊奇地发现:欣赏时幼儿对画中用直线条表现出的屋顶、雨伞、桥、箩筐感兴趣,认为这些是最美的。他们独特的思维方式令老师暗暗吃惊、叫好,受益匪浅,教师于是放弃原来的欣赏方式,而顺应幼儿的思维和感觉从新的角度感受作品的美,取得较好的效果。

总之,在引导幼儿进行美术欣赏的活动中,只要创造适合幼儿欣赏的条件、尊重幼儿的审美感受和表现,帮助幼儿从欣赏活动中获得可喜的收获,汇集点点滴滴的体会,就能积累丰富多彩的审美体验,增强审美意识,提高审美水平,从而提升幼儿的艺术素养。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屠美如,主编.儿童美术欣赏教育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美术作品幼儿教育
美术作品欣赏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模仿故事角色
基于农村幼儿礼仪启蒙教育的研究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