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思考

2017-02-22李向东

关键词:创造性高中物理教学策略

李向东

【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推进与深化,教育部门越来越重视对学生思维以及能力的培养,旨在向社会输送更多的人才,加快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因此,本文立足于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现状,针对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现实意义以及具体策略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 高中物理 创造性 课堂教学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6)11-087-01

0

高中阶段不仅是学生知识能力学习的重要阶段,还是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等各项基本能力的重要阶段,对学生的未来学习发展会产生重要影响。然而在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往往以完成教学内容为目标,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均不重视,与我国的教育目标相违背。

一、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现实意义

众所周知,创新是一个国家的第一生产力。一个国家唯有拥有大量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掌握创新技术,才能更好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相较于其他学科,高中物理是一门抽象性以及逻辑性都比较强的学科,其不仅对学生的物理以及数学能力都要求较高,对学生的举一反三以及创新性思维都提出较高的要求。因此,在高中物理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灵活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中来,提升学生物理能力的同时,还应加强对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化发展。

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具体策略

1.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在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仍采用落后的教学理念,以讲解教学内容为基本教学目标,对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以及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均不重视,这便导致了课堂氛围枯燥乏味,学生难以激发学习的兴趣,不仅影响高中物理的教学质量,对学生的思维以及能力培养均产生消极的影响。为改善这一现象,教师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充分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物理能力,为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学习《能量守恒定律》的相关内容时,教师便可以摒弃传统的理论教学,取而代之的是实验教学,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一知识点。首先,教师需要在课前事先准备好“铁球碰鼻”所需的实验器材,把铁球绑在一段绳子上并将绳子悬挂在铁架台上,组成一个钟摆系统;然后让学生握住铁球,由教师释放小球,让小球沿着轨道运行并撞击铁球,向铁球传递一个能量,而此时在绳子的带动下铁球便会进行简谐运动,为防止铁球碰到自己的鼻子,这时学生一定会躲开。接下来,教师将准备好的标有尺寸的木板组装到系统中,用此来测量铁球在空中的最高高度,随后教师继续从同一一高度释放小球,让学生在另一侧观察铁球到达的最高高度,学生则会发现与起始的高度相同。再次进行第一个实验,通过第二个实验学生便认识到铁球不会超过起始高度也就不会躲闪了。通过这一系列的实验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引出接下来的教学内容——能量守恒定律,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接下来的理论学习中来,提升高中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2.努力设置教学悬点,启发学生创新性思维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创造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有了疑问才能深入地思考,才能找出发人深省的问题。”由此便知,怀疑是思考的起源,思维是智慧的根本。因此,在高中物理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悬点,借此来启发学生的思维火花,激励学生多方位思考,让学生在思维的过程中逐步发现规律,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由原来的感性认识转换为理性认识。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设置教学悬点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中来,充分发挥悬点的价值。

3.力求打破思维定式,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是思考者依据已有的知识、经验等全部信息,从不同的角度,沿着不同的方向,进行深层次、全方位的思考。在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通常都是按照固有的知识体系结构、单向思维的方式,从题目的已知和问题入手,联想所学的知识点、公式以及规律等来单向地解决问题,长此以往便会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學生只会按照教师讲解的方法去解题,不能进行发散地、多角度地思考,严重制约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解题时采取一题多解的教学方法,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多方面地寻找解题方法,提升学生物理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例如:教师在讲解有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题目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讲解传统的解题方法——代入公式解题,但有时公式过于复杂,对学生的计算能力提出较大的考验,这时教师便可以向学生讲解另一种解题方法——画图,这种一目了然的方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快速解题,还可以保障学生答题正确率。一题多解,不同的方法难度不同,因此,在具体问题中应灵活选择方法。除此之外,教师在遇到一题多解的题目时,应积极引导学生思考、探索简便快速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化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化的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融入到教学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中去,尽可能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中利用想象与思考,将感性思维逐渐转化成为理性的具有创造性的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化成长。

[ 参 考 文 献 ]

[1]刘涧.浅谈新课改下高中物理创新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03).

[2]詹飞飞.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学周刊.2011(08).

猜你喜欢

创造性高中物理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简析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高中物理实验
例谈量纲分析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お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