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行音乐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影响及作用

2017-02-22张迎迎赵玲

艺术评鉴 2016年18期
关键词:流行音乐探索

张迎迎++赵玲

摘要:在当今社会里,流行音乐不可否认的成为较具影响力和拥有较多欣赏者的音乐形式之一,而对于基础教育中的中小学音乐教育来说也不可避免的受其影响。若能通过合理的方式利用时代所赋予流行音乐的多元因素运用在中小学音乐课堂上,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还能更好的开拓教学思路,并对音乐教育向前发展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关键词:流行音乐;中小学音乐教育;探索

中图分类号:J6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6)18-0120-04

伴随着音乐文化事业的飞速发展,大众音乐文化的蓬勃兴起,流行音乐如同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已逐渐成为人们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众音乐文化的盛行不可避免地影响着中小学生和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大众音乐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的沉淀和积累,题材广泛、风格多样,但也出现了良莠不齐的现象,经典的大众音乐有利于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提高中学生音乐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相反,庸俗的大众音乐不利于青少年身心的发展。由此,大众音乐的多重效应给中学音乐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挑战。音乐教育在大众音乐文化发展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也就日益凸显。大众音乐文化的健康发展离不开音乐教育,两者应该相互融汇,互相促进。

一、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

在21世纪创新发展的时代里,大众传播媒体以及互联网应运而生,使得中学学生对于音乐的欣赏更加迅速、有效和广泛。而中小学是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也是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当前的中小学生在知识、技能、素养等各方面的状况不容乐观。特别是中小学生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值得担忧。流行音乐作为音乐中的一支旅派,早已融入中小学生的日常生活,成为校园族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积极健康的流行音乐在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调整青少年心理结构、发展创造性思维、升华情感心灵、陶冶性情等方面皆是有利的。音乐教育是通过个体对音乐中的美进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等音乐活动来实现其价值功能的。中小学音乐教育若能以海纳百川取其精华去其糟泊的理念尝试将流行音乐引进教学或许将是一个更合理有效的音乐教育模式。

二、流行音乐对教育产生的教化作用

教育即对话。是上代与下代人的对话。是教师和学生的对话,是历史与现实的对话,是人类历史经验与学生个体的对话。所以要上好中小学的音乐课要在了解中、小学学生兴趣基础上丰富音乐教育内容,增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吸引力和亲切感,此乃是我们的职责和任务礼乐思想,即“成人”的手段。

(一)提高审美,内外兼修

中国古代音乐论著《乐记》中提到:“致乐以治心,则易直子谅之心,油然生矣。”认为用音乐来提高人的内心修养,平易、正直、慈爱、体谅的心志就会自然产生。认为音乐是培养人和塑造人的手段,通过音乐将会使人的精神境界趋于完善并得到提高。音乐本是人类最古老、最普遍、最具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表现和传达人类的情感和思想,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音乐的分支流行音乐也是传达情感的方式之一,也具有使人内外兼修、兼容并蓄、以及提高审美情趣的品质,尽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倾向与标准,但是作为新时代学生应该尝试在情感体验中领悟音乐美、情感体验中创造音乐美、营造和谐美在自由、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中进行和谐的师生情感交流。例如《水边的阿狄丽娜》《天空之城》以流畅的琶音瞬间把人们带入美妙的意境当中。在这美妙的意境中,使学生灵魂潜身心得到净化, 达到高度的默契与交融,也使学生更深的感悟美的真谛,进而提升他们欣赏辨别真善美丑的能力。由此,便体现了流行音乐内在陶冶心灵又提高审美的作用。

(二)洗涤心灵,以德育人

鉴于不同的音乐风格带给听者不同的感受,流行音乐在这其中也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流行音乐质量良莠不齐,好的流行音乐能够引导人们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还鼓能鼓舞人们克服困难,对明天充满希望,以及净化心灵,陶冶情操。譬如一直流传至今的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曾无数次打动炎黄子孙的爱国之心;侯建德的《龙的传人》字里行间洋溢着爱国之情。一曲《懂你》把目光和歌声投向自己的母亲,凭借朴实无华的旋律,表达对母亲的真挚美好情感,述说重归母亲温暖怀抱的热望。还有一些作品是对于大学生爱的情感、感恩情怀的培养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例如:手语歌曲《感恩的心》,讲述了失语女孩以感恩之心面对生命、永不言弃的生命哲学;《常回家看看》《一封家书》讲述了父母的养育之恩,以及儿女要关心、孝敬父母的人生道理;《爱的奉献》將爱的温情扩展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爱铺满大地、温暖人间。这些如春雨般滋润心田恰和传统教育中带有灌输的方式相反,一曲曲流淌于心间充满爱的美妙的旋律和与心灵碰撞的歌词会对每个学生内心深处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促使一个人由内而外的改变,进而达到洗涤心灵以德育人的目的。而缺乏新意的传统音乐课课堂不能很好的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兴趣,一般很难达到预想的效果,若我们能转换思维方式,利用积极向上的流行音乐帮助受教育者达到 “被动接受者”到“自觉接受者”以及 “由外而内”的改变,进而更好的实现洗涤心灵以德育人的目的。

