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打造经济发展新动能
2017-02-23蒋跃建倪菡忆
蒋跃建+倪菡忆
2015年,江苏省区域创新能力已连续七年位居全国首位,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5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6万亿、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0%,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0%,成为我国创新活力最强、创新成果最多、创新氛围最浓的省份之一。近日召开的省第十三届党代会明确提出“两聚一高”新目标,我们要以“聚力创新”为引领,继续坚持把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作为重中之重任务,切实将创新资源引入到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到企业、科技服务覆盖到企业、科技政策落实到企业,最大限度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
一、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的江苏实践
着力培育“铺天盖地”的科技型小微企业,疏通高企成长的源头活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人力优势变成资本优势的重要通道,是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是培育新企业和新一代创新型企业家的重要摇篮,是打造发展新引擎、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载体。李克强总理指出,要让每个有创业愿望的人都拥有自主创业空间,讓创新创造的血液在全社会自由流动,让自主发展的精神在全体人民中蔚然成风。近年来,江苏以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为主线,实施创业江苏行动计划,通过上下联动,集成政策支持,释放全民创业潜力和创业活力,着力形成科技型小微企业“铺天盖地”的生动局面,夯实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基础。一是加快打造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摇篮”。全省累计建有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567家,孵化面积超过300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近2.9万家,孵化器数量、面积及在孵企业数均居全国第一;以行业领军企业、大中型企业、投资机构、行业组织等为主体,建设了207家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省级众创空间和33家众创集聚区试点,其中33家众创空间被纳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体系;支持新型研发机构拓展孵育功能,全省各地共建有新型研发机构306家,累计总投入200多亿元,充分发挥新型研发机构体制新颖、机制灵活、管理先进、运行高效、人才富集等鲜明特点,鼓励其围绕技术创新与科研成果产业化结合,开展成果转化,孵化一批新型高科技企业。二是实施科技型创业企业孵育计划。采取“孵化机构+创业企业(创业项目)”的模式,围绕实施“互联网+”战略,通过完善创新创业孵育体系,提升创新创业载体服务效能,加快发展以新技术研发、新业态创造、新模式创新为方向的小微企业,促进科技型小微企业持续涌现。2016年支持15个孵化机构的创业项目180项,省拨资金6092万元。三是深入推进国家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工作。瞄准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融资瓶颈,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推进“首投”、“首贷”、“首保”科技投融资模式创新,建立具有江苏特点、适应创新链需求的科技金融体系,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培育提供金融支撑。截至2015年底,省级科技金融风险补偿资金规模达10.4亿元,带动70余个市、县(区)、高新区设立科技金融专项资金14亿元,累计向3000多家民营科技企业发放“苏科贷”贷款近200亿元,引导创投机构投入12.5亿元,支持294家初创期民营科技企业,全省创投机构管理资金规模超2000亿元。全省科技支行总数达33家,实现省辖市全覆盖;全省批筹科技小额贷款公司96家,累计发放贷款达1153亿元,支持企业近13000家,拓宽了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四是大力吸引人才创业。组织实施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引进计划、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计划等,截至2015年,累计引进国家“千人计划”598人,其中创业类占全国近30%;江苏“双创计划”资助引进3127名人才,236个团队、2598名博士,40%双创人才在企业,由“双创”人才新创办企业1300多家,183家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80多家年销售超亿元。
