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代月岩的一次酬唱——王瑞之诸人游月岩石刻

2017-02-23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7年7期
关键词:王瑞州府

敖 炼



明代月岩的一次酬唱——王瑞之诸人游月岩石刻

敖 炼

(湖南科技学院 国学院,湖南 永州 425199)

明正德十四年(1519)春,永州府推官王瑞之到道州,公事之余,携贺位、李璋、蒋昂、许钦、陈士恩、廖邦贤以及周绣麟一行八人,往游月岩。王瑞之倡律,另有六人和之,刻诗七首。七首诗均以理学、周敦颐为主题。此次唱和之情况,在月岩现存石刻上为最盛。

王瑞之;贺位;周绣麟;月岩;周敦颐;理学

一 王瑞之等月岩酬唱

月岩在湖南道州,近濂溪故里。今月岩存石刻63幅,自宋代太守赵汝谊祷雨过其下题名以来,除元代以外,历代地方官员、士人均有刻石,绵延不断。其中尤以明代刻石最盛,明代又以正德、嘉靖、万历年间最盛。月岩历代刻石者,有朝廷大臣,也有地方官员,有文官,也有武官,有一两人同行,也有七八人盛会,可谓络绎不绝而意兴不尽。

明正德十四年(1519)春,永州府推官王瑞之公事之余,携道州知州贺位、舂陵太守李璋、道州学正蒋昂、道州训导许钦、道州训导陈士恩、庠生廖邦贤以及周绣麟一行八人游月岩,存石刻两处,共刻诗七首。七首诗均以理学、周敦颐为主题。此次唱和之情况,从月岩现存石刻来看,应为最盛。

石刻位于月岩北崖中部,距离地面约2公尺。有上下两处,各有边框,长宽一致,分别为218公分、38公分,楷书。上处石刻有三首诗及11行小序,共37行,下处石刻有四首诗及6行跋,共38行,序和跋文字字径略小。其中,诗满行8字,序满行9字,跋满行8字。石刻整体保持较为完整,上处石刻第四行第四字,下处石刻第一行第八字,第四行第七字,第五行第七、八字,第二十二行第五字模糊,余皆清晰可辨。

石刻其一释文如下:

旹正德己卯春三月四日,予到道。公余,偕守俻舂陵李国□,太守永新贺惟德,元公十三世孙内翰周圣兆,掌教三山蒋世举,分教临海陈丕泽,新安许廷恭,往游月岩,用酬夙约。予倡以鄙律,而诸公遂歌以和之,并记岁月云。

路入名山信有媒,碧天面面洞中开。盈虚月景人行见,晴雨岩花地底来。物理上心垂象得,儒先在目后人陪。宦游到此诚难再,拼宿何妨两日回。

赐进士谪永州府推官江阴王瑞之识。

山灵久约不须媒,边塞风清笑口开。对月多情时入梦,看岩有伴我应来。乾坤已泄斯文秘,诗酒何妨竟日陪。况是陇头春事急,使车又作劝农回。

永新贺位。

天缘假我岂人媒,百里阴云一旦开。望满清光中处见,弦分侧影两边来。神工大斧何年凿,廊庙英才此日陪。景仰元公千古趣,朗吟风月竟忘回。

舂陵李璋。庠生廖邦贤书。

石刻其二释文如下:

峭壁摩空路有媒,□余苍玉雾云开。乾坤何日新斯境,湖海今朝幸我来。阴魄洞中呈法象,清光天外任追陪。可能移屋石边住,一日相看一万回。

三山蒋昂。

见道谁能易得媒,百年道眼两番开。阴阳这个形模在,太极何人造设来。贪看癖于今日破,快心诗肯过时陪。三春正是风雩景,童冠何妨歌咏回。

临海陈士恩。

天造奇功不用媒,洞门无锁四时开。圆涵太极凭谁测,妙契阴阳自易来。粉署使君勤远驾,黉宫儒素愧叨陪。形容□尽无边景,樽酒论文忘却回。

新安许钦。

使节寻游自有媒,望中晴色片时开。两弦霁月东西挂,一段光风上下来。山古重辉斯道合,人豪再出喜吾陪。徘徊未尽赓吟兴,收拾诗囊满载回。

元公世孙周绣麟。

正德十四年春雅识。王瑞之因游月岩,见周元公读书台址荒芜,遂偕知州贺位捐赀构屋于上,董其事者,博士周绣麟也。

二 石刻所载人物考述

石刻提及八人,以永州府推官王瑞之为首,李璋时任永州卫都指挥佥事,贺位时任道州知州,周绣麟袭父翰林院五经博士,故称内翰,蒋昂时任道州学正,亦即掌教,陈士恩、许钦为道州训导,即分教。以上八人仅庠生廖邦贤刻诗,其生平事迹亦不甚详,其他七人考述如下:

