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北飞传乡音
——读魏泽先《大雁往北飞》
2017-02-23叶久恒
叶久恒
大雁北飞传乡音——读魏泽先《大雁往北飞》
叶久恒
叶久恒
辽宁省散文学会会员。1972年生于海城市岔沟乡叶家村,1991年毕业于鞍山冶金运输学校,现在在鞍钢炼钢总厂工作,钳工。曾在《北京文学》《辽宁青年》《青春诗歌》等刊物发表散文、诗歌若干篇(首)。
前几日,一位朝阳文友在辽海散文QQ群里求购2015年第12期《辽海散文》,我说家里有,与他加为好友后,我俩私聊,在聊天中,我说自己最喜欢的一本散文集就是朝阳已故作家谢子安的《雨走青纱》。在孔夫子旧书网,8品的竟卖价80元,自己无力购买,求他在朝阳的旧书摊上帮我买一本。未想到文友说他家有,可送我一本,更令我未想到的是,连同《雨走青纱》一同邮来的,还有一本魏泽先的《大雁往北飞》。文友告诉我,《大雁往北飞》刚刚获得了第九届辽宁文学奖中的散文奖。一位农民作家能够获得我省文学艺术的最高奖项,让我惊诧,遂割爱把《雨走青纱》暂放在了书柜里,手捧着《大雁往北飞》开始了阅读。
还是老习惯,我先翻看序言,再看后记,最后才看正文。在看后记时,我才知道一位农民作家出书的艰难,更知道了辽西老乡们的火热心肠。魏泽先生于1961年,是朝阳县六家子镇魏营子村的一个农民,因为爱好文学戏剧,他在朝阳电视台做编剧打工,每月工资一千多元。他妻子在家务农,家里要供两个孩子读书,没有半点能力出版自己的散文集,但老乡们听说他要出书,一个个鼎力相助:“大哥是我们小凌河川的骄傲,这些年苦苦写作,出书的话,有困难你说话。”“我们在外经商小有成就,大家一起努力,让魏泽先来实现我们未曾实现的文学梦想。”“你的文集是代表小凌河川的,小凌河川的人都自豪。”这一句句感人肺腑的话,让我热泪盈眶,这篇后记,让我忽然间明白了新辽西派散文为何会在辽宁崛起,因为辽西人都有一颗火热、朴实、团结,进取的心。
正文的第一篇是《五月节打驴》,我挺纳闷,驴天生不就是拉车走路被人打的吗?从包产到户至今,我家已养了30多年的毛驴。爸爸套车时,驴不听吆喝,打它;天黑了,爸爸赶着毛驴车回家,嫌驴走得慢,打它;过河沟时,驴停下来喝水,爸爸也打它。我倒要看看魏泽先写的是啥?遂一字一句读起来。我的天啊!是用支毛驴车用的木杠子打的,那驴得多疼呀,我的心一阵紧似一阵,开始时我只是为受委屈被打的毛驴而心疼,读着读着竟也为打驴的主人而心疼了。原来,丙戌年的春天,辽西大旱,主人中午赶着毛驴车去粘地(也叫补苗),车上装着一个重重的水桶,乡村的路窄,一不小心,驴车突噜到道边的坎下去了,驴犟,拉不上来就不拉了。主人比驴更犟,你不拉我打死你。“先是使鞭子打,鞭子不解气,又使鞭杆子打。鞭杆子打折了,又抄起了支车使的木杠子。”最后主人下了死手,“咚咚”几下就把驴打趴下了,驴嘴都淌出了血。后来有人赶着驴车路过,拉帮套才把驴车弄上道。农人在粘地的时候,气慢慢地消了,悄悄地看一眼被打的驴,没有想到驴也在悄悄看他,农人一下午未粘好地,心尖子总疼。晚上回家,农人多给驴加了一瓢豆子,驴嘴疼,未动口。晚上农人睡不着,来到驴圈里,搂着驴的脖子哭了。驴没动,但驴的脸上滑落了两颗晶晶亮的星星。
