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图书馆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2017-02-23黎询洲
黎询洲
摘 要: 随着精神文明建设的进一步深化,某些重要的新概念,如“城市图书馆”开始出现并越来越多被提及。与此同时,可持续发展理论也被引入城市图书馆研究中。本文通过分析城市图书馆自发展以来出现的问题,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探讨未来城市图书馆发展的趋势和策略。
关键词: 城市图书馆 可持续发展 问题及对策
城市图书馆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在广义概念上,它既可以包括人口在10万以上的小城市的图书馆,又可以包括人口在1000万以上的大都市的图书馆;在行业层面上,既涵盖城市所属的市、区、街道(市属乡镇)、社区等各级公共图书馆、少年儿童图书馆,又包括位于城市行政区划范围内的高校系统图书馆、科研系统图书馆及其他各种类型的图书馆,如工会、部队、中小学、企事业单位内部图书馆(室)[1]。而狭义的“城市图书馆”就是指市级单位的公共图书馆。
近年来,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取得进步,城市图书馆事业随之得到发展。目前,城市公共图书馆既是文化和知识的传播中心,又是城市历史文化继承和传播中心。但是,城市图书馆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实践证明,城市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是推动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有利契机,而如何借助这一发展机遇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应成为图书馆人研究的问题。
一、城市图书馆的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结合
早在20世纪 90年代,“城市图书馆”一词已经出现,并被一些研究者所运用和探索。近几年,随着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快速发展,“城市图书馆”的概念越来越多地被提及,研究论文的数量近几年有了明显增长,从城市图书馆的发展、建设模式、体系结构、技术平台、制度体系、资源保证等方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讨。同时,社会发展的一些理论学说已引入图书馆研究中,包括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在社会科学领域、经济学领域、环境科学领域广泛得到应用和发展的一种理论。它的主要内容是强调经济、生态、社会三方面高效、协调和共同发展。它不仅适用于解决环境方面问题,而且逐渐成为一种新的发展观和一种全新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这种全新的发展战略要求关注事物的长期发展,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有机地统一起来,使发展沿着良性健康的方向循环推进。
城市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就是指城市图书馆在其运行过程中,有足够的资源保证自身在已经建立的服务水准的基础上,不断进步向既定目标靠近。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图书馆,在特定时间所拥有的资源应当总是大于它在此之前拥有的资源,它满足用户需求的服务水平应当总是不低于它在此之前的服务水平[2]。
二、城市图书馆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缺少相关法律的支持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我国图书馆事业难以开创大局面的因素有许多,但根本原因是没有形成正式的图书馆法,没有法律保障其事业稳步发展,没有法规为其有序发展保驾护航。目前,在我国现行体制下,政府对图书馆的事业理所应当起到主导作用。但是如果缺少相关法律,则政府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无法可依,可持续发展必然受到影响。
缺少相关法律的消极影响直接表现为图书馆的依附性强,法律地位不明确。结果办馆主体不明确,财产归属不清晰,公私兼而有之,给发展大局带来困难。而且图书馆的经费来源的投入常常因领导的重视程度变化而变化,视领导重视与否决定资金投入的多少,使得公益性的图书馆业务难以持续、稳定地开展;法律地位不明确的另外一个后果是人员编制、录用方面不统一,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甚至一些员工从其他单位调任职,并非招聘录用而来,缺少专业背景。即使在上岗前对这些员工进行了一定的培训,但与图书馆专业人员相比还是有不明的差距。
2.观念问题
图书馆是典型的福利待遇有保障的事业单位。纵观新中国成立以来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轨迹,图书馆受科层制管理模式的影响,激发活力的机制不足,在观念上,缺乏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服务效率比较低下。许多图书馆目前只能以借还书为主,在读者活动方面观念比较落后。面对这种状况,应该改变观念,变“馆员主导”为读者主动参与。
