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与西方钢琴音乐文化
2017-02-22应桃
应桃
摘要:基督教是十分重视音乐的宗教。音乐是基督教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督教对西方钢琴音乐的发展、兴盛、繁荣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孕育西方钢琴音乐文化的沃土。基督教对西方钢琴音乐艺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基督教所创立的许多音乐术语、音乐方法以及音乐理论体系是钢琴音乐艺术产生的客观条件;基督教在一定程度上滋养了作曲家的心灵,影响了作曲家的钢琴音乐创作。
关键词:基督教;钢琴音乐艺术;格里高利圣咏;弥撒曲;奏鸣曲
中图分类号:J6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6)18-0029-03
“钢琴无处不在,哪里有音乐,哪里就需要钢琴,因为当谈论钢琴时,我们不只是在谈论一件乐器,而是在谈论与之有关的千头万绪,它已经涉及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世俗的和宗教的、有形的和无形的、具体的和抽象的,以及个别的和一般的。” ——洛秦
现代钢琴以其音域宽广、音色优美等特点而被人们誉为“乐器之王”。正是人类的科技文明及精神文明的发展成就了钢琴的“王者”地位。现代钢琴发源于18世纪初的欧洲,而在这之前,两种古钢琴(clavi-chord楔槌键琴与harpsi-chord羽管键琴)在欧洲的音乐舞台上就已经活跃了300多年,即使是在现代钢琴诞生后,仍与现代钢琴共存了100多年。很多现代钢琴曲目开始就是为“古钢琴”而作的。18世纪下半叶,近代钢琴经过不断地加工和改良最终能够奏出变换无穷的音响效果,并且克服了楔槌键琴音量微弱和羽管键琴无法依靠手指控制轻重的弊端,逐渐取代了古钢琴的历史地位,成为了古典主义时期的主要键盘乐器。
西方钢琴艺术的发展、兴盛、繁荣,与基督教(包括现今的基督教和天主教,下同)有著密切的联系。《马太福音》所说的“The Christian Church was born in song(基督教源自歌唱)”正说明音乐和基督教的密切关系。基督教里的一项重要礼仪就是用音乐来表达对上帝的赞美,通过由热心信徒组成的唱诗班歌唱、乐器演奏等各种音乐形式来营造一种浓郁的宗教氛围,让信徒们感染其中,表达对上帝虔诚的赞美。在基督教的宗教活动中,钢琴逐渐成为和管风琴一样重要的献奏乐器。基督教对西方钢琴音乐艺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基督教所创立的许多音乐术语、音乐方法以及音乐理论体系是钢琴音乐产生的客观条件;基督教在一定程度上滋养了作曲家的心灵,影响了作曲家的钢琴音乐创作。
一、基督教音乐
中世纪,是基督教广泛传播的时期,基督教神学统治着西方人的整个精神生活,包括文学、绘画、音乐、建筑等在内的文化艺术都被深深地打上了基督教的烙印。“不了解基督教,就不能彻底了解西方文化的整体或是其中的任何一个部门”。①由于西方在中世纪以前流传下来的音乐资料很少,现在的研究者一般把中世纪作为研究西方音乐的一个重要起点,在这个时期里,教会音乐开始成为音乐发展的主流。
基督教的早期信仰认为只有人声才是适合用来赞美上帝的,所以早期的教会音乐排斥乐器的使用,②产生于中世纪的格里高利圣咏就反映了这种信仰。当时的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一世(Gregory I,590年——604年在位)为了统一教会音乐,花费十多年的时间,改革教会仪式音乐。他搜集和整理当时的教会歌词,在吸收当时的民间音乐、古希腊音乐和古代东方音乐的基础上,整理创作了达1600余首的《对唱歌集》(antiphonarinm),史称格里高利圣咏。③
一方面,格里高利圣咏创造了许多音乐方法、音乐术语和音乐理论体系,开启了欧洲乐谱记录的历史,可以说是成功地孕育出钢琴音乐艺术的胚芽与温床,表现在:1、尽管格里高利圣咏只用人声演唱,没有乐器伴奏,甚至只有单音音乐,但以圣咏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复调音乐,对后世音乐的多声部思维、和声的构成以及人们的听觉感官、审美方式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以后器乐复调的兴起与发展创造了条件。如被誉为“音乐中的《旧约圣经》”的《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以及《赋格的艺术》就是巴赫在早期复调音乐的基础上创作的;2、记谱法的出现,使作曲成为可能。从此音乐可以独立存在于演奏之外,并且可以写下来,同时依照乐谱来进行演奏;3、记谱法的产生促使了中世纪“中古调式”的产生和发展,它成为近代西方音乐调式的基础(到17 世纪,西方音乐中的大小调式体系已基本确立。教会音乐调式中的利地亚调式与混合利地亚调式发展演变为西方音乐体系中的大调,多里亚调式则逐渐发展演变成小调),对近现代西方音乐调式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以后钢琴音乐创作的技术手段提供了最根本的“物质基础”。