三、流行音乐进入中学音乐课堂的实践探索

流行音乐以其具有结构短小、内容通俗、音域不宽、曲调顺口、易于传唱和掌握、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亲和力等特点具有广泛的社会和群众基础。与此同时,这些特点也恰恰与中小学学生审美和心理特征相吻合。我们若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借鉴旋律优美意义深远的流行音乐,让他们了解音乐与其它学科的关联以及以此来加深巩固对所学知识的记忆。通过对关联学科知识体系的归纳、提炼、整合,培养他们学习中融会贯通、触类旁通的精神,同时这种精神也是社会大熔炉所需要的,即为他们步入社会铺垫了基础。下面我们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论述流行音乐元素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如下:

(一)古词新用

我国的古典文学博大精深,青少年学生从小就被要求背诵唐诗、宋词,但因觉得无趣不能长久的记忆。若是以一种熟悉的方式把词唱出来或许能巩固记忆,而事实中流行音乐恰如其分的对传统概念进行重新整合与解释,同时“诗言志,歌咏言”表明用诗来表述心志,用歌来咏唱抒发情感,这两点的结合在很多现代流行歌曲中都有体现,若恰当运用这类的歌曲进行中小学教学或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曲子《但愿人长久》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首歌曲意境美轮美奂,旋律进行平稳并采用现代流行歌曲的曲调元素,同时借鉴了宋代词人苏轼的词《水调歌头》,引导学生在对它分析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学习歌曲《但愿人长久》引出《水调歌头》这首词。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设计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题,真正融入课堂体验课堂。譬如,把学生分成两个小组,一组深情并茂抑扬顿挫的朗诵歌词,尽量保持音调与语调的韵律一致,另一组来配合演唱。或者是可以在班上分组对歌曲《明月几时有》进行唱歌接力比赛,即一个同学接出上位同学演唱的下一句,评出配合最默契的小组。看似简单的游戏方式不仅体现现着团队合作精神,还使每个同学在其乐融融的参与过程中无意识的强化了对歌曲歌词的记忆。在学生对歌曲歌曲熟悉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歌曲来增强对古诗词的认识与理解,加强学生的内心体验,提升其艺术欣赏品味。

此外,《独上西楼》(引自南唐·李煜《相见欢》)、《别亦难》(引自唐·李商隐《无题》)等都是运用古诗词加入现代流行元素谱成的歌曲,都可以运用以上的教学方法,这些作品不仅远远超出普通流行歌曲的欣赏价值,还体现出流行音乐、文学作品相得益彰。这些音乐作品,不仅继承和弘扬我国的优秀文化,还把古老的民族文化以新的方式传达出来,让学生在学习音乐过程中被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所滋养,同时也能真切地感受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流行乐碰撞出的音乐光芒及其传播文化的作用。

(二)流行歌曲与课本内容的结合

以音乐教学任务为出发点,与歌唱教学相结合,着力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中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知觉敏感性,他们能对教材中的歌曲或者乐曲表达出自己的意见。对于那些符合他们口味的作品,他们就表现出极高的热情,要求老师教唱,并积极配合;对于那些不感兴趣或者厌恶的作品,他们就可能采取喝倒彩、睡觉或看其他书的形式来消极反抗。在音乐教学时应注重对学生的正确引导,肯定他们所欣赏的流行音乐的价值,让学生明白流行音乐的确很好,他贴近生活,有很多好作品,但是不能全盘接收,因为也有一些不好的作品在里面,不适合中学生去欣赏。这样就能取得学生的信任,有兴趣去听课。在教学中加入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流行歌曲,比如让学生欣赏黄家驹的《真的爱你》,用这首歌来教育学生,让他们学会体谅父母的用心良苦,学会关爱、体贴、孝敬父母,教会学生欣赏流行音乐作品时要先深入了解作品的思想性與艺术性,让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得到较大提高。学生们通常都喜欢一些节奏感强、优美、奔放、豪爽或忧郁、通俗易懂的歌曲。流行音乐之所以受到中学生的青睐,是因为作品中有较多歌曲旋律优美、感情丰富、歌词的表达通俗易懂。学生愿意去唱这一类作品,在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理解力和表现力。我们结合识谱与视唱教学,教一些学生喜欢的流行歌曲,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识谱能力。

