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九·一八”后奉天造兵所产能与经济影响分析

2017-02-23

关键词:万发关东军奉天

尤 冬

(辽宁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旅游学院,辽宁 大连 116000)

【史海钩沉】

“九·一八”后奉天造兵所产能与经济影响分析

尤 冬

(辽宁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旅游学院,辽宁 大连 116000)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北军仓促撤退,日本关东军占领了沈阳兵工厂。在日本关东军14年的管理下,奉天造兵所成为一座规模庞大的综合性兵工厂,生产了大量的武器装备用于扩大侵略。奉天造兵所的产能极大地适应了日本扩大战争规模的需要,造兵所也彻底沦为日本军国主义侵华的工具。奉天造兵所使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用于生产,给中国抗战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奉天造兵所;武器装备;抗日战争;军事史

奉天造兵所,全称为奉天造兵所株式会社,1932年10月在原奉张时代东三省兵工厂的基础上成立,直至日本投降。1921年张作霖建立奉天军械厂,次年改为东三省兵工厂。东北沦陷后兵工厂被日本侵略者占领,生产了大量的武器装备,“是日本帝国主义统治满洲,侵占华北,妄图吞并整个中国,制造杀人武器的主要供应基地”[1],对中国东北军事工业的发展影响重大。但是,到目前为止史学界对奉天造兵所关注较少。本文拟对“九·一八”事变后奉天造兵所的概况及危害作一历史考察,揭露日本侵略者就地取材、“以战养战”,全面进行侵华战争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同时从一个新的视角认识“九·一八”事变对中国抗战及东北经济的重大影响。

一、“九·一八”事变后奉天造兵所的发展历程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军迅速占领东三省,东三省兵工厂也难逃厄运。兵工厂内全部的先进武器弹药悉数落入敌手,“步枪约15万支,子弹约300万发,迫击炮约600门,炮弹约40万发,手枪6万支,山、野、重炮约250门,炮弹约10万发,火药40万磅”[2]。随即,日军改东三省兵工厂为关东军野战兵器厂。

1932年“伪满洲国”建立,当年10月由“满洲国”政府出资50%,日本财阀大仓和三井物产各出资25%(240万日元)作为日本法人,改东三省兵工厂为奉天造兵所株式会社,第一任社长为日军中将黑崎岩次郎。造兵所使用东三省兵工厂原有先进的机械设备进行生产,修理损坏枪炮,制造枪弹。“在此后的10余年间,奉天造兵所株式会社成为日本的四大兵工厂之一,所制造的大批军火主要被用于侵华战争”[3]。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本在中国战场上需要大量的军需品”[4]8,“满洲国”政府投资2 000万元,全资本额2 500万元,将造兵所改为理事制,并扩充为八课及六个制造所,全厂机器逾万部。“伪满洲国”政府追加投资2 000万元用于扩建,增设高射炮厂房,新建职工宿舍。同年,批复奉天总领事森冈正平关于“奉天造兵所从业员养成所设置许可”的申请,对奉天造兵所附属学校内学习的子弟进行选拔,“进行必要的知识技能授予”,“以期培养成为奉天造兵所内的中坚力量”[5]。1941年,日军扩大侵略规模,伪满政府、满铁、奉天造兵所追加投资2 000万日元用于生产运转,在沈阳成立满洲火药工业株式会社,三村友茂任理事长。该公司除生产军用火药用于侵略外,也垄断了民用火药的生产与销售。奉天造兵所最盛时期有职员1 200余人,工人30 000余人[6]107。1944年12月,美军两度空袭沈阳地区,给奉天造兵所造成极大损失,造兵所附属车辆厂与杂物仓库被毁。据日方统计,空袭后奉天造兵所出勤率下降15%[7]。

1945年日本投降后,兵工厂被国民党兵工署接收,改为兵工署第90兵工厂。1948年辽沈战役胜利结束后,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占领沈阳,将其又改名为沈阳兵工厂。

二、“九·一八”事变之后奉天造兵所的产能

“九·一八”事变以前,东三省兵工厂已实现了生产的机械化与自动化,各式复杂灵活的大型机械能够分工有序进行生产,工序衔接通畅,兵工厂产能不断提高。以东北军标配的七九步枪子弹生产为例,1924年东三省兵工厂从德国引进七九子弹机器后,可日产子弹十万发[8]52,较1920年日产一万发子弹的产能提高了9倍。兵工厂还引进日式火炮的生产线,“九·一八”事件前,已生产各式日式火炮566门(挺)。“九·一八”事变后,由于东北军仓促撤离,没有对兵工厂采取必要的转移措施,日本关东军可以充分利用兵工厂的生产线进行军工生产,扩大局部侵略战争规模。

