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ICU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

2017-02-22刘永华

医学信息 2017年3期
关键词:不安全因素防范措施护理

刘永华

摘要:目的 对ICU(重症监护病房)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方法 对我院ICU的护理工作进行反思性总结分析,找出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落实有效的防范措施。结果 完善规章制度,优化工作流程,加强监督检查,增强ICU护士的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规范护理行为,主动规避护理不安全因素。结论 ICU护理工作中不安全因素较多,及时对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和干预,最大限度地消除护理安全隐患,能有效地防止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护理;ICU;不安全因素;防范措施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医疗护理活动日益复杂,患者在医院接受治疗护理过程中所面临的不安全因素也随之增加。ICU是医院重症患者和手术后高危患者的集中管理单位,患者病情危重和家属过高的期望值,使ICU成为医患纠纷的高发科室,因此,护理不安全因素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更加全面了解ICU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防范,本文对我院ICU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护理不安全因素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对加强护理管理,减少医患纠纷具有积极的意义。

1 常见的护理不安全因素

1.1管理因素

1.1.1质量监控管理不力 护理安全管理的重点是质量管理体系,没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只在形式上进行质量管理,应付检查和监督不到位是当前护理不安全的主要原因所在[1]。规章制度不完善,部份工作流程不清晰,责任不明确,以致护士在工作时随意性大,发生事故后无章可循或有章难循。管理者不认真履行管理职责,对护理不安全环节缺乏管理措施,把关不严,部份管理内容有专人管理但流于形式,各种培训走过场,考核落实不到位,不主动报告护理不良事件。抢救车内药品、物品摆放混乱,甚至有过期现象,未根据ICU科室的特点备用抢救药物,各种医疗仪器设备疏于管理,在抢救患者时出现故障无法使用等,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

1.1.2科间协作差 临床科室未严格按ICU收治标准转入患者,醉酒抗医者时常收治入ICU,影响工作秩序。不提前通知,直接将患者转入ICU,有时几个科室同时向ICU转入危重患者,引起一阵混乱,容易引发不安全事件。

1.2护理人员因素

1.2.1护理人力资源配备不合理 护士/床位比例未达到规定标准,处于严重的短缺状态。因产假、病假、排班不考虑人岗匹配和人员搭配等原因,人力资源更显严重不足。随着医院业务的拓展,大量新项目、新技术的开展,需到ICU监护的患者数量日益增多,监护床位数增加,但医院对此未相应增加护理人力,加之科室重视成本核算,局限了人力资源的补充。长期高强度、高压力、超负荷的工作将对护士的身心健康造成损害,构成护理不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

1.2.2业务能力不强 我院ICU护士的学历以大中专为主,初级职称占93%,理论知识缺乏,技术水平低下,经验欠缺,对错误发生估计和判断不足,急救器械使用不熟练,与其他人员配合差,在抢救危重患者时,往往是分工不明,手忙脚乱,容易造成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学历低、年资短的护士是发生护理不安全事件的主体。

1.2.3法律知识淡薄,安全防范意识差 责任心不强,玩忽职守,工作积极性不高,主动服务意识差,缺乏慎独精神,上班注意力不集中,观察病情不仔细,不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对护理工作中存有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和洞察力,不规范使用保护性约束带等,导致了不安全事件发生,如药物外渗、约束不当致患者皮肤损伤、意外拔管或脱管等,这是我院ICU护理不安全的主要因素,是患者安全的最大威胁。

1.3护理文件书写因素 护理记录与医生的病程记录不一致,因各种原因提前书写护理记录,涂改记录,重抄记录等真实性欠缺现象时有发生,为医疗纠纷埋下祸根。

1.4物资因素 部份医疗设备性能落后,售后服务及维修不及时,影响抢救及护理工作,甚至成为不安全因素。一次性用品质量差,常见的现象是保留导尿的患者发生漏尿,导致护士工作量增加,患者发生压疮的几率增加。

1.5环境因素 病房布局不合理,通道多,四周为玻璃幕墙,对狂躁和有自杀倾向患者的管理带来较大风险。各种仪器的报警声、昼夜长明的灯光也会影响患者情绪,出现焦虑或躁动,导致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如抓管、呼吸机对抗等。