着力实施科技企业“小升高”计划,打造高企成长的“黄埔军校”。为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江苏省科技厅启动实施科技企业“小升高”计划,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激发企业主动性、积极性,推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成果转化,完善财务管理,健全创新研发体系,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向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以支持和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为重点,通过省、市、县三级联动,优化政策环境,完善服务体系,将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与企业知识产权培育紧密结合,科技、财政、税务、知识产权多部门联动,针对性地开展对培育企业的培训和帮扶;以优化发展环境为保障,依托国家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整合财税、法律、知识产权等中介机构专业力量,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全流程服务体系,通过省市联动,集成各类科技资源,为培育企业开展全流程、专业化服务,促进其尽快成长为符合国家认定标准的高新技术企业。截至目前,江苏省累计遴选了3395家创新基础好、有发展潜力、具备一定条件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后备,进入高企培育库,其中已有1361家企业顺利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着力推动传统企业提档升级,不断提高高企在传统企业中的占比。既注重培育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也高度重视传统企业提档升级,围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战略实施,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着力向传统产业注入新的创新元素、科技含量,让“老树发新枝”。鼓励传统企业加快管理信息化步伐,推动制造模式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转变,加快信息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与企业生产的融合,全面提升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推动传统企业积极开展产品模式、生产模式、营销模式、服务模式创新,大力发展网络营销、连锁经营、远程服务、整体解决方案、融资租赁、合同能源管理等新型商业模式,引导企业创造新需求、新市场、新业态,构建新的运营模式。一是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研发机构是企业创新的源泉,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深入实施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百千万”行动计划,省市集成两亿多元扶持资金,支持企业建设研发机构。对于高新技术企业及入库培育企业,在布局建设省级企业研发机构时,给予优先支持。截至2015年底,全省依托高新技术企业建设了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56家,其中国家级企业研发机构83家;大中型工业企业和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超过8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机构的企业占企业总数比例为34.01%,居全国第一。二是加快建立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合作机制。设立省产学研联合创新资金,优先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和入库培育企业主动介入高校院所的前瞻性研发,累计实施省产学研联合创新资金项目1159个,省拨经费11.6亿元。深入推进与“两院两校”的战略合作,与中科院合作项目年销售收入突破1500亿元,实现了江苏县域全覆盖。开展“科技镇长团”选派工作,累计选派8批3491人次到300多个乡镇、街道和开发区任职,选聘700多位高校“产业教授”,遴选640名企业“科技副总”,打造了44个省产学研产业协同创新基地,全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近80个,“校企联盟”超1万个,每年8万多名专家教授活跃在基层和企业,实施各类产学研合作项目超过2万项。三是强化科技公共服务。在全国率先推广科技创新券试点,对企业购买科技服务的费用支出给予补助。截至2015年底,累计发放万张创新券,覆盖2400多个科技型小微企业。探索深化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机制,累计建有各类省级科技公共服务平台290家。发布江苏省科技服务业“百强”机构名单,引导支持骨干科技服务机构引进高端人才、整合优质资源、创新服务模式。持续推进科技服务业示范区建设,6家高新区已纳入国家首批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建设6个省级科技服务示范区,集聚服务机构307家,年累计服务量30万项次,有效地支撑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四是落实科技创新政策。深入推进“千人万企”行动,加强部门间的协同联动,推进科技政策落实与企业科技项目申报、厅市会商、工作考核“三挂钩”,累计选派1600多名科技政策辅导员深入2万多家企业开展政策服务,指导帮助企业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企所得税减免等科技创新政策,科技税收减免额达280亿元,极大地调动了企业开展研发创新的积极性。
着力集成科技资源支持,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做大做强。引导和帮助高新技术企业完善规范知识产权和研发管理,转化重大科技成果,加强与资本市场的对接,开放配置全球创新资源,快速做大做强,发展成“顶天立地”的科技“小巨人”。一是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和研发管理体系。推行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设立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江苏中心,截至2015年底,全省建成8个国家级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建有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机构38家,省辖市中级法院均设有知识产权审判业务庭,灵活运用现代知识产权制度,保护企业创新成果。在全国率先研究制定企业研发体系管理标准,开展企业研发管理体系贯标,着力优化和提升企业创新发展的基础條件。