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关死劫谁能躲

2017-02-23王凌卿

文教资料 2016年31期
关键词:红楼梦

王凌卿

摘    要: 贾惜春的人生选择和归宿在红楼梦众人物中有着特殊意义。本文试图站在超越世俗的宗教角度解读惜春向佛、念佛、寻求解脱之路的心路历程与自觉选择,对惜春人生觉悟与解脱境界进行分析,以期对《红楼梦》一书的精神、哲学境界的认识提供参考。

关键词: 《红楼梦》    贾惜春    解脱境界

惜春是《红楼梦》诸多女子中看似较平淡的一位,然而惜春这个角色,其人物性格、人物命运在十二钗当中都不容忽视,她代表着一种别样的人生历程和人生归宿。惜春一生与佛结缘,从小时候的玩笑话“赶明儿剃了头做姑子去”到最后自主选择“青灯古佛”的出家修行生活,她的性格、命运乃至于判词、曲子、灯谜、诗作等,都与佛教的教义教理有深切的关系,这就决定了我们在理解惜春时既要有文学的、世俗的眼光,更要有超越的、宗教的眼光。只有这样,才能对这个人物有更深刻和全面的认识,进而更好地理解《红楼梦》一书的精神、哲学境界。关于惜春,有这样几个问题值得探讨。

一、是“心冷口冷”还是“看破放下”

惜春给人的感觉从来都是冷傲甚至冷漠的,她似乎天生带着一种遁世的气质,在众姐妹中,她才不惊人,貌不出众,许多聚会的场合,往往也是沉默而不起眼的存在。对大多数读者来说,第一次对惜春有比较强烈的印象,是第七十四回抄检大观园。在这一回中,惜春对两个人的态度让很多人颇有微词,甚至认定她是“冷血”之人,一個是服侍她、从小一起长大的丫鬟入画,一个是她的亲嫂嫂尤氏。即:“我今日正要送过去,嫂子来的恰好,快带了他去。或打,或杀,或卖,我一概不管。”即:“我一个姑娘家,只有躲是非的,我反去寻是非,成个什么人了!还有一句话,我不怕你恼,好歹自有公论,又何必去问人。古人说得好‘善恶生死,父子不能有所勖助,何况你我二人之间。我只知道保得住我就够了,不管你们。从此以后,你们有事别累我。”这样的言语,乍听上去确实有“冷血”之感,但如果就此给惜春贴上“心冷口冷”的标签,未免对该人物的理解以至于对红楼梦全书的理解有失全面,如果结合佛教的教理教义看,便会有不一样的认识。

《红楼梦》描绘了一个人间天堂般的温柔富贵乡,然而“红楼梦”终究是一个“梦”,作者在第一回《好了歌》解注中就毫不留情、一针见血地将这场黄粱美梦的真相完全呈现出来[1]。尤其最后一句“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是关键,作者定位的整部《红楼梦》之大基调便是要揭露出世间一切。在佛教中,解脱也可以看做“涅槃”,通观《红楼梦》,其中的人物虽然离这个境界还有相当的距离,但有这样几个人,确实能够木秀于林,在现实的藩篱与痛苦中自觉或不自觉地选择升华而非沉沦,以至于渐渐走上解脱的道路,惜春便是其中之一。

