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性视域下农村新型社区道德文化的危机与构建

2017-02-23

关键词:现代性居民道德

陈 军

(中共莱芜市委党校 科学社会主义教研室,山东 莱芜 271100)

【哲政阐赜】

现代性视域下农村新型社区道德文化的危机与构建

陈 军

(中共莱芜市委党校 科学社会主义教研室,山东 莱芜 271100)

农村新型社区发展具有特殊性,加强农村新型社区道德文化建设意义重大。但在现代性冲击下,农村新型社区道德文化出现危机,表现在信任危机出现、传统美德丧失、道德困惑产生、道德标准降低等方面。必须通过传承乡土文明、培育社区精神、加强道德教育、注重创新形式、强化多元共治等措施构建农村新型社区道德文化。

农村新型社区;道德文化;现代性;现代化

现代性是现代化这一历史实践过程的某种特征展现,“这些现代社会的特征,就构成了现代性的主要内容”[1],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层面,“它会根本性地改变和转换我们世世代代传统的道德规范和价值秩序”[2]。城镇化作为现代社会构建的必由之路,受现代性扩张影响甚大,尤其是农村新型社区作为农民就地城镇化的重要载体,作为农民共享现代化成果的重要途径,在道德文化领域也日益受到现代性的冲击。探讨这一历史视域背景下农村新型社区道德文化出现的危机,重构农村新型社区道德文化,必将有利于实现农村新型社区的现代化转型。

一、农村新型社区与道德文化

农村新型社区是相对农村社区而言的,它是“在规划引导下农村居民点集中建设,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产业支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完善、管理民主科学的农村新型聚落形态”[3],是现代化发展的产物。

(一)农村新型社区发展的特殊性

农村新型社区有别于传统农村村落,也不同于一般城市社区,是现代化进程中的新型社区形态,具有自身发展的特殊性。从空间布局上看,农村新型社区无论是城镇聚合型还是村庄聚集型,多是由几个村庄合并新建,或有较大的村庄改建而成,比传统农村社区规模更大;相对于城市社区,它距离城市更远但又将逐步纳入城镇化管理。从人口组成上看,农村新型社区主要由农村人口转移而成,但在其建设过程中也吸纳了部分城市居民,村民、进城农民工、城市居民在这里聚集生活,人口成分相对复杂。从生产生活方式上看,农村新型社区既保留了部分传统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又逐步向城市生产生活方式演进,差异性也更加明显。此外,在社区融合、社区治理、社区服务、社区文化等多方面,农村新型社区都有其自身发展的特殊性。

(二)社区道德文化的内涵

社区道德文化作为社区多元文化形态的重要形式,是从道德角度考察社区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因子在社区的凝聚和融合。道德观念、传统习俗、伦理思想等精神现象,以及涉及道德的其他社区文化形式都属于社区道德文化的范畴。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地域社会文化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的高低”[4],更是一个社区精神文明和道德风尚的集中展现。农村新型社区道德文化有其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建立在农村新型社区的特殊性之上,又具有文化的典型特征,是道德问题在农村新型社区的集中展现。在农村新型社区文化建设中重点加强道德建设,以道德文化引领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必将对繁荣社区文化、弘扬传统美德、强化社区治理等产生重要影响。

(三)农村新型社区加强道德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加强农村新型社区道德文化建设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农村新型社区道德文化作为社区文化的一种重要形式,可以利用其渗透功能将道德建设贯穿于社区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发挥其在价值引导方面的重要作用,使社区居民在价值取向上趋于一致,行为方式也发生积极改变。因此,在农村新型社区加强道德文化建设将对社区居民的思想观念和道德价值判断产生积极作用,有利于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社会主义道德的弘扬。

加强农村新型社区道德文化建设有利于农村新型社区治理。农村新型社区是一种全新的社会管理形态,与独门独院的传统农村社区环境相比,其以“家”“家族”为核心的治理模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社区治理主客体也有很大不同。在这种新型社区构建过程中,社区治理面临治理主体多元、治理资源稀缺、治理文化改变等诸多困境。如从道德角度入手构建农村新型社区道德文化,重塑社区居民的身份认知和社会认同,将对农村新型社区治理产生积极意义。

加强农村新型社区道德文化建设有利于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目前,社会上普遍存在对农村新型社区文化多元性认识不足的情况,将社区文化狭义地理解为大字报和广场舞,忽视了其包含的丰富文化要素。实际上,农村新型社区文化应传承历史、体现当下、着眼未来,只有从精神和物质两个层面,从道德、法治、科技、教育等多维度把握农村新型社区文化才能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二、现代性扩张与农村新型社区道德文化危机