二是支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自2003年省政府设立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以来,累计实施重大成果转化项目1451个,省级财政资助经费近131亿元,其中绝大多数由高新技术企业和入库培育企业承担,在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领域培育出一批拥有标志性重大战略产品的高新技术企业。三是加快上市步伐。联合省证监局实施科技企业上市培育计划,以高新技术企业和入库培育企业为重点,针对企业关键成长期的创新发展需求,为高成长性科技企业上市开辟绿色通道,着力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前景好的高成长性科技型中小企业完成股份制改造并加快上市。截至2015年底,列入科技企业上市培育计划的企业达1030家,累计已有25家培育企业在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177家培育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全省境内上市企业中,约74%为高新技术企业,“新三板”挂牌企业中,约43%为高新技术企业。四是加强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充分发挥大型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骨干作用,遴选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支持其建立海外研发机构,开展跨国技术研发合作和转移,通过跨国兼并、收购、联合、参股等多种形式,加强产业链上下游整合和创新链延伸,实现生产要素、创新要素的高效配置。截至目前,已遴选培育140家创新型领军企业,其中22家企业进入中国500强,有38家列入中国民营企业500强,31家企业被列为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
着力构建科技企业培育协同工作体系,为高企的快速发展添砖加瓦。江苏省委、省政府历来重视科技创新工作,着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2012年,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苏发〔2012〕17号),强调把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作为事关长远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重大任务,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提出了到“十二五”末,培育形成由百家创新型领军企业、千家科技型拟上市企业、万家高新技术企业组成的创新型企业集群的总体目标。同时,省科技厅专门制定了《科技企业培育百千万工程行动计划》,加强对各类企业的分类指导,推动创新资源、创新政策、创新服务向企业集聚,建立覆盖企业初创、成长、发展等不同阶段的政策支持体系,构建科技企业培育链,省科技厅会同省财税等部门负责对市县有关部门具体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省知识产权局负责企业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培育,市县科技部门负责培育相关企业,每年将培育计划分解到各地,推动各地优化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的政策环境,形成省市县联动、部门协同的科技企业培育工作机制。
二、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永远在路上
省科技厅将围绕“一中心、一基地”建设,深入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计划,构建覆盖企业发展不同阶段的政策扶持体系和培育链条,加快培育以高新技术企业为骨干的创新型企业集群,积极营造竞争力强的创新生态系统,努力建设科技强省,打造江苏转型发展主引擎。
进一步深化改革,构筑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新体制新机制。回顾过去,江苏在每次改革发展关键时刻,都是靠思想解放、模式创新的先行来抢得创新发展的先机、找到破茧重生的新路。一方面,构筑有效的倒逼机制,进一步释放企业的创新活力,因为更大的系统性动力在于利益关系和分配格局的调整。如资源税扩围、环保费改税、工业用地价格形成机制、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等。另一方面,构筑创新的动力机制,激发创新动力,对于企业,根本的是要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形成适度的垄断利润;降低侵权究刑责门槛,调整损害赔偿标准,施行惩罚性赔偿制度;推动知识产权民事、刑事、行政案件“三审合一”;将侵权行为纳入社会信用记录。对于个人,根本是要赋予创新者产权。
建立创新政策协调审查机制,尽快打通创新发展的若干关键环节。及时废止有违创新规律、阻碍新产业和新业态发展的政策条款;对新定政策是否制约创新进行审查。改进GDP核算方法,体现创新价值;健全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考核机制;创新发展成效应与地方领导考察晋升挂钩。
高度重视企业在三类人才方面的培养和引进,推动企业真正成为引才用才的主体。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人才的水平决定了产业的技术层次和产业结构的高度,进而决定了国家产业结构的水平;人才结构优,产业竞争力就强。目前的江苏高企,创新人才缺高度,创业人才缺厚度,经营人才缺宽度,蓝领人才缺准度。必须择天下英才而用之,高度重视本土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的培养和使用。
培育企业创新文化,厚植企业创新土壤。文化创新,是永葆生命力和凝聚力的基础,为各类创新活动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投入巨资可产出世界级的工程师和大量专利,但很难出现世界级的创新公司。创新极具破坏性、代价高昂,只能盛行于冒险和容忍冒险者的文化中,每个“苹果”后面都是成千上万的输家。如果我们面对“重奖顺从、要求迅速回报、讲等级常自满”等创新拦路虎熟视无睹,那很难有创新驱动发展的美好明天。
(蒋跃建:江苏省科技厅副厅长;倪菡忆:江苏省科技厅高新处处长)
责任编辑:高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