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网企业实操培训的研究与思考
2017-02-23潘姿君席智强
潘姿君 席智强
摘 要:新经济背景下,电网企业想要实现可持续战略发展,就必须要建设一支高素质、高专业水准的人才队伍。生产一线工作人员身处电力生产第一线,其专业技能素质高低直接决定了生产效率,因此电网企业实操培训工作至关重要。本文从电网企业实操培训现状切入,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对进一步提升实操培训效率提出了几点思考。
关键词:电网企业 生产 实操 培训 效率
1. 电网企业实操培训现状
1.1. 电网企业实操培训特点
对于电网企业而言,对全体员工的培训工作是一件始终持续进行的工作。但对于生产一线员工而言,实操培训机会难能可贵,这是由实操培训的特殊性所决定的。根据电力企业生产特性,电网企业实操培训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培训具有计划性,通常情况下,对生产一线员工的操作技能培训都是采用模拟情境或者是仿真培训,真正的实际操作培训是建立在电网企业停电时间段,出于对社会效益以及电网企业的效益考量,电网停电往往具有一定的计划性;
二是培训的局限性,电网停电期间展开实操培训对于提升生产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停电时间是相对局限的,所展开的培训内容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三是培训的任务性,电网停电期间往往还需要配合电网检修工作,也可以说实操培训是在任务中完成的,需要同时保证检修任务的完成和培训目标的达成。
1.2 电网企业实操培训存在的问题
电网企业实操培训固然重要,企业各级管理者也十分重视每一次的实操培训工作,在管理方式和方法上也寻求新的方式方法,但仍旧十分局限,培训效率普遍不高。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来看,电网企业实操培训存在的问题来自于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来自于电网企业对于实操培训的组织流程安排不够完善,正是因为电网企业的停电时间段十分宝贵,因而在开展培训活动之前,往往需要做好万全的培训方案,但在实践过程中,由于电网企业对实操培训的安排程序十分繁琐,往往存在信息不及时、不对称的现象,造成了培训安排的随意性,继而到后续实践培训过程中出现难以控制的情况,导致培训效率的降低;另一方面则是来自于对实操培训内容的零散无针对性,未考虑到因岗施教的问题,生产一线员工岗位各不相同,需要的技能提升内容也不尽相同,应当在培训内容上予以区分,大范围的进行统一培训,往往只能够求得培训当时的效率,而无法再后续生产中得到效率。除此之外,为了确保停电时间内能够完成实操培训内容,又能够完成电网检修工作,电网实操培训还存在较为严重的培训人员不足情况。
2. 提高电网企业生产一线实操培训效率的策略
2.1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完善实操培训组织流程
对于电网企业而言,实操培训对于提升生产水平具有特别的价值意义,是必须要进行的,但实操培训过程必须要注重效率,否则则会由于低效率培训或者无效培训而浪费了实操训练机会。
随着电网企业信息化建设和整合的日趋完善,信息高科技技术被广泛应用在电力生产活动管理之中,对于生产一线的实操培训工作的组织流程的规划,也应当积极的、充分的利用信息技术。对于实操培训工作而言,应当设计一套专门的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应该具有以下几个功能:
一是能够迅速收集信息、进行统计。在实操培训前期,综合收集一线生产员工的技能资料,根据其技能差异,结合现场勘查报告,统计出培训目标,供相关决策人员参考。
二是能够智能生成差异性培训方案,在现场培训过程中,能够根据个人岗位、技能的情况,匹配现场任务,实现智能化的培训方案。
三是能够起到持续的反馈评价作用,培训现场能够根据相关指标对培训情况进行评价,在培训结束后,能够根据生产员工个人档案来对后续反馈进行跟踪,从而能够更全面的评估培训效果,判断培训是否科学。
2.2 按需出发,结合实践科学选择培训内容
随着电网企业的发展,现阶段自动化改造工程逐步完成,生产一线的工作内容和實操需求都产生了新的改变。按照电力生产一线的需求,培训内容需要根据以下几个方面做出科学调整:
一是要突出实用性,实操培训必须要从实际现场情况出发,应当尽可能从服务于电网运行生产角度出发,减少日常重复培训内容。例如在变电现场的实操培训内容可以设定为对巡视能力、保护动作、切换流程等。突出实用性的同时需要注意设立现场打分评比标准,减少可能因人员误操作和事故处理不当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在服务生产、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逐渐成为人员现场学习的最直观的工具。
二是要突出灵活性,实操培训应当积极转变思路,一方面要根据个体培训差异、岗位差异展开灵活性的培训,通过前期调研,岗位说明书及岗位培训大纲制定,人员根据岗位培训大纲要求比对,确定个人学习计划进行学习;另一方面也要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灵活的进行考核培训。现场培训要“活”,不深入、走形式、照本宣科,没有实际意义,不注重培训命题大小,灵活掌握人员的兴趣点,会提高人员的接受程度。
3.结束语
现代电力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对员工长期的培训,而对生产一线员工的实操培训,离不开现代化的培训方式和手段。在可持续发展视角下,只有电力企业的同行们广泛关注并共同参与到这项研究中来,才能在竞争环境中,一同探索电力企业长久发展的有效途径,努力打造电力企业更为辉煌的明天。
参考文献
[1] 李军锋,熊山,刘晓,何双伯. VR和AR技术助力电力仿真培训[J]. 中国电力教育,2017(02):22-27.
[2] 李洁. 电改形势下的供电企业人力资源体系建设探讨[J]. 现代国企研究,2017(06):80+82.
[3] 黎静静. 电力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探讨[J]. 现代商贸工业,2017(36):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