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高考名著有效阅读教学的思考

2017-02-22侯红强

关键词:有效策略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侯红强

【摘要】 就当前高中生名著阅读的现状来说,情形并不令人乐观。面对此种状况,如何打破名著阅读的瓶颈,开展有效阅读教学,将名著阅读进行到底。这也成为了困扰我们语文教育者的一个难题,笔者为此也进行了多年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若干成效,本文就名著有效阅读教学的策略,做一点梳理与探究。

【关键词】 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 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6)11-082-01

0

一、樹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提高学生名著阅读的认识

江苏高考从2008年开始在文科语文试题中增加了附加题部分。尽管现在考试总分为480分,但对文科学生来说,在高考中对考生起决定作用的不在前面那440分,而是这后面40分。因为那一部分的内容,是学生多年基础的积淀,知识能力水平基本定型,高三一年的复习对大多数同学来说不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语文附加题这一块,因其考试内容和能力要求的独特性和新颖性(除材料归纳与分析外,其他考点均与前160分考点不重复,亦即为新增能力考查点),以及大家基本在同一起点出发等原因,很可能会出现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优生差生不分先后,甚至出现“优汰劣胜”的局面。在高考中不少前440分成绩平平的考生凭着附加题的优势,轻松上线,而部分前440分得分不错的所谓优等生,却因附加题太差而黯然落第。而因附加题的发挥不佳而影响考试情绪的现象在高考中也比比皆是,因此从目前情况看,决定文科考生“生死”的也许就是语文附加题。而名著阅读在总分40分中就占了15分,不可小觑。同学们必须充分认识名著阅读提升的必要性和艰巨性,破除无足轻重的麻痹思想和期望“靠天收”的投机思想,充分做好反复抓、抓反复,持之以恒,稳步前进的思想准备。特别是那些自以为语文基础不错的同学,千万不能妄自尊大,而应改变观点,用心钻研探讨,全盘考虑,统筹安排,保证时间,抓实这一内容的复习。

二、制定科学的阅读计划,让学生阅读循序渐进

面对众多需要阅读的名著,如何让学生安排时间,有条不紊地进行阅读,制定科学的阅读计划则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提高名著阅读的效果,我们应根据高中课堂教学的进度,适时向学生推荐名著。这样,分阶段,有梯度的阅读,既避免了急于求成,也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高中新课标》规定高中学生必读书目有《三国演义》、《红楼梦》、《边城》等十部文学名著,考试题型为多项选择题(5分)与简答题(10分),命题点密,多选题的5个选项和2个简答题分别指向7部名著,角度多样,覆盖面广;既考查诸如取材、主题、人物性格等大的方面,也考查细节、特定环境下人物心理等细小的内容。教师应指导学生阅读名著须课内与课外阅读同时进行,首先,高一入学前,要求新生利用假期自行有计划阅读《三国演义》原著,不能用做训练题、看故事梗概、看名著光盘代替阅读原著。并写好读书笔记或是制作读书卡片。其次,新学期伊始,课内安排1-2节课作为阅读课,有计划安排学生分章节阅读,并进行课堂大讨论,巩固阅读成果。再次,利用早读课、晚自修与周末下午时间组织安排学生有计划阅读,并对学生阅读情况进行检查。每逢寒、暑假日,都为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指导学生阅读。有了周密细致的阅读计划,既满足了学生存在内心渴求,也适度减轻了学生外部的压力,一定程度上促使学生的阅读循序渐进。

三、指导阅读名著的方法,提高学生阅读的有效度

读书有了方法,就如拿到了知识宝库的钥匙。在阅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善于把阅读课文的方法应用到名著阅读中去,让学生自己动眼、动手和动脑,独立活动,并且做到举一反三。

就阅读而言,我推荐“五W”读书法,即when(什么时间),where(什么地点),who(哪些人),what(做了什么),why(事件起因、经过、结果怎样)。无论是短篇的一个部分,还是长篇的一个章节,阅读时,能清楚地梳理每一篇乃至每一段的情节结构,做到宏观把握,细节探究,这样的阅读才真正起到效果。此外,阅读名著时,还可兼用以下方法:①标题阅读法。俗话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尤其是长篇巨著,更要关注每一章节的标题,因为它具有提纲挈领,统摄本章本节的作用。②对比阅读法。把两个著作或同一著作中两个不同片段或人物比较阅读,让学生对著作的诸多要素作出比较、评价。③精读式阅读法。对作品的重要细节,关键情节,话外之音,静心细读,慢慢品味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妙词佳句等,以获取一定的认知或情感体验。④问题式阅读法。在精读和研读的基础上,勇于质疑,以问题为线索,串联起事件与人物。⑤圈点勾画阅读法。阅读名著可边读边做摘记,或作圈点,旁批,作卡片,写心得,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与其督促学生阅读,不如营造一种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内在动机,调动他们阅读的紧迫感和内需力。

高中生学习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纯粹为应付考试而进行的阅读,则缺乏应有的深度,往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阅读只流于表象的理解,思维达到语言层就浅尝辄止,不能深入到意蕴层,领会名著的阅读重点。阅读中大多只能领会浅表层的明示信息,而发掘不出深层次的隐含信息。思维的浅露性造成了阅读的浮浅性现象。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循文明象,循文悟道。

以上仅是本人对当前高中生名著阅读现状一些粗浅的认识和思考,以求大方之家指正。这也是对当前名著阅读教学的一种呼唤,呼唤名著真正靠近你我,温暖你我。

作为语文教师,理应转变观念,身体力行,不断探索,为学生课外名著阅读进行一些有效的指导,帮助他们克服不良心理,将名著阅读进行到底,提高文化品位,积累人文素养。为改变当前名著阅读的现状效微薄之力。

猜你喜欢

有效策略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