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阳健脾法促进骨折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疗效观察
2017-02-23陈细明吴育锋黄曼芬王凯波
陈细明,吴育锋,黄曼芬,王凯波
(广东省揭阳市中医院骨科,广东 揭阳 522000)
温阳健脾法促进骨折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疗效观察
陈细明,吴育锋,黄曼芬,王凯波
(广东省揭阳市中医院骨科,广东 揭阳 522000)
目的:观察温阳健脾法促进老年人骨折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2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32例和对照组130例,两组术后均用消炎抗菌药,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对照组另用吗丁啉,治疗组结合附子理中汤加味口服配合中药穴位贴敷。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6.97%、对照组56.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温阳健脾法促进老年人骨折术后胃肠蠕动功能恢复有显著疗效。
术后胃肠功能;温阳健脾益气法;对照治疗观察
下肢骨折、脊柱骨折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特别是术后1周内,多会出现不同程度胃肠功能紊乱,表现为胃肠蠕动消失,甚至肠麻痹,术后排气、排便功能障碍,腹部胀痛,恶心呕吐等。我们用温阳健脾法促进老年人骨折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262例,均为2009年2月至2016年6月在本院骨科住院的下肢骨折、脊柱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30例,男46例,女84例;年龄60~98岁,平均70.6岁;股骨髁部骨折6例,胫骨平台骨折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52例,股骨颈骨折60例,胸腰椎压缩骨折4例;切开复位内固定术76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24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26例,椎体成形术4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少食、早饱症状,伴恶心32例,伴腹部胀痛40例,伴便秘36例,伴大便溏泄5例。治疗组132例,男42例,女90例;年龄61~96岁,平均70.3岁;股骨髁部骨折6例,胫骨平台骨折9例,股骨粗隆间骨折53例,股骨颈骨折61例,胸腰椎压缩骨折3例;切开复位内固定术81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23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25例,椎体成形术3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少食、早饱症状,伴恶心30例,伴腹部胀痛43例,伴失眠头痛自汗10例,伴便秘36例,伴大便溏泄6例。两组年龄、性别、创伤术式、术后症状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参照钟南山等主编的《广东省常见病基本诊疗规范》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标准。创伤术后有不同程度少食,早饱,腹胀痛,恶心,头痛,失眠,自汗,便秘或大便溏泄等症状。年龄60岁以上。
排除标准:不符合诊断标准,原有严重的消化道疾病。
2 治疗方法
两组术后均给予静滴消炎抗菌药,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
对照组另用吗丁啉(西安杨森生产)口服,于术后8~12h开始。
治疗组另用附子理中汤加味口服配合中药穴位贴敷。①附子理中汤加味药用制附子15g(先煎),白术30g,党参20g,甘草18g,干姜15g,法半夏15g,黄芪60g,当归15g,白豆蔻10g,砂仁15g。大便秘结加肉苁蓉、火麻仁,大便溏泄、苔白厚加枳壳、厚扑,腹痛加延胡索、白芍,头痛加白芷、川芎,失眠加生龙骨、炒酸枣仁,自汗加山茱萸。每日1剂,连煎2次,煎得药液混和后分2次口服,于术后8~12h开始。②穴位贴敷药用肉桂、花椒、吴茱萸、乌药等,研成粉末,用姜汁调匀制成直径2cm、厚0.3~0.5 cm的药饼。取神阙、中脘、脾俞、章门。用透气小敷贴将药饼贴于穴位上,每天更换1次,每次贴24h,术后第1天开始,连用5天。
两组均以肛门排气.排便标志胃肠蠕动功能恢复,计算从手术结束至第1次肛门排气的时间和排便时间为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时间。治疗5天后判定疗效。
3 疗效标准
治愈:症状消失,饮食、大便正常。好转:症状减轻,饮食量增加。无效:症状无改善。
4 治疗结果
两组术后排气及排便时间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第1次排气及排便时间比较 (h,)
表1 两组术后第1次排气及排便时间比较 (h,)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n 排气时间 排便时间治疗组 132 14±7.52△36±7.49△对照组 130 30±16.46 42±11.53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疗效比较 例(%)
5 讨 论
骨折术后患者因创伤、麻醉、手术、术口疼痛、术后长时间卧床、术后进食时间延迟等, 易导致术后出现腹胀、 腹痛、 便秘等胃肠道功能紊乱。手术作为祛邪手段,势必伤正,术后失血耗液,损伤脾胃阳气,使脾胃功能障碍、化源不足,从而正气更弱。表现为肢体困倦,纳呆,脘腹胀闷,舌淡苔腻,口渴少饮等脾阳虚湿困征象。由于术中失血、气无所附、脾气亏虚,术中及术后大量补液、术后较多给予流质、超过脾阳运化水湿能力,使用抗生素损伤脾阳,术前、术中忧思顾虑太多、忧思伤脾,以及麻醉和术后卧床等影响肠胃蠕动,均致脾阳运化水湿功能失调,湿浊内困。因此,脾阳亏虚为老年骨折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紊乱首要病机,而脾阳根于肾阳,脾的运化赖于肾阳的推动。治疗当温阳健脾以调理气机、分消湿浊,兼补气血、活血行气。
附子理中汤加味方中附子理中汤乃先后天并补之方,附子温挽真阳(肾阳),姜、术培中宫之土气(温脾阳)。下阳(肾阳)为中阳(脾阳)之根,无下阳即是无中阳。下阳本乎先天所生,中阳却又是先天所赖,中阳不运,上下即不相交。党参补气养液以制干姜之燥,蔻仁健脾燥湿行气分消湿浊,黄芪、当归补益气血、行气活血,乌药行气疏肝以解郁,丹参活血祛瘀,甘草与辛药同用可化周身之阳气,阳气化行则湿浊立消。诸药相配,甚合老年骨折术后胃肠功能紊乱脾阳亏虚、湿浊内困、升降迕逆的病机。
穴位贴敷可通过刺激局部俞穴以激发经气,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调整脏腑功能。脐为先天之结蒂,后天之气舍,介于中下焦,又是肾间动气之所在,故神阙穴与胃脾肾关系密切。神阙穴虽为任脉之穴,但任督冲脉均起于胞中,一源多歧,因而联系全身经脉,并藉由经脉之气通贯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及筋骨皮肉。敷神阙即能调理脏腑,扶正祛邪。中脘为胃之募穴,属八会穴之腑会.有调理胃肠,降逆止呕之功效。脾俞、章门俞募相合,用以调补脾气、使中阳得振、运化有权,升降恢复常度。穴位敷贴药均以辛温为主,有温经散寒、理气止痛、降逆止呕之功,穴位敷贴一方面可使药物通过穴位直接渗透而起治疗作用,另外通过穴位的局部刺激达到调整脏腑功能的作用。
温阳健脾法切中老年骨科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病机,可调理肠胃机能,排除肠胃积滞,促进胃肠生理功能恢复,从而减少腹胀、腹痛、肠麻痹等并发症。
R256.398.3
B
1004-2814(2017)01-0014-02
2016-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