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酱香

2017-02-22姜岩

青年文学家 2017年2期
关键词:大酱大嫂馒头

姜岩

再好吃的东西,也有让人吃腻的时候,可我知道,有一样算不上正宗食品的食品——母亲下的大酱,是一家人不会吃烦的。打小时,一天甭管吃啥,这大酱碟子不放在桌上,一顿不撮咕几口,大人孩子的食欲就旺盛不起来,不是你挑咸了就是他挑淡了,众口十分难调起来。如正赶上家里拌了凉菜、打个饭包、抄个水粉或吃个白豆腐什么的,大酱如断了顿,这顿饭干脆就没法下咽了,人人皱了眉头,手举着筷子,心却不在吃饭上。到现今,母亲自然不会忘记我们个顶个馋这口,年年不等正月了,老早就张罗着挑酱豆、烀酱,进入农历四月下旬,当吊在棚杆上的酱块上已长满了白醭,并横七竖八地裂开了一些宽窄、深浅不一的纹儿,酱块中散发出了一种不十分好闻的腐臭味,这功夫酱就格好了。最至关重要的是下酱这一关,酱的咸淡、稀干、色泽、品味在此一举,因此别人是轻易不敢上手的。酱、水、盐的比例,都由母亲来掌握,父亲、儿子、儿媳们只能打个下手。酱下到缸里后,不能马上打耙,要捂严了缸盖焖上一天才能掀缸盖。酱的发酵,也是需要光合作用的,阳光越充足,温度越高,酱发得就越快。赶上五方六月的大热天,经过了一天的暴晒,晚饭后去打酱耙,你会见到酱缸的浮头上咕嚓、咕嚓泛起了一排排的小气泡,这表明,大酱正处发酵期。在上好的天气下,有四十多天左右,酱就可以发酵好了。那醇厚绵长香飘四溢的大酱哟,它的上桌,几乎是宣告了一个极其缺少副食的苦春的结束,它给只有主食的农家饭桌带来了色彩与馨香,给贫瘠的生活带来了希望。面对饭桌上的大酱碟子,满家人的胃口一下子就强旺起来,饭量个个见长,用白菜、生菜、香菜、小米饭拌了大酱打饭包,吃撑挺了也不愿意撂筷!

关于酱,让我和弟弟都无法忘掉的有这样一件事。一九七九年,弟弟考上了大学。上大一的第二学期开学前,弟弟在家走时,他去酱缸里装了满满的两罐头盒子酱,塞到背包里带走了,当时见了我还有些纳闷,听弟弟说大学的伙食不错呀,怎的还从家里往学校带酱呢?弟弟上学的时间不长,正好我有一次出差的机会,出差地又是弟弟读大学所在城市,就顺便去看看弟弟。因动身时与弟弟就有了联系,坐了一宿火车第二天来赶到学校时,弟弟在校门口接到我,先随弟弟去了他在二楼的寝室,学生们正三三两两地下楼去吃饭。当我解下了背包往弟弟下层的床铺下边一放时,我偶然发现,在他的床底下,竟整整齊齐摆放了十几棵长白菜。我禁不住好奇地问了一句:“放这么多白菜干什么?”弟弟有些不自然地抬手抿了一下头发,笑一笑说:“备用”。听了弟弟的回答,我即刻明白了,弟弟从家里带酱,是为了蘸这些白菜帮子当菜吃。因在弟弟的寝室呆得时间长了些,等我们端着盆碗下楼去学校食堂时,食堂的菜已卖光了,只有主食馒头和米粥。弟弟与我商量了一下,打了两份粥,买了几个馒头,因嫌食堂的屋里有点冷,我们就端着饭又回了寝室。把馒头、粥放在了靠床的小桌上,弟弟又回身去靠床的窗台上,把用废作业本纸扇着装酱的罐头盒拿了过来,弯腰又去床下掏出来一棵掰去了几个帮的白菜,熟练地掰下了几个帮,拿了去卫生间冲洗。弟弟洗了白菜回来,我俩才在小桌的一边一个坐下来吃饭。因我坐了一宿的火车,已经挺饿了,这顿馒头、粥就了白菜沾大酱,吃得也很香、很饱。人有时很奇怪,曾经饱食过的满桌酒席,或曾饕餮过的山珍海味,在记忆中已风卷残云,未曾留下什么痕迹,可这一顿十分简单,已略显寒酸的早餐,却在记忆的深处储存下来。

记得唯一有那么一年,我家的大酱下酸了,那一年,在大队学校当民办老师的叔伯哥哥,三十刚出头就患上了腰椎结核,走路弯着腰,疼痛难忍。因他早年丧父,寡妇三娘一个妇道人,一遇上大事就没了主心骨。当时三娘来找父亲商量,最终由父亲张罗着去省城医院给大哥做了手术。伤筋动骨一百天,术后两周哥出了院,大夫嘱咐出院后只能卧床,三个月后才能下地。由于术后严禁夫妻房事,大嫂不便护理,三娘又喉瘘气喘,弯腰巴叽的,护理儿子也有困难,母亲深知其情,就主动提议,把出院后的大哥直接接来我家,由她护理,大哥出院那会儿,正值春夏之交,家家炕上地下的活,脚打后脑勺地忙不过来,护理大哥的那三个月,不知母亲是怎么熬过来的。一家八九口人的饭之外,还要打兑鸡鸭鹅狗这些哑巴牲口,大哥汤一碗饭一碗的要由母亲做好了送到嘴边,哥炕拉炕尿,也全都得母亲侍弄。大哥三十刚出头的人,心里头没病,能吃能喝的,小便还好办,接了尿罐子倒掉了。可每大便一次,满屋子里的臭味一时半会儿散不去,小孩子们早捂着鼻子熏跑了,母亲要近距离的去接去倒。这么脏臭的活,从没见母亲皱过一次鼻子,真比侍弄自己的亲生儿子还上心。到了开春烀酱时,母亲一天忙得一点空都没有,饭锅也倒不出来,经与大嫂商量,烀酱就挪到她家。一应的事由嫂子去张罗,也许是酱锅水添少了,也许是锅盖捂得不严,那年的酱豆烀夹生了,下的大酱一点都不好吃,酸不酸臭不臭的,一缸酱到了第二年开春时还剩下大半缸。酱下成了这样,影响了全家人一年的胃口,大哥大嫂十分过意不去,但谁能露一句怨言呢,不管咋说,在母亲的精心照料下,大哥术后恢复很快,三个月就彻底痊愈了,已回学校正常上班,大嫂、三娘脸上的愁容也舒展开了。那年过年,大哥大嫂领着子侄们来我家,“扑嗵!扑嗵”跪了一屋地,“咚!咚!”地给父亲、母亲磕了响头。母亲一边忙着从炕上下来穿鞋,一边对哥、嫂说:“你看,都这么大岁数了,孩子都一水水的了,还磕啥头啊,快起来!快起来!”这就是母亲,她决不会刻意地去记得她为别人做了什么,也从不希图别人给她以什么回报。

猜你喜欢

大酱大嫂馒头
大嫂大,二嫂小
“馒头办”没了吧?
关系好
买馒头
大酱情怀
街上来了新城管
家 事
在伦敦唱歌,在墨尔本听
半个馒头
自然发酵大酱不愁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