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心灵在音乐中栖息

2017-02-22赵馥敏

关键词:中学音乐欣赏教学

赵馥敏

【摘要】 音乐,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在音乐殿堂里不同的音响会带给学生不同的音乐感受和意境体会。学会聆听是学习音乐的第一步。在聆听中学会仔细去感受其中的旋律变化,用耳朵去适应不同的音响。并音乐实践活动里,用自己的身体律动和情感去体验音乐作品。

【关键词】 中学音乐 欣赏教学 体验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9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6)12-104-01

0

一、音乐的超时间性体验

音乐始终是发生在时间里的,这个时间既包括狭义的分秒时间,也包括宽泛的单位概念,即过去、现在和将来。在音乐教学也常常体现出音乐的时间性。苏教版的音乐教材从选材上充分体现了时代发展的新要求,从内容的选择上与课程的设置上都做出了调整,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特点。例如在第二单元的《龙的传人》就是一首脍炙人口、传唱度很高的老歌。因为一些音乐节目中年轻歌手的演唱,让00后的孩子们也有部分人听过这首歌曲。《龙的传人》创作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流行于台湾地区,80年代陆续在大陆火热起来。这首曲子从创作到流传跨越了将近半个世纪,从演唱者的更换和节奏速度的改变来看,其中的变化是巨大的。

学生们在七年级第二单元学习时谈论了这首《龙的传人》教学录音,并表示不喜欢,认为从演唱的方式、节奏、速度等都不好听。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变化呢?从此作品的创作时间来看,是侯德健于上世纪70年代写的作品。那么那个年代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文化发展都不可能进入一种高度的快速发展时期。因此,快餐式的文化和电子音乐、舞台现场都不会如此发展,更应指出的是快速的发展模式并未渗入大众的生活中。教学录音录制的宗旨不可能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更换各种明星与偶像的演唱版本。就这一首歌曲的不同版本的变迁从侯德健到王力宏再到我是歌手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推移,速度明显变快,曲风逐渐向摇滚、R&B电子风等转变。

这种变迁是必然的。波兰哲学家罗曼·茵加爾顿的“超时间性质”正说明了音乐的超时间性。对于每一次演唱的结果来说,每一位歌手的演唱都是一次音乐作品的完成,而乐谱注定可以多次演唱,并通过不同的演唱结果向听众显示其恒定的自身。在解读歌曲时,所出现的部分偏离都是“解读”的附属品,是多少有些偏离的作品自身的演唱。这便是“超时间的”,也只有在这种“超时间”中感知作品才有可能解释音乐作品固有的,并自有的作品时间结构。这样,音乐作品的“超时间性”的概念就明确了。

在超时间的音乐的影响下,学生们对于耳朵的接受度更偏向现代的动感的、嘻哈的演唱风格。在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中,如何让学生学会体验“音乐的美”是笔者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由于音乐的时间性和时代性,学生越来越不理解教学音乐中的美,他们普遍认为“不美”,甚至在课上会露出不屑和嬉笑的神情。由于学生的年龄关系,他们的视野是有限的,他所接触到的文化是21世纪的文化,代表的是00后的新一代。00后的学生们应该算是最具包容性的一代人,如何在最具超时间性的音乐中自由的游走,是他们在课堂中所要学习的。

一部作品诞生后,能成为经典的必定是有它有价值的和可取之处,如何欣赏不同演绎版本的音乐,懂得聆听,学会聆听,是作为初中音乐学习的第一步。

二、心灵的栖息,意境的体验

音乐的美,是学生通过主观的意识活动产生的。审美即是欣赏、领会事物或艺术品的美,审美过程本身就是理解的过程。由于审美主体是学生,因此审美的价值取向必然受到主体因素的影响。审美活动包含认知活动和评价活动,是认识活动的高级形式。一般的认知活动中主体直接对客体的内容进行感知并理解,但审美活动不只是理解和认识客体,还包含了对客体的评价关系,客体不存在评价内容,评价内容产生在主体和客体之间价值关系之中,也可以说,评价内容就是价值。不同的主体对同一对象的评价内容是不同的,价值也就不同,审美价值取向也会发生不同。审美价值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在主体观念上的产物,是从主体需要出发来评价客体的,是客体在观念形态上带有主体所赋予的意义,是社会历史在个体中积淀形成。因此发生在认识活动中的审美价值取向的深浅便由主体的历史积淀的多少和审美个性决定的。

对于只处于年龄为13岁左右的孩子来说,他们所见识到的世界多属身边的环境(如家庭、学校、电视、网络等),在教学中发现,我校孩子中的大部分对于电视和网络的新的音乐并不了解,他们生活相对较为单纯而简单,对于歌曲他们知道的并不多,甚至能唱完整简谱的学生寥寥无几,在教学上给笔者带来难度。

教学书上的一些歌曲都属于经典的曲目,如《茉莉花》、《龙的传人》《我和你》等,这些曲目既有深刻内涵,又简单且便于传唱。在不懂得歌曲背后内涵的基础上,学生对教学带中的演唱版本并不感兴趣。在第二单元《龙的传人》教学带中,歌曲演唱的速度达到,而偶像王力宏演唱的版本速度达到近。在速度上产生如此大的差距,有学生大胆的谈了谈自己的想法:有的说像是没了电一样;有的说听起来好低沉,还有的说有种历史的陈旧感……“你们懂得为什么是这样吗?”我问,下面同学都瞪大眼睛看着我说:“不知道。”当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和中国当时的处境后,学生们恍然大悟。虽然不曾经历,但不妨碍他们想要去融入那时情、那时景、那些人的情境中。当他们再次聆听教学用带的时候,他们显然有了意境。

总之,优美动听的旋律,充满生机的节奏,丰满浑厚的和声,绚丽多彩的音色,无一不洋溢着生命的激情和活力。音乐教学也是让学生在音乐中寻找快乐的过程,同样也是从接受、聆听、到参与、再到创造的一次完整过程。对于音乐学习来说,学习音乐的主要目的,是从实际的音乐感性活动中丰富内心的体验,获得丰富的音乐审美体验,深入的理解和认识音乐,并提高创造音乐生活的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曹理.音乐教育学大系—音乐学科教育学[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谢嘉幸,郁文武.音乐教育与教学法(修订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中学音乐欣赏教学
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分层教学
探究如何打造高效的初中音乐课堂
浅谈中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方法
敢“问”路在何方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