读完这篇文字,我臊得自己的“驴脸”一阵一阵地发烧。魏泽先这哪是把毛驴当作毛驴来写呀,这分明是把“毛驴”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呀!我小时候犯了错误,爸爸不就是这样打我的吗,一边打一边问,你改不改,不改我打死你,我越不吭声,他下手越重。事后爸爸的怒气平息了,他不也是搂着我的脖子哭吗。我也是农民的儿子,我家也养了30多年的毛驴,我也吃了18年高粱米饭,怎么就写不出这么感人的文章呢?这是我有生以来,读乡土散文生发出的第二次感慨。头一次是在2015年第1期的《辽海散文》上,读到谢子安的《田野上的毛毛道》后生发的,那天我将《田野上的毛毛道》连读了3遍,书放在枕边后,自己竟怎么也睡不着,哪个农家儿女没走过毛毛道,但只有谢子安将它写成了那般富有诗意,那般令人叫绝的美文。而今面对魏泽先的《五月节打驴》,同去年面对谢子安的《田野上的毛毛道》一样,让我羞愧难当,总觉得自己愧对了生我养我的那块辽南乡村。
《挖鱼》也是散文集《大雁往北飞》中让我非常喜欢的一篇。魏泽先家乡门前的小河,是小凌河的支流。小凌河里的鱼味道鲜美,在明清两代,皇家曾封过小凌河,里面的鱼虾作为贡品专为皇家所享用。他家乡有一道名菜,叫“泥鳅钻豆腐”,既壮阳又好吃。做时先将“锅里填凉水,把豆腐打成适当的小块,搁进去,再放入活泥鳅,然后再慢慢烧火。水越来越热,泥鳅没处躲,就往豆腐里钻,这一头钻进去,那一头露出来,两头受热,直到烫死。然后捞出来,加进各样好吃的佐料”。魏泽先虽做过许多菜,但这道“泥鳅钻豆腐”,他却从未做过,他一直认为将活泥鳅放在锅里慢慢炖太残酷,下不了手。辽西气候干燥,小河常常断流,河水干涸后,一群一群的泥鳅都钻到了淤泥里。有一次,魏泽先本想挖点泥鳅鱼回家,可是看到一条条泥鳅拼命地往土里钻,他不忍心再下手了,并且把挖出的泥鳅又都放回到淤泥里,为怕别人来挖,填好泥土后,还在上面踩出许多脚印,做出无鱼的假象。紧跟在《挖鱼》后面的《挖耗子洞》《套兔子》,两篇散文的结尾处,“我”都是良心发现,再未杀生。忏悔、悲悯是文学永恒的主题,一个人如果没有对万物生灵的爱,是无法成为优秀作家的。爱如银线穿珍珠。散文集《大雁往北飞》中的《哭一只小耗子》《记忆的风刮过高粱地》《辽西秋韵》等这些儿时秘事、家中琐事、乡间趣事,一篇篇浓郁的辽西风情,读来都让我欲罢不能。那些时常出现在文中原汁原味的辽西俗语、谚语以及俚语,像“铜勺碰上铁刷帚”“猫叨吹泡——空欢喜”“养活丫头赔钱货,养活小子柴火垛”既增添了文字的美感,也增长读者的知识。我相信每一个异乡人,都会被魏泽先淳朴的文字所打动,从而相要去一趟辽西,去目睹一下辽西的风情之美。
“南吃雁,北吃蛋,当腰抻着脖子看。”大雁在南方过冬,回北方下蛋孵崽儿。我猜想魏泽先取《大雁往北飞》为书名,其寓意就是寄予辽西儿女绵延不息,同时也想让儿女们记住父辈的艰辛。福克纳曾说:“我的像邮票一样大的故乡是值得好好描写的,即使写一辈子,我也写不尽那里的人和事。”能够把待过的乡村的人和物,写得有情有义,如诗如画,那他一定是个热爱生活,感情丰沛的人。听文友说,魏泽先的酒量惊人,被朝阳人誉为“酒仙”。写完此文,我真想提两瓶二锅头去朝阳,与他彻夜长饮,不醉不休。
责任编辑 孙洪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