惜春的成长经历从一般世间的角度看是很不幸的,母亲早早离世,父亲一味沉溺于修道炼丹,哥哥又是个放荡之徒,虽然被贾母接到身边抚养,但毕竟不是嫡亲的孙女,得到的关爱很有限。她和姐妹们的关系虽然谈不上疏离,但也并不要好,相处投缘的倒是智能儿、妙玉这样的“槛外人”。就是这样的一种人生经历,如果从“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要好,须是了”的境界看,惜春又是幸运的[2]。其一是因为她出生于富贵之家,衣食无忧,不必为生计劳神奔波,还可以识字读书,这就为她观察人生、思考人生提供了优越的环境与闲暇时光,也让她可以于各类经典,特别是佛经典籍中寻找精神慰藉,探索人生真理。其二正是由于惜春没有感受太多家庭温暖,因此也就不像一般人那样对家庭和家人情执深重。佛教把“贪、嗔、痴”看做三毒烦恼,认为人要获得解脱,就必须断除这三毒。这三毒中的“贪”既包括人对于物质、名利的贪着,又包括对于情感的眷恋,而其中对于家亲眷属的深厚执著是最难以断除的。一般人即使能放下财色名利,也往往放不下至亲厚爱,以至于不能从世间纠葛中解脱出来。但惜春在这个方面,则天生比一般人要容易断除,这是她日后自觉选择出家修行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惜春所置身的这个庞大封建家族,到了这个时代已经走上“树倒猢狲散”的衰败之路,天性敏感而孤介的惜春看在眼里,凉在心头。佛家谚语云“富贵学道难”,但惜春所拥有的富贵却是风雨飘摇、朝不保夕,因此不容易沉溺其中,而更容易促使其看清世事的人生感悟与智慧[3]。

除了上述外因,惜春走上出家之路还有极大的内因。如惜春诗作:“山水横拖千里外,楼台高起五云中。园修日月光辉里,景夺文章造化功。”虽然文采平平,但视野广阔、气象开朗,颇有居高临下的风采,无怪乎王国维对惜春有着甚高的评价:“而解脱之中,又自有二种之别:一存于观他人之苦痛,一存于觉自己之苦痛。”惜春善于“观他人之苦痛”确实不假。在第八十二回中,当得知林黛玉病情加重时,惜春道:“林姐姐那样一个聪明人,我看他总有些瞧不破,一点半点儿都要认起真来。天下事哪里有多少真的呢?”惜春是深知林黛玉生病的缘故的,而在她看来,林黛玉这样因沉迷于感情而给自己造成痛苦,是可悲可叹,甚至是可笑的。

亲人的冷漠、家族的衰败、爱情的荒谬、命运的无常像一记记警钟般敲响在惜春的心里,时刻提醒她要与这个“甚荒唐”的世界保持距离,以免不小心深陷其中,难以自拔。而惜春精神上的这种觉悟在气质上就流露出一种孤傲,在行为上表现出不近人情,难免让一般人觉得她冷淡、冷漠。

二、是“自了汉”还是“真菩提”

在第七十四回中,惜春曾对尤氏说出“不做狠心人,难得自了汉”的言论。某些学人因为这句话,便断定惜春虽有遁入空门,寻求解脱的意愿,但缺乏大乘根性,没有大乘佛法所必备的慈悲心和菩提心,因而至多只能修行注重个人解脱的小乘佛法。然而笔者认为,抱持这种观点的人是因为对大乘佛法还未有深入全面的理解。佛教的核心思想,是教导世人从产生出离心、慈悲心入手,经过闻思修,深行戒定慧,断除我法二执,最终达到涅槃解脱、明心见性的境界。在这里,不论修行大乘还是小乘,出离心的发生都是极其重要的第一步。惜春生长于一个各种矛盾开始凸显、家风不正、家道日渐衰落的大环境中,加上自己缺乏爱与温暖的成长经历。在看到家族中的种种丑事,特别是宁国府的乌烟瘴气时,以她的洁身自好断难容忍,在这里惜春看似过激的表现,一方面表明她要和假恶丑划清界限的决心,另一方面可看出她意欲尽快从这个污浊世界解脱出来,得到真正的洁净。这种坚决的出离心同样是修习大乘佛法的第一步。并且此处“不做狠心人”的“狠心”,并非一般意义上“心冷意冷”、“心如磐石”,而是“狠心”割舍对一切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爱恨情仇的贪恋与执著。因此在这里,从惜春的角度,这种狠心可以看做她对于自己的一种严格的要求,作为一个有意走上修行之路的人,这种“狠心”甚至可以说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惜春的判词“堪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許多学人认为,由于《红楼梦》“千红一窟,万艳同悲”的大基调,此处惜春的“可怜”说明她虽然遁入佛门,但最终不过是家族命运衰败的牺牲品,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幸福,归根结底,还是个“可怜”之人。惜春这种“可怜”只是从一般世人、俗人的生活评价标准来说,从这个标准看,惜春家族破落,一个年轻女子没有幸福婚姻,出家为尼,自然是十分“可怜”的,但这并非作者的意思,通过写世人眼中的“可怜”更衬托出作者跳出世俗眼光的超越感。