奉天造兵所生产初期每月可生产日式六五子弹和七七子弹150万发,日均生产5万发(每月按照30个工作日计算);扩大生产规模后,日式六五子弹和七七子弹每月可生产900万发,日均生产30万发。子弹生产效率大幅提高,说明日本侵略战争规模的持续扩大。1937年,奉天造兵所的弹药生产数量达到“战时能力可达的扩充”[7]。这一时期抗战后方的中国兵工厂产能则远低于奉天造兵所。以子弹生产数量为例:兵工署第二十兵工厂1937年年产七九尖元步机枪弹791.5万发,日产21 986发;兵工署第二十一兵工厂1937年产七九尖元机步枪弹2 802万发,日产77 833发[9]。而奉天造兵所所生产的六五式和七七式步枪子弹,日产最高30万发。以手榴弹生产数量为例,兵工署第三十兵工厂1939年一年生产16.91万颗,月产14 091颗[10]。而奉天造兵所生产低谷时,每月木柄手榴弹都可生产7万枚[6]110。中日两国军工生产能力如此巨大的反差,在今人看来是难以想象的,中国军队在抗战时期的困难与艰辛可见一斑。

1944年,美军空袭沈阳,奉天造兵所产能下降。例如奉天造兵所原来月产三八式、六五式步骑枪6 000支,空袭后仅能生产1 000支;九六式、九五式轻机枪每月可产80挺,空袭后仅产60挺[11]161。除空袭造成极大损失之外,日本深陷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泥潭亦是奉天造兵所产能不足的原因。因太平洋战争,日本失去了从美国进口废铁投入工业生产的渠道。奉天造兵所如同日本军国主义一样,生产的矛盾与困难日益增加,只能降低生产标准以维持日常生产。例如用木制底盘来代替迫击炮铁质底盘,生产子弹的黄铜用铁皮代替。日本投降以后,原奉天造兵所的负责人感慨地说:“日军必然失败,早在一年前,在兵工厂,我就知道了。”[11]1641945年,日军为保障生产,将原枪械厂和子弹厂分别迁往宁安县与汪清县,保存实力作最后挣扎。据国民政府军政部兵工署接收奉天造兵所的清册,战争末期奉天造兵所每月可生产九九式短步枪1 500支、九九式轻机关枪150挺、九二式重机枪30挺[6]42。奉天造兵所保障生产的计划随着日本无条件投降而最终破产。

奉天造兵所是日本军国主义侵华的工具,伴随战争的扩大化、持续化,日军武器弹药量急剧增加同奉天造兵所生产能力衰退的矛盾日益加深。尽管造兵所曾采用较为缓和的生产方式,试图使工人提高生产效率,摆脱战争后期生产能力低下的困境,但奉天造兵所的命运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一样,最终不可避免地走向失败的道路。

三、奉天造兵所军工产品流向

日本关东军统治下的奉天造兵所,使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生产,不仅使用所生产的武器弹药武装了大量的侵华日军,而且使用大量武器弹药招降纳叛,收编伪军。例如正珠尔扎布回忆:“九·一八”事变后,板垣征四郎参与了蒙古独立计划,答应给予伪内蒙自治军“步枪三千支、子弹六十万发(东北兵工厂制造的七九大盖)”[12]。次月,关东军就将3 000支步枪和60万发子弹运到了伪内蒙自治军驻地。《晨报》报道称,“黑夜偷运大批军火接济,博旗某亲王自称总司令”[13]。据目击者所言,所输送之军火“步枪约三千支,子弹约一百万发”,“闻均系由辽宁兵工厂搬出者”,毫不留情地揭露出日本关东军趁乱分裂内蒙地区的险恶用心。日本关东军不惜血本收买汉奸,却是慷奉天造兵所之慨。被武装起来的汉奸军队为虎作伥,使东北人民雪上加霜。1931年11月8日,日本帝国主义分子纠集了一批约2 000人的“便衣队”,在天津地区制造武装暴乱事件。暴乱平息之后,收缴了大批枪械。这些枪械,“除日本陆军三八式步枪者之外,还有沈阳兵工厂所造枪械,后者是在日军占领沈阳之后落于日军之手而运来天津的”[14]。奉天造兵所开足马力进行生产,成为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工具与附庸。