王瑞之,江苏江阴人,弘治十一年中举,正德三年(1508)戊辰科吕楠榜进士。初任南京户部尚书主事,正德十一年任永州府推官,正德十六年任贵州按察使佥事。

嘉靖《贵州通志》卷五《职官》:“按察使佥事:王瑞之,江阴人。”

万历《贵州通志》卷二《省志·秩官·佥事》:“王瑞之,江阴人,正德十六年任。”

康熙《常州府志》卷十七《选举二》:“正德三年戊辰吕楠榜。江阴:徐度,广东副使;王瑞之,贵州佥事。”

道光《永州府志》卷十一上《职官表·府寮·推官》:“王瑞之,江阴人,正德十一年任。”

王瑞之曾于宁远重修舜庙,于道州濂溪故里修“风月亭”。

嘉庆《宁远县志》卷三《建置志·庙宇》:“虞庙,在舜源峰下。……正德十六年,永州推官王瑞之重建,略如今制。”

周绣麟《濂溪三亭记》载:“及二府罗君柏、判府岳君鳌、许君岳,府推王君瑞之亦至。命州守方君进结一亭于道山下,扁曰‘风月亭’。”

王瑞之任永州府推官期间,与永州卫指挥佥事李璋协助巡抚都御史秦金平定龚福全等人叛乱,有政绩。

据《六府文藏·史部·安楚录》卷三《奏议》:“又委知府何诏、计宗道,推官王瑞之、朱节协赞行事,克期进剿。”

又卷三《奏议》:“据领哨指挥李璋、协赞推官王瑞之等呈称:本年十二月二十七日,选差健步探得,伪称延溪大王龚福全带领妻男,并亲信贼众,过走马山禾仓石,据险立寨,职等亲率土兵官军杀手人等取路并进。”

同治《攸县志》卷四十九《艺文》有易舒诰《总戎机序》,其中记载:“正德丙子,郴桂瑶人犯境,巡抚都御史秦公方议请讨。……以知府何诏、计宗道,推官王瑞之、朱节协赞,而公居中以制之。”秦公即秦金。

嘉靖《贵州通志》卷十二《记类》载祁顺《贵州布政使司增修公堂记》:“国家统驭万方,羁縻四裔,外而不内,是为大同。顾欲捣其穴而赭其庐,贪天为功,孤子寡妻,以遗之人,而不悟不知于大道之世,竟如何也。有道者操之有要,恒殷内忧以备外患,彼罪虽罔赦,而威用薄伐,毋为戎首,不亦善乎!用是自告同列,宪副刘君瓒闻而韪之,佥宪王瑞之甫又从而和之,勉勒诸石。是岁五月初吉,陷置厅壁,僭以告夫后之人。”

正德十三年,王瑞之与何诏、马济、毛毅、萧干、贺位游零陵朝阳岩,光绪《零陵县志》卷十四《艺文·金石·朝阳岩》录“何诏等题名”题刻:“中宪大夫知永州府事山阴何诏,同知南海马济,通判萧山毛公毅,顺德萧干,永新贺位,推官江阴王瑞人协恭厥职,夙夜靡遑。正德戊寅仲春朔,归自郴桂,同游于此,小适燕喜之私云。”

正德十四年,王瑞之重游朝阳岩,有诗刻《复登朝阳岩叙别因以咏怀》。光绪《零陵县志》卷十四《艺文·金石·朝阳岩》载此诗:“王瑞人诗:潇湘洞口咏飘风,景物依稀仙岛中。天曙日光空谷白,春凝泉暖落江红。细看隐隐残碑刻,极喜欣欣百姓同。吏隐赏心浑未足,令人欲挟大江东。赐进士南户部尚书主事,谪永州府推官江阴王瑞人题。”