例如,在学习《京剧》这一课的内容时,我们就以大家熟悉的陶喆的《苏三说》进行导入,提起学生的兴趣,学习歌曲中的京剧元素部分:

唱歌课是中小学学生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学生通过它来了解更多的关于音乐的理论知识和歌唱技能,要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以达到真正提升他们音乐素养,培养他们的音乐素质的目的。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若我们的教学能从他们的兴趣点出发,引导他们学习岂不更好?加之学生对熟悉的事物心理都有一种轻松自如的感觉,若以他们耳熟能详的且具有亲和力的流行歌曲导入将不失为调动其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式之一。

唱歌课是多方面提升学生能力的课程,包括听辨能力以及二度演唱的能力,听辨能力的准确性又为唱歌音准夯实基础,在一堂课中,我们可以先让他们听熟悉的流行曲目然后再引出我们的教学目标,或是先分析流行歌曲中相关知识点再移用到别的歌曲应用中。例如.听周杰伦的《给我一首歌的时间》熟悉的曲目让他们来听辨感受节奏,听韩红孙楠《美丽的神话》来分声部记谱;跟录音分声部视唱并根据声音效果的和谐性检验记谱正确性等 ,我们也可以通过更加明了的方式来带领学生分析曲谱让他们对熟悉记忆深刻例如《美丽的神话》的谱例:

可以通过老师弹奏乐谱,让学生认真聆听并分析这乐段,在师生的互动交流和教师辅助的境况下共同总结节奏节拍的概念定义,通过分析本乐段得到其4/4拍,强弱次强弱的节奏特点,本乐段中间还出现了附点音符。其次,让学生各自唱着旋律用心灵和双手共舞击奏出美丽神话这一乐段乐谱,不仅加深他们对歌曲的记忆更是对节奏节拍无意间刻在心间。运用这样的曲子来进行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比教科书上乐例让学生更容易感兴趣更容易接受,作为传授者也更容易达到教学目的。

流行音乐易于流入人心,引起人们情感深处的共鸣。因此我们还可以从流行音乐入手来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经过缜密的教学连接,也是很值得期待的。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不仅提高学生对唱歌课的兴趣还锻炼学生分析音乐、创造音乐的能力,让学生由学习的被动到自学的主动者而不失为歌唱课的魅力所在。

(三)运用多媒体、舞蹈等方式,与欣赏教学相结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音乐欣赏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欣赏音乐,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声音感觉能力。如感受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音色等能力。一般来说,学生都具有这种能力。但是,他们还必须能听辨旋律、节奏、音色、调式、速度、力度、和声等,这是一个由浅入深,由初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音乐欣赏可以培养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能力。从人的审美要求上看,总不会停滞在感官愉悦的水平上。相反,人们往往会透过音乐的旋律、节奏、音色、调式、速度、力度、和声等去体验音乐的情绪美、意境美,从而产生各种联想与想象。那种描绘性的音乐,常常会使人联想到现实生活中的情与景,并由此而获得种种审美享受。音乐欣赏可以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水平。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内容,涉及面非常广。它包括了古今中外的许多名曲佳作。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体裁多样、表演形式活波等等,对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水平无疑是大有好处的。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穆林斯基说:“能欣赏音乐,这是审美修养的基本标志之一,离开了这一点就谈不到完美的教育。”因此,我们不能忽视欣赏教学的作用。欣赏教学若想达到预期的目的,选择好欣赏教学的内容是关键。选择欣赏教学内容时,要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和他们实际的欣赏能力,同时要注意了解学生心理,选择他们所喜爱的音乐风格。流行音乐基本上占据了学生课外欣赏音乐的所有时间,由此可以看出它在学生当中的受欢迎程度。所以在欣赏教学中,我们要注意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结合,有选择性的让他们欣赏一些优秀的流行音乐,或者是带视频的演唱会,可以使他们获得直观的音乐感受,和直接的情感体验,发展他们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能力,增强学生的音乐兴趣。

一节音乐课是40分钟,如果老师总是一句句的反复教唱,学生一句句的反复学唱,肯定会让学生觉得很枯燥,因此音乐教师可以采取丰富多样的形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播放相关歌曲的影像视频、加入一些简单的乐器伴奏、创编舞蹈等,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歌曲记忆,也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可以采取让学生自己对歌曲进行风格变化的改编,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演唱歌曲。符合新课改一直强调的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一要求。