(一)现代性对农村新型社区道德文化的冲击

一是社区居民地域观念、乡土观念淡化。尤其是农村新型社区居民的思想文化素质参差不齐,这种观念上的差异性比其他类型的社区也更加明显。二是传统礼俗文化,包括风俗、人情观等发生裂变。由于农村新型社区居民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及其产生的思想观念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传统农村社区原有的人情交往及附属其上的敬祖、互助、信任、谦让等道德观念必然受到社区转型的影响,其思想观念的碰撞和摩擦也将增多。三是家族文化消解,“礼治”文化式微。其突出表现就是家族影响力衰减,家族归属感、认同感降低,居民共同体意识淡化,社区凝聚力削弱。这些变化在一定程度上给农村新型社区文化建设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比如传统生活陋习带来的环境恶化,愚昧风俗与城市文化氛围的冲撞,传统养老模式面临的挑战,传统邻里关系的维护等问题都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在这些问题中,有的问题涉及伦理道德问题,有的问题是由于传统道德观念受到现代性冲击所致,当然这也是近年来道德领域问题频发在农村新型社区的折射。

(二)农村新型社区道德文化出现危机的表现

传统文化断裂,信任危机出现。在传统农村社会,人和人的相处是以“家”和“邻”为核心的社会关系为纽带的,人们之所以信任对方是基于传统文化的这种共同认同。进入现代社会,现代性将人们带到一个全新的世界,传统受到否定、批判,传统文化也在悄无声息地消逝,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日益复杂,“夜不闭户”“家长里短”的传统农村描述已显得陌生,邻里关系更加微妙,现代生活方式似乎疏远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信任危机就此出现。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在于现代性冲击了传统社会,割裂了传统文化自身发展的延续性,当人们从“家”“家族”“家乡”概念走出来的时候,“基于共同文化道德信仰基础而形成的人际承认信赖关系在现代社会中解体”[5],面对不可预期的社会与相对紧张的环境,人们在思想认识上更加追求“自爱”,更加依靠个体自身的行为寻求自身的安全感,信任危机由此出现。

价值观念改变,传统美德丧失。在社区变迁过程中,农村新型社区被逐步纳入现代化体系,在现代性和市场性的夹击下,金钱观念、功利性观念、物质利益至上观念对居民长期在农村形成的思想价值观造成剧烈冲击,加之现代社会加速了人们的物质欲望急速膨胀,面对生活环境的差异,急于寻求一种破解物质困境的方法,传统精神追求被忽视,物质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中心主义等思想出现,“短平快”的行为随即产生,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传统美德逐渐丧失。在农村新型社区最为典型的表现就是一些人把物质利益当作人生最高追求,把感官刺激当成人生最大享受,生活颓废,道德沦丧,如奢靡之风盛行,婚丧嫁娶讲排场、比气派,不孝敬老人、虐待动物等现象比比皆是。当然,这种现象在传统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都有不同程度体现,集中反映了现代性对社区道德文化的冲击。

乡土文化变迁,道德困惑产生。与农民进入城市社区成为市民不同,农村新型社区居民仍保留大量农村传统,以土地和血缘为联系的乡土文化认同在农村新型社区还广泛存在。但是随着环境改变,人们又不得不适应现代化带来的一系列社会变迁。在这种乡土文化变迁、新旧观念碰撞的背景下,农村新型社区居民的思想更加呈现多元化特点,有人想尽快向城里人转变,有人还停留在原来的文化观念,这种碰撞也对农村新型社区道德文化产生冲击,加上社区治理滞后,社会保障不足等问题在农村新型社区集中爆发,极易引发社区居民的各种焦虑感,人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到底该如何生存?如何面对各种诱惑?如何看待众多负面现象?又如何对待不同社区文化?是表达不满,是保持沉默,还是随波逐流,面对诸多道德问题,道德困惑随即产生。

文化冲突频发,道德标准降低。当前中国正在面临激烈的社会转型,不同文化的冲突不断渗透和彰显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社区作为社会生活最直接的场所,不可避免地处于社会转型所引发的文化冲突中。以农村新型社区为例,社区居民长期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文化环境中,大家认同并接受这种文化的规范。进入新的环境以后,旧的生产生活方式被取代,传统的文化模式受到质疑,其行为规范约束力也遭受破坏,而新型社区的精神文化尚未形成,因此整个社区在文化形态上处于一个相对无序的状态。在这种状况下,在农村新型社区这个生活共同体中,血缘、地缘、业缘关系以及经济利益、文化冲突相互纠缠在一起,社会关系网络异常复杂[6]。在这种状况下,很多居民并没有完全实现向现代人的转变,还没有完全认同新型社区居民这种身份,为了寻求一种简单的“和谐”氛围,许多人对于不同的道德行为持兼容认同的态度,不自觉地降低对周围人群的道德要求;个体也在这种环境中放松了自我约束,降低了道德标准。

三、农村新型社区道德文化构建

(一)传承乡土文明,弘扬传统美德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社会,长期的农耕历史产生了中国的乡土文明,并蕴含着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乡土文明对维系中国社会结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在农村向农村新型社区转型过程中,应继承和弘扬乡土文明中的精华部分,发挥其在社会整合、规范约束、道德教化、精神慰藉等方面的功能,尤其应深入挖掘乡土文明中蕴含的“天人合一”“以和为贵”“孝悌之道”等朴素价值观,并结合时代特点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对此,在农村新型社区道德文化建设过程中,可通过农村田园风光保护、民俗文化保护、历史记忆传承、传统乡风重建、乡村文化资源开发等措施传承乡土文明,弘扬传统美德。当然,对于乡土文明中的糟粕部分要区别对待、坚决剔除,通过移风易俗等活动,抵制农村新型社区出现的不正之风。