上述方志中“王瑞人”当系“王瑞之”之误。

李璋,湖南道州人,任宁远卫指挥,永州卫指挥佥事,柳庆总兵官,南京前府佥事等职。史载李璋事功主要在征剿叛乱,功名显著。逝后葬道州下关。

隆庆《永州府志》卷十一《兵戎志》:“永州卫指挥佥事:李璋,宁远人。”

乾隆《衡州府志》卷二十二《名宦》:“李璋,道州人,以都指挥守备郴桂,时峒瑶猖獗,璋锐志征剿,所向风靡,边瑶宁谧。”

嘉庆《宜章县志》卷十六《名宦志》:“李璋,道州人。《旧志》:宁远卫指挥,正德间擢都指挥,守备郴桂。十二年丁丑,广东象牙山贼结连西莽,贼首龚福全等大肆猖獗。璋申详都御史秦金,调三省土汉官兵会剿,破其寨栅九十,擒福全,斩其伪总兵刘福兴、李仁才,俘者三千人。其布阵立营探穴执讯,皆璋之力,甚著威名。”

道光《永州府志》卷十《古迹志·明墓》:“明提督总兵官李璋墓,在道州下关。”

道光《永州府志》卷十五上《先正传》:“李璋,本监利人。弘治十五年,袭宁远卫指挥佥事,以守御柳州征马平功,累迁柳庆参将。进剿广东新宁,及思恩田州叛寇屡捷。升总兵官镇柳庆。转贵州讨平叛贼周天星等,勅书奖励。嘉靖十一年,进南京前府佥事,提督操江,旋调督清平,剿贼王聪杨勉等。屡建大功,乞恩养疾,忠勤智勇,将帅之良也。”

光绪《道州志》卷九《人物·列传》:“李璋,《府志》:道州人,弘治十年,袭宁远卫佥事,守御柳州,征进马平有功,擢守备。正德十六年,授广东都司。嘉靖初,以参将分守柳庆地方,进剿广东新宁,复征思恩府叛目刘召,及剿田州贼屡捷。寻擢总兵官镇守贵州,剿平叛贼周天星等,勅书奖励。十一年,进南京前府佥事,提督操江。十五年,又以总兵官兼提督清平等处,抚剿凯贼王聪杨勉等,屡建大功。十九年,乞恩养疾卒于家。”

贺位,字惟德,江西永新人。正德间举人,曾任湖南永州通判,湖南道州知州,福建汀州同知。为政求简,注重教育,深得民心。

康熙《永州府志》卷三《建置志·公署》:“祁阳县府馆,在县治南。通判杜瑛建,正德十三年通判贺位重修,今废。”

乾隆《祁阳县志》卷三《官署》:“本府行署在县治东城隍庙右,明通判杜莫建,正德十三年戊寅,通判贺位重修,今废。”

嘉靖《汀州府志》卷十一《秩官·历官·同知》:“贺位,江西永新县人,举人,正徳十五年任。”

嘉靖《江西通志》卷二十七:“贺位,汀州同知。”

乾隆《福建通志》卷二十六《职官七·汀州府》:“知府:贺位,永新人,以上俱正德间任。”

同治《永新县志》:“弘治十一年戊午乡试:贺位,深子,汀州府同知。”

民国《长汀县志》卷十二《职官志》:“同知:贺位,永新人,俱正德间任。”

道光《永州府志》卷十一上《职官表·府寮·通判》:“贺位,永新人,正德九年任。”

又卷十一下《职官表》:“知州:贺位,江西人,正德十二年任。”

又卷十三《良吏传》:“贺位,江西人。正德十三年知道州,为政日求便民,节冗费,抑豪右,加意学校,人皆悦服。”

贺位在永州任职期间,曾游月岩、朝阳岩,石刻均有记载。

道光《永州府志》卷二下《名胜志下·道州》:“贺位,州牧。贺位诗:山灵久约不须媒,边塞风清笑口开。对月多情时入梦,看岩有伴我应来。乾坤已泄斯文秘,诗酒何妨竟日陪。况是陇头春事急,使车及作劝农回。”据石刻审辨,“及作”应为“又作”,此误录。

