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我国金融风险问题研究述评

2017-02-23周少帅

关键词:次贷金融危机资本主义

周少帅

(国防大学 政治学院,上海 200433)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我国金融风险问题研究述评

周少帅

(国防大学 政治学院,上海 200433)

对金融危机根本成因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关注的重点。尤其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他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危机根源和形成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时至今日,随着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和美债危机影响不断蔓延,金融危机问题仍然作为一个研究热点和学术动向而持续性地受到高度关注。

马克思;金融危机;述评

一、马克思主义视域下金融危机根本成因的研究现状

(一)资本主义制度和基本矛盾危机论

资本主义制度和基本矛盾危机论主张,金融危机尽管表面上发端于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但却根源于资本主义制度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刘明远(2009)对马克思金融危机分析模型的结构、要素与机制进行了分析,认为危机的产生是由于经济中一系列连续性和均衡性关系遭到破坏的结果,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充分展开后的结果[1](P27-94)。王伟光等人(2010)认为,西方国家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是资本主义微观基础、经济结构以及经济调节等方面的具体矛盾的现实表现[2](P5-19)。应霄燕(2011)对当下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进行了研究,认为主权债务危机是金融资本主义的主要危机形态,是资本主义发展到金融资本主义阶段,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深化与政府各种反危机政策和措施叠加的必然逻辑结果,是资本主义制度经济和政治危机深化的集中表现[3](P94-99)。陈硕颖(2010)认为,希腊债务危机,表面上是金融市场现象,实际上背后有着深刻的资本主义制度根源,是资本主义矛盾演化的产物[4](P48-54)。高建昆、程恩富(2016)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现实出发,从四个方面分析拓展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当代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具体表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危机理论的发展和创新[5](P1-2)。

(二)生产相对过剩危机论

生产相对过剩危机论认为,金融危机根源于实体经济运行中长期存在的生产相对过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国际著名左翼学者罗伯特·布伦纳的观点。布伦纳认为,当前的世界性金融危机根源于实体经济领域的生产过剩,表现为利润率的长期下降并难以恢复,是一场典型的马克思式的危机,并认为各国政府所采取的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刺激政策注定是无效的[6](P5-12)。国内学者马艳(2009)认为,2008年全球危机从表现上看是金融危机,但本质上是生产过剩,尤其是房地产市场的过剩[7](P110-114)。顾钰民(2009)认为,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不是操作层面上的问题,而是实体经济中的生产过剩。金融活动的失控和实体经济领域的生产过剩相互交织,是当代资本主义经济运行出现危机的一个新的特征[8](P41-45)。白暴力、傅辉煌(2010)认为,金融危机是实体经济危机的表现。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原因是实体经济存在生产相对过剩或有效需求不足,金融危机只是实体经济危机的表现形式,只是实体经济矛盾尖锐化的表现[9](P17-21)。祝福恩、林德浩(2011)认为,在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危机通过生产过剩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在“信用货币”时代,商品过剩转化为资本过剩,而虚拟经济市场则为过剩的资本提供了容纳和宣泄的场所[10](P10-12)。

(三)利润率下降危机论

利润率下降危机论主张根据马克思的平均利润率下降理论解释危机的根本成因,认为随着利润率的下降,生产过剩或普遍性的生产过剩将成为常态,进而导致资金逐渐脱实向虚,最终导致金融资产泡沫的破裂,出现金融危机。英国左翼学者克里斯·哈曼在理论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美国的次贷危机根源于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利润率的长期低迷。尽管世界范围内剥削率有所提高,但不能冲销利润率下降所带来的影响。与此同时,剥削率的提高意味着工人消费的减少,因而经济的增长更加依赖投资。但是,资本却没有用于生产性投资,而是投机性地流向了金融领域,最终导致经济泡沫的出现[11](P17-23)。谢富胜、李安、朱安东(2010)将劳资斗争、价值实现和资本有机构成等多种因素纳入利润率公式,在对1975-2008年美国经济利润率分析和经验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利润率的周期性下降是经济周期性波动的最主要原因,而非生产工人所占比重的上升则是利润率周期性下降的主要原因[12](P65-82)。周思成(2011)对国外马克思主义者关于平均利润率趋向下降能否解释金融危机的根源的争论进行了综述,从经验、理论和现实等三个层面对争论两派做了全面梳理和介绍,认为由于数据来源、采集年份、考察区间以及对利润与资本范畴的理解等各不相同,对利润率趋势的描述也就存在较大差异[13](P144-165)。

(四)经济金融化危机论

经济金融化危机论主张,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发展过度金融化、虚拟化所导致的必然产物。英国左翼经济学家考斯达斯·拉帕维查斯分析了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深层原因,指出今天处于资本积累核心的大企业的投资已经越来越少地依赖于银行体系的贷款,而是依赖于本企业自己的利润,从而导致银行利润逐步萎缩,只能转向消费信贷和房地产信贷领域来寻求新的利润来源。这种做法导致金融业日益脱离实体经济,并具有制造资产泡沫的强烈的内生动力。因此,次贷危机根源于实体领域的信贷收缩[14](P10-16)。美国学者迈克尔·赫德森认为,美国经济已经进入泛虚拟化时代。泛金融部门从世界工人和产业资本那里吸走收入并以日益加重的债务压垮他们。因此,正是金融垄断资本所造成的债务负担和工人失业才是通往奴役之路[15](P13-21)。国内学者张俊山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本矛盾入手,分析了金融化和金融危机之间的关系,认为经济金融化在突破基本矛盾限制的同时,也导致资本主义危机的爆发[16](P60-66)。