目前,图书馆发展的趋势是馆际之间的合作越来越多,并建立以专题服务为特色的图书馆服务体系。目前,在技术基础上已经实现部分图书馆之间的通借通还。但由于服务观念尚未跟進,服务模式难以完全统一。在缺乏统一观念的情况下,图书馆在人力财力资源方面相对独立,即使是中心馆只担负着业务上的指导功能,对其他相关的图书馆没有直接的管辖权,从而制约着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三、城市图书馆发展改进的方向
完善城市图书馆的发展机制,首先应对影响图书馆建设的因素进行分析和整理。这些因素很多,但不外乎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就内部环境而言,主要包括图书馆管理体制、服务理念、经费、人员、馆藏资源等要素。而当地经济水平、政府对城市图书馆建设的重视程度、新闻舆论的关注程度、图书馆相关的法律法规、读者需求和满意程度都对图书馆有重要的影响,形成城市图书馆发展的外部环境。
1.改善城市图书馆发展的外部环境
(1)加大政府的支持。
一直以来,政府是图书馆的建设主体和责任主体,由于受垂直管理的行政体制和分级管理的财政体制的制约,我国图书馆建设和管理一直是由各级政府分级负责。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地方政府的保障和支持力度是图书馆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政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图书馆定位的设置和运行过程中的支持,包括对图书馆发展所需要的政策、硬件、人才、购书经费等方面的支持,以及政府为了保证图书馆的持续服务能力而对其承担人、财、物、政策方面的保障责任,从而夯实图书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基于此,各级政府应充分认识到图书馆的建设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要对建馆模式、日常维护、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制定出比较完备的制度,并在工作过程中逐渐完善,以此形成适当的图书馆管理方法,促进图书馆的正常工作及可持续发展。在馆藏建设的经费投入、基础设施标准、专业人员配备、文献资源基础、开放服务时限及信息化程度等各个领域,都需要有具体的规章制度,甚至通过更高级的法律形式给予明确,在物质基础上为图书馆的持续发展提供支持[3]。
(2)调动社会力量支持图书馆事业。
依靠社会力量提供支持是图书馆寻求可持续发展空间和动力的一种有效方式,尤其是在经济发达的地区。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参与同样是社区图书馆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性因素。目前,让所有的社区图书馆都完全依赖政府投入是不可能的,应在争取政府给予法定小区经费投入的基础上,采取多元化的筹资渠道,鼓励、吸引、争取社会各界力量,多渠道地开辟经费来源,使图书馆得以持续发展。过去,谈到社会发展需要资金或设备,现在,我们要改变社会办图书馆的传统思维,以市场经济的观念来发展图书馆产业。目前,需要做的就是如何进一步完善吸引社会力量支持图书馆发展的机制,制定出相应的政策,让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使社会力量成为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各省市级公共图书馆可通过与当地经济实力比较强的大型企业进行广泛的合作,在互赢互惠的基础上推动城市图书馆的良好建立与可持续发展。
2.改善图书馆发展的内部环境
(1)以人为本,创新服务模式。
比如打造“读书节”、“市民学堂”等系列活动,还有公益课堂等,都可以成为重要的服务品牌。同时,根据读者不断变化的需要和地方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开辟新的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模式,不断培育新的服务品牌,并积极发挥这些服务品牌优势,使其服务效果覆盖整个地区。
(2)构建服务体系,创新发展模式。
构筑城市图书馆的信息共享平台,不仅要实现“通借通还”,还要努力实现“联合采购”“集中编目”、“整体服务”等功能,盘活全市现有图书馆资源存量,真正形成“中心带动基层”的图书馆共同发展格局。
(3)深化用人机制改革。
在广泛引进人才和提升图书馆人力资源水平的同时,要努力完善用人机制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的效益。第一,实行全员聘用制,因事设岗而不因人设岗,允许低职高聘。第二,严格实行岗位责任制,实行目标管理。员工在明确岗位责任的情况下,在合同期内必须完成该岗位所要达到的目标。第三,实行竞争上岗。在图书馆工作中全面推进“绩效管理、竞争上岗、双向选择”的管理模式[4]。
参考文献:
[1]李东来.城市图书馆新馆建设[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6.12.
[2]柯平.公共图书馆的文化功能:在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07
[3]颜务林,李亚芬.国内公共图书馆与国际标准十个方面的差距[J].新世纪图书馆,2007:7-10.
[4]陈卫东.广东流动图书馆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J].圖书馆论坛,2008,(5):9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