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在老年精神患者治疗康复中的临床价值

2017-02-23刘金玉张金

医学信息 2017年2期
关键词:护理干预评分

刘金玉 张金

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精神患者康复护理的特点及总结最佳护理方式,探讨护理干预在精神科患者护理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老年康复科82例患者,分组进行护理,对照组32例,采用精神科常规康复护理;干预组50例采用护理干预模式;采用精神科评分标准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比两组疗效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后,依据BPRS评分、SANS评分、IRPOS评分和NOSIE评分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组中干预前后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患者疗效的满意度也比未干预的情况好。结论 依据老年精神科患者康复护理的特点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患者康复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护理干预;老年精神患者;评分

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快,我国的老年人口也越来越多,与之相关的疾病预防和护理等需求日益加剧,精神类疾病严重危害老年人身心健康,因其的特殊性临床上治疗更需要精心护理。有文献报道[1]有效的护理干预能促进精神疾病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

护理干预是科学理论和护理诊断的指导下,依据事先制定的干预方法从事的一系列护理活动[2]。护士根据护理诊断的特点、护理研究成果、患者功能康复的潜力、患者和护士本身的能力确定护理干预措施。患者健康问题的排序也决定干预的类型。干预措施帮助患者达到预订的目标,预防并发症,促进或恢复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功能。主要措施包括创建康复治疗环境、执行康复护理技术、家庭患者教育、家庭患者顾问、心理支持、咨询以及将患者介绍给其他康复成员等[3]。本研究对老年你精神患者进行研究,探讨护理干预的临床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資料 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7月在我院老年康复科治疗的82例患者,男40例,女42例;年龄60~80岁。对照组32例;干预组50例;患病时间均为一年以上。选取的两组研究患者在年龄、性别、住院时间、患病时间等条件上无显著组间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针对不同情况进行护理,具体如下:

1.2.1建造优良环境 病区保持良好的卫生条件,活动场所,布置合理这样可以减缓患者的精神紧张及恐惧心理。护理过程中, 工作人员应耐心细致, 充分尊重患者与患者沟通,建立轻松的治疗氛围及良好的护患关系。

1.2.2护理健康教育 定期开展向病患介绍相关精神疾病知识,分析病因及防范措施等。

1.2.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护理人员在平日的护理过程中,留心观察患者变化,对于遇到的问题积极给予帮助, 纠正患者的不良生活行为, 激励患者多与人沟通,参加劳动及适量运动等,重新建立人际关系,积极面对生活。

1.2.4护理示范指导 护理过程中教会患者沟通的技能及方法。在不同的情况下表现出的自身行为应符合。平日行为和衣着讲究,使患者正确认识。

1.2.5与患者家属的沟通 参与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及其家属疾病的情况及定时服药的重要性,教育患者家属在疾病发作期更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多关心患者情况,让患者有个良好的家庭氛围,积极配合治疗。

1.2.6个性化护理 每个精神患者的具体情况都有所不同, 在护理中,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针对性护理,增强护理效果。

1.3判定标准 采用精神病量表评分(BPRS)、阴性症状量表评分(SANS)、康复疗效评定量表评分(IRPOS)和住院患者观察量表评分(NOSIE)对干预组及对照组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配对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两组按评分标准比较 依据事先分组护理后,按照BPRS、SANS、IRPOS和NOSIE进行比较、两组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护理干预组按评分标准前后差异比较 护理干预组前后的评分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满意度比较 护理干预组患者对护理及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精神病(psychosis)指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的认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可出现持久的明显的异 常[4]。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的压力也随之增加,高压力的生活方式致使精神类疾病发病率也不短上升,其中以老年精神患者最为显著,因其特殊原因,在后期治疗康复上问题重重。精神病的病程长,易复发,治疗后能改善病情,但多数转入到慢性疾病过程中,需要长期的治疗和护理。

护理干预是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依据事先制定的干预方法从事的一系列护理活动[5]。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方式,形成了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过程中多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功能康复的潜力、按照患者健康问题的排序决定干预的类型。目前的主要干预措施包括创建康复治疗环境、执行护理健康教育、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心理支持、咨询以及将患者介绍给其他康复成员等。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是以人为本,积极调动人的积极性,最大程度的治疗患者。是现代护理模式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尤其是精神科患者的护理[6]。只有将传统护理与护理干预两者很好的结合,才能提升护理水平到一个新的台阶。本研究显提示,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患者治疗效果提高,满意度较好,说明护理干预在精神患者护理治疗中的重要性。

综上,依据精神疾病患者特点对其进行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即能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又能够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积极性,达到最佳的疗效,缩短康复治疗时间,使患者的疾病得到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冰,马颖,陈任,等.护理干预对中国老年痴呆症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Meta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10-12.

[2]尹华,赵晓艳,谢俊霞.优质护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2):123-124.

[3]李丽珠,郝伟平,袁国萍.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4(1).

[4]陆建芳.对女性流浪精神病患者施行个案护理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4(14).

[5]向琴.综合护理干预对精神障碍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研究[J].临床医药实践,2015(1):63-64.

[6].Guo-Qin L I. Prevention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ostpartum psychosis[J]. Medical Journal of Chinese Peoples Health,2011.

编辑/翟辰万

猜你喜欢

护理干预评分
计算机辅助口试评分稳定性历时研究
——以PRETCO口试为例
我给爸爸评分
Castleman disease in the hepatic-gastric space: A case report
An Optimal Resources Configuration Scheme for Caching-Based Content Distribution in Backhaul-Limited Small Cell Networks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
狼疮性肾炎病理评分与临床评分的关系分析
翻译测试的评分员信度研究*——TEM8 翻译项目评分员问卷调查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