1.6医院感染因素 ICU患者病情重,抵抗力差,侵入性操作多,导致医院感染高发,增加患者的痛苦和死亡率,也对护理人员的健康产生威胁。

2 防范措施

2.1建立健全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现今的医疗管理体系对于患者安全之议题重视程度日渐上升,医疗服务是团队战,且医疗过程中存在很多风险及不确定性,许多问题不是个人能力所及[2]。针对管理现状,医院管理者也一直在探讨ICU最佳的管理模式,保障每位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定期召开科间协作联谊会,协调医疗资源,解决科间矛盾和困难,促进救护质量的改善。ICU结合实际情况,优化护理工作流程,制定和完善相应的预防和管理措施,明确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目标任务,使护理安全工作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

2.2加強护理安全管理,有效控制护理不安全因素的发生 安全管理是临床护理管理中一项重要内容,是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的基础[3]。管理者要认真履行管理职责,对可能发生护理不安全的因素进行关注和整治,加大对重点环节和重点时段的监控和督查,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确保安全防护措施的落实。对在检查中发现护士违规、违纪等现象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罚,扣发奖励绩效、降低岗位层级或解聘处理,以警示全院护理人员重视护理安全,珍惜自己的工作机会和医院的形象声誉,以保证各种安全管理方案良好的实施。

定期对护士进行思想教育和安全警示教育,及时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讨论,吸取经验教训,引以为戒,增强护士的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教育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努力改善服务态度,严守操作规程,加强病房巡视,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高危患者作好安全防护措施,保证患者安全,杜绝差错事故和医疗纠纷的发生。

2.3重视护士规范化培训 护士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娴熟的技能操作、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也是防范护理不安全因素的根本。根据护士的岗位层级和工作年限,制定出相应的培训方案,内容包括重症护理基本理论和技能,新仪器设备的使用等,严格按照方案对护士进行培训和考核,新入科的护士必须经过ICU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才能单独值班。选送护理骨干外出参加各类学习班,到上级医院ICU进行专科培训,鼓励护士参加继续教育和学历教育,更新专业知识,提高综合素质,为患者提供高效、安全的护理服务。

2.4合理调配护理人力资源 根据ICU的工作情况,聘用一定数量的护理员,减轻护士劳动强度。实行弹性排班,避免闲时人力浪费,忙时超负荷工作的现象。重视护士的身心健康,在有限范围内合理调配护理人力,对排班模式進行改革,根据护士的岗位层级和能力分层级使用,老中青合理搭配,强弱互补,既体现人性化管理,又降低护理风险。

2.5规范护理记录书写要求 护理记录作为病历的一部份,是重要的法律依据。加强护理记录书写质量的管理,定期进行质量考核,保证记录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

2.6加强病房物资管理 科室引进新设施设备时,厂家或有关技术人员应作专题讲座培训,使护理人员掌握其原理、性能、操作方法及主要故障的排除方法。常用仪器定期检查保养,保证性能完好。药械科定期对护理用品的质量和使用情况进行调查,保证用品的数量和质量。

2.7加强医院感染管理 ICU是医院感染防控的重点部门。重视职业暴露的防护,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提高护士手卫生的依从性,做好清洁、消毒、灭菌及其效果监测,有效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

3 結论

护理安全是关系到医务人员和医院自身安全、影响医院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4],及时发现ICU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有效落实安全防范措施,是促进患者康复和维护人类健康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余飞飞.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管理对策[J].医学美学美容,2014,23(12):502-503.

[2]张霞.根本原因分析法在给药错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3):103-105.

[3]曾素华,卢索芬,吴亚虹,等.眼科护理风险评估单在低视力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2016,32(11):849-851.

[4]温贤秀,蒋文春.护理质量成效管理[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15-19.

编辑/蔡睿琳

猜你喜欢

不安全因素防范措施护理
急腹症的急诊观察与护理
网络支付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网络监听的防范措施
PPP项目中的常见风险识别及防范措施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及其防范措施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
煤矿井下测量的常见问题及防范措施
中西医结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