例如:在学习《藏族民歌》这一课的内容时,我们可以先播放介绍藏族风土人情的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到西藏美丽的风光,和当地的一些风俗。然后播放谭晶的歌曲《在那东山顶上》,让学生一下子就能被西藏这个神秘的地方吸引住。

(四)与器乐教学相结合

器乐教学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还能促进学生感受音乐,提高他们的表现力。器乐教学注重音乐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的锻炼。在器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一些流行音乐进行改编,改变后的内容作为器乐教学的内容。由于学生对流行音乐的特殊偏爱,对于演奏这样的作品一定非常感兴趣,使得他们在演奏中更加用心,从而在无形中地提高了他们的演奏技术,增强了学生学习器乐的信心。

例如:我们在教授竖笛这堂课的时候,就引入久石让的《天空之城》这首流行音乐作品,很多中学生都特别喜欢,所以学起来也特别的认真。

(五)与创作教学相结合

音乐教学中的创作教学,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能力的教学过程,其中包括短小的节奏创作、曲调创作、“音乐小品剧” 表演创作等,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联想、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还能激发他们的情感、发展他们的音乐即兴创造能力。在创作教学中如何融合流行音乐的优势?第一,老师可给一段学生非常喜欢和熟悉的流行音乐,让学生将这个旋律进行加工变化,可以变化节拍、改变速度,也可以对旋律进行加花改编等等,然后再请学生演唱自己改编的作品, 感受音乐的不同风格。第二, 老师指定情绪、意境,风格或者歌词,让学生模仿相似情绪、意境的流行歌曲的曲调进行创作。第三,指定一首流行音乐作品,让学生创编舞蹈或进行身体律动。第四,选取一首大家較为熟悉的歌曲,让学生欣赏原唱后,对演唱歌曲进行二度创作,可用各种演唱类型及风格重新演绎。我们要利用好流行音乐的在中学生群体中的强大吸引力,在教学中注重的创作过程的教育功能,而不是过分追求学生创造的结果。由此可见,在音乐教学中流行音乐具有无穷的潜力,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充分的加以利用并对它进行深层次的挖掘。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利用流行音乐时,要高度重视所选作品的艺术性与思想性内涵,还有它的文明健康程度,要挑选一些艺术价值高、思想内容健康,富有教育意义的作品,并在教学过程中恰当的运用。同时,各界媒体对流行音乐的宣传也要与音乐教育相配合,在对流行音乐宣传过程中要给予正确的引导。我相信在全社会的努力下,流行音乐能很快融入到中学的音乐教育中,并充分发挥其潜在的、强大的教育作用。

四、总论

随着当今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模式、文化教育体制等所呈现出的一种“多元并存,多级发展”的格局,中小学音乐教育也面临着多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流行音乐作为一种容易被学生接受又通俗易懂的音乐存在方式在教育的过程中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中小学音乐教育若能利用流行音乐中积极元素来提高学生的审美和洗涤学生的心灵将能更好的辅助教育和教学。同时,流行音乐中古词新用元素不仅能让学生学习到了现代曲谱的优美旋律同时也巩固我国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本文主要结合了流行音乐古词新用和对唱歌课的影响来论述流行音乐走进高师音乐教育的可行性这一课题,仅仅的理论是不够的,要想真正的实施起来还需要实践来证明,流行音乐走进中小学音乐课堂是音乐教育者拓宽学生知识面的方式之一。而中小学应该更好的挖掘流行音乐的文化价值,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加强其教化功能,让流行音乐为弘扬先进文化、社会主义主旋律文化服务,发挥音乐育人的优势,把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以新的方式传达出来,让学生在学习音乐过程中被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所滋养所丰富,不仅起到美化校园文化,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的作用,也在音乐教育中也能更好的起到沟通古今,传播文化的作用。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确,我们音乐教育的道路是漫长的,我们也拭目以待中小学音乐教育渗入流行音乐元素所产生的变化和影响。

参考文献:

[1]《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李妲娜 修海林 尹爱青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2

[2]《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月2011-9

[3]《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杨立梅,蔡觉民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1-1

[4]《高中音乐新课程案例选评》曹理 缪裴言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10

[5]《走进高中音乐教学现场》查汪宏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1

[6]《音乐教育大系》 曹理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7

[7]《音乐教育新概念》 郭声健 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 2007-12

[8]王欣昕.张浩流行音乐元素融入视唱练耳教学的理论探究[期刊]-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

猜你喜欢

流行音乐探索
理解流行音乐的变化
阿多诺流行音乐理论视域下的中国流行音乐思考
书评|《流行音乐与文化关键词》:为流行音乐研究树范本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面向小学课堂教学的智能闯关游戏设计思路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浅谈小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兴趣
流行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