光绪《零陵县志》卷十四《艺文·金石·朝阳岩》录“何诏等题名”题刻,内有“永新贺位”。

蒋昂,字世举,福建侯官人,成化二十二年(1486)举人。曾任道州学正,辽府长史,温州府学教授,兴国州学正。

万历《福州府志》卷十八《人文志三·选举·国朝乡举》:“侯官县学蒋昂,易字世举,文之孙,道州学正。”

崇祯《闽书》卷七十五《英旧志·福州府·侯官县》:“举人进士,遇子、午、卯、酉是举人,辰、戌、丑、未是进士。成化二十二年丙午:郑冉,瑛曾孙,府学;蒋昂;姚锵;曾基。”

万历《温州府志》卷八《秩官志》:“皇明府学教授,蒋昂,侯官人。”

弘治《八闽通志》卷四十八《选举·科第·福州府》:“蒋昂,文之孙,兴国州学正。”

道光《永州府志》卷十一下《职官表·道州·学正》:“蒋昂,侯官人,正德八年任。”侯官即三山,万历《福州府志》卷三《舆地志三·疆域》载:“福州府,八闽都会之地,其郡名秦曰闽中,汉曰候官,晋曰晋安,唐始为福州,城中有三山焉,谓之三山。”

陈士恩,字丕泽,浙江临海人。曾任道州训导,龙川县教谕。陈士恩曾于明正德丁丑(1517)中秋在月岩刻诗二首,其一为《月岩》:“龟马已输天地蕴,巉山又现月弦规。当中石窍上通处,秋半冰轮高揭时。旋入望从初八满,渐回顾向廿三亏。难名物理根源地,更启元公作禹羲。”其二为《濂溪》:“一从洙泗开天地,滚滚源徂只此支。流向伊川婺源去,静清还似在山时。”陈士恩生平信息较少,仅查得以下几条。

道光《永州府志》卷十一下《职官表·道州·训导》:“陈士恩,临海人,正德七年任。”

光绪《道州志》卷四《职官·训导》:“陈士恩,临海人,正德七年任。”

嘉庆《龙川县志》第三十一册《职官·教谕》:“陈士恩,临海人,正德十四年任。”

许钦,字廷恭,安徽绩溪人。岁贡生,曾任道州训导、龙游县教谕。多以孝悌事迹载入方志。著有《止轩文稿宦游录》。

道光《永州府志》卷十一下《职官表·道州·训导》:“许钦,绩溪人。”

万历《龙游县志》卷六《官师·教谕》:“许钦,绩溪人。”

乾隆《绩溪县志》卷一《方舆志·封域·坊表附》:“旌孝坊,在县北,为孝子许钦立。”

又卷一《方舆志·形胜·古迹附》:“孝感亭,在县治北,明知县高梁为孝子许钦建,康永韶记。”

又卷八《人物·孝友》有传:“许钦,字廷恭,市北人。天性纯孝,年十六,教授于乡史。弟贫,以已田让之,独养父母,母卒,庐墓三年。知县郭纴举充诸生。父宽,继殁,因贫槁葬,结庐守哭者亦三年,以孝成祯祥心三见。有司奏闻,治中旌表,复其家钦。正德甲戊岁贡,授湖广道州训导,寻升浙江龙游教谕,士人德之,举入名宦。著有《止轩文稿宦游录》。”当地以孝供奉许钦,乾隆《绩溪县志》卷五《学祀》:“忠义孝弟祠:孝子许钦。”

弘治《徽州府志》卷一《地理一》:“旌孝坊,在城北,为孝子许钦立。”

又卷九《人物三·孝友》有传:“许钦,绩溪人。家贫性孝,年十六,教授于乡。兄弟贫,以已田让之。独养父,母有疾,汤药惟谨,告天求以身代母,方卒,贷葬庐墓侧。知县郭纴举充生员。父宽,继没,因贫槁葬,结庐守哭,人不忍闻。弘治庚申,知府祁司员奏闻旌表。”

又卷十《人物四·宫室》:“孝思亭,在县北秀野,孝子许钦初葬父母庐墓处,后迁葬于泰坑,此亭故在,遂刻父母像祀于亭中。知县高梁为之葺理,御史郭纴扁曰‘孝思’,礼部侍郎康永韶记。”

又卷十《人物四·宫室》:“敬德堂,许钦建,程敏政有《铭》。”