日本占领东北地区后,奉天造兵所生产的军工产品大量补给日伪军,仅在哈尔滨一地,为伪江防部队提供各种整备弹药[7], 同时承担着“伪满洲国”境内各兵种兵器的维护与保养。1938年,奉天造兵所在沈阳东陵孤家子投建无烟火药厂,并兼并原造兵所所属的火药厂,扩大产能。1939年,奉天造兵所突遭大火,共计焚毁飞机53架,迫击炮6 700挺,各种炮弹50万发,枪弹5万箱,其材料及厂中未完成之兵器,不计其数[15]。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奉天造兵所加大轻重机枪的生产数量。例如:九六式六五轻机枪和九九式七七轻机枪每月分别可生产80挺,九二式七九重机枪每月可生产50挺,生产的九九式轻机枪被广泛装备给太平洋战场的日军部队。该轻机枪性能优异,给美军带来极大损失。这些武器装备大都按照日本的武器口径与执行标准进行生产,与同类型奉天造兵所所生产武器装备相比,产品质量优良。奉天造兵所枪械产品采取枪膛、活塞镀铬方式,减少子弹火药对枪膛的腐蚀,延长使用寿命,此技术领先于同时代的中国兵工厂。奉天造兵所的产能极大地适应了日本扩大战争规模的需求。

四、奉天造兵所14年经营对东北经济的影响

第一,打断了东北军工事业的良性发展与技术创新。1928年东北易帜后,中国在形式上完成了统一,北方政治局势相对缓和,东北军对军火的需求缩减。这种形势下辽宁迫击炮厂转型为民生工厂,主要生产钢管器材和皮革制品。后民生工厂试制汽车,得到了张学良的大力支持,由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拨给民生工厂专款43 000余元,并聘请美国人迈尔斯担任技术顾问。民生工厂于次年试制出七五型六五马力汽车,额定载重量为1.82吨,时速每小时25公里[8]103。除发动机、电机和汽车轮胎为美国雷瑞汽车原产外,余件全系辽宁迫击炮厂民生工厂所制。1931年9月13日,上海举办第一届路市展览会,展出各国汽车,民生工厂所生产“民生牌”汽车参展,为全场唯一 “中国制造”的汽车。《民国日报》称赞道:“张司令长官对于国家之建设工业之提倡向属不遗余力,值滋国家多事之秋,东省财力时虞支绌,而汉卿先生犹能于政治军务倥偬之余尽力设法之。”[16]原计划此次展览2个月后生产200辆“民生牌”汽车,但是由于5天后,日本关东军发动了“九·一八”事变,民生工厂汽车生产线尽落敌手,东北军工向民用工业转型的良性发展被打断。

东北军工的技术创新在当时的中国独树一帜。关内军阀混战,各兵工厂疲于生产弹药而无暇投身于兵工厂的科技研发。由于东北局势的相对缓和,东三省兵工厂使用了新型机器进行生产,取得了相当多的技术成果。例如东北陆军的主力武器七九步枪,在仿制捷克式毛瑟步枪的基础上,加上防尘盖,以适应东北作战环境。此枪由兵工厂督办韩麟春监制,故称“韩麟春造”,性能在同时期国内产品中尚属优良。兵工厂革新技术,生产瞬发引信与复动引信,两种引信在国内兵工厂中处领先地位,后又进行机械引信的试制。1931年兵工厂试制十发自动步枪成功,待优化性能预备投产时,“九·一八”事变爆发,研制被迫中止。

