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呼吸道细菌培养对预测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价值的研究

2017-02-23张丽严海斌黄会金

医学信息 2016年35期
关键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应用价值新生儿

张丽 严海斌 黄会金

摘要:目的 探讨呼吸道细菌培养在评估新生儿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风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新生儿重症病房接受呼吸机治疗的250例患儿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在研究组患儿接受治疗前,采集患儿呼吸道标本进行细菌培养,接受呼吸机治疗3 d后,由临床医师和检验人员根据细菌培养结果结合相关标准为患儿制定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措施,对比两组患儿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及预后。结果 研究组患儿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3.2%,低于对照组患儿的12.8%,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5.2%,高于对照组患儿的82.4%,两组患儿上述指标比较均存在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 通过对接受呼吸机治疗的新生儿进行呼吸道细菌培养,能够评估患儿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风险,结合呼吸道细菌培养结果及相关评分为患儿制定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患儿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改善患儿预后。

关键词: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呼吸道细菌培养;预测;应用价值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为接受呼吸机治疗的患者较易发生的一种并发症,发病实质为接受机械通气治疗48 h至拔管后48 h内发生的肺部炎性反应,是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重要类型[1]。临床观察发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会造成患者脱机困难,不仅会增加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还会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2]。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机制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①细菌生物膜的产生;②口咽部定植菌的误吸;③呼吸机装置的细菌感染[3]。

现阶段,我国医疗领域仍在不断探索能够降低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方法,近年来国内外均有临床研究报道通过进行呼吸道细菌培养,能够对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可能性进行预测[4-6]。基于上述研究现状,我院选取25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呼吸道细菌培养在评估新生儿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风险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探讨,现进行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性纳入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新生儿重症病房接受呼吸机治疗的250例患儿参与本次研究。250例患儿的疾病类型:肺透明膜病113例,重度窒息65例,吸入综合征28例,反复呼吸暂停32例,颅内出血12例。采用奇偶数字法将250例患儿分为研究组(住院号末位为奇数的患者)和对照组(住院号末位为偶数的患者)。研究组中,男患儿61例,女患儿64例,日龄3~21 d,平均日龄为(13.2±2.9)d。对照组中,男患儿59例,女患儿66例,日龄2~23 d,平均日龄为(13.1±3.3)d。将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录入至统计学软件中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比较意义。本次研究在获取伦理委员会批准及患儿家属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开展。

1.2方法 本次研究在研究组患儿接受呼吸机治疗前,采集患儿呼吸道标本进行细菌培养,临床医师采用NCIS标准(新生儿感染性休克与危重度评分标准)、CPIS标准(简化临床肺部感染评分标准)对患儿进行评分,填写患儿的病例资料,在患儿接受呼吸机治疗3 d后进行查房,根据上述评分标准的评分、呼吸道细菌培养结果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相关治疗指南和标准为患儿制定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对策。研究组和对照组患儿的观察期均为确诊后值治愈出院或死亡出院。观察期间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患儿,均采集痰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并将病原菌培养结果上报至医院感染管理科。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儿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和临床治疗有效率。

1.4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患儿生命体征及脱机情况进行判定,共分为有效和无效两级评价。有效:接受呼吸机治疗2 w内,患儿各项生命体征恢复正常,成功脱机。无效:接受呼吸机治疗2 w内,病情无明显好转或死亡。

1.5统计学方法 由专业的数据分析处理人员负责研究数据的处理分析,统计学软件SPSS 21.0,率形式的计数型指标采用(%)表示,日龄等计量型指标采用(x±s)表示,分别采用卡方(χ2)和独立样本(t)检验指标间差异,P<0.05为两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2 结果

2.1研究组患儿的呼吸道细菌培养结果 研究组125例患儿的呼吸道标本中共分离出157株病原菌,病原菌类型见表1。

2.2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中,共4例患儿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3.2%,对照组中,共16例患儿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12.8%,两组患儿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74;P=0.039)。

2.3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 研究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5.2%,与对照组患儿的82.4%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我院本次研究对接受呼吸机治疗的研究组患儿的呼吸道细菌进行培养发现,分离出的157株病原菌中,共129株为革兰阴性菌,所占比例为82.1%,16株为革兰阳性菌,所占比例为10.2%,12株为真菌,所占比例为7.7%。由上述培养结果可知革兰阴性菌为诱发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主要病原菌。

根据研究组患儿NCIS评分、CPIS评分、吸道细菌培养结果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相关治疗指南和标准,我院为患儿制定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对策包括:①根据患儿呼吸道病原菌分布特点、病原菌的药敏试验结果和患儿机体状况,为患儿制定预防性抗菌治疗方案,科学选择抗菌药物。②医护人员在对患儿实施治疗及护理操作时,严格遵循无菌原则,定期对医护人员的手部进行细菌培养,最大程度的阻断病原菌传播途径。③合理布局和清洁重症病房,严格区分治疗区和监护区,每2 w对重症病房空气隽进行1次菌群培养,控制交叉感染。

本次研究对比研究组患儿和对照组患儿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和临床治疗有效率发现,研究组患儿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儿,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儿。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我院认为通过对接受呼吸机治疗的新生儿进行呼吸道细菌培养,能够明确患儿是否存在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风险,结合呼吸道细菌培养结果及相关评分和标准为患儿制定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患儿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改善患儿预后,值得在各大医院得到实施应用。

参考文献:

[1]孟凡亮,刘枫,胡鹤本,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下呼吸道细菌培养结果及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20):3016-3019.

[2]黄妍华.多重耐药菌所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6,21(4):649-652.

[3]刘锦,刘阳,张晶晶,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分析及病原菌耐药性检测[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3):331-333.

[4]孙先义.重症医学科老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特点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9(17):4782-4784.

編辑/周芸霏

猜你喜欢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应用价值新生儿
新生儿要采集足跟血,足跟血检查什么病?
美罗培南不同输注方案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效果对比观察与分析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高危因素及病原学状况分析
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在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诊断中的应用
脐动脉血气对新生儿窒息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