周绣麟,字圣兆,号酸斋,庠生,道州人。周敦颐十三世孙,承袭父亲周冕翰林院五经博士,葬于先茔左。

光绪《道州志》卷八《选举》载:“恩荫:明,周冕,周子十二代孙,景泰七年始授翰林五经博士。周绣麟,冕长子,承袭博士。周道,绣长子,承袭博士。”

周绣麟既袭翰林院五经博士,藏《濂溪志》,有功于世。光绪《道州志》卷七《先贤》载:“濂溪祠,即濂溪书院,在州学西。宋绍兴己卯,知军州事向子忞始祀周子于学之稽古阁。……嘉靖间,宗子翰林博士周绣麟于棂星门内建楼藏《濂溪志》书板。”后鲁承恩编《濂溪志》,其序记道:“先生裔孙五经博士绣麟,闻而力请授诸梓。”

永州府推官王瑞之命知州方进建风月亭,知州叶文浩又建濯缨亭,知州陈大濩又建有本亭。三亭建好后,周绣麟撰文《濂溪三亭记》,并请永州府同知鲁承恩作文记之。嘉靖二十一年,周绣麟在道州通判金椿重建濂溪书院时,捐资修建。

廖邦贤,《舂陵廖氏族谱》卷五载:“十八世祖,邦贤,庠生。”月岩附近有小坪村,多为廖氏,月岩廖氏为濂邦望族,其风俗以阀阅相尚,小坪廖氏尤为显著。

三 石刻诗解

此次游月岩,一行八人,王瑞之唱韵,另外六人和韵,廖邦贤书丹。七首七律主题围绕周敦颐与理学展开。

王瑞之诗:“路入名山信有媒,碧天面面洞中开。盈虚月景人行见,晴雨岩花地底来。物理上心垂象得,儒先在目后人陪。宦游到此诚难再,拼宿何妨两日回。”

“名山”即营山,营山与月岩相距不远,出月岩即可见,康熙《永州府志》卷二十《艺文志三》有钱邦芑《月岩记》,文中记有:“出崖西门正望一峰突峙,圆如大镛。此外高山接天,连南亘北,不知几十余里,山之外更见五峰杰竖,如笏如戟,迭秀云霄,其中一峰别为高锐,土人指曰:‘此即春陵山也。’”康熙《永州府志》卷八《山川志》:“营山,在州西四十里,层峦叠嶂,绵亘数十里,实为州之西屏,其中峰最高,乡人呼为舂陵山,与全州、灌阳连界。按:唐武德四年置营州,明改南营州,即在山下今小坪村,有南营州故址。”“碧天面面洞中开”,洞即月岩,在月岩中,可抬头仰见天空,同时又可透过东西二门望见天空,故曰“碧天面面”。

隆庆《永州府志》卷七《提封》载:“月岩,在州西四十里,旧名穿岩,形如圆廪,中可容数万斛,东西两门通道,望之如城阙,当洞之中而虚其顶,自东望之如月上弦,自西望之如月下弦,就中望之又如月之望。”在月岩中随行进退,洞门盈亏异状,故言“盈虚月景人行见”。“岩花”,岩壁石缝悬崖中的一种植物,开在雨后放晴之际。宋张舜民《岩花》诗:“托根何太远,得地亦相宜。土石生为偶,红香想自知。风英将片片,雨实渐离离。戍客思攀折,无何历处危。”据他人和诗,可知当时天气阴晴不定,故曰“晴雨岩花”。《易·系辞上》:“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周敦颐据月岩则之以《太极图》,是谓“物理上心”,也即“垂象”。“儒先”,即儒生,此指周敦颐,《史记·匈奴列传》:“匈奴俗,见汉使非中贵人,其儒先,以为欲说,折其辩;其少年,以为欲刺,折其气。”裴骃《集解》:“先,先生也。《汉书》作‘儒生’也。”《净明忠孝全书》卷四:“或问:‘周程朱张诸儒先,著书立言,多是力辟虚无寂灭之教,何邪?’”同治《浏阳县志》卷二十二《艺文二》中欧阳元《道州修学记》:“国家崇儒重道大盛于仁宗,而生于儒州周程为道学之宗,或生于道州之地,或生于明道之年,意者天地之生圣贤,虽不尽然,其有然者,盖有深意寓夫其闲,今道之路学新矣,为道州之士者,居儒先之乡,玩《太极》之图,读《易通》之书,儒先如在目也。”王瑞之时任永州府推官,府治距道县月岩约两日车程,“拼宿何妨两日回”表明众人在月岩露宿。