三、是“参禅悟道”还是“念佛生西”

佛教八万四千法门,因个人因缘和根性得以修持,其中在汉传佛教地区,影响力最大的就是禅宗和净土两大法门[4]。《红楼梦》与禅宗渊源颇深,书中有不少贾宝玉和诸艳们的禅诗、禅语和禅悟,但这些并非真正的禅门修行,更多的只停留在文人士大夫式的佛学文化或用来传情说爱的隐语,用贾宝玉的话讲:“谁又参禅,不过是一时的玩话儿罢了。”(九十一回)这些“玩话儿”虽然也体现出宝玉和众姐妹们对于人生、生命的思考和认识,但与真正力求超越执著、超越对立的禅修还是有着本质的不同。再加上禅宗修行对个人根器、悟性的要求极高,修行方法相当不易,因此惜春通过参禅而达到开悟的希望,较渺茫。与宗门相比,净土宗则是公认的“易行法门”,且自宋元以来,其在民间的流传越发广泛,“就争得群众的众多、普及层面的广阔来说,没有其他宗派可以和净土相比。明清时期有谚语说‘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明蒋德璟又曾指出:‘今世士大夫无不礼《愣严》,讽《法华》,皈依净土……就是说,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官僚士大夫,宋元以来,净土信仰往往成为他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当时社会浓厚的净土修行风气势必渗入荣、宁二府中,“由于社会上持名念佛已是普遍风气,因此很多红楼人物经意不经意间就会念佛,虽然这些人的念佛大多是“有口无心”,与净土修行倡导的“持名念佛”还有本质上的不同,但在这样的风气下,加上惜春本来对于佛教就有浓厚兴趣,其对净土法门不会陌生[5]。惜春很有可能选择净土法门,还与她的性格有着强烈的关系,从前文的分析可以看出,惜春为人孤介,容易走极端,且有着强烈的出离心。这样的性格很难楔入禅宗的“圆融自在”、“超越对立”,却与净土宗倡导的“厌离娑婆,心向极乐”的出离心及简单明了、坚定执著的“一声佛号念到底”的修行方法暗合道妙。正如惜春判词中所说:“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闻说道,西方宝树唤娑婆,上结着长生果。”惜春在看破人情冷暖、富贵荣华后,逃离世事,遁入空门后,下一个目标就是超越生关死劫,不入痛苦轮回,而有着“西方宝树”的极乐世界,会成为她最好的选择。

参考文献:

[1]李新灿.飞蛾扑火与走向“涅槃”——智能儿与惜春的反向人生抉择[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2(04).

[2]彭晰.浅谈佛教思想对《红楼梦》的影响[J].青年文学家,2011(04).

[3]许佳佳.略谈《红楼梦》中的佛教思想[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3(04).

[4]邓遂夫.胭脂斋重评石头记[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6.

[5]沈杏轩.基于隐喻视角的《红楼梦》语言艺术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

猜你喜欢

红楼梦
论《红楼梦》中的赌博之风
从《红楼梦》看养生
话中话:《红楼梦》直接引语中的元话语分析
《〈红楼梦〉写作之美》序
《红楼梦》(四大名著大字本)
论改琦《红楼梦图咏》的观看之道
茹志鹃与《红楼梦》
《红楼梦》中侠义抒写述论
《红楼梦》(纪念版)
别样解读《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