第二,日本关东军疯狂掠夺东北资源,东北地区的物力财力濒临枯竭。“伪满洲国”成立后,奉天造兵所在三井、住友等大财阀的投资改造下,成为“特殊会社”,实质是日本关东军控制下的绝对垄断型企业。奉天造兵所是非营利性的垄断企业,日本关东军操纵“伪满洲国”政府,霸占了东北矿权。东北丰富的铁矿资源在军工所需的生产资料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例如本溪湖特殊钢株式会社1941年至1944年生产的特殊钢共计1.18万吨,大部分供给奉天造兵所,用于制造飞机和枪炮[17]。伪锦州省杨家杖子生产稀有金属钼,是兵器制造必不可少的金属原料,为了满足军工生产,仅在1944年就开采了含量为75%的钼精矿1 000吨[4]14,一半用于军事生产,另一半运往日本国内。日本关东军除掠夺资源维持生产外,还巧立名目收取苛捐杂税,例如国防献金和飞机献金等等,都是按土地面积和户口抽取。每亩地按10元计算,一次搜刮就有两亿元之巨[18]。奉天造兵所14年间究竟利用多少物力财力来维持生产很难统计,但是有一点是显而易见的,即奉天造兵所的疯狂生产对中国造成的破坏与影响是无法用数字进行量化的。

在日本关东军统治的14年间,奉天造兵所彻底沦为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工具,究其根本原因是在沈东北军仓促撤退没有妥善处置兵工厂,原本为保卫东北而提供武器后勤保障的兵工厂陷落敌手,成了“楚虽有材,晋实用之”的反例。日本关东军利用奉天造兵所进行生产来维持侵略战争,扶植伪政权,武装殖民,使得东北人民成为自己家园的流浪者,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向读者揭示了日军占领东北“以战养战”的巨大危害。

[1]中共大东区委党史研究室.地方党史教材丛书:大东革命斗争史[M].沈阳:中共大东区委党史研究室,1998:54.

[2]萨苏.惨烈的“地陷”——日本记者的笔和镜头里“九一八”片段[J].决策与信息,2015(6):65-66.

[3]马妍.中国最大兵工厂成侵华日军帮凶[J].科学大观园, 2010(19):39.

[4]孙邦.经济掠夺[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

[5]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馆藏资料[DB/OL].https://www.jacar.go.jp/index.html.

[6]辽宁省机械工业委员会军工史志办.辽宁军工资料选编:第2辑[G].沈阳:辽宁省史志办出版社,1988.

[7]日本防卫省防卫研究所档案[DB/OL].编号:中央军事行政兵器-211. https://www.jacar.go.jp/index.html.

[8]辽宁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辽宁文史资料:第8辑[G].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

[9]章伯锋,庄建平.抗日战争:第5卷[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7:431-432.

[10]中国近代兵器工业史料委员会.中国近代兵器工业史料[G].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8:150.

[1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文史资料选辑:第25辑[G].北京:中华书局,1962.

[1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文史资料选辑:第39辑[G].北京:中华书局,1963:94-95.

[13]季啸风,沈友益.中华民国史料外编——前日本末次研究所情报资料(中文部分):第50册[G].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164.

[14]古屋奎二.蒋介石密录:第3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3:138.

[15]佚名.沈阳兵工厂全部被焚[J].文献,1939(3):106.

[16]佚名.第一届路师博览会在沪举办[N].民国日报,1931-09-14(1).

[17]朱诚如.辽宁通史:第5卷[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9:233.

[18]章伯锋,庄建平.抗日战争:第6卷:日伪政权[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7:60.

Mukden Arsenal’s Capacity and Economic Influence after the “9·18 Incident”

YOU Dong

(School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Tourism,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Dalian 116000, China)

When the Mukden Incident broke out on September 18th 1931, under the Policy of No-resistance, the Northeast Army in Northeast China retreated and lost Shenyang Arsenal to the Japanese army. Under the 14-year long occupa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Japanese Army, the new Mukden become a large and comprehensive arsenal with a large output of armaments for further invasion of China. The capacity of the Mukden Arsenal acclimatized itself to Japanese military demand and became the instrument for invading China. The arsenal was equipped with a lot of labor force and material resources and left a lot of influence on China.

Mukden Arsenal;armaments; the Chinese People’s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Military history

10.15926/j.cnki.hkdsk.2017.01.005

2016-07-12

尤冬(1990— ),男,辽宁鞍山人,硕士生,主要从事中华民国史研究。

K264.39

A

1672-3910(2017)01-0030-04

猜你喜欢

万发关东军奉天
宫廷杂剧《奉天命三保下西洋》视域下的明代外交图景
影像志
奉天设计师沙龙
五步蛇身的电神及相关问题
齐齐哈尔日军“忠灵塔”探析
奉天讨罪
日本关东军在中国东北使用化学武器探析
新石器时代图案的太阳大气光象内涵图解
关东军的强力干预与郭松龄反奉事件
不卖假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