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分析
2017-02-22康桥英
康桥英
摘要:目的 研究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我院2014年4月~2015年12月新生儿黄疸患儿94例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均等两组。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活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儿黄疸治疗总有效率;胆红素每天下降平均值、下降至100 μmol/L时间、胆红素正常时间、退黄时间;副作用的差异。结果 活菌组黄疸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比常规组高,P<0.05;活菌组相较于常规组胆红素每天下降平均值、下降至100 μmol/L时间、胆红素正常时间、退黄时间更短,P<0.05;两组均无出现副作用,P>0.05。结论 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促进黄疸消退,无副作用,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关键词: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新生儿黄疸;临床效果
新生儿黄疸为新生儿常见症状,以病理性黄疸为常见,患儿可出现面颈部浅黄色,严重者可出现全身性黄疸,需及早进行治疗[1]。本研究对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我院2014年4月~2015年12月新生儿黄疸患儿94例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均等两组。所有患儿符合黄疸诊断标准。活菌组患儿男27例,女20例;日龄2~23 d,平均日龄为(7.61±0.24) d;新生儿体重2512~4024 g,平均体重为(3252±123) g。常规组患儿男28例,女19例;日龄2~22 d,平均日龄为(7.64±0.26) d;新生儿体重2531~4015 g,平均体重为(3247±131) g。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 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包括给予抗生素治疗、蓝光照射治疗等。活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辅助治疗,0.5 g/d,均在喂奶后30 min内温水送服,2 次/d。两组均治疗至黄疸消失。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黄疸治疗总有效率;胆红素每天下降平均值、下降至100 μmol/L时间、胆红素正常时间、退黄时间;副作用的差异。
1.4疗效观察 ①显效:3 d内黄疸消退,血清胆红素水平正常;②有效:黄疸基本消退,血清胆红素降低50%以上或低于200 ml;③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黄疸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所占比例[2]。
1.4统计学处理 SPSS22.0软件统计数据,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P<0.05。
2 结果
2.1两组患儿黄疸治疗总有效率相比较 活菌组黄疸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比常规组高,P<0.05,见表1。
2.2两组患儿胆红素每天下降平均值、下降至100 μmol/L时间、胆红素正常时间、退黄时间相比较 活菌组相较于常规组胆红素每天下降平均值、下降至100 μmol/L时间、胆红素正常时间、退黄时间更短,P<0.05,见表2。
2.3两组患儿副作用相比较 两组均无副作用,P>0.05。
3 讨论
新生儿肝脏功能未完全发育完善,胆红素生成比较多,加上胆红素转运能力不足和肠肝循环特点,有80%左右早产儿和50%左右足月儿可出现黄疸。若黄疸新生儿同时伴随败血症、感染和新生儿肺炎、溶血症、先天性胆道闭锁等,可加重黄疸病情,甚至引起核黄疸,带来严重后遗症,需及时治疗。
新生儿肠道内缺乏益生菌,结合胆红素无法被还原为尿胆原随粪便排出,在临床上,肠道正常菌群建立比较晚、延迟喂奶等均可导致肠道结合胆红素排出减少,因此,新生儿黄疸治疗的关键在于加速肠道胆红素排出,减少重吸收[3-4]。
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以保加利亚乳杆菌、长型双歧杆菌、湿热链球菌组成,为微生态制剂,可有效补充对人体有益生理性细菌,促进肠道正常微生态平衡形成,可有效调节菌群失调症状,在肠黏膜表面形成以双歧杆菌为主的微生物膜,有利于提高肠道免疫功能,保持肠道内酸环境,控制有害菌所致异常发酵,对肠蠕动进行刺激,加速胆红素排出,降低肠肝循环胆红素,协助肠道内结合胆红素分解为游离胆酸,竞争性抑制直接胆红素分解为间接胆红素[5-6]。另外,保加利亚乳杆菌、长型双歧杆菌、湿热链球菌三种成分还可促进体内脂肪酸水平降低,协助白蛋白夺取胆红素结合位点,减少游离胆红素,降低结合胆酸重吸收,有效清除淤积胆汁,促进机体免疫力的提高,改善内分泌[7-8]。
本研究中,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活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輔助治疗。结果显示,活菌组黄疸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比常规组高,活菌组相较于常规组胆红素每天下降平均值、下降至100 μmol/L时间、胆红素正常时间、退黄时间更短,两组均无出现副作用,说明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促进黄疸消退,无副作用,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丁道献,朱贤勇.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对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4,26(5):549-551.
[2]叶彩霞,孟雅杰,趙青,等.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辅助治疗婴儿变应特异性皮炎的临床观察[J].海南医学,2011,22(15):41-42.
[3]黄琴.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6,10(4):193-193.
[4]余霞辉,舒红文,罗健,等.金双歧辅助治疗小儿扁桃体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6,28(2):169-173.
[5]李松,晏咏梅.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治疗母乳性黄疸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05(10):74-74.
[6]孙俐,李书娟,王岩,等.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母乳性黄疸疗效观察[J].临床军医杂志,2016,44(6):631-633.
[7]朱文芳,孙克伟,陈斌,等.乙型肝炎相关性肝衰竭不同黄疸证的肠道菌群分析[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3(1):128-131.
[8]梁福兵.金双歧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2,24(10):909-910,912.
编辑/倪冰冰