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村镇特色与价值研究
2017-02-23覃巧华
覃巧华 胡 婷 刘 业
(华南理工大学,广东 广州 510641)
少数民族村镇特色与价值研究
覃巧华 胡 婷 刘 业
(华南理工大学,广东 广州 510641)
调查研究了广东省少数民族村镇的概况,以连南瑶族自治县为个案,深入分析了该县瑶寨的历史概况、建成环境、传统建筑等特色与价值,并制定了广东省少数民族特色村镇保护与发展“十三五”规划内容,旨在探索一条适合广东省少数民族特色村镇的行之有效的保护与发展道路。
少数民族,村镇,传统建筑,民俗文化
1 广东省少数民族村镇
1.1 粤北少数民族村寨及其典型代表
广东省现有少数民族人口250多万,占总人口的 2.69%,集中分布在连南、连山、乳源3 个自治县和阳山县秤架瑶族乡、始兴县深渡水瑶族乡等 7 个民族乡,以及省内 50 多个县(市、区)的380多个少数民族聚居村(含自然村)。少数民族户籍人口有60多万人,其中1/3居住在粤北山区,为瑶族壮族等祖先传统聚集地。
其中的典型代表有排瑶和过山瑶,排瑶聚村定居,主要集中在连南;过山瑶则居无定所,流动迁徙,见于粤北、粤西、粤东等山区,两支人数约10万人,是广东地区分布很广的少数民族[1]。粤北的连南排瑶聚居于连阳喀斯特高原地区,族群排瑶的得名首先主要基于其独特的聚落特点,这一点已经得到民族学家的一致认可[2]。 排瑶村寨文化景观的塑造与其生计特点有着直接的联系,景观特征交融于族群文化之中。 谢剑认为排瑶出于自卫选择聚居模式,以梯田耕作为主要生计模式[3]。日本学者竹村卓二认为定居与梯田农业是粤北排瑶族群的主要特色,梯田灌溉农业是排瑶聚居、形成大规模聚落的基础[4]。
1.2 连南瑶寨的历史特征
事实上中国的古村落选址大多讲究与周边环境的契合,非常看重与自然相协调。“人之居处,宜以大地山河为主”“道法自然,天人合一”说的就是人类依赖大自然的情愫。村寨格局与自然山
水相依相存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与自然保持和谐的关系是大多数古村落的共同特点。连南地区在地貌上属于连阳喀斯特高原,岗丘起伏,由喀斯特山地、丘陵、峰林、台地、洼地等多种地貌类型组成,东部地区落水洞及埋藏喀斯特发育。 据李来章的《连阳八排风土记》[5]记载,连南在清康熙年间就形成了八个大排,即所谓的大型瑶族聚落。
油岭、横坑、南岗三排的东部为典型嘎斯特峰林地貌,事实上透过现在的村落形态仍旧能感受到连南瑶族先民在建寨选址时的考虑,如图1所示。
1.3 连南瑶寨的建成环境特色
瑶民充分利用当地的小地貌条件,选择合适的地点营建梯田。排瑶的稻田多分布在山腰和山谷间,田地一般多在七、八里路以上的山脚下,梯田约占1/3[6]。岭排的梯田地貌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长期形成的山间堆积平原或者称为小盆地,被当地人叫做“洞”,油岭的“支排洞”说的就是这种地貌,土壤肥沃非常适宜种植水稻;另外一种则是地势相对较高但是坡度缓的“坑”(如图2所示),也有部分瑶民叫“冲”,油岭“领衣坑”说的是这一类地貌,坡度大意味着可耕作面积较小,多有山泉流经,在坡度缓和土壤肥厚的地方开辟成梯田。
1.4 传统建筑与空间特色
连南排瑶通常为聚族而居,每个排中一般由几个大姓形成一个相对稳固的组团结构,所以排瑶聚落有着典型的内聚性特征。在连南老排地区(如南岗、油岭),民居依山而建,自山腰一字排开层层向上,鳞次栉比,到了峰顶又有小径直通山脚,其将房屋划分出明显的区域,“一条龙”“两条龙”的说法由此得名。因山势陡峭,房屋结构不得不做特殊处理,大门前设吊脚楼连接,为一排房屋的过道,也可堆置生产工具、生产锅炉等(如图3所示)。屋后为牲畜猪牛栏等,也可兼做厕所[3]。
1.5 连南瑶寨的民俗文化特色
民族传统节日与民众生活的自然生态环境及生产方式有着紧密关系,是瑶民在他们长期与自然互动中逐渐形成的适应自然的社会生活。节日是民族非物质文化的重要载体,不同程度地反映了民族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历史传统和心理素质。例如每年农历十月十六日是瑶族的收割节;盘王节是瑶族最隆重、规模最大的传统节日,连南排瑶也把其称为耍歌堂。被大山阻隔的瑶民,重视在集体场域里用集体记忆来重复民俗文化活动,在瑶民集体记忆中,节日称得上最重要的载体,是民俗与信仰交融最多的文化空间。
2 广东少数民族村镇保护与发展规划
事实上连南瑶寨的特色与价值基本上囊括了广东省少数民族的主要情况,受篇幅所限,笔者也未能把所有调研点的概况一一介绍分析,但是在制定此规划的前期调研还是很充分的,获得了很详实的一手资料。基于以上具体分析,本规划主体为广东省“三个自治县和七个民族乡”。
2.1 少数民族特色村镇普查
成立工作机构;把档案工作与工资绩效挂钩;对上争取项目、资金。通过开会、发放宣传资料、宣讲典型事例等形式开展宣传教育;让农村离任老村干部、老党员、老模范或致富能手成为档案工作义务宣传员。完善机制,加强监管,档案的形成、收集、整理、保管、档案人员变动后的交接等各个环节都有规可依。加大投入,改善档案保管保护条件。
2.2 特色民居保护与修缮
保存完好型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收集基础资料,确认价值特色,划定保护界限,保护村寨格局,保护街巷空间。在保护更新过程中,要控制好街巷的空间尺度变化,以保持村寨原有的氛围。
新老融合型特色村寨。部分新建建筑不利于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整体村容村貌的统一,需要对其进行“穿衣戴帽”工程。以村寨内的古建筑为参照物,制定新改造建筑的高度控制指标。