贺位诗:“山灵久约不须媒,边塞风清笑口开。对月多情时入梦,看岩有伴我应来。乾坤已泄斯文秘,诗酒何妨竟日陪。况是陇头春事急,使车又作劝农回。”

此诗载入道光《永州府志》卷二下《名胜志下·道州》,石刻上俗体字较多,“须”作“湏”,“笑”作“咲”,“梦”作“夣”,“看”作“㸔”,“况”作“況”,“回”作“囬”,另外石刻中的“又”在《永州府志》为“及”。“山灵”,《文选·班固〈东都赋〉》:“山灵护野,属御方神。”李善注:“山灵,山神也。”“边塞风清”,道州、江华、宁远一带,瑶族聚居,同治《江华县志》卷十二《杂记》记:“元至正元年,瑶贼唐大二等作乱攻破江华等州县,湖广行省平章滚布巴勒击平之,自明以来叛服不一。”光绪《道州志》卷一《方域》:“旧志按:明时,以州治边近山瑶,分拨永州卫军人于要害。哨守有白鸡营,在营阳乡,正德十三年立,永州卫指挥一员。”时值朝廷设置机构管理当地,同游者李璋曾任宁远卫指挥,永州卫指挥佥事,曾平定龚福全等边瑶叛乱。“对月”一语双关,一指自然之月,一指月岩。“乾坤已泄斯文秘”,乾坤为天地,天地造化出月岩,月岩蕴含天地之理,此句借用周敦颐则月岩以《太极图说》之典故。“况是陇头春事急,使车又作劝农回。”此次游月岩在清明谷雨之际,正是农事繁忙季节,“使车”指王瑞之众官,游月岩之外,王瑞之、贺位等还需执行“劝农”职责。

李璋诗:“天缘假我岂人媒,百里阴云一旦开。望满清光中处见,弦分侧影两边来。神工大斧何年凿,廊庙英才此日陪。景仰元公千古趣,朗吟风月竟忘回。”

此诗记载了当时的天气变化,游月岩之前为阴云连绵,游月岩之时晴空顿开,故曰“天缘”,言游月岩为天意之缘分而非人事之安排。“望满清光中处见,弦分侧影两边来。”当月岩之中,其顶空虚,自东望之如月上弦,自西望之如月下弦,就月岩之中望之则如望月。“廊庙”,即朝廷,王瑞之倡律,他人和诗,故“廊庙英才”应指王瑞之。“朗吟风月”,借周敦颐之典故,周敦颐有诗《题濂溪书堂》:“倚梧或欹枕,风月盈中襟。或吟或冥默,或酒或鸣琴。”朱熹《论孟精义》卷九上载:“明道曰:‘自见周茂叔后,吟风弄月以归,有“吾与点也”之意。’”李璋为武官,其诗直白明了。

蒋昂诗:“峭壁摩空路有媒,□余苍玉雾云开。乾坤何日新斯境,湖海今朝幸我来。阴魄□中呈法象,清光天□任追陪。可能秽屋右边住,一日相看一万回。”

首联中“雾云开”与李璋诗“百里阴云一旦开”同指当时天气。“乾坤何日新斯境”指周敦颐对月岩赋予人文价值,月岩本为大自然产物,周敦颐出生于月岩附近,受月岩启发,而有《太极图说》,“湖海”指道州。“阴魄”指月,唐淳《道藏·黄帝阴符经注》卷上:“日为阳魂,月为阴魄”,郭璞《游仙诗》:“晦朔如循环,月盈已见魄。”马戴《中秋月诗》:“阴魄出海上,望之增苦吟。”“法象”,《易经·系辞上》:“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县象著明,莫大乎日月。”月岩当中望月,有月相变化之理,故曰“呈法象”。“清光”即月光。尾联“可能移屋石边住,一日相看一万回”,表达对月岩的喜爱不厌,意同李白《独坐敬亭山》“相看两不厌”。