另一方面,我们仍然可以从现存的许多中世纪作曲家的作品中感受到格里高利圣咏那最富特征的旋律,而且后世的许多钢琴作品也运用了这些旋律。如李斯特为钢琴与乐队创作的《死之舞》、圣·桑的《C小调第三交响曲》(附有管风琴和钢琴)、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钢琴和管弦乐曲),以及流传至今的许多军队进行曲、小步舞曲等乐曲,都是由格里高利圣咏扩展而成。
基督教音乐中的弥撒曲、清唱剧、教堂奏鸣曲等曲式也对钢琴音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弥撒曲是天主教弥撒祭曲活动中咏唱的歌曲,是宗教音乐中一种重要的体裁,其主要演奏乐器就有钢琴。到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由作曲家以全新的音乐素材创作的弥撒曲,包括《慈悲经》《荣耀经》《信经》《圣哉经》和《羔羊经》五个基本部分。这种弥撒曲具有全新的艺术形式,在发展过程中日益精致复杂,逐渐超越了纯宗教礼拜的意义,在内涵上具有了深刻的哲理意味,在交响曲、古典奏鸣曲出现以前,是最重要的大型声乐——器乐形式之一。文艺复兴时期虽然基本上还是复调织体的声乐音乐时代,但弥撒曲这种体裁的出现(安魂曲作为一种特殊的弥撒,亦可包括在内),可以看成是西方音乐中最初的套曲结构原则的确立,为以后钢琴音乐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创作思路和来源。巴赫、贝多芬、莫扎特等许多西方音乐史上的伟大作曲家,都在这一领域留下了不朽的钢琴音乐经典之作。
17世纪初叶,作为一种大型声乐套曲的清唱剧产生,也是以基督教为主要内容的。宣叙调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段落,用于开展剧情。宣叙调以语言音调为基础,节奏自由,其伴奏乐器除了管风琴就是羽管键琴或钢琴,与抒情性的咏叹调相对。
教堂奏鸣曲是西方音乐形式的根本基础和重要历史遗产,也是西方钢琴音乐的一种重要表达形式。钢琴奏鸣曲起源于16世纪,它是以一种相对于清唱剧而言的器乐曲。直到17世纪中期以后,钢琴奏鸣曲才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出现了两种类型钢琴奏鸣曲,即教堂奏鸣曲和室内奏鸣曲,其中教堂奏鸣曲就是在教堂里使用的教堂音乐,这两种钢琴奏鸣曲形式被称为“古典乐派奏鸣曲的胚芽”。
二、基督教与钢琴音乐艺术的关系变化
基督教与钢琴音乐艺术的关系受时代变迁的影响而不断地发生变化。基督教信仰作为习俗、传统、文化、生活方式的一种形态存在,一直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当时的人的存在。在充满主观个性与情感色彩的音乐创作中,基督教精神深刻地影响着作曲家的钢琴音乐艺术创作。无論作曲家是不是基督徒,在创作作品时,都会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受着到上帝“旨意”的感召。世俗的情感与宗教上的情感不是截然的分开,如对象征性的把握,对真、善、美的追求,造成了音乐同宗教的某种天然联系,因而幻化出了情感上的结晶——伟大的作品。
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1750)是跨越巴洛克时期和古典主义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管风琴及古钢琴作曲家。巴赫信仰基督教,是个虔诚的路德教徒,他生命中最后的27年时光是在德国莱比锡圣多马教堂度过的,曾长期担任该教堂乐长。巴赫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宗教音乐作品,他认为音乐是“赞颂上帝的和谐声音”,希望自己创作的乐曲能为教会服务。他的作品深沉、悲壮、广阔、内在,有着丰富而深刻的生活感受,同时也反映出宗教音乐中的那种庄严、崇高的神学思想,那种自我克制和理想化的精神。《平均律钢琴曲集》是巴赫在器乐领域留下的重要遗产之一,曲集进一步确立了西方大小调式,证明了十二平均律的优越性,是巴赫钢琴音乐作品中的杰作。在钢琴创作领域,巴赫吸收发展了古钢琴曲的形式和表现手法,使钢琴在复调音乐领域内发展的空前完美、成熟,且第一次赋予它们深刻的思想内容,第一次在钢琴音乐史上用严密的外部形式来展现人们丰富的内心世界。特别是他的两部《平均律钢琴曲集》、《b小调弥撒曲》、《马太受难曲》,展现出他对自己信仰的表白,成为音乐史上伟大的杰作,并对后来很多的音乐家,如海顿、门德尔松、莫扎特、贝多芬、肖邦、瓦格纳、勃拉姆斯等产生重要影响。与巴赫同时代的另一位音乐大师英籍德国作曲家亨德尔(George Frideric Handel,1685——1759)也是一位基督教徒,其作品同样是为了荣耀耶稣基督。他一生共创作了32部清唱剧,代表作品为《弥赛亚》,用一种间接、象征性的方式叙述了基督的诞生,受难和复活。其《古钢琴组曲》也体现出特有的平衡、规整以及带有宗教意味的风格。