(五)新自由主义危机论

新自由主义危机论主张从新自由主体体制危机的角度去阐释危机。美国左翼学者大卫·科茨认为,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从根本上说是近年来有新自由主义所主导的资本主义体制危机。在新自由主义主导下的经济发展有以下三个严重的事实:一是全社会范围内的不平等日益扩大;二是金融机构日益热衷于风险性和投机性的经济活动;三是资产泡沫大量出现。这些事实在短期内刺激经济扩张的同时,也为体制,危机的爆发埋下了隐患。与国家干预下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相比,新自由主义主导的经济危机破坏性更强,传播速度更快。因此,唯有重新构建资本主义体制,才可以化解此次危机[17](P13-20)。法国经济学家热拉尔·杜梅尼尔和多米尼克·莱维认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根源于世界经济的失衡,而世界经济失衡的源头就在美国。美国的次贷危机所引致的世界金融危机,究其原因,除了制度因素和金融监管缺失以外,美国在经济上采取新自由主义道路难辞其咎。在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影响下,美国经济忽视了生产性投资,转而大力推行超前消费,因而导致对外贸易的巨额赤字和政府庞大的国内债务。长此以往,随之而来的就是次贷危机和信用危机[18](P11-13)。印度学者C.P.钱德拉塞卡尔认为,对凯恩斯政策的抵制以及新自由主义的兴起导致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增速的持续下滑。各国为了应对经济增长放缓的现实而大肆扩张金融资本,从而加剧了实际经济增长的波动性,最终引发此次国际金融危机[19](P17-20)。国内学者张宇(2012)认为,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了新自由主义阶段而产生的一次总危机[20](P14-16)。

二、马克思主义视域下我国金融风险防控的研究现状

目前,随着中国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加大,各种潜在金融风险显性化态势趋于明显,尤其是近几年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等外生性风险因素对我国经济形成影响的背景下,国内许多学者基于马克思理论对我国经济风险尤其是金融风险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形成了一定的理论成果,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房地产泡沫风险

窦尔翔、李洪涛、李昕旸(2007)认为,房地产本身的特征决定了房地产属于“泡沫易生型”产业,并基于马克思地租理论分析了房地产价格形成的基础以及导致房地产价格泡沫的因素[21](P40-45)。刘海莺、张华新(2014)基于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两大部类的平衡关系,分析了房地产市场的通货膨胀效应,并在此基础上判断房地产市场调整期可能引发逆向通货膨胀,其中,银行次贷风险加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都可能成为引致因素[22](P24-31)。钟荣桂、江丽(2017)分析了中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房地产市场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认为土地财政路径依赖与债务危机并存、去库存压力与区域性房价上涨并存是目前房地产市场的主要风险,并提出了风险防范的举措[23](P103-105)。

(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马金华(2011)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历程进行了回顾,分析了地方政府融资行为对财政、金融、社会所带来的影响,并指出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政府举债债券化[24](P90-94)。黄榕、沈坤荣(2012)基于美国次贷危机与中国地方债的研究,认为债权债务关系锁链是债务问题上升为债务危机的重要因素,并指出目前中国地方政府债务没有偿讨性风险,但是存在过度依赖银行的高杠杆化与债务预算约束问题[25](P71-79)。张前程、杨光基于马克思经济学分析了投资依赖、产能过剩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等三者之间的关系,认为投资依赖将导致产能过剩,并在地方举债融资模式下,产能过剩又会积累地方政府债务风险[26](P81-89)。张平(2017)认为,“十三五”时期我国地方财政将面临更大压力,虽然债务水平总体可控,但是地方债上升空间几乎消失,个别省份的债务水平已经进入预警区间,并针对控制债务风险、缓解债务压力提出建议[27](P79-85)。

(三)资产账户开放中的风险

程恩富、方兴起(2016)在批判让·梯若尔主张的基础上认为,在美国霸权地位衰落的背景下,中国作为“世界加工厂”,防范和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是十分有限的,必须在一定程度上管控资本账户,限制人民币的兑换、储备数万亿美元来应对冲击[28](P40-45)。张明(2015)对中国面临的短期资本外流新局面进行了分析,认为短期资本外流的加剧可能触发中国系统系金融风险,因此,必须审慎地开放资本账户,尽快建立健全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框架[29](P17-30)。连平、刘健、鄂永健(2017)分析了资本外流与人民币贬值之间的强化机制,认为一旦二者形成趋势,可能在相互促进中加剧产业空心化,引发金融市场震荡,甚至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30](P18-27)。