陈士恩诗:“见道谁能易得媒,百年道眼两番开。阴阳这个形模在,太极何人造设来。贪看癖于今日破,快心诗肯过时陪。三春正是风雩景,童冠何妨歌咏回。”

“见道”,《中庸》:“子曰:‘道其不行矣夫!’”赵次诚《考义三章》释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曰其则见中庸,指上章君子之中庸而言也,此章言道其不行矣夫。曰其则见道。指上章不行不明之道而言也。”

“百年道眼两番开”,道眼,佛道两家多用此语,《法藏·历代法宝记》曰:“心尽即道眼”,《道藏·黄帝阴符经注》:“观者五眼圆明也,明其天眼、慧眼、法眼、道眼、神眼,五光明彻,则五蕴归空,见其天道也。”《道藏·玉清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卷之五:“佛眼即道眼也。以常人之情,以俗眼观天地,真人以道眼观天地,道眼何在?必曰一心也。内而五脏六腑,以肤体隔绝;外而有五运六气,以天地隔绝。若俗眼观之,皆不得见也,若以道眼观之,则彻视表里,九天之外尘芥之微,无不洞烛也。”

“阴阳这个形模在”,“形模”即月岩,“阴阳”即太极,后世月岩又有太极岩之称,康熙《永州府志》卷八:“万历时张乔松名‘太极岩’。”张乔松在其文《月岩辩》中说:“世之游者,往往以月岩目之,殆未察乎岩之真体矣,予固表之为‘太极岩’。”万历二十六年,张乔松在月岩刻榜书“天开太极”,下刻诗一首,释文为:“万历戊戌十月甲子。太极阴阳真本体,如何认作月岩游。予今识得乾坤意,混沌初开为道谋。新喻青徕张乔松题。”

“贪看癖”和“快心诗”,指游月岩给心眼带来的满足与畅快。

“三春正是风雩景,童冠何妨歌咏回。”此联出自《论语·先进篇》:“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陈宗礼《南安军司理厅先生祠记》:“河南二程夫子遵父之命,执经问道于斯,得舞雩咏归之趣。”

许钦诗:“天造奇功不用媒,洞门无锁四时开。圆涵太极凭谁测,妙契阴阳自易来。粉署使君勤远驾,黉宫儒素愧叨陪。形容不尽无边景,樽酒论文忘却回。”

“洞门无锁”,月岩有东西两洞,宛如城门。

“圆涵太极凭谁测,妙契阴阳自易来”,《大易则通》卷二:“先天,圆图也,圆者,象天者也;后天,方图也,方者,象地者也。先天以圆为体,以方为用,圆中涵方,天包乎地也;后天以方为体,以圆为用,方中涵圆,地承乎天也。非先天外又一后天也,天不离乎地,先天之体即后天之用也。”又卷二:“圆涵方者,先天天地,位乎上下,日出于东,月生于西,雷起地中,风行天上,西北多山,东南多水,此圣人仰观俯察以取象也。……方涵圆者,后天以方为体,以圆为用。……盖涵者,太极之元而仪象之奥府也。”

“妙契”,佛道两家多用,《道藏·清微仙谱》:“太极真人徐来勒,事见《仙传》。真人得太极函三之妙契中盟五法之规。”佛家意为明悟自心,契合禅理。《宏智广录》卷四:“劫前运步,世外横身。真证不可以言传,妙契不可以意到。”《元贤广录》卷三十《续呓言》:“三宗之中,难莫难于禅,教次之,律又次之。以禅则超情离见,妙契在语言文字之表,非若教之可以揣摩而得。”

“粉署使君”,代指王瑞之。粉署,光绪《嘉兴府志》卷六《公署》:“署之名初见《国语》。……《史记》有宦署之目,至后汉而内署、中署、左署、七署、三署、郎署、寺署、粉署之名著,究亦京师而非郡县也。”《分门集注杜工部诗》卷十八《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馨香粉署妍。洙曰:粉署,郎署也。赵曰:公时乃工部员外郎,不生诣省中,徒想其官署之妍美耳,省谓之兰者,以其诸郎官握兰含香也,故云馨香,又谓之画省,以粉画之也,故言粉署。”“黉宫儒素”,黉宫即学校,“儒素”指作者本人,许钦时任道州训导。