(二)培育社区精神,增强文化认同

社区精神是社区居民在长期的交往实践基础上形成的统一的对社区的一种共同的心理认同,它包括理想目标、信仰基础、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要素,是维系农村新型社区和谐稳定、提高社区凝聚力的重要力量。传统农村社区道德文化底蕴深厚,具有统一的道德信仰基础。在现代性冲击下,农村新型社区快速实现现代化转型,其所面临的价值观断裂、文化冲突等问题日益对农村新型社区的文化认同基础构成威胁,必须在农村新型社区培育社区精神,增强文化认同。社区精神的培育离不开社区组织和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应发挥农村新型社区民间公益性组织的作用,通过开展公益性活动,提高社区居民的共同体意识,增强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也可以通过丰富的社区文体活动,调动社区居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进社区居民感情,增强社区凝聚力。

(三)加强道德教育,塑造新型居民

农村新型社区道德文化的构建归根结底还是要实现人的现代化。道德教育作为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作为社区道德文化建设的先导,对于塑造新型居民,构建新型社区道德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在农村新型社区开展道德教育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指导,并综合利用职业技能培训、科普知识宣传、文体活动开展等手段来提高社区居民的思想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此外,特别应对社区居民进行政策和法制教育,培育具有民主法治意识的新型社区居民。对于社区居民个人而言,道德教育的核心是塑造良好的习惯,只有从改变旧习惯、树立新风尚开始,才能将人思想道德品质的提高和社区道德文化的构建结合起来,通过塑造新型社区居民繁荣社区文化,通过道德文化构建培育新型社区居民。

(四)注重创新形式,提升建设实效

在农村新型社区道德文化构建过程中,由于不同社区对于农村新型社区道德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同,各地社区道德文化建设水平差距较大。道德文化建设普遍存在形式单一、方法呆板生硬的问题,只会采用展览、宣传等少数形式,不能将新媒体技术应用于农村新型社区道德文化建设,社区道德文化建设效果不理想。对此,应注重创新形式,提升建设实效。可以把道德教育的内容融入社区文化活动,以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社区文化活动,来发挥社区文化的道德教育功能,满足社区群众的文化需求。也可以充分依托家长学校,文化活动广场、宣传栏、阅报栏、公益广告栏等文化阵地,把道德教育辐射到社区活动的每一处场所,使广大社区群众置身于道德教育的浓厚氛围,增强道德文化建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五)强化多元共治,综合协同推进

社区文化是一个系统工程,社区道德文化建设作为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仅凭社区一己之力很难达到较好的效果,它需要多方面的密切合作。社区道德文化建设又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文化系统工程,尤其在农村新型社区,人口组成更为复杂,参与社区治理的主体也更加多元,必须强化多元共治共同推进农村新型社区道德文化建设。无论是政府管理部门、社区、社会组织还是普通社区居民,都应积极投身社区道德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每个社会因素和社会成员在社区道德文化建设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此外,还应注重将社区道德文化建设和社区其他工作相结合,整合社区内各种资源,综合协同推进社区治理、服务、社会保障等各项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农村新型社区向现代化转变,实现社区居民的自由全面发展和新型社区道德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1]汪民安.现代性[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3.

[2]金耀基.中国文明的现代转型[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6:167.

[3]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山东省民政厅,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山东省农村新型社区和新农村发展规划(2014—2030年)[Z].2014-09-05.

[4]史云贵.中国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创新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5:178.

[5]高兆明.道德文化:从传统到现代[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65.

[6]杨淑琴.社区冲突:理论研究与案例分析[M].上海:三联书店,2014:134.

The Crisis and Construction of Moral Culture in the New Rural Commun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dernity

CHEN Jun

(Municipal Committee Party School of CPC Laiwu, Laiwu 271100, China)

The 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 of new rural communities requires us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moral culture. But under the impact of modernity, there appears crisis in the moral culture in the new rural communities, such as the credibility?gap, the loss of traditional virtue, the generation of moral confusion, and the decrease of moral standard. We must construct the moral culture in the new rural communities from various aspects, including the inheritance of local culture, the nurture of community spirit, the strengthening of moral education, the focus on the form of innovation, and the reinforcement of the multiple governance and other measures.

new rural community; moral culture; modernity; modernization

10.15926/j.cnki.hkdsk.2017.01.007

2016-09-10

2015年度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课题 (15-ZZ-WX-15)

陈军(1985— ),男,山东临沂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及政治学研究。

G05

A

1672-3910(2017)01-0044-04

猜你喜欢

现代性居民道德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石器时代的居民
复杂现代性与中国发展之道
浅空间的现代性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由现代性与未来性再思考博物馆的定义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高台居民
科学发展观的现代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