维也纳古典乐派的第一位代表人物海顿(Joseph Haydn,1732——1809),一生深受基督教音乐的影响,曾创作了包括《纳尔逊弥撒曲》在内的14首弥撒曲,还创作了60首古钢琴奏鸣曲。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除了歌剧上的成就,一生也创作了20首钢琴奏鸣曲和25首钢琴协奏曲以及18 首弥撒曲(较著名的有《 C小调弥撒曲》、《 加冕弥撒曲》和《安魂弥撒曲》)。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创作了35首钢琴奏鸣曲(其中后32首带有编号),表现出强烈的宗教情绪,被人们誉为“新约全书”。
被舒曼推崇备至的后辈——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1838——1897)
是德国古典主义、浪漫主义作曲家,他一生中创作了很多钢琴音乐作品,其中《第一钢琴协奏曲》构思宏伟,具有史诗般的概括性,反映着憧憬式的、波涛汹涌般的遐想,两首《钢琴四重奏》(op.25,g小调)和(op.6o,e小调) 具有动人的旋律节奏和音色,感情色彩斑斓丰富,忧郁和绝望,振作和欢乐。勃拉姆斯具有高超的管弦乐队想象力,作品即使只有寥寥几件乐器,也常常具有交响乐的效果,他的一些钢琴奏鸣曲因之被舒曼称为“乔装的交响乐”。在他的上述作品中充满着勃拉姆斯对宗教、对人生的情怀和感悟,这些属于现代的,带有个人特色宗教艺术作品,所产生的恢宏气势远远超出了传统的教堂音乐,这可能与勃拉姆斯的新教信仰有着密切的联系。著名的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李斯特(Franz Liszt,1811——1877),父母都是天主教徒,1858年加入天主教方济各修会,1865年接受罗马天主教神职身份,庄严、肃穆、勇于献身、积德行善的宗教氛围深深地影响了李斯特的音乐创作,在《论未来的宗教音乐》一文中,李斯特提出了“人道主义的音乐”的概念,认为上帝和人民是新型宗教音乐的创作灵感源泉。李斯特很多音乐创作深受基督教的影响,其中钢琴音诗《旅游岁月—瑞士》创作于1848-1854年,就深深地受到宗教和文学的影响,钢琴曲《威廉·退尔教堂》描写了教堂建筑的庄严、雄伟和神圣。
三、基督教对西方钢琴音乐的影响
西方的钢琴艺术在音乐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都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寻找着最适合自己的发展形式,一旦有机会,就会设法给自己更多的自由与发展的空间。于是适时的,钢琴音乐依附、借助于宗教体制,从教会音乐中吸纳了自身发展所需的多种元素,怀着一颗谦卑虔诚的心,成为赞美上帝、敬畏上帝、感恩上帝的一种完美表达形式。
现今,基督教宗教精神仍是影响钢琴音乐艺术发展的重要方面。20世纪初以来基督教为适应时代的发展所颁布的各项法令,为西方的宗教音乐又打开了新的局面,如教宗比约十世的圣乐《自论》中就说:“教会无时不在赞许奖励一切艺术的进展,凡人类智慧随着时代的演进而发现的一切善与美,只要与圣礼规则无所抵触,皆可容许其应用于敬礼音乐中。因此最新式的音乐,也可用于教堂,贡献出优美、严肃而庄重的作品,毫无不相称于圣礼仪式之处。”④开放、宽松的环境给音乐家们提供了极为广阔的音乐创作空间。20世纪法国具有世界影响的音乐大师——奥利维埃·梅西安(Olivier Messiaen,1908——1992),创作的钢琴作品《阿门圣像》(1943)、《四首节奏练习曲))(1949——50)、《鸟类目录》(1956——8)、《鸟儿的小小素描》(1985)无不体现出独特的宗教音乐语言。特别是《对圣婴耶稣的二十凝视))(VingtergardsurlEnfant一Jesue),作曲家从不同角度对圣婴耶稣进行观察,以音乐的形式描绘了对耶稣的各种“注视”,从而表达自己对耶稣、对基督教的无限虔诚和崇敬。梅西安的音乐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宗教音乐,却具有传统与现代的宗教精神,“以其深刻的‘心灵之光,描绘出崇高神秘的‘神赐之光,从而使作品本身闪耀着宗教精神的‘形式之光。”⑤
纵观西方钢琴音乐历史,基督教的影响随处可见。这不仅指从中世纪沿用至今的基督教典仪音乐、历代作曲家采用宗教音乐体裁所写的大量作品以及他们在其他各种类型作品中所包涵的宗教情感,而且基督教作为一种精神,它跟西方人所创造的另一个对象——钢琴音乐艺术之间存在的某种内在的、心灵上的联系。总而言之,耶稣基督的教会已经给了钢琴音乐艺术一个丰盛的文化遗产。
注释:
①朱光潜《朱光潜美学文集》(第3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第 124页。
②〔美〕唐纳德·杰·格劳特、克劳德·帕利斯卡《西方音乐史》,《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6年版,第30页。
③洪严《论基督教会音乐的发展》,《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7期。
④李振邦《教会音乐》,世界文物出版社,2002年版,第180页。
⑤任怡《爱的凝视,崇高的寓意——析梅西安<对圣婴——耶稣的二十凝视>终曲之宗教象征》,《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3年第4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