周绣麟诗:“使节寻游自有媒,望中晴色片时开。两弦霁月东西挂,一段光风上下来。山古重辉斯道合,人豪再出喜吾陪。徘徊未尽赓吟兴,收拾诗囊满载回。”

“使节”即王瑞之。“望中晴色片时开”言当时天气片刻晴朗。“两弦霁月东西挂,一段光风上下来。”月岩有东西门,东望之如月上弦,西望之如月下弦,故言“两弦霁月东西挂”,月岩其顶空虚,月光当正中洒落,故言“一段光风上下来”。黄庭坚《豫章集·濂溪诗序》:“舂陵周茂叔,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光风”、“霁月”喻周敦颐。“山古重辉”即此次游览月岩之胜况,月岩自宋以降,题诗刻石者络绎不绝,宋刻极少,明刻最胜,遍览月岩石刻,以此次游览情况最胜,人数最多,刻诗最多,“山古”在明胥从化《濂溪志》中作“石室”。“人豪”指王瑞之。“赓吟”,《书·益稷》:“乃赓载歌。”《传》:“赓,续也。”“诗囊”,《樊南文集详注》卷八《李商隐十·李贺小传》:“(李贺)恒从小奚奴,骑距驉,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

结 语

正德十二年,李璋协助巡抚都御史秦金平定龚福全等叛乱。贺位于正德十三年知道州,贺位知道州期间,“为政日求便民,节冗费,抑豪右,加意学校,人皆悦服。”正德十四年(1519),王瑞之到任永州府推官已经三年。众人皆有政绩,劝农之余瞻仰月岩。月岩石刻中,另有嘉靖二十五年(1546),黄九皋等八人同游的记载,但彼次仅存诗一首,故此次月岩酬唱应为最盛的一次。

月岩旧时有周敦颐读书台,时已荒废。此次月岩盛会之际,王瑞之倡议捐资,在读书台上重修房屋,周绣麟负责主持此工程,于濂溪先生有功矣。

[1][弘治]八闽通志[M].明弘治刻本.

[2][弘治]徽州府志[M].明弘治刻本.

[3][嘉靖]汀州府志[M].明嘉靖刻本.

[4][嘉靖]贵州通志[M].明嘉靖刻本.

[5]秦金.安楚录[M].明刻本.

[6][隆庆]永州府志[M].明隆庆五年刻本.

[7][万历]福州府志[M].明万历二十四年刻本.

[8][万历]贵州通志[M].明万历二十五年刻本.

[9][万历]温州府志[M].明万历三十三年序刊本.

[10][崇祯]闽书[M].明崇祯刻本.

[11][康熙]永州府志[M].日本内阁文库藏清康熙九年刻本.

[12][康熙]常州府志[M].清康熙三十四年刻本.

[13][乾隆]绩溪县志[M].清内府本.

[14][乾隆]福建通志[M].清四库全书本.

[15][乾隆]祁阳县志[M].清乾隆三十年刻本.

[16][乾隆]衡州府志[M].清光绪元年补刻本.

[17][嘉庆]宁远县志[M].清嘉庆十六年刊本.

[18][嘉庆]宜章县志[M].清嘉庆二十年刻本.

[19][嘉庆]龙川县志[M].清嘉庆二十三年刻本.

[20][道光]永州府志[M].清道光八年刊本.

[21][同治]攸县志[M].清同治十年刻本.

[22][光绪]零陵县志[M].清光绪二年刻本.

[23][光绪]道州志[M].清光绪四年刻本.

(责任编校:张京华)

I222

A

1673-2219(2017)07-0017-05

2017-05-10

敖炼(1989-),男,湖南岳阳人,硕士,湖南科技学院国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古代文学。

猜你喜欢

王瑞州府
Effect of desorbed gas on microwave breakdown on vacuum side of dielectric window
Graph dynamical networks for forecasting collective behavior of active matter
Magnetic properties of oxides and silicon single crystals
从方志看明代广东地震的时期分布
从州府到乡村 这里走出过云南大学的首任校长辉煌之后的寂寥 云龙宝丰村
曹議金東征甘州回鶻史事證補——浙敦114號《肅州府主致沙州令公書狀》譯釋
康熙辛卯本《池州府志》的编纂特点与文献价值
婴儿的眼泪
Designing the cooling system of a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with multi-heat source
《泽州府志卷之四十三·经籍目》校补(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