三、文献述评

从上述研究现状来看,基于马克思的危机理论来分析中国当前的金融风险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纵观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尽管针对危机的必然性和中国当下面临的金融风险问题给出各自的理论阐释和防控措施,但在某种程度上讲,马克思的金融危机理论仍然缺乏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进而使得我国金融风险防控问题缺乏足够的理论基础,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危机理论过于顺应现实需求,折中主义倾向较为明显

国内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对于金融危机理论的重视集中反映在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后,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就危机论危机,没有从现象深入到危机背后的本质性问题,这一点在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的研究成果中表现得尤其明显。就目前国内金融风险防控研究来说,虽然能够运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观点分析问题,但较为缺乏金融危机理论的综合性框架。

(二)危机理论过于侧重制度成因,缺乏普遍性的指导意义

多数国内学者在阐释金融危机时,都侧重于制度性成因,即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以及所产生的对抗性矛盾是危机的最终成因,这一点无疑是正确时。但如果一味强调制度性成因,不重视从特殊性的危机中总结出具有一般性的危机理论,就会无形中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排除在危机的可能性之外,使得危机理论缺乏普遍性的指导意义。

(三)危机理论过于重视金融领域,缺少对实体经济的重视

针对近年来金融危机频发的事实,不少马克思主义者过于注重基于马克思的虚拟经济理论来阐释危机的成因,或者归因于虚拟经济的过度膨胀,或者归因于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或者归因于金融领域具有相对独立性,不能深入到实体经济领域探求危机的根源,因而无法提出现实有效的危机防范和应对措施。

[1]刘明远.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与当代现实[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2]王伟光,等.西方国际金融和经济危机与中国对策研究:上[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7).

[3]应霄燕.主权债务危机是金融资本主义的主要危机形态[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7).

[4]陈硕颖.透视希腊债务危机背后的资本主义体系危机[J].马克思主义理论,2010(6).

[5]高建昆,程恩富.当代西方国家金融与经济危机中的四大矛盾分析[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6(2).

[6]蒋宏达,张露丹.布伦纳认为生产能力过剩才是世界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J].国外理论动态,2009(5).

[7]马艳.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相互关系的理论分析——基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视角[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8]顾钰民.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阐释金融危机[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1).

[9]白暴力,傅辉煌.对本次危机——经济危机若干争论问题的讨论[J].经济纵横,2010(6).

[10]祝福恩,林浩德.金融危机对马克思主义真理性的证明[J].理论探索,2011(4).

[11][英]克里斯·哈曼.次贷危机与世界资本主义危机[J].国外理论动态,2008(7).

[12]谢富胜,李安,朱安东.马克思主义危机理论和1975-2008年美国经济的利润率[J].中国社会科学,2010(5).

[13]周思成.利润率与美国金融危机——国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对危机的阐释和争论[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1(3).

[14]嵇飞.次贷危机与当代资本主义危机的新特征——考斯达斯·拉帕维查斯访谈[J].国外理论动态,2008(7).

[15][美]迈克尔·赫德森.虚拟经济论:金融资本与通往奴役之路[J].国外理论动态,2009(1).

[16]张俊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与当前资本主义金融危机[J].教学与研究,2009(10).

[17][美]大卫·科茨.目前金融和经济危机:新自由主义的资本主义的体制危机[J].当代经济研究,2009(8).

[18][法]热拉尔·杜梅尼尔,多米尼克·莱维.美国金融道路必须终结[J].国外理论动态,2009(3).

[19][印]C.P.钱德拉塞卡尔.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背景下的美国次贷危机:上[J].国外理论动态,2009(10).

[20]张宇.金融危机、新自由主义与中国道路[J].红旗文摘,2012(10).

[21]窦尔翔,李洪涛,李昕旸.中国房地产价格泡沫形成因素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7(1).

[22]刘海莺,张华新.论房地产市场的通货膨胀效应[J].经济学家,2014(11).

[23]钟荣桂,江丽.中国经济新常态与房地产市场风险防控[J].现代管理科学,2017(4).

[24]马金华.地方政府债务:现状、成因与对策[J].中国行政管理,2011(4).

[25]黄榕,沈坤荣.债权债务关系锁链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基于美国次贷危机与中国地方债的研究[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9).

[26]张前程,杨光.投资依赖、产能过剩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J].东南学术,2015(2).

[27]张平.“十三五”时期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7(1).

[28]程恩富,方兴起.让·梯若尔:资本账户放开与金融危机[J].东岳论丛,2016(1).

[29]张明.中国面临的短期资本外流:现状、原因、风险与对策[J].金融评论,2015(3).

[30]连平,刘健,鄂永健.资本外流和人民币贬值的强化机制及其风险防范[J].世界经济研究,2017(1).

[责任编辑薄刚]

2017-03-16

周少帅,国防大学政治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F20

A

2095-0292(2017)03-0078-04

猜你喜欢

次贷金融危机资本主义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逆全球化:资本主义最新动向研究
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民生建设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作用
中国应对金融危机政策回顾与分析
曾荫权谈金融危机中的亚洲经济
美国次贷危机的产生、蔓延和教训
透过金融危机看衍生品发展与监管
次贷骨牌祸及全球 中国如何再避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