传承创新型特色村寨。建设传承创新型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包括生态移民、整村推进扶贫、集中居住等形式,在传承创新型村寨建设中应着重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民居文化、加大财政投入、建立健全民主管理机制等几个方面来开展工作。
2.3 旅游和休闲农业培育
沿铁路和高速公路,建成一批上规模的种植基地和特色休闲农业示范区。以县为单位重点培育1个~3个区域特色鲜明的支柱产业,7个民族乡分别至少有1个特色支柱产业。以特色农产品为代表布局村镇农业,培育“一乡一名品,多镇多带”的农产品体系。
2.4 传统手工艺品保护与发展
传统手工艺人才培养。省民宗委首先抓好培训,每年明确一个专题或者一个类别,举办一批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人才培训班,强化传统生产与现代技术有力结合的生产技能;专项扶持传统手工艺产业。扶持企业壮大产业,采取资金扶持、项目扶持和民贸民品政策扶持等扶持方式,鼓励民族民间工艺大师领办兴办民族工艺生产经营企业。
2.5 村镇品牌建设
特色小镇和村寨品牌整体规划。尊重自然环境法则,保护和利用城镇原有的自然环境资源来维持少数民族特色小镇的本色;对小镇和村寨的主要空间布局进行整体性的控制,以便于形成村寨自身独有的特色。
特色小镇和村寨品牌详细规划。遵循山水骨架,构建特有的少数民族特色小镇和村寨的自然景观;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人文景观;打造以人为本的生活景观;保护和优化建筑空间设计;加强植物配置,打造季节景观,植物选取尽量以乡土植物为主。
3 少数民族村镇保护与发展的思考
广东省少数民族村镇虽然因为地域上的集中有着相似的发展历程与特征,但事实上却面临着各自不同的现实情况,不少村寨几乎已经被破坏得体无完肤,它们的保护与发展需要整个广东省乃至全国范围内综合考虑。
3.1 明确价值体系,具体对待
通过村落调查明确各村镇整体的综合价值,又要区别对待各村镇的不同特色及其构成要素,明确其等级、规模、职能和特征等,需深入地分类研究各个村镇的普遍性与唯一性。
3.2 整体考虑,重点突出
少数村镇可能历史遗留较多,政府的保护力度及资金都会较多,但这些村镇却又不能完全代表整体的价值与特色。因此需要采取整体性的保护策略,对体现组成整体价值的不同类型的村镇与各类要素采取重点及具有针对性的保护与发展策略。
3.3 错位竞争,协同发展
不是任何特色村镇都要把旅游业搞得轰轰烈烈,某些村寨功能性的缺失导致其经济、社会的全面衰落,进而被人逐渐遗忘,泯灭在茫茫深山野林,这是物质要素保护之外,更为迫切的问题。虽然多数村镇总会或多或少的保留着历史遗存,但不同的现实情况必然要求各村镇在共同发展的基础上考虑自身的特点。
[1] 司徒尚纪.广东文化地理[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261.
[2] 李 默.瑶史拾零七则[J].广东民族学院学报,1992(7):79.
[3] 谢 剑.广东连南排瑶聚落模式的初步研究[J].广东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1):88.
[4] 竹村卓二.访问“广东排瑶”[J].韩伯泉,译.广西民族研究参考资料(第六辑),1986(6):99.
[5] [清]李来章.连阳八排风土记[M].黄志辉,校注.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0.
[6] 郑力鹏,郭 祥.南岗古排———瑶族村落与建筑[J].华中建筑,2009(12):76-77.
Research on minority nationality town and village specialties and value
Qin Qiaohua Hu Ting Liu Ye
(SouthChinaUniversityofTechnology,Guangzhou510641,China)
The thesis investigates minority nationality town and village conditions of Guangdong province. Taking Liannan Yao Autonomous County as an example, it analyzes historical conditions,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specialties and value of Yao dwellings, and formulates “the 13th Five Year Plan” about protecting and developing Guangdong provincial minority nationality town and village specialties, with a view to explores suitable and feasibl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methods of Guangdong minority nationality town and village specialties.
minority nationality, town and villag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folk culture
1009-6825(2017)01-0024-03
2016-10-21
覃巧华(1990- ),女,在读硕士; 胡 婷(1992- ),女,在读硕士; 刘 业(1956- ),女,硕士生